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缺少粉源的野坝子花期,分别给蜂群添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研究它们对蜂群工蜂和子量变化的影响。试验历时120 d,结果表明:添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对蜂群工蜂和子量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好,饲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的蜂群工蜂数量明显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08%、0.04%;且子量增长也显著高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补充饲喂花粉对罗平春繁期间西方蜜蜂群势的影响,我们选取三个来自不同地点到罗平春繁的蜂场进行补偿饲喂花粉,测定蜂群的幼虫、封盖子、成蜂量在春繁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喂粉组幼虫占蜂群的36.4%比不喂粉组28.6%增加7.8%,喂粉组封盖子占蜂群的37.5%比不喂粉组31.6%高5.9%,但对成蜂量的作用不大,喂粉组的成蜂量平均每群3.8脾比不喂粉组3.4脾仅高出0.4脾蜂。饲喂花粉能够促进蜂群群势的增长,长期饲喂花粉对蜂群的幼虫增加显著高于不补充花粉的蜂群。  相似文献   

3.
不同营养对蜜蜂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利用不同花粉饲料制作的粉脾饲喂蜂群,测定后代蜜蜂的初生体重。结果表明.饲喂花粉与饲喂花粉+20%豆粉的蜂群相比,其所育工蜂初生重差异不显著,蜂王初生重差异显著,雄蜂初生重差异极显著;饲喂花粉和饲喂花粉+20%豆粉的蜂群,其后代与饲喂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均为极显著;饲喂豆粉的蜂群,群势逐渐衰落,甚至不能培育出雄蜂个体。因此,建议在蜜蜂饲养工作中使用纯正花粉饲料饲喂蜂群,以保证蜜蜂的质量和蜂群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式饲喂花粉对蜂群春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蜂群春繁阶段,利用不同方式饲喂花粉,测定蜂群群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天然花粉脾的蜂群,其蜂群群势恢复较快,蜂数、蛹数增长迅速,利用人工粉脾、花粉饼饲喂的蜂群次之,而直接利用干花粉饲喂的蜂群效果最差,其群势恢复较慢。因此,在养蜂实践中,提倡利用天然花粉脾为主,人工粉脾及花粉饼为辅对蜂群进行饲喂,以提高蜂群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5.
越夏阶段分别用花粉和花粉代用品饲喂中蜂群,测定有效产卵量、工蜂寿命和蜂群群势发展情况。结果表明:越夏期间,饲喂花粉的蜂群,有效产卵量增加,蜂群群势增强,工蜂寿命延长和越夏能力增强;按比例花粉混合大豆粉、蛋白粉、酵母粉饲喂的蜂群,饲喂豆粉和酵母粉的有效产卵量与花粉组无显著差异,而花粉组与空白组有效产卵量差异显著。测定封盖子面积和蜂群势,未见差异显著。故而得出蜂花粉是蜜蜂理想的蛋白质饲料,同时越夏阶段可以适当补充豆粉和酵母粉与花粉共同补助饲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补充花粉对蜜蜂春繁期间粉源植物单一地区的东方蜜蜂群势的影响,选取20群东方蜜蜂在罗平油菜大量种植地区进行补充饲喂花粉,以测子框的方法每30天测定1次蜂群群势变化。结果表明:封盖子培育量随着饲喂花粉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最后一次比第一次饲喂时增加了8%,成蜂量增加了1脾蜂。在罗平采集繁殖期间,补充饲喂花粉对东方蜜蜂群势有促进作用,对东方蜜蜂适应当地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花期蜜蜂烂子病的预防及茶花粉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糖浓度为20%、35%、50%,pH值为7.0、4.5、4.0、3.5不同组合的蔗糖糖水(共12组)在茶花期(9~11月)饲喂西方蜜蜂蜂群,结果显示,预防茶花期烂子的最优组合是糖水浓度为50%、pH值为3.5;蜂群群势增长最优组合是糖水浓度为20%、pH值为4.5;茶花粉产量最优组合是糖水浓度为20%、pH值为3.5.  相似文献   

8.
王爱群 《蜜蜂杂志》2012,32(12):19-19
众所周知,春繁不喂花粉、不加粉脾或不饲喂代用饲料,蜂群就繁殖不起来。其原因是工蜂没吃到蛋白质,就少泌浆或不泌浆,无法饲喂幼虫,故此幼虫无法生长或发育不良。春季开繁后若无花粉或粉脾,可从批发市场购买AD钙豆奶粉。大袋装每袋18包,每包50g,每群4小袋就能接着榆、杨吐粉。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和咽下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配比的茶花粉和黄豆粉饲料饲喂蜂群,测定后代工蜂的初生重和咽下腺宽度。结果发现,饲喂100%茶花粉与饲喂“75%茶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所育工蜂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与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极显著;饲喂100%茶花粉与饲喂“75%茶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相比,6日龄、9日龄、12日龄工蜂咽下腺宽度差异均不显著,与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6日龄、9日龄差异不显著,而12日龄差异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和咽下腺发育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早春定地繁殖蜂群,缺少了花粉就不可能繁殖好蜂群。当然,采取加入花粉脾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往往由于没有足够的花粉脾供用,只好采取加喂花粉或代用花粉的办法来弥补。据我多年的使用观察,早春加喂的花粉或代用花粉不但成本高,而且有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的缺点。近年来我试用代用花粉脾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技术对蜂蜜花粉汁、未加花粉的蜂蜜酒和蜂蜜花粉酒进行了香气成分分析。蜂蜜花粉汁鉴定出91种,蜂蜜酒87种,蜂蜜花粉酒10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分别是86.45%、82.80%和86.59%。这些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酯类、烷类、烯类、酸类、醛类、酮类、醚类和胺类等。在蜂蜜花粉汁中,醇类和烷类化合物居多;在发酵酒里,醇类和酯类化合物较多。蜂蜜花粉酒与蜂蜜花粉汁有27种共同香气物质,蜂蜜花粉酒与蜂蜜酒有38种共同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2.
蜂蜜花粉醋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蜜花粉醋是利用蜂蜜和花粉作为原料,经过酵母菌的酒化发酵,再经过醋酸菌的醋酸发酵,制得营养丰富、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调味品。在固体酵母添加量为0.5%和醋酸菌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讨论蜂蜜浓度、花粉的处理方法和添加量、醋酸发酵起始酒精度及时间对产品感官质量和发酵速度的影响,以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及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3.
蜜粉资源的高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以升 《蜜蜂杂志》2007,27(5):25-26
蜜蜂是很好的授粉昆虫,它和所有的蜜粉源植物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蜜粉源这种来自于大自然的资源,如果不被利用,也就自然地消失于大自然中,造成自然资源的白白浪费.蜜蜂就是为人类收集这种自然资源的工具,是能够提供并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资源型昆虫".蜜蜂虽然被我们当作一种工具使用,但同时它又是我们的朋友,是大自然链条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 5种花粉和其相对应的 5种蜂蜜以及过滤花粉粒后 5种蜂蜜中Fe、Zn、Cu、Mn、Cd、Pb、Co、Ni、Ca、Mg、K、Na、P及Se 14种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花粉中矿物质含量都比同种蜂蜜中的含量高。当把蜂蜜中的花粉粒过滤后 ,蜂蜜中的矿物质含量大多数下降 10 %~ 35 %。  相似文献   

15.
蜂蜜花粉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解破壁后的莲花蜂花粉液,绢布过滤和离心处理分别得到的花粉浆、浊液和清汁,用蜂蜜调节糖浓度,用葡萄酒酵母、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专用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和实验室筛选的酵母4种菌种发酵性能比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蜂蜜花粉酒的最佳酿制工艺。结果表明:花粉浊液最适合用于蜂蜜花粉酒的酿造,葡萄酒酵母为蜂蜜花粉酒发酵的最适菌种,并确定其最佳接种量为1‰。主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26%,SO2添加量100 mg/L,花粉浓度20 g/L,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16.
新的长寿因子--蜂王浆、蜂花粉、蜂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伯伦 《蜜蜂杂志》2005,25(9):25-26
人类服用蜂王浆、蜂花粉、蜂蜜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圣经》、《古兰经》、《犹太法典》中均有记载,从而说明蜂王浆、蜂花粉、蜂蜜均是人类传统使用的营养食品,不是新鲜事物,但在1990年出版的《新的长寿因子——蜂王浆、蜂花粉、蜂蜜》一书中,称蜂王浆、蜂花粉、蜂蜜为新的长寿因子。有一位读者对此提出质疑,问我为什么把一种古老、传统之物说成新的长寿因子。蜂王浆、蜂花粉、蜂蜜,我认识已有40年的历史,在前25年我大量阅读国内外资料,翻译上百项国外专利,使我对这3种蜂产品应重新认识、重新评价,不是一般营养食品,是新的长寿因子。在后15年…  相似文献   

17.
采粉行为是社会性蜜蜂的一种母系生殖行为,而母系生殖性状是复杂社会行为的起始。影响工蜂劳动分工的因素包括日龄、蜂群需求和遗传因素。本文对影响蜜蜂采粉行为的遗传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蜂产品质量不高,是当前影响蜂产品出口和开拓国内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制约养蜂业发展的瓶颈.养蜂者是蜂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要提高蜂产品质量,应从加强饲养管理人手,增强蜜蜂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和预防蜜蜂疾病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20,(2):30-31
<正>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宝贵蜂种资源,是我国养蜂生产的主要蜂种之一。中华蜜蜂易分蜂,维持的群势较弱,所以中华蜜蜂生产高质量蜂蜜的技术难度相比西方蜜蜂更大。有关蜂蜜质量的论述已发表在《中国蜂业》2018年第10期,其质量特征除了安全卫生外,主要体现在以含水量反映的成熟度。本文中的高质量蜂蜜是针对目前生产水平而言,从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