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宁夏已搬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存在物质资本积累缺乏、人力资本薄弱、金融资本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移民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和发展,提出增加移民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来,扶贫工作取得极大成效,但由于生态移民由于自身生计能力水平、以及政策保障的阻碍,致使其出现就业难、生计能力与转移前相比下降,甚至有些出现再贫困等生计难持续现象,关系到精准扶贫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此本文从可持续生计视角着手,深挖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推进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提高扶贫工作绩效,使生态移民生计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对34.6万人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以宁夏石嘴山劳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进行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调查.结果表明:石嘴山劳务移民主要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对34.6万人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以宁夏石嘴山劳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进行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调查.结果表明:石嘴山劳务移民主要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目前"生态贫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模式与途径。【方法】利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生态贫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收入水平低、可持续生计资本缺乏、环境问题显现并不断恶化、基本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结论】为有效解决"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建议突破传统反贫困与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重点强化政府行政行为,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改变传统社会保障模式,推动系统性机制与制度构建,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生态贫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生态贫民"生计状况不容乐观。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与理论性分析,对秦巴山区"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了系统描述;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政策与建议。研究得出: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促进"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机制的系统性构建,是保证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活状况改善与生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期汉人移民涌入秦巴山区开垦之初的生计模式,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观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种植体现出明显的“游垦”特点,狩猎采集与山货开发也在移民生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有较为原始的寻食社会、刀耕火种型社会的特点,又带有近代手工工场的特色.在自然资源逐渐耗竭与生存空阃的渐成为山区生计主流.趋饱和之时,大部分汉人移民只得依靠在固定的土地上持续投入人力与物力以获得生计,定居农耕方式逐渐成为山区生计主流.  相似文献   

8.
四川涉藏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在发展水电过程中形成的水电移民生计是否可持续,是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保障。本文在把握水电移民生计现状、移民政策、生计手段等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研究背景,对四川涉藏地区水电移民可持续生计状况进行研究。基于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进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分类处理,利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权重和综合得分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生计资本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移民生计资本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移民的生计活动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并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作为移民搬迁后保持生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从而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适应性生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09-110
生计模式是人类谋生所采取的方式,生计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人类的可持续生计。基于内蒙古牧区非自愿生态移民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非自愿生态移民往往会采取纯农业经营型、纯补贴型、农业经营与打工混合型和纯打工型四种类型,且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规模和安置模式影响生态移民生计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地区生态或为了使生态脆弱地区居民脱离贫困而实施的移民工程。滇桂黔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面临政府对生态移民区搬迁后期关注度有待提高、产业基础较差,产业链短,移民收入来源单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政府对移民地的早期规划与现实实施存在冲突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提高生态移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健全生态移民保障体制,提升生态移民重建程度、保护民族文化,增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等措施提高生态移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杜慧莹  陈延  董宏林  周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03-9905,9960
研究了宁夏人口、生态环境和生态移民状况,探讨了生态移民工程对宁夏生态环境、移民社区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科技服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等促进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望有助于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西省2001~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大大超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2001~2008年均存在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这反映出陕西省旅游资源存在很大压力,旅游业的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长海  骆有庆  廉振民  陈宗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63-4464,4473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概况,并结合延安和榆林实例,探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以植被恢复为突破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淤地坝工程,建设高效特色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重庆市2007年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与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从不同视角分析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9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89hm2,产生生态赤字1.3509hm2,其中化石燃料用地、草地和耕地生态足迹占的比重较大。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比起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明显偏低,但是由于重庆市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费需求将长期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这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游文芝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105-106
竹林是浦城县的一大资源优势。然而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全县竹林整体质量不高,竹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通过加强领导,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夯实资源培育基础,全面提高竹林经营管理水平;开展竹山生态修复,让资源永续利用;完善竹山经营责任制,搞活竹山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重点产业建设等措施,使竹林生态系统得以稳固,以实现浦城县竹山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池州市1996—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发展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1906hm2上升到2004年底的1.843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6759hm2减少到2004年的0.6430hm2,生态赤字逐年提高;发展能力由1.3047增加到2.3793;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供需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表明尽管池州市9年间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水平在不断增强,但其发展模式一直处在不可持续的状态。而9年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池州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池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郭军权  杨治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74-11675
随着陕北地璋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水待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石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不断更新开采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是基于生态生产面积来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南省平江县2009~2014年近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地人均生态足迹从2009年的1.818221364 hm2增长至2014年的1.878043008 hm2,增幅为3.30%。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9年的0.603669045 hm2增加至2014年的0.619426861 hm2,增幅为2.61%。人均生态赤字从2009年的1.214552319 hm2增加到了2014年的1.258616147 hm2,增幅为3.63%。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9年的1.956722615 hm2/万元降低到2014年的1.071649702 hm2/万元。  相似文献   

20.
桂林市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原荣  朱晓媚  吴安湘  周青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12-1213,1219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2004年桂林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桂林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193 484 hm2,面临的生态压力低于全国和世界水平,资源环境形势较为乐观.但是,桂林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199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1.16倍,在全国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桂林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措施,推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