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95—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无特指简称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是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贸易国家间地理位置的毗邻、交通运输便捷程度对农产品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影响。通过测算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文莱、土耳其、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不足型,贸易潜力巨大。此外,中国与蒙古、约旦、俄罗斯、波兰、缅甸等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则属于潜力成长型,潜力成长型贸易占主体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处于波动中的上升态势,平均贸易效率为0.621;制度环境、贸易组织和贸易协定会对农产品贸易效率及其稳定性产生不同影响。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的国家主要有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巴基斯坦;潜力较小的国家主要有亚美尼亚、马其顿、东帝汶、马尔代夫和波黑等。最后,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特征,探究贸易成本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199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HS-6位编码数据,运用H-K测度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进一步深入分析各项贸易成本对于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较大,扩展边际对农产品出口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经济规模、地理面积、人口密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均有显著正影响;关税水平、贸易距离、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关税水平、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同沿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农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红利逐渐显现,合作成效较为显著。在共建"一带一路"从写意画走向工笔画的背景下,持续深化沿线农产品贸易合作既是我国农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未来沿线农产品贸易合作要着力在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上下功夫,坚持战略协同,突出发展共赢,进一步优化农业营商环境,全面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农产品贸易合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数据,本文在分析双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潜力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各国的贸易潜力类型。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增速迅猛,双边贸易联系日益紧密。(2)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显著促进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国家之间的航运越便捷、贸易和运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3)中国与东盟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西亚及中东国家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南亚、西亚及中东国际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中亚及中东欧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长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和中国与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90—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家标准对中国七类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强制性特有标准、推荐性一致标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总贸易额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推荐性标准有利于增加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推荐性一致标准的贸易效应大于推荐性特有标准。与农产品进口相比,国家标准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的促进效应更大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较大合作潜力,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背景下,深入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区域差异与空间集聚效应对深化双方农业经贸合作、扩大中国农业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但贸易进出口结构和区域分布存在多重不平衡性;5大区域农产品贸易地区结构的分散趋势低于沿线整体,各区域与整体进口分散趋势低于出口,但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在贸易上显现出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在全局上显现出低—高集聚为主的关系,局部空间上主要以部分南亚国家为轴心。  相似文献   

9.
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中国居民对乳制品需求及层次的日益提高,但是国内市场的供应不足及不断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推动了乳制品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分析综合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2007年到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及其同中国乳制品贸易额等方面的数据,运用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针对影响中国乳制品进口的核心要素做出剖析。结果显示: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量和贸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呈正比,和人口数量(Pop)比,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对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促进作用较大。提出主动拓展贸易伙伴国的范畴,特别是重视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协作,重视进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大对国内奶农及乳制品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推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贸易便利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较高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推动双边贸易增长。本文在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了2007—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及其子指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不高,东盟、中东欧、西亚和中东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而蒙俄和南亚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提高0.381%;市场准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海关环境,而基础设施及服务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于贸易流通效率和贸易流通潜力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2002—2020年包括双边政治关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及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等变量在内的双边关系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出口及进口流通效能的影响,测算贸易流通潜力并依据FTA和“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增加了农产品贸易流通效率的饱和度,提高了贸易流通效能;FTA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农产品贸易流通效率和双边关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与农产品贸易流通效率显著正相关,缩小文化距离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中国与各国农产品贸易流通潜力具有显著差异性,尤其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存有较大的贸易扩展空间。对此,中国应顺应双边关系变化,动态调整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以良好的双边关系推进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持续挖掘贸易流通潜力,提高贸易流通效能。  相似文献   

12.
杨延萍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0):208-213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9-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66个国家汽车出口相关数据,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汽车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进口国班轮航运连通性指数、贸易及相关基础设施质量指数、政治稳定性指数、贸易自由度是影响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因素;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汽车出口贸易潜力较大,对不同国家汽车出口贸易潜力出现两极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宁波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区域之一,一直重视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通过建立引力模型,研究了2012~2017年宁波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的贸易情况,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农产品贸易量、地理距离、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宁波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引力模型是研究两个国家之间双边贸易的一种重要方法。为研究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变系数贸易引力模型,并用来分析研究2004-2017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样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国家的GDP和贸易开放度对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则起到阻碍作用;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加速了中国GDP对于中国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但削弱了沿线国家GDP对于中国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SITC,Rev.3的3位贸易编码,采用GL指数和RCA指数,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产业内贸易和比较优势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但不稳定;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速度较为滞缓,进口结构高度集中;中国对蒙俄和东盟依赖程度较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这种发展空间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食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食品贸易的现状及沿线国家食品进口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进口法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国际食品农产品贸易往来频率逐步增大,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仍然面对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发展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切实可行的思路、建议及应对措施,实现食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国际化经营、区域化互认,增加有效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农产品贸易合作,拓展贸易机会,最终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油脂油料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呈现净进口格局,结构性特征明显。资源、成本、政策因素是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贸易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展望未来,通过与沿线国家建立农业投资合作战略,形成资源互补,沿线国家将成为中国进口油脂油料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规模也持续扩大。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问题对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商务扶贫、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扩大中国食用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的发展状况、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而剖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食用菌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适度扩大食用菌进口规模,加快技术研发力度、延长食用菌产品产业链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东盟十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显著的农业优势,国民经济发展向好,农业产值比重大,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贸易方面又有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特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农业合作,取长补短、信息共享,能够实现各国共赢,务实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