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炔草酸、精吡氟禾草灵、氰氟草酯、烯禾啶和苯草酮具有耐药性.而对烯草酮和吡喃草酮敏感。早熟禾生物型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对精嗯唑禾草灵的活性显著高于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IC50值为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IC50值的10.46~11.98倍:早熟禾ACCase氨基酸序列1781位点存在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多态性现象,而亮氨酸的存在是其它禾本科杂草对ACCase抑制剂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ACCase基因表达量为日本看麦娘的4.67~7.37倍。早熟禾与日本看麦娘的ACCase活性、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导致早熟禾对精嗯唑禾草灵具有耐药性的靶标酶机理。  相似文献   

2.
日本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抗性日本看麦娘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机制,研究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和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在抗性和敏感日本看麦娘种群内的差异,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的活性差异,同时测定了抗性种群AFT对不同的ACCase和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AH-7相比,抗性种群AFT的ACCase基因CT区的2027位氨基酸和ALS基因的574位氨基酸发生突变;AFT种群的GSTs活性经过精噁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处理后明显增强,且显著强于敏感种群AH-7;抗性种群AFT对炔草酯、烯草酮、氟唑磺隆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7.90、34.43、10.30,表现出高水平的抗性,对唑啉草酯、甲咪唑烟酸、双草醚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49、6.42、5.01,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抗性。经除草剂诱导后,植株体内基于GSTs代谢酶介导的代谢反应水平升高,加快植株对除草剂的代谢解毒反应;抗性种群AFT的ACCase基因...  相似文献   

3.
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炔草酸、精吡氟禾草灵、氰氟草酯、烯禾啶和苯草酮具有耐药性,而对烯草酮和吡喃草酮敏感。早熟禾生物型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活性显著高于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IC50值为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IC50值的10.46~11.98倍;早熟禾ACCase氨基酸序列1 781位点存在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多态性现象,而亮氨酸的存在是其它禾本科杂草对ACCase抑制剂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ACCase基因表达量为日本看麦娘的4.67~7.37倍。早熟禾与日本看麦娘的ACCase活性、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导致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具有耐药性的靶标酶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对油菜田外来入侵杂草野燕麦的防除效果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设置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个剂量处理,并设清水对照处理,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药。于药后30、45、60 d分别监测杂草种群数量,同时取样分析杂草对水肥的累积情况,于油菜收获后进行测产。结果表明,施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67.50~157.50 g(a.i.)/hm2防除移栽油菜田野燕麦效果显著,对野燕麦的鲜重防效达97.2%~100%,有效改善了田间的光照和水肥条件,油菜产量达1 940.9~2 032.3 kg/hm2,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35.4%~41.7%,增收2 535.5~2 992.5元/hm2。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推荐用量为67.50~90.00 g(a.i.)/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26%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及对产量和水肥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6%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稻直播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的防效达89.75%以上。通过测定,施用26%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能有效降低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吸收,有效改善了田间的光照条件。测产结果表明,比CK未施药增产47.11%~54.76%,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北粳南引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粳南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生态条件不同植株繁茂性差、生长量不足、生育期不适合当地需要、抽穗开花期不耐高温、结实率偏低和脱粒困难。多年来北粳南引的重新研究结果表明,改用灿粳稻杂交育成的、适应性强的新型粳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已使北粳南引获得历史性的成功。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所选育的代表品种中粳564在安徽江淮稻区作中稻,不仅生育期适宜,繁茂性好,而且像籼稻一样容易脱粒。因此,北粳南引的成功,标志着在水稻引种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为安徽江淮稻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籼改粳打开了新局面,为我国籼粳稻杂交育种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针对部分杂交稻在生产上不抗病的问题,通过传统选育方法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将转溶菌酶基因水稻中花9号(粳稻)与杂交稻亲本MH63(籼稻)进行杂交和多次回交,以期快速筛选出持久高抗的优良株系,进而配制新的杂交稻组合,获得既抗稻瘟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稻亲本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对叶瘟和穗颈疽的抗性均明显优于轮回亲本,叶瘟的病情指数降低了39.39,穗颈瘟的发病率降低了10.21%,经病圃筛选和室内分子检测,证明转育后代已携带有溶菌酶基因,现已得到167个综合抗性好且表型趋向于轮回亲本的单株。  相似文献   

8.
莠去津对水稻的药害及NA解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生测法测得土壤中莠去津对直播及移栽京稻19的药害极限浓度分别为0.06和0.08mg/Kg。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此极限浓度时对水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此限值则抑制水稻生长。试验结果以鲜重计,经回归分析求得直播京稻19和移栽京稻19的 EC_(10)值分别为0.094mg/kg 和0.124mg/kg。NA 土壤处理浓度8mg/kg 以上及沾根处理0.01%~0.04g/株,能解除土壤中高达0.6mg/kg 莠去津对水稻的药害。而 NA 浸种处理 NA/种子重量百分比在0.05~0.50范围内无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高水稻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水稻籼粳交F1为材料,研究了改变培养基的氮素比例和碳源、30℃高温热击处理花药及改善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等措施对提高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比例中NH4^ /NH3^-为5.3/28.0时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最好;混合使用3%蔗糖和3%麦芽糖作碳源对提高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及花药培养力效果显著;高温热击处理36h,可以同时使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对供体植株的喷施0.8%KH2PO4能使出愈率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花药培养力。  相似文献   

10.
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米质性状中,籼稻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粳稻糙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籼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27.7%~97.7%,粳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16.7%~100%,籼、粳稻垩白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均较低。籼稻类群中,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米质性状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热带籼稻中IR43、GIZA 178等米质性状优良,是杂交育种的有利种质资源。筛选出10项米质指标均达三级以上的各类亲本材料共23份,这些育种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米质性状改良的基因供体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垩白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和食味感官评分值的差异性,阐明中国北方优质粳稻、南方优质粳稻和优质籼稻品种品质特征,挖掘与食味感官评分值(食味值)相关的理化指标,为中国稻米品质评价和优质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会中来自30个省(市)的122份优质稻米样品为试验材料,按种植区域分为...  相似文献   

12.
Thirty isolates of Magnaporthe grisea collected from 18 provinces/cities representing 21 pathotypes and 9 different lineages were inoculated to rice varieties with known resistance genes and some hybrid rices,conventional early indica and late japonica varieties cultivated recently in China.Virulence spectrum of the 30 isolates was very different,showing that they recognize numerous different resistance genes.Varieties also revealed very different resistance patterns showing that they carry different resistance genes or combinations of resistance genes.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s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tial varieties with known resistance genes,resistance genes in certain Chinese varieties could be specul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e of them were resistant to most of the isolates tested and that they could be of interest as resistance sources for hybrid parents or to be planted in the field directly.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水稻材料成熟胚组织培养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丽娜  李霞  吴丹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127-1135
【目的】研制适应性广的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技术。【方法】采用生产上应用价值高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材料,比较研究9个粳稻、9个籼稻和11个新近培育的超级杂交稻(两系或三系)或优势组合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分化和再生等组织培养力表现。【结果】以M8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30g·L-1蔗糖、8g·L-1琼脂和2mg·L-12,4-D(2,4-苯氧乙酸)相同成分的基础上,供试粳稻材料单独添加较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即0.3mg·L-16-BA(6-苄基嘌呤)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89.2%-61.7%之间;而供试籼稻材料则需在添加2mg·L-16-BA和0.5mg·L-1KT(激动素)两种细胞分裂素的基础上,再添加1mg·L-1NAA(萘乙酸)生长素类激素,可明显提高出愈率,出愈率在100%-9.1%之间;而11个偏籼型超级杂交稻则表现在添加1mg·L-16-BA和1mg·L-1KT(激动素)两种细胞分裂素,即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86.3%-40%之间。在此基础上,在添加了0.5mg·L-12,4-D和1mg·L-16-BA的MS分化培养基(粳稻)以及0.2mg·L-12,4-D和0.5mg·L-16-BA(籼稻和超级杂交稻)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别获得59.5%-9.2%(粳稻)、87.5%-3.6%(籼稻)和43.2%-17.2%(杂交稻)的植株再生率。【结论】初步建立了适合相同水稻类型成熟胚高频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从育种目标、技术路线、选育原理和选育过程等方面总结了临稻16号粳稻育种实践、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育种目标,以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为重点,采用亲本改良、多元复交创造变异为手段,扩大和丰富遗传背景,应用多点异地生态选择、穿梭育种和系统选育等方法,合理选配亲本材料,塑造理想株型,优化产量构成因子,导入优质、抗病基因,研究选育出临稻16号粳稻新品种。多年实践证明,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特点,适宜在鲁南、鲁西南及黄淮稻区作麦茬稻和夏直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产量和生育特性,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以高产晚籼稻品种(IR)为对照,并选择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IJR)、杂交粳稻(HJR)和籼粳杂交稻(IJHR)品种,研究比较晚季温光条件下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晚籼稻在产量、生育期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籼粳杂交稻产量(8.3—10.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晚稻类型,分别增产2.9%—29.3%(晚籼稻),30.9%—35.3%(常规粳稻)和13.4%—14.0%(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产量最低,较晚籼稻分别减产24.0%(2017年)和1.2%(2018年);而杂交粳稻与晚籼稻产量差异随年份不同而不同。与晚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有效穗少、穗型大、库容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相似;而常规/杂交粳稻则表现为有效穗近似,千粒重大,穗型小。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粳型(籼粳杂、常规和杂交粳稻)水稻营养生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