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延边烟区6个烤烟基因型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烟叶的P,K,Ca,Mg,Zn,Fe,B,Mn 8种矿质元素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做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8种矿质元素建立的一个4因子模型解释了数据总方差的85.715%,并被划分为4个有确切意义的公因子——常量元素营养因子、大量元素营养因子、B因子、Zn因子。(2)常量元素、大量元素和B元素的分配方式受移栽后天数、部位、基因型的显著影响。移栽后50d各基因型中部和上部叶有较高的大量元素分布,移栽后70d各基因型下部叶有较高的常量元素分布,各基因型B因子的浓度在移栽后50~90d逐渐上升。移栽后50~90d内烤烟9407和吉烟9号叶片中P,K,Ca,Fe,Mg,Mn,B含量较高,NC89,中烟98,中烟100 P,K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陇黑麦838(黑粒)、平凉44号、农大3753(黑粒)、农大5181、陇鉴108和陇育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部分矿质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Ca、Fe,其次是Na、Mg、Cl和Cu。糊粉层富含K、Mg和Fe,其次是Si、Cl、Ca和Mn。胚乳层O含量最高,Cl、K、Ca和Fe次之,并含少量Na、Mg、和Se等元素。胚中Mg、Cl、K、Ca和Fe含量较高,Na、Mn、Cu和Se次之。黑粒小麦陇黑麦838和农大3753籽粒Ca、Fe、Zn和Se元素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小麦。总体来看,所有品种(系)糊粉层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皮层和胚次之,胚乳最低。不同类型品种(系)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黑粒小麦矿质价值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七种矿质元素以不同浓度浸种处理小麦种子 ,播种 1天后喷施阿特拉津对小麦的一些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氮 (N)、磷 (P)、钾 (K)、铜 (Cu)和高浓度钙 (Ca)、锰 (Mn)能明显降低阿特拉津对小麦幼苗的伤害 ,锌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取淮北平原麦区小麦品种样品17份,对小麦及其小麦粉矿质元素Ca、P、Fe、Cu、Mn、Mg、Z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麦区小麦矿质元素含量水平与世界六个国家地区的小麦矿质含量基本相近;矿质元素含量不受小麦质地软硬影响;本麦区小麦粉矿质营养素与人类膳食的要求相比,Cu、Fe基本满足,Zn、Mn、Mg需要进一步补充,Ca、P则需要大量强化。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同一区域不同地点小麦籽粒养分含量差异与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和培肥土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分别在陕西永寿和杨凌布置田间试验,在施N 180kg·hm-2、P2O5 100 kg·hm-2、K2O 75 kg·hm-2的条件下种植来自我国不同麦区的20个小麦品种,收获期取样测定籽粒产量、各器官养分及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两地间土壤养分供应与籽粒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关系。【结果】永寿小麦籽粒氮和钾含量比杨凌低10.6%和6.7%,两地小麦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永寿土壤氮磷供应能力、小麦氮磷钾吸收和向籽粒的转移均高于杨凌;但试验年份永寿的降水总量及其分布均比杨凌的更有利于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由此引起的产量增幅高于籽粒氮钾吸收量增幅、与磷吸收量增幅接近,产量稀释效应是导致两地间氮磷钾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永寿小麦籽粒钙和镁含量比杨凌高19.0%和10.3%,两地硫含量无显著差异。永寿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低于...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0~2002年以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氮素吸收积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植株与籽粒含氮率、氮积累量、氮吸收利用效率、氮收获指数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出现频率呈偏态或正态分布。根据经济产量、氮收获指数、籽粒蛋白质含量、氮素产量生产效率、氮吸收效率、氮产量利用效率等因子进行动态聚类,将供试小麦品种分为8类,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小麦在生产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40个主栽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干物质与氮素的来源及累积转运过程,分析了氮素累积转运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小麦植株干物质与氮素的积累与转运差异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基因型,植株氮素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过程有显的差异。干物质与氮素的再分配是同步进行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花后合成氮素的再分配量呈极显正相关(r=0.6375**),而籽粒产量的提高有赖于花后植株氮素吸收合成能力及光合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西瓜对硅的生理响应特征,以西瓜品种"8424"为试材,通过营养液沙培的方式,研究5个硅水平(0、0.3、0.9、1.8和3.2 mmol/L)对西瓜幼苗矿质元素积累、光合色素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1.8 mmol/L硅浓度可使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而在3.2 mmol/L时上述指标降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随硅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在1.8 mmol/L时达到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19.45%、55.29%和29.12%,与对照差异均极显著(P<0.01),蒸腾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0~0.3 mmol/L硅浓度促进叶片对Mg、Ca元素的吸收积累,0.9~3.2 mmol/L硅浓度抑制叶片对Mg、Ca元素的吸收积累;0.3~3.2 mmol/L硅浓度不利于叶片对Fe、Mn元素的吸收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与碳氮转运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研究了黑麦76、徐州26、所麦10号和扬麦9号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特征及叶茎鞘中碳、氮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后期回升时间有关,还和回升速度有关;淀粉含量主要和前期的快速积累有关。籽粒蛋白质产量与含量没有相关关系,而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关系密切;籽粒淀粉产量由低到高为黑麦76、徐州26、扬麦10号、扬麦9号,并随淀粉含量升高而上升,不同基因型小麦茎鞘碳、氮积累和运转有明显差异:黑麦76和扬麦10号碳、氮在灌浆后期向籽粒中的转运量少,而徐州26和扬麦9号转运量多。营养器官可淀性糖与氮素转运量的比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营养器官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差异可能是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选用2个Pb低富集玉米品种(曲辰11号、曲辰3号)和2个Pb高富集玉米品种(靖丰8号、旭玉1446),开展Pb胁迫(2000mg·kg-1)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变化、各部位Pb含量、Pb总吸收量、富集与转运规律、土壤pH值及有效态Pb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Pb胁迫导致4个玉米品种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总生物量下降9.65%~20.46%,但低富集玉米品种生物量的下降程度小于高富集玉米品种;(2)玉米各部位的Pb含量分配规律为根> 叶> 茎> 籽粒,分别为95.39~121.02、25.56~43.21、14.06~25.41、2.52~5.38mg·kg-1;低富集玉米品种根的Pb含量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而茎、叶和籽粒的Pb含量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玉米植株对Pb的总吸收量为4.46~7.94mg·株-1,低富集玉米品种植株的Pb总吸收量显著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3)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现为低富集玉米品种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4)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土壤pH值为6.60~6.82,且低富集玉米品种显著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土壤有效态Pb含量范围为969.86~1116.15mg·kg-1。  相似文献   

12.
13.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氮素高效利用优质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氮低效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研究了施氮对3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郑麦0856、郑麦0943、郑麦7698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提高3种优质小麦功能叶片SPAD值,其中拔节期郑麦0943增幅最大,扬花期郑麦7698增幅最大,且二者均高于同时期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净光合速率以郑麦0856增幅最大,郑麦0943增幅最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除郑麦0856增加外,其余2个品种显著下降;同化物积累量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且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花后同化物积累率郑麦0943和郑麦0856增加(其增幅低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稍高于氮高效品种济麦22),郑麦7698无显著变化;产量和收获指数以郑麦0856和郑麦7698增幅较大,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较高,缺氮对郑麦7698和郑麦0856有效穗数降低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郑麦0943。整体而言,3个优质小麦品种相比,郑麦0943不施氮减产幅度较小,郑麦0856和郑麦7698对氮素反应则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铅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中国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生理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铅胁迫,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随着铅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明显下降,而MDA含量和POD活性明显升高,证明高浓度铅对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显著的抑制作用,对MDA含量和POD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其地上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和总量不同。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也最高,中间型次之,大穗型最低。988044、02-48和01-35“源”比较充足,8355、4133-2和6200(8)相对较小,且以6200(8)“源”最小。  相似文献   

16.
脱落酸(ABA)是植物内源激素,参与调节许多与植物抗旱性有关的生理生化反应,但外源ABA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与植物的基因型和ABA的施用方法有关。停水7d后,根施ABA和叶施ABA提高所有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绿叶面积和降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根施ABA提高3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施ABA只提高1个品种相对含水量。根施ABA对小麦品种Kite和Banks的复水成活率无影响,但降低Karchyia和C-306的复水成活率,叶施ABA降低所有4个品种的复水成活率。相关分析表明干旱复水成活率与幼苗全株干重相关显著,与假茎干重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因型与播期对长春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在长春分期播种期穗分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冬小麦越冬前穗经时期与越冬存活率间 不同而有别,耐寒性较弱的品种以生长锥未伸长期越冬较安全;耐寒性强的品种越冬前处于生长锥伸长期可安全越冬,适播期较宽。穗分化结束日期因品种而不同,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无差异。穗分化总日数与小区产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小麦成熟期地上部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种子发芽的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7份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材料在成熟期地上部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材料在成熟期地上部的化感作用差异显著,其水提取液明显抑制受体幼苗胚根的生长,而对胚芽伸长的影响不明显,成熟期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材料地上部的抑制作用与水提取液的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染色体组型发现,当染色体组型由AA→AABB→AABBDD的进化过程中,化感抑制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其中茎叶水提取液抑制作用表现为AABBDD>AA>AABB,而颖壳水提取液抑制作用表现为AABB>AABBDD>AA。大多数小麦材料茎叶部与颖壳的化感作用比值均大于1。当染色体组由2n→4n→6n变化时,不同基因型小麦茎叶与颖壳对小麦幼苗总根长的化感作用比值逐渐升高,对最大根长的化感比值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对苗长的影响为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  相似文献   

19.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结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小麦的株型结构、目前超高产小麦基因型的株型结构和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改良的策略3个方面,对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小叶矮秆中大穗高密度松散型、中叶中高秆大穗中密度型和大叶中矮秆大穗紧凑低密度型3种不同类型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的主要性状特征及生产能力分析认为,上述3种类型都具备超高产的产量能力,但小叶矮秆中大穗高密度松散型产量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20.
穴播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穴播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西农8727’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比分析3种栽培方式(穴播、沟播、条播)下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穴播栽培条件下小麦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Pn)在其各生育时期均大于沟播和条播栽培;穴播栽培可促进小麦灌浆期灌浆速率、缩短灌浆历程,且灌浆速率在花后20d达到最大,最大灌浆速率穴播比条播和沟播分别高13.9%、42.6%;各生育时期平均单株地上、地下部分干质量穴播均大于沟播和条播。产量表现为穴播沟播条播,穴播和沟播分别比条播增产7.77%、4.55%,但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可见,穴播栽培会对冬小麦的生理特性产生积极影响并增加产量,但在水热资源较好的关中地区对冬小麦最终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