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 同工酶测定,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利用同工酶分析,做为早期预测杂种优势、鉴定远缘杂种、分析植物谱系和品种地理起源等手段,已受到重视。桑树同工酶研究,日本平野久1976年通过桑树及桑树近缘植物同工酶分析,研究了日本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南京林产工学院陈道明、黄敏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孙晓霞等研究了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60个桑树品种同工酶酶谱,并进行了分类。本试验想就安徽部分桑树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探索不同生态型桑树品种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合云南不同海拔地区生态栽培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桑树品种,解决蚕桑生产中桑树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云南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农桑14号为对照,对云桑3号、云桑4号、强桑1号、强桑2号、鲁插1号等12个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发芽期、发芽率、生长芽率、停止生长期和桑叶硬化期)、产叶量(新梢条数、枝条长、米条片叶量、公斤叶片数和株产叶量)、黄叶率、止芯率及抗病虫性进行调查.[结果]各参试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不同,发芽最晚的品种与发芽最早的品种相差近1个月,昌盛、云桑4号、鲁插3号、强桑1号、丰田2号、强桑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等8个桑树品种的株产叶量均较对照(1.790kg)高,且以昌盛的株产叶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21.6%.在养蚕成绩方面,以投喂丰田2号的效果最佳.各参试桑树品种间无明显的抗红蜘蛛、桑橙瘿蚊为害特征差异;鲁插2号、云桑3号、强桑2号、鲁插3号的抗桑褐斑病较强;强桑2号和鲁插2号的桑疫病自然发病率、病情指数均为零,其抗桑疫病最强;各参试桑树品种间亦无明显的抗旱性特征差异.[结论]云桑4号、云桑3号、强桑1号、强桑2号、昌盛、鲁插3号、丰田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的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在云南新栽桑园和低产桑园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SPSS 17.0软件对96份地方桑树种质资源2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2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96份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3条清晰的带,其中73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8.49%。基于遗传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贝叶斯数学模型的群体结构聚类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均将96份供试桑树种质地方品种分为两大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10个ISSR标记共93个多态性位点中,在P0.01的极显著情况下,与叶长、节间距等15个农艺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共有28个,变异解释率为5.42%~16.35%,其中有3个位点同时与3个农艺性状相关联。研究结果对桑树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以及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萝卜品种比较试验及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6.
贵州油菜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方辣椒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挖掘贵州地方特色辣椒品种,针对贵州省干辣椒及加工制品的生产和市场现状,对收集到的13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材料进行了熟性、农艺性状及主要品质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除织金辣椒(G)偏早熟、绥阳朝天椒(L)为极晚熟外,其余品种多为中晚熟品种;参试材料多为辣椒属一年生辣椒种的各个变种(类型),其中指形椒占61.5%,长角椒占7.7%,短锥椒占7.7%,樱桃椒占7.7%,簇生椒占15.4%;参试材料的维生素C含量在70~186 mg/100g,>100 mg/100g的材料占85%.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社会上小麦品种存在多、乱、杂等问题,适合濮阳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农民朋友有时很难抉择。为了寻找适合濮阳市利用和推广的小麦品种,本文就汝麦0319、周麦27、矮抗58、周麦16、郑麦7698等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它们的结实性和其他性状加以考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以便在生产中得以应用和提供参考。一、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9.
大豆地方品种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相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相互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干豆腐产量与蛋白利用率、蛋白凝固率呈显著正相关;干、湿豆腐产量与脂肪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残渣率、渣蛋白含量和渣脂肪含量都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脂肪利用率、籽粒脂肪含量、全蛋白含量和蛋白利用率高的品种干豆腐产量高;而蛋白利用率高、残渣率低、百粒重大和豆浆蛋白量高的品种可能产生较高的湿豆腐产量。6个豆腐品质成分性状间多呈显著正相关,它们与脂肪利用率、蛋白利用率和蛋白凝固率都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0.
11.
为筛选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藁城区的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石麦1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单产达9 400.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829.5万株/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并且其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石麦18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栽培,对提高小麦单产、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菜用甘薯浙薯726、福薯7-6、QZ01、薯绿1号、阜菜10-11、广菜薯6号、蒲薯53、湘7-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栽培,观察其地上部生长情况,并对性状、产量、食味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福薯7-6与薯绿1号表现较佳,更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大豆地方品种在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上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的210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100g烘干大豆籽粒干豆腐产量的品种间平均数与标准差为50.0±5.2g,湿豆腐产量246.1±51.7g;豆腐蛋白量16.2±5.0g,豆腐脂肪量11.3±1.9g,豆腐蛋脂量27.5±6.1g;豆腐蛋白含量32.3%±8.4%,豆腐脂肪含量22.9%±3.1%,豆腐蛋脂含量55.2%±9.3%;脂肪利用率80.2%±11.7%,蛋白利用率35.5%±11.0%,蛋白抽提率65.6%±11.7%,蛋白凝固率55.0%±16.7%,残渣率37.2%±5.3%,渣蛋白含量28.5%±3.7%,渣脂肪含量14.0%±2.5%。从中筛选出一批各别性状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4.
以辽葱1号、辽葱2号、辽葱5号、辽葱6号、大梧桐、天津五叶齐等19个大葱品种为材料,对其叶片颜色、叶片生长速度及茎秆直径等性状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辽葱5号大葱的单株产量高、品质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8个优良的南瓜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成熟果实的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蛋白质、纤维素、β-胡萝卜素等7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南瓜富含可溶性固形物、β-胡萝卜素;果实硬度大,耐贮运;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蜜本41号和昌德蜜本的综合营养品质较好,而蜜橙品种的综合品质则较差。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做为乳熟期采收鲜食的蔬果玉米,其穗长、穗粗、鲜穗重都有严格的分级标准,作者对引入的11个糯玉米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中糯2号、BFN768、白糯2号农艺性状最好,其鲜穗长均为21 cm,级别均达到k级标准;鲜穗粗分别为4.75 cm、4.7 cm、4.6 cm;鲜穗重分别为344 g、325 g、250 g,级别达k级、k级、L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立体气候条件下对不同桑树品种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高原立体气候条件下,以“湖桑32”为对照,对云南推广的13个桑树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表现做比较试验,试验就每米枝条长叶重、每千克叶片数、千克茧粒数和全龄经过时间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在3个不同栽桑区域适宜推广的新桑品种,对云南蚕桑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项琪敏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63-64,35
对丰两优1号等10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了观察比较,并提出了丰产栽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早春棚栽黄瓜品种的不同生长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利用6个早春大棚栽培的黄瓜品种,比较其植物学特征和产量性状,得出以下结论:津优1号黄瓜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最好,适宜在黑龙江省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