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肥床育秧、大田管理及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豫粳6号实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豫粳8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3 ~1995 年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及1996 、1997 年河南省粳稻生产示范资料,对豫粳8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粳8 号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在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有效穗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高产栽培上应在保证亩成穗20 ~22 万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并注意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徐强  徐云  段淑娟  霍瑞庆 《农技服务》2011,28(11):1616+1626-1616,1626
豫石榴4号是河南省石榴优良品种之一,对豫石榴4号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是实现豫石榴4号丰产稳产的重要保证。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豫石榴4号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豫粳6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李建桥李风娟(济宁市任城区种子管理站272100)王俊岭狄友云许允标王吉文褚衍韶(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局)济宁市任城区属滨湖稻区,常年种稻25万亩左右,1990年全区平均亩产突破500kg。近几年由于更新当家品种,改进栽培技术,产...  相似文献   

5.
豫粳8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豫粳8 号水稻秧田播量、秧龄、插秧密度、N 素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中上等肥力田,以每亩秧田播量30 kg 左右、秧龄35 ~40 天、亩插2 万穴( 行距27 cm 、穴距12 cm) 左右、亩施纯N15 ~16 kg 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国家北方中晚粳区域试验资料 ,对GS豫粳 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GS豫粳 6号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 ,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 ,千粒重次之 ,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 ,在高产栽培上 ,应主攻亩成穗数 ,同时兼顾穗粒数 ( 1 0 0粒左右 )和千粒重 ( 2 6g左右 )。  相似文献   

7.
GS豫粳6号水稻地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国家北方中晚粳区域试验资料,对GS豫粳6号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S豫粳6号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高产栽培上,应主攻亩成穗数,同时兼顾穗粒数(100粒左右)和千粒重(26g左右)。  相似文献   

8.
豫宗杂4号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化多抗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棉花杂交种。2000年,以抗病性能优良的9957(109选系)做母本,长势强,结铃性好的9989(豫棉668选系)做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进行产比试验,2002年参加多点比较试验,2003~2005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豫审棉2006011)。  相似文献   

9.
夏季栽培番茄由于高温、多雨、高湿、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而导致番茄病毒病、疫病、虫害等严重发生 ,轻则减产 ,重则绝收 ,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针对上述问题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夏番茄栽培技术研究 ,提出了在选用耐热抗病品种豫番茄 5号的同时 ,采用培育壮苗、地面覆盖降温、高畦栽培等几项关键性措施 ,使夏番茄亩产达到 4 50 0~50 0 0kg ,这对缓解 8,9月份淡季番茄市场供应 ,提高菜农收益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耐高温抗病品种豫番茄 5号豫番茄 5号是洛阳市农科所培育的中熟杂交种 ,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 ,叶绿…  相似文献   

10.
豫粳8号水稻(新稻90261)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早熟水稻新品种。在1993~1995年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中,3年平均比对照新稻68-11增产7.2%,在1996、1997年河南省夏粳稻生产示范中,该品种表现优质、高产,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987年以米质优、抗性好的新稻68-11为母本,竖叶、大穗、丰产性好的郑粳107为父本进行杂交(见系谱图),1988年观察,其F2株型明显倾向于父本郑粳107,且优势强,米质优,被作为重点组合,采取扩大群体、…  相似文献   

11.
<正>香稻新品种豫农粳11号具有株型紧凑、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良等优点,2017年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区域种植。豫农粳11号为常规香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50~157天。叶绿色,平均主茎叶片数18.7片。株高100厘米,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茎秆粗壮。穗长15.6~16.4厘米,  相似文献   

12.
迟熟中粳品种武育粳3号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其食味品质优良,已在生产上应用20多年。该品种由于不抗条纹叶枯病以及产量潜力不如新育成的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此前,扬州大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改良了武育粳3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育成抗条武育粳3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开始以优质籼稻品种黄华占为非轮回亲本与抗条武育粳3号杂交和回交,以期通过籼粳杂交改良武育粳3号的丰产性,选育新品种。2013年对以上籼粳杂交、回交后代在扬州和武进两地进行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13.
豫粳6号水稻亩超600kg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粳6号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以来,深受种植者的青睐.然而,良种需要良法配套,为此,根据我们多年试验观察,总结出亩产超600kg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豫花9号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花9号的丰产稳产性分析聂红民荆建国郭继民(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濮阳457000)豫花9号经各级共72点次的试验示范,增产显著,产量始终位居试验第一、二位,深受各地群众欢迎。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豫粳2号(原名郑州早粳)具有抗旱、稳产、抗碱、耐迟播等优点,在近年高温干旱情况下,产量明显高于其它旱种品种。自1984年以来,我们曾把它同12个旱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期播种对比试验,其他品种播期弹性均不及豫粳2号。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们是我省水稻旱种的当家品种。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实质上是其具有的感光性造成的。揭示品种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17.
豫粳 6号品种具有叶短、直立、色淡 ,分蘖力极强 ,植株紧凑 ,茎基粗壮 ,节间短 ,穗大粒多 ,熟相佳 ,灌浆速度快等突出优点。每 6 6 6 7m2 6 5 0kg以上水平的产量结构应为 :有效穗数 2 3万左右 ,每穗总粒数 130粒左右 ,结实率 95 %左右 ,千粒重 2 6 5g以上。主要技术措施有 :旱育长龄健根多蘖壮秧 ;扩行缩墩减苗 ;适时适度搁田 ;均衡施氮 ,前后期施氮比例为 6∶4,增施促花复合肥。氮、磷、钾配比以 1∶0 5∶0 6为宜  相似文献   

18.
巩固 《河南农业科学》1989,(10):11-11,10
豫棉三号是我所用商17做母本、珂310做父本杂交,经海南加代,集团选择,单株选择提早鉴定的方法育成,适宜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原名商丘64)。198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一、丰产性与适应性1985—198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结果,26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亩产量81.41公斤,皮棉亩产量90.1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一号  相似文献   

19.
<正> 豫白菜一号(原东京三号)是开封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中熟大白菜一代杂种,在1986—1987年河南省中、晚熟大白菜区试中,其产量和抗病性连续两年名列第一。亩产净菜均在5500公斤以上,比对照山东七号增产44.21%—48.70%。在大白菜严重歉收的1988年,豫白菜一号在安阳、焦作、鹤壁、开封、郑州等地的试验示范中,一般亩产净菜都在5000公斤以上,高的超过1万公斤,比丰抗70增产12.5—32.1%。豫白菜一号具有高抗大白菜三大病害、稳产高产、耐贮存、品质好等优点。这些优点在老菜区和  相似文献   

20.
<正>一、园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块平整、排灌方便的两合土或沙壤土质建园最好。坡度大于6°的坡耕地,应先整成1~2m2的鱼鳞坑,再栽树;河滩地也是栽种石榴树的好地方,但不能在低洼易积水的地方建园。石榴比较耐盐碱,土壤含盐总量只要不超过0.5%,均能生长,但从丰产的角度考虑,应尽量不选择盐碱地建园。挖大穴,穴内施入腐熟的有机肥(肥土比例1:3),充分搅拌后再栽树,以后逐年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