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茎秆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沈农265、豫粳6号和水晶3号,系统研究了基部节间、中间茎节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穗型水稻品种不同部位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的变化有很大差异,以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最大,其次为中间茎节,穗茎节伤流强度最小;(2)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基部节间、中间茎节、穗颈节的伤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3)弯曲穗型的水稻品种不同部位伤流强度一般要比直立穗型的高。  相似文献   

2.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土壤水分的处理,从齐穗期开始对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部节间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差异显著,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却大体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说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不但与根系活力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土壤含水量达到100%时有利于水稻的中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3.
秧龄、密度、施氮量对中籼X07S/紫恢100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秧龄、密度、施氮量对X07S/紫恢100号的特征特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密度>秧龄,且各因素差异均达1%水平。q测验显示:最适秧龄,最适密度,最佳纯氮量分别是38d,9.0万穴/hm2,150.0kg/hm2。本试验最优处理组合是:秧龄46d,密度9.0万穴/hm2,纯氮150.0kg/hm2。  相似文献   

4.
秧龄,密度,施氮量对中籼X07S/紫恢100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秧龄,密度,施氮量对X07S/紫恢100号的特征特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密度〉秧龄,且各因素差异均达1%水平,q测验显示,最适秧龄,最适密度,最佳纯氮量分别为38d,0.0万穴/hm^2,150.0kg/hm^2本试验最优处理组合是,秧龄40d,密度9.0万穴/hm^2,纯氮150.0kg/hm^2。  相似文献   

5.
孔千友  汪小六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3):290-290,296
华安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X07a/紫恢100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灿大穗型高产组合,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茎秆粗壮,产量潜力力大,精米率高,米级松软可口的特点,栽培上省肥、省种、省工。通过棉播壮秋,合理运筹肥水,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单产达9469.5kg/hm^2,与汕优63相比增产20.3%。  相似文献   

6.
以寒地穗数型中晚熟高产品种松粳6号和穗重型晚熟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在统一施氮量不同施肥方式条件下,比较分析水稻根系形态和活力、茎秆抗倒性状等动态变化,以期为寒地水稻施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随氮肥量增加,根系体积、长度、干重和伤流液量也随之增加。在生育后期,随穗肥施氮量减少,根系体积、长度、干重和伤流液量均先增后减。因此,后期施用较多肥料不利保持根系形态和活力。随基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施氮量减少,第一节间长度呈增加趋势,第二节间长度先升后降,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茎秆直径与抗折力均先升后降,产量上也表现相同趋势。因此,适宜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可显著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和茎秆抗折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水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节间特别是基部的倒4节和倒5节间的长度增长,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氮可以增加水稻节间长度;各节间粗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粗;施氮对茎秆壁厚无影响;各节间至穗顶高及至穗顶重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各节间抗折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均没有显著差异;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20g·m-2范围内,广两优676仍具有较好的抗倒能力,当施用过量氮肥时,则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密度和氮肥条件下,研究了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0的基部茎秆形态结构各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基部第二节间各性状的影响比第一节间大;栽培密度对济麦20基部茎秆形态结构及抗折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施氮量对茎秆的抗折力影响显著;节间壁厚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节间长度和茎粗与抗折力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产群体纵向三层结构的化学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种植条件下,于汕优63的幼苗期,拔节始期,始穗期,齐穗期分别相应喷施经盆栽筛选出的多效唑,B9,生根粉,赤霉素,硼砂,灌浆宝6种生理功能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对汕优63高产群体纵向三层结构进行全程调控配置,结果表明,高产群体的根层根数,根长以及浮根数明显比对照增多,增长,根系伤流强度明显提高;茎层的茎秆基部1,2,节间缩短增粗,其上端1,2节间比对照增长,使整株茎秆节间呈现下短上长,上疏下密的配  相似文献   

10.
春玉米茎杆维管束与叶片光合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茎秆维管束与叶片光合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上、中、下各节位的维管束数、面积以茎部第2节最多、最大;茎基部第2节、果穗节、果穗柄维管束数、面积与叶片光合性状、籽粒灌浆特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果穗节、果穗柄是转运光合产物“流”的限速器官。密度和施氮量对基部第2节的维管束数、面积影响最大,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加。采取合理栽培措施,使源、库、流协调发展,是夺取春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华安 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X0 7s/紫恢 10 0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大穗型高产组合 ,具有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茎秆粗壮 ,产量潜力大 ,精米率高 ,米饭松软可口的特点。栽培上省肥、省种、省工。通过稀播壮秧 ,合理运筹肥水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 ,单产达 9469.5kg/hm2 ,与汕优 63相比增产 2 0 .3 %  相似文献   

12.
选用 6个籼型光 (温 )敏核不育系 ,5个籼型父本 ,按 6× 5NCⅡ设计 ,共配 30个组合 ,对亲本一般配合力 (GCA)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 (SCA)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筛选了一批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 ,不育系中籼型以X0 7S、3418S为好 ,父本中紫恢10 0、明恢 6 3、2 346配合力为好。 (2 )在本研究中播始历期和结实率SCA与GCA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籼杂中株高、穗实粒 ,有一定的联系 ,高特殊配合力的组合 ,一般至少有一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高。 (3)初步筛选了 3418S/2 346、3418S/明恢 6 3、X0 7S/2 346、X0 7S/紫恢 10 0等强优组合 ,在本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显著超过汕优 6 3。文中对供试不育系和初步筛选的强优组合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中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Ⅱ优107(大穗)和汕优63(中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灌浆结实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结果表明,灌浆前期Ⅱ优107比汕优63具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齐穗期汕优63叶鞘和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Ⅱ优107.在物质主要输出期(齐穗后10 d内)和齐穗至成熟期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汕优63除倒1鞘略低于Ⅱ优107外,倒2、倒3鞘均高于Ⅱ优107,汕优63茎秆输出量要远高于Ⅱ优107.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品种各层叶片光合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亚种间两系组合培矮 6 4S/E32、培矮 6 4S/ 9311、X0 7S/紫徽 10 0及三系杂交组合冈优 881、汕优 6 3和中粳 95 16为材料 ,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单株的叶面积和 2 2 5m2 小区的叶面积系数、不同叶层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 (叶绿体PSⅡ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参数 qP和非光化学猝灭参数qN)等的变化 ,分析上述水稻品种的群体冠层结构 ,截光特点以及不同叶层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参试的 6个高产水稻品种 (组合 )的冠层结构均具有分层的特点 ,形成了分层的群体光合作用特性 :上层为光合速率限制区、中层为光能截获限制区、下层为光合速率和光能截获双限区 ,但与汕优 6 3相比 ,除培矮 6 4S/E32的株型显著改善 ,类似于粳稻的冠层结构外 ,其他两系或三系杂交稻的冠层结构改善不大  相似文献   

15.
水稻颖花伤流量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对水稻茎基伤流量、穗颈伤流量与产量库及群体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颖花穗颈伤流量与粒叶比、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量关系密切,颖花茎基伤流量与实粒数/cm^2(叶)、粒重/cm^2(叶)关系密切。颖花伤流量可作为水稻经济产量形成期源库关系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稻穗颈节伤流势与源库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禾谷类作物而言,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和贮藏物质的茎鞘作为源对产量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1~3〕。籽粒中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有些是叶片不能合成的(如色氨酸等),均来自于根系,矿质元素和水分也通过根系的吸收,因此,根也应该属于源的一部分。从系统学的整体性观点出发,相对于经济产量库容,禾谷类作物的源应包括叶源、茎鞘源(简称鞘源)和根源三部分。笔者认为,三源制造和运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均需通过穗颈节进入产量库容,单位时间内输进库容的物质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库容的充实度就越高。因此,把经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以武育粳3号(粳)和汕优63(杂交中籼)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旱秧本田期氮素营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旱秧本田期植株含氮量、吸氮量、根重和根系伤流强度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杂交稻施氮量过多,生育后期植株含氮量、根系伤流强度下降,吸氮量降低;与湿润秧相比,旱秧拔节前和抽穗后根系活力具有明显优势,植株含氮量高,吸氮量多,但拔节至抽穗根系活力较低;旱秧返青至N-n叶龄期具有明显的分蘖优势,N一n叶龄期之后分蘖消长速度低于湿润秧,茎蘖动态表现出速发稳降的特征;在适宜的施氮水平下,旱秧比湿润秧产量高,在穗粒结构上表现为穗数多、德型大、千粒重偏低的特点,提高千粒重是进一步发挥旱秧增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 in the first internode from top and grain-filling of heavy panicle type hybrid rice(HPTH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HPTHR had more vascular bundles and a much bigger area of single vascular bundle, all vascular bundle, all phloem and all xylem in the first inter-node than Shanyou63. The vascular bundles had the similar load of spikelet number and sink capacity between the HPTHR and Shanyou63. The HPTHR had not only a larger sink but also normal grain-filling and sink-filling, high seed-setting rate and heavier panicle. Thos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 were the biological bases for the larger and heavier panicle of HPTHR.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breeding model of HPTHR wa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super high-yielding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20.
两要交稻穗穗部解剖特征及其与结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类型两系杂系组合进行穗部解剖构造和籽籽结实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组合1286S/2410在穗颈节上的维管束数和面积均大于组合,但其韧皮部占维管束面积比率则小于汕优63和两亿培特;结实颖花主要分布在一次枝梗和中上部二次枝梗上,它秕粒分布在中上部二次枝梗上;穗颈节上可分配给每朵颖花的韧皮部面积,1286S/2410〉鄂粳杂一号〉汕优63〉两优培特;上第二次枝梗上的结实颖花平均 韧皮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