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发展指数评价公式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的乡村人口、经济、社会各子系统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四川省乡村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基于容量耦合模型的计算出耦合度,并应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法对人口-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三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来看,四川省乡村三大系统总体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等级;从四川省整体来看,四川省乡村人口、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其综合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大。基于耦合协调提出了三条乡村优化发展策略:加强各市(州)乡村协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3.
2006—2015年中国小麦质量年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中国小麦由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4种类型构成,分析近10年来各类型小麦年度质量变化,探讨小麦生产质量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小麦生产、科研、购销和加工等环节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对2006—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区742个小麦品种7 561份样品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类型小麦年度比例和8个主要品质性状年度变化。【结果】小麦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但达标样品比例较低。从品种比例看,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中筋品种和弱筋品种比例分别为12.6%、16.7%、68.7%和2.0%,年度间保持稳定。从样品比例看,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样品比例分别为21.0%、16.9%、49.4%和3.8%;各类型小麦样品比例年度间变化差异较大,年度间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呈此消彼长趋势,中强筋小麦呈缓慢增加趋势,弱筋小麦呈下降趋势。从达标样品比例看,各类型小麦达标比例较低,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达标比例分别为4.8%、4.6%、25.0%和0.4%。中国小麦总体质量表现为中筋小麦水平,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年度间变化趋势不明显,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呈小幅下降趋势。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品质性状年度间保持相对稳定,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弱筋小麦近年来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指数年度平均值增加,品质下降。不同类型小麦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容重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中强筋小麦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弱筋小麦,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年度平均值变幅不同,其中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年度平均值变幅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结论】中国小麦品种结构有所改善,各类型小麦达标比例较低,小麦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通过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合理增加现有各类型优质小麦品种面积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途径,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小麦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乡村振兴背景、来源、内容来阐述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之间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国家宏观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二者虽在概念、目标和要求方面不同,但在背景和本质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在把握、坚持发展和弘扬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推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共建,对提升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回顾并总结了我国农村建设政策的经验和路径,对比分析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内涵与模式,并对二者的协同机制进行剖析,最后依据上述分析与结论提出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同建共兴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传统村落资源特色鲜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近年来,贵州省一些传统村落依托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示范村,取得了显著实效.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村落仍存在乡村治理不到位、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内涵正逐渐消失,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因此,对贵州省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促进其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1985—2015年中国县域芝麻生产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我国芝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85—2015年的我国县域芝麻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优势度等指标,对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我国芝麻产量和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山脉一带和辽宁省西北部;全国芝麻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种植面积自2000年起小幅缩减,而产量变化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2)30年间,全国芝麻产量集中度和面积集中度变化波动较小,集中地区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芝麻产量、面积重心同步向南偏西方向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252和344 km。3)我国芝麻生产的主导因素一直为面积,占比为40.0%—49.9%;我国芝麻的生产优势区主要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近30年来,我国芝麻种植变化受其自身特性、病虫害、湿害以及政策等影响,芝麻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芝麻生产的政策倾向、种植结构、良种研发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尤显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学科馆员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6年—2015年中国\"学科馆员\"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就年代、作者、期刊、主题、学科分布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学科馆员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毛凤霞  郭雨 《农业与技术》2023,(12):162-166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兴旺的协同发展刻不容缓,本文研究了陕西省2011—2019年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产兴旺的协同发展动态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动力。研究发现,2011—2019年陕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兴旺指数偏低,增长趋势缺乏一致性;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兴旺的协同发展基本呈上升态势,但系统稳态不断由高到低变化,系统稳定性有待提升;应该重视技术创新、外部动力及人才质量等驱动动力对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兴旺协同发展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发展前景,美丽乡村建设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石,二者协同发展成为现代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特殊优势,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改造和农业升级作出了贡献。在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阻碍两者发展的问题。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协同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厦门市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需求信息类型、获取信息途径、信息获取障碍、对信息服务的期待、对信息服务收费的态度等方面对甘肃庆阳一区两县的农民信息需求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农民信息需求类型多样、传统信息获取渠道仍占主要地位、信息素养不高阻碍需求满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统一的农村宅基地代码编制规则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方法】 在吸收、消化国内外相关编码的基础上,文章将宅基地所有权人、农户、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人和农民房屋作为农村宅基地编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和赋码规则,并以安达市吉星岗镇吉星村为例,对编码进行了应用。【结果】 (1)各编码内容体现了农村宅基地的权利要素构成,符合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2)各编码内容以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符合国家行政管理原则,能够与其它相关编码体系进行有效衔接,有助于农村宅基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3)以宅基地所有权人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编码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结论】 研究对提高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效率和促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公园的发展和建设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阐述了不同时期居住区公园的特点 ,重点提出了目前正制约居住区公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偏低,农村市场启而不发。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的差异.指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农村居民内部消费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流失严重,居住相对分散的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及优化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超越现有的基于城市地区的优化方法。选取重庆市崇龛镇小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模拟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分析情景,探讨了人口空间非均衡减少对一般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难以为继的规模与先天不足的可达性是一般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面临的主要矛盾;2)科学地预测人口变化,审慎地调整居民点空间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需求集中,弥补\"规模—可达性\"矛盾;3)应重视供求关系、强化制度保障,以提升优化结果的现实意义和实施效果。给出了崇龛镇小学空间布局优化的操作方案和预期结果。提出了一般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参考路径和操作步骤:1)核定人口空间变化情况;2)确定居民点调整基础与可行性;3)调整需求空间结构,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4)评估设施规模,强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扩展性支出系统对中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整体上尚未摆脱以生存性为主的消费模式;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食品、教育和居住方面。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必须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快改革,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辽宁省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的背景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学生组成美丽乡村志愿者调研队入驻乡村,对辽宁省农村居民进行人居环境问卷调查。在分析了本次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为改善辽宁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整洁美丽的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esidents' living style is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ural residents' living style has changed profoundly on the labour, consumption, entertainment, marriage and family, etc., and the differences of living style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rural residents to build the scientific, cultural and healthy modern life style, and put forward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thoughts.  相似文献   

19.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ed in the inevitabl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y.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impac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has been a crucial means of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However, the farmers over seven million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should be the main consumers in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current lack of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in rural consumption, is the lack of the critical issues of our effort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China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expansion, and on this basis explored the expansion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countermeasures. Empir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prove the low level of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constraints, and also to expose the fact tha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s imperfect. Meanwhile, rural infrastructure restricted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The consumer marke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收入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990 - 2 0 0 0年天津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对数———倒数———对数模型,对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边际收入的消费倾向进行模拟和分析,为消费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