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梅  汪玲  张晓耕 《中国蚕业》2006,27(1):45-46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茧生产存在只追求产量。不重视质最的现象.生丝等级在2A-3A级低水平间徘徊。而蚕茧质量的提高,其主要因素有二:其一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蔟具选择和蔟中管理;其二是茧站内部管理的收烘过程和干茧贮藏,而后者是保全蚕茧质最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认为,为改变我国蚕茧和生丝等级低水平状况.促进蚕茧生产南数量型向质蜃型转变,探索和规范茧站内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一直蹲点靖江市新桥镇,负责全镇的蚕桑生产工作,同时重点培养该镇滨江村13组养蚕大户孔繁泰,指导他栽桑养蚕。该户从2007年开始栽桑养蚕,现有桑田面积60亩,2010年养蚕212张,产茧8735kg,平均张产茧41.2kg。几年来蚕茧产量和质量都比较稳定。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对如何指导大户养蚕有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徐继成  陈辉 《四川蚕业》2006,34(2):38-38
蚕桑生产是一个传统的产业,随着养蚕技术的革新,传统的养蚕设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公司在进入雅安发展蚕桑生产前,雅安养蚕设施一直沿习使用的是五十年代陈旧落后的草笼、和部分蔑折蔟,制约了蚕茧质量的提高、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养蚕生产的发展。落后的蔟具产生大量的次茧,影响农  相似文献   

4.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我市养蚕单产和茧质,增强茧丝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1999年全市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工作在市府的高度重视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在10个区县(市)各选择1个自然条件好、养蚕技术强的镇(乡)中的1个村作为首批优质茧基地进行开发建设。为实施好这一工程,力求在重点村社有所突破,以此树立样板、摸索经验,逐步扩大。经各项目单位一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10个基地全年养蚕11710张,产茧326975公斤,单产28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高5公斤以上,高21.7%,蚕茧上车率、解舒率有明显提高,为我…  相似文献   

6.
蚕茧作为茧丝绸工业的主要原材料,蚕茧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蚕茧资源利用、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淳安县作为我国国内重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也是设施大棚养蚕推广面积规模最大县之一,虽然淳安县能大量生产5A级生丝的原料茧,但是生产能缫制精品6A级生丝的原料茧却很少.为提升蚕茧质量,摸清原因,2019年,我们对设施大棚养蚕所生产的蚕茧进行质量、缫丝成绩试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养蚕要比普通蚕室内养蚕结茧率低3.15%、死笼率高3.57%;设施大棚内生产出的蚕茧比普通蚕室内生产出的蚕茧上车茧率低0.77%、茧丝长短25.6 m、解舒率低1.23%、茧丝纤度低0.03 dtex、出丝率低0.45%、洁净低0.19分,差异显著.因此,做好设施大棚内养蚕期间和蔟中管理过程中对温湿度的调节和通风换气,可有利于提高设施大棚蚕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7.
对夏秋期养蚕布局再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建潮  吴华 《江苏蚕业》2000,22(3):35-36
夏秋期的养蚕布局自“四改三”以来,已经持续了10多年。这种布局为蚕桑生产的发展,茧丝绸出口创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种布局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显得不适应,暴露出不少弱点。因此,对夏秋期的养蚕布局有必要进行再调整。1从茧丝绸市场看调整布局,提高茧质的必要性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收获蚕茧,而收获的蚕茧必须全部进入市场,顺利成交,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近年来,茧丝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就国内蚕茧市场而言,缫丝厂对蚕茧不再…  相似文献   

8.
靖江市茧丝绸总公司成立于1995年,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上发展的理念,因此,公司从开始之初就注重管理,不但抓好养蚕的生产管理,更重要的是抓好茧站的收烘管理和干茧的仓储管理。2002年靖江茧丝绸总公司进行了改制,成立了靖江市元山茧丝绸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之后,更加注重蚕茧质量,根据“元山”牌优质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茧站的收烘管理,使“元山”牌桑蚕茧的质量更加优于以前,目前“元山”牌优质桑蚕茧享誉大江南北,成为众多丝厂争先抢购的商品。  相似文献   

9.
蚕茧生产是震泽镇的骨干产业,年产茧在1150 t以上,年经济收入稳定在1600~2000万元.由于栽桑养蚕在太湖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有良好的蚕文化基础,因此尽管经历了几次蚕茧价格的起伏,蚕桑生产在本镇还是经久不衰,桑园面积始终稳定在1070 hm2.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地位正在逐渐下降,尤其是茧质滑坡更令人担忧.如何提高蚕茧质量,增强茧丝绸的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茧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多个方面协同作努力.  相似文献   

10.
杭忠宝  杨斌 《广西蚕业》2004,41(4):37-38
栽桑养蚕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不少地区把发展蚕桑生产、建立蚕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项目。东台市东台镇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蚕茧生产基地,桑园面积2550亩,养蚕户923户,主要集中在梁洼、朱陈、同心三个村,2003年养蚕近7800张,生产蚕茧6400担,茧质名列全省前茅。  相似文献   

11.
1 实行科技养蚕的重要性随着蚕桑生产蓬勃发展,蚕茧质量、单产逐年提高.但这两年由于蚕茧收购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积极,蚕农不愿养蚕,更不愿加大科技投入,科学养蚕技术不能应用推广,蚕茧质量、单产随之大大下降.以我县为例,去年蚕茧单产由1994年的21公斤减到13公斤.春茧试缫鲜茧上车率仅65%,茧丝长850米,公斤茧700粒.夏秋茧差距更大.如此质  相似文献   

12.
谈不结茧蚕的发生与防治刘凌(吉安地区蚕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养蚕生产中,常常会遇到蚕在上簇后到处爬行,而不能结茧的现象,不结茧蚕的发生会造成蚕茧生产的严重会济损失。据统计,‘我区因养蚕不结茧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全年总茧量的6%。为了探明我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13.
《蚕桑通报》2009,40(1):65-65
2008年江苏省蚕茧市场低迷、茧价下跌、效益下降、生产规模萎缩,全省去年养蚕264万张,同比减少18%,全年产茧9.7万t,同比减产7%,蚕茧平均收购价940元/50kg,同比下降6%,蚕农茧款收入18亿元,减少13%,蚕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恒成 《中国蚕业》2006,27(4):55-56
广西农民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作为自给自足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发展十分缓慢,而且时起时伏。直到1978年全区蚕茧产量尚不足2500t。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国家“东桑西移”的有利条件、加上茧丝绸市场的走俏,在政府的引导和群众的努力下,蚕桑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蚕茧产量大幅度攀升。2005年全区蚕茧产量已多达14万t。曾经在国内排不上名次的“小蚕区”,步步登高荣升到全国产茧大省,年产茧量居全国之首。现在,全区凡是种桑养蚕较多的地方,农民增收、加工企业增效、财税增多。种桑养蚕已成为很多农民经营项目中的首选,它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奉区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桑蚕生产涉及种桑、养蚕、加工、流通等环节,蚕丝的产业链中,种和养是基础。本文就种桑和养蚕方面的巩同和发展提出如下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 春蚕是一年中第一次养蚕生产,其饲养条件比夏秋蚕好,蚕茧的质量也以春蚕为最好。在国内先进地区春蚕茧与夏秋蚕茧的出丝率差异甚大,春茧达16%以上,而夏秋茧只有12%左右。本省养蚕布局,从七十年代中期有较大改革,春季发种量由70%到以八十年代后下降到50%。春蚕的发种量虽占50%,但  相似文献   

16.
贺臻全 《四川蚕业》2000,28(4):49-50
<正> 蚕茧生产、收购两大环境与茧质关系十分密切。生产环境对茧质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收购环境对茧质主要起导向性作用。在正常的收购环境条件下,生产环境对茧质起决定性作用,在收购秩序混乱的环境条件下,不良的收购环境对茧质将起到相反的导向作用。多年的“蚕茧大战”使南充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17.
养殖致富     
精打细算养蚕创收 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于沟村有位养蚕高手,历经蚕茧市场的20多年风雨,他始终不改养蚕老本行。 他科学养蚕,除了使用塑料大棚、稀放、方格簇上山、室外预挂等方法外,要求最严的是蚕室、蚕具消毒。他种植的40亩胡桑一年要养3茬蚕,亩产达115公斤。他饲养了40张春蚕每张平均产量高达51公斤,总收入3万元。对蚕茧市场他颇有见地。认为,现在许多蚕农茧价高时就兴冲冲地栽桑,茧价低时就毫不留情地砍桑。通过精打细算他总结出,无论茧价如何下跌,哪怕是跌到县茧丝绸公司最低保护价12元/公斤,还是比种粮、棉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秋季蚕病流行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榛  陆秀萍 《中国蚕业》2007,28(3):54-56
近几年来,高淳县的蚕桑生产水平一直比较低,特别是秋季张产茧只有20kg,严重地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为了夺取今后蚕茧生产丰产丰收,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最近,我们深入到一些  相似文献   

19.
江苏蚕种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是我国蚕茧主产省之一,现有桑园面积约10万公顷,养蚕农户100多万户,蚕茧生产遍及全省13个直辖市的58个县(市、区)。2004年全省饲养蚕种近260万张,产茧11万多吨,约占全国总产茧量22%。  相似文献   

20.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