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筛选出耐盐碱、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研究了18个水稻品种在东滩盐碱地上的生长情况、生育期、产量和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稻以"花优14"、"秋优金丰"、"浦优608"较早熟,常规稻以"银香18"、"海丰4号"、"2698"较早熟;"秀水114"、"寒优湘晴"、"海丰4号"品种分蘖力强;"嘉33"、"2698"品种成穗率高;"南粳46"较不抗倒伏;杂交稻以"花优14"、"浦优608"、"申优254"、"秋优金丰"产量较高,常规稻以"清香软粳"、"秀水114"、"秀水134"、"宝农34"、"2698"、"嘉禾218"产量较高;"秋优金丰"、"申优254"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花优14"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宝农34"品尝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2.
对4个科的9种牧草,采用垂直萌发槽萌发试验,得出浓度为1%的 Nacl 溶液为种子萌发耐盐筛选的最佳浓度。以1%NaCl 为筛选的盐溶液。根据耐盐指数的大小,排列出57种牧草的种子荫发耐盐顺序。  相似文献   

3.
[目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有大面积的滨海盐渍土,需筛选适宜盐渍土栽培的小麦品种。[方法]引进9个耐盐、抗逆、高产的小麦品种(系),以德抗961为对照,在全盐含量3~4 g/kg盐渍土上进行初步筛选试验。[结果]济南18号、盐鉴14品系、山融3号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德抗961,这3个品种(系),成熟期都在6月13号以前,生育期适中,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结论]济南18号、盐鉴14品系、山融3号均适合在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九种耐盐植物在滨海盐碱地的耐盐能力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盐池浇灌盐水的模拟大田试验和田间试验,界定了9种有代表性的耐盐植物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土上的耐盐能力,即西伯利亚白刺、中国柽柳、沙枣、星星草、凤尾兰、单叶蔓荆、杜梨、大叶补血草、马蔺的耐盐能力分别为1.5%、1.5%、1.0%、1.0%、1.0%、1.0%、0.8%、0.8%、0.8%.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既耐盐又可食用的蔬菜品种。[方法]采用淡水和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氯化钠含量分别为0、0.4%、0.8%、1.2%、1.6%和2.0%)灌溉,研究了甜菜、苋菜、花蔓草等蔬菜品种的耐盐性。[结果]含盐量越高,对供试植物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大,直至死亡;植株正常生长的临界含盐量是1.2%。[结论]红甜菜、黄甜菜、花蔓草耐盐性较好,适宜在沿海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5):42-46
为充分发挥和挖掘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资源潜力,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绿色改良、优化粮经饲作物三元种植结构,2017—2018年度在东营市农高区盐碱地种植10个耐盐牧草、4种经济作物和2种粮食作物进行耐盐作物筛选。结果从中选出在全盐含量2~4 g/kg的中度盐渍土上表现较好的耐盐作物有苜蓿(中苜1号)、高丹草、蛋白桑、二月兰、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共6个牧草品种和甜高粱、棉花、油葵、油菜4种经济作物。这10个耐盐作物均可在该地区种植利用,并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加快盐碱地的修复改良,为盐碱地资源高效开发、种植业结构优化布局提供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旱地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近年陕西省审定的一批旱地小麦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铜麦6号、西农189、普冰151、中麦175、致胜5号、西农318、西农219、长航1号丰产性及综合抗性均优于晋麦47,可推广种植;尤其铜麦六号、西农189、普冰151群体合理,穗粒数及千粒重较高,株高适宜,综合抗性好,下年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盐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植物可以通过离子泵的活动和膜的选择吸收来避免危害 ,或通过离子的调节吸收、渗透调节和渗透质的合成来增加耐盐性 .耐盐细胞系是一个较好的研究细胞水平上耐盐机制的实验系统 .本实验以小麦 81392 2耐盐细胞系为材料 ,通过比较它与原始型在不同盐浓度下溶质积累的差异来探讨溶质积累与耐盐性的关系 ,旨在为耐盐机理的研究及育种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材料的培养及处理见文 [1].脯氨酸含量测定参照张殿忠等方法[2 ] .用Z - 80 0 0日立原子吸收计测定Na+ 和K+ …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耐盐碱地番茄种质资源,以14种不同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CL胁迫进行耐盐性筛选,研究比较了不同品种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苗期表皮细胞成活率和田间盐碱地种植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津喜310'耐盐性最好,其次为'津喜306'.NaCL胁迫下番茄'津喜310'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和相...  相似文献   

10.
耐盐芦笋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引进4个耐盐芦笋品种,采取小区耐盐试验和大田耐盐试验的方法,从中选育出适合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的耐盐芦笋品种。结果表明:特拉华2号、4号品种抗盐性、抗病性、品质及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其它2个品种和当地栽培品种,适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李新华  王勇  朱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1+17092
[目的]为滨海盐渍土改良找到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Encapsalt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土壤盐分及作物的影响。[结果]Encapsalt改良剂的最佳施用量为9 000~12 000 ml/hm2,分2次施的效果较好。第1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明显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pH,提高作物的出苗率。第2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以维持土壤的含盐量不升高,使土壤不发生返盐现象,从而减少死苗现象,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结论]Encapsalt改良剂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营地区资源和环境的条件和特点,采取试验、示范、种质创新、繁育和推广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进行集成配套,丰富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林木资源,避免因树种单一而导致的生态系统脆弱,同时调整改良盐碱地绿化林种、树种组成,优化结构配置,提高经营水平,逐步建成系统稳定、功能健全、高效持续的盐碱地绿化体系,为丰富耐盐碱种质资源和改良盐碱地绿化提供示范样板、配套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影响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通过分析小麦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通过培育并选用耐盐品种、以水调盐、合理施肥、覆盖压盐和适当深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显著减轻盐渍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改变该区域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生态农业系统功能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的陈述,提出了可供该区选择的发展模式,旨在建立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复合系统,并确保农业生产系统内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合理流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果园生草原则和滨海盐碱地葡萄园生草草种选配,总结了盐碱地葡萄园生草栽培管理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崔广州  张绪良  张朝晖  徐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99-12600,1268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典型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景观破碎化、植被退化、污染、物种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等变化,影响了黄河三角洲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的综合保护治理,减缓湿地退化,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段代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06-4607
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生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常见树种耐盐能力及其配套造林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查阅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黄河三角洲30余个常见树种的耐盐能力,并提出了盐碱地造林的主要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主要改良措施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66-5266,5309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分布广泛,当地在改良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效措施,但单纯的每项措施都有利有弊,本文对改良治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几种主要措施作了简单分析,以便合理利用这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区园林灌木树种选择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在自然条件严酷的重盐碱地区,应根据地形、地貌、土壤和经济条件,合理运用"选树适地"、"改地选树"、"选树改地"和"选树选地"技术,既能保证树木成活,又能保证树木不受盐碱危害、生长旺盛,为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