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配比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河道底泥堆肥发酵的影响,为筛选促腐效果更好的优质微生物菌种配方提供依据。通过不同比例组成的微生物菌剂进行底泥堆肥试验,并对堆肥温度、水分、p H值、电导率、可溶性有机碳、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的复合菌剂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2∶1∶1∶1的配比效果最好,2 d就能达到最高温度63.3℃,明显加速堆肥的腐熟;以底泥为原料的堆肥过程升温迅速,具备堆肥资源化利用的良好前景。可望为城市河道底泥的科学处理,纯净城市水体和陆地生态环境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为开发相应的技术,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容量压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滴滴涕(DDT)是广谱、长效的有机氯农药,主要经农田径流进入水体,最终部分残留在底泥中。本研究以稻草和菇渣为辅料,在添加菌剂的条件下对河道底泥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堆肥处理对底泥中DDT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底泥堆肥过程中,DDT及其衍生物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p,p'-DDT含量降低幅度最大,整体下降了35.9%,主要发生在高温期与降温期的初期;p,p'-DDD含量所占比例最大,但下降幅度最小,为15.1%,主要发生在升温期与高温期;p,p'-DDE降解率为17.7%,其在升温期和高温期经历了先升高后平缓降低的过程,而在降温期前期有显著的降低。3种DDT异构体含量的变化与有机碳的降低均呈显著正相关;p,p'-DDT、p,p'-DDD含量变化与C/N显著和极显著相关;p,p'-DDD与含水率也呈显著正相关,这进一步说明p,p'-DDD含量的变化不仅与生物降解作用相关,与高温引起的蒸发过程也关系密切。p,p'-DDE含量的变化与水溶性有机碳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影响p,p'-DDE的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扬州市典型城市内河河道为例研究了人工曝气、生态砖覆盖、生物填料覆盖、低位植物浮床(简称低位浮床)等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对河道底泥污染释放及其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原位生态处理后,1)底泥中氨氮的释放速率下降50.3%-89.64%,平均为59.27%;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氨氮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36.59%-82.67%,平均为53.33%;2)底泥中总氮的释放速率下降20.96%-88.94%,平均为42.32%;底泥总氮释放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量的污染去除率为38.00%-67.06%,平均为54.96%;3)底泥中总磷的释放速率下降27.49%-91.00%,平均为55.31%;底泥总磷释放对上覆水总磷污染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67.14%-98.46%,平均为84.33%;4)底泥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1.84%-79.32%,平均为41.16%;底泥上覆水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25%--70.74%,平均为29.83%.研究还发现,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在运行中对底泥污染治理的效果受该技术对底泥的扰动程度的影响,在进行集成应用的时候,对底泥扰动较大的技术应与对底泥扰动较小的技术相间应用,以减少工程技术运行中对底泥扰动造成的污染爆发式释放,达到更好的整体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措施对园林废弃物堆肥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调节C/N比和添加复合菌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有机物降解的动态变化和理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处理措施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调节C/N比和添加复合菌剂有利于堆温的升高和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堆肥养分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全氮、有效氮及全钾的累积,但对全磷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表明调节C/N比和添加复合菌剂的处理措施比只调节C/N比更有利于堆肥的快速腐熟以及堆肥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调节C/N比和添加复合菌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有机物降解的动态变化和理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处理措施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调节C/N比和添加复合菌剂有利于堆温的升高和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堆肥养分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全氮、有效氮及全钾的累积,但对全磷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表明调节C/N比和添加复合菌剂的处理措施比只调节C/N比更有利于堆肥的快速腐熟以及堆肥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畜禽粪便堆肥的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以羊粪、牛粪、猪粪和鸡粪为主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和养分含量的变化.【方法】用平板培养计数法和国家有机肥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春季堆肥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冬季和春季不同季节堆肥过程的温度变化.【结果】春季堆肥较冬季堆肥升温速度快,高温(60~65℃)期持续时间长(9~12d),堆肥周期短,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堆肥至第30天时,即可达到腐熟标准,冬季堆肥需要40d方可达到腐熟标准;不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以鸡粪为原料的堆肥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最多,在高温阶段下降的幅度最小,为91.1%;鸡粪堆肥的有机质含量亦最高,为48.6%;总养分(N+P_2O_5+K_2O)含量升高的幅度最大;达到42.4%;羊粪堆肥的放线菌数量在堆肥过程中的增加幅度最大,为74.8%,有利于堆肥后期木质素的分解.【结论】因此,当地企业在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时,可加入适量鸡粪和羊粪,以提高堆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8.
碳氮比对白三叶和小麦秸秆堆肥的肥力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肥力,扩大有机肥源,科学利用苹果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以白三叶为原料,用小麦秸秆调节C/N至25(T25)、30(T30)和35(T35)时进行堆肥。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及堆肥前后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白三叶可以成功堆制有机肥;T35处理达到的温度最高,保持50℃以上高温时间最长;与堆肥前相比,堆肥后全碳质量分数均降低,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增加;T25和T30处理的铵态氮质量分数分别较堆肥前提高,T35降低;不同C/N处理堆肥产品养分含量因养分种类而异,T25的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含量最高,T35的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最高,T30的全磷含量最高。因此,白三叶堆肥时,用秸秆调节的C/N不同,堆肥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和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NH_3和N_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及NH_3和N_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N比为15、20、25和30处理的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5、13和12 d;C/N比为25处理的堆肥积温最高,达21 331℃·h,较C/N比为15、20和30处理的堆肥积温分别提高了89.3%、21.9%和7.14%.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降解率以C/N比为25的最大,达24.55%;全氮含量除C/N比15下降了9%之外,其他堆肥处理均较堆制前有明显提高;除C/N比为15堆肥的种子发芽率未达到腐熟外,其他3个处理腐熟度指标均达到要求.氨气累积释放量随C/N比的升高依次降低;各处理N_2O的排放量差异不大,堆肥高温期N_2O排放通量最火,随着堆肥的进行,排放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11.
森林枯落层及土壤层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着重从研究范围、内容、方法及结果等方面综述了森林枯落层及土壤层微生物生态研究的现状,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析,展望了该方面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的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数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数量针阔混交林> 柏木林> 马尾松林> 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柏木林> 针叶混交林> 灌木林>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马尾松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在该区中柏木林的林下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大,其余依次是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在只有凋落物覆盖的情况下,不出现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水量及最大降水强度各种林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方法]对南京紫金山地区四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枯落物和土壤持水量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马尾松纯林枯落物储量最高,整个枯落物层的蓄水量为马尾松纯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栎树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要远大于其他3个林分,并且土壤持水量也最高;不同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综合蓄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结论]就4种林型的水源涵养能力来说,枫香栎树混交林为最优林型。 相似文献
15.
松栎混交林凋落物及土壤微型真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松栎混交林凋落物及土壤微型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出微型真菌58属(种)。其中L层44属(种),F层16属(种),H层14属(种),A层7属(种),B层7属(种),C层3属(种)。凋落物层真菌分为三个生态型:活养寄生性真菌,以Colesosporium、Cronartium、Microsphaera为代表;半活养、死养分解真菌,以Lophodermium、Phyllosticta、Macrophoma为代表;腐生分解真菌,以Phoma、Peaicillium、Alternaria、Trichoderma为代表。土壤真菌以Mucor为代表种群。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真菌总量逐渐减少,并呈现明显地寄生向腐生的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塞罕坝林场为研究区,以小班为研究单位,对不同林型地表枯落物特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对森林的火灾发生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场地表枯落物普遍较厚,平均4.3 cm,其中落叶松林最厚4.9 cm,樟子松林2.1 cm,白桦林4.3 cm,其他森林3.2 cm,都具备了发生大火灾的物质基础;树种、林龄、郁闭度是影响地表枯落物厚度的主要因子。潜在地表火强度最大的森林是落叶松近熟林;最易被引燃的森林是樟子松幼龄林;最易引燃树冠火的是未修枝的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最易受伤害的是落叶松幼龄林和樟子松幼龄林。 相似文献
17.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条件下,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及其释放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从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典型地形的地表采集各分解层的凋落物和矿质土土壤样品,测定凋落物层的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释放率,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凋落物层现存量、养分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地形之间以及不同分解层之间,凋落物层现存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坡地>槽谷>漏斗和已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2)凋落物各分解层养分元素含量及储量均表现为C>Ca>N>Mg>K>P,不同地形之间凋落物养分总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坡地最高,各养分元素因地形和分解层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释放率。3)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含水量、容重、p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地形对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养分释放分布特征及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坡地森林地表凋落物分解较快,营养元素循环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木荷不同比例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性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对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按树种混交比例分为类型I(10马)、类型Ⅱ(8马2木)、类型Ⅲ(7马3木)、类型Ⅳ(6马4木)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对其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枯落物现存量、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以类型Ⅳ最大,分别为4.58 t/hm2、230.44%、10.56 t/hm2、7.40 t/hm2,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有效拦蓄率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除类型Ⅳ与类型Ⅲ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各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2)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非毛管持水量除类型Ⅰ与类型Ⅱ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各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强于纯林,且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随着马尾松林中木荷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以类型Ⅳ最优;对马尾松纯林进行补种阔叶树,能有效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海南岛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的产量及其组成、季节动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及其组成不同。其中,年凋落量大小依次为山麓灌木林(6.227 t·hm-2)季雨矮林(5.636 t·hm-2)南亚松林(5.403 t·hm-2)高山云雾林(5.305 t·hm-2)山地雨林(3.753 t·hm-2),总体表现为沿海森林比中部山区森林的凋落物量大,这可能是受台风影响的结果;叶凋落量以南亚松林所占比例最高(72.26%),枝凋落量以高山云雾林所占比例最大(30.42%),繁殖器官凋落量以山麓灌木林所占比例最大(17.18%);2)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不同。山麓灌木林和季雨矮林年凋落量季节动态呈双峰型,春季和秋季为凋落高峰期;山麓灌木林的叶凋落量季节动态呈双峰型,季雨矮林则仅在秋季落叶多,为单峰型;枝凋落量季节动态除山地雨林有两个高峰外,其他均呈单峰型;繁殖器官凋落量季节动态除山麓灌木林呈双峰型外,其他均呈单峰型。3)山麓灌木林凋落物年凋落量及其组分与林分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季雨矮林叶凋落量与林分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年凋落量与林分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在铜鼓岭同一森林类型中,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及其组分与微地形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