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沟垄集雨耕作技术能够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调节土壤水热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并且改善农田微生态,该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简要介绍了集雨技术的发展进程、集雨原理和应用效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沟垄集雨耕作技术在烤烟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为山东烟区集雨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北部垄膜沟植田间集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北部,采用起垄覆膜(垄上覆膜种植马铃薯,垄沟种植谷子)的垄沟间作田间集雨补灌栽培并结合增施氮、磷、钾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果,同时采用起垄覆膜种植马铃薯与垄沟种植谷子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工程集雨,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节约化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黑膜全地面覆盖垄上微沟穴播栽培马铃薯的技术规程、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薯块收贮上市、废膜处理等。该技术集蓄水增温、防除膜下杂草于一体,增收效益明显,技术流程简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和马铃薯主食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沟垄集雨种植(RFPRH)系统被逐步推行, 以改善农田水分状况,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了探索该种植方式的适宜降雨量, 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量下, 以传统平作为对照, 研究了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230 mm和340 mm降雨量下, 集雨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 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 II的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较对照显著增加; 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分别提高17.7%和13.9%, 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6.9%和10.1%, 籽粒产量增加75.4%和36.7%。在440 mm降雨量条件下, 集雨处理的Fm、Fv/Fm、Fv/Fo、qP和SPAD值在拔节期显著增加, Gs在抽雄期显著增加, Pn在抽雄期和孕穗期显著下降, 水分利用效率在全生育期比对照平均低13.2%, 其他各生育时期光合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说明沟垄集雨种植在偏旱的年份, 可显著提高玉米光合效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其全生育期适宜雨量上限可能是440 mm。  相似文献   

5.
针对兴仁3~5月份经常性干旱的情况,引进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进行试验,解决播种时土壤水份不足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措施下玉米产量最高,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沟种垄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对向日葵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沟播机研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了向日葵沟种垄植栽培技术,即向日葵水浇地沟种垄植技术和旱地坐水沟播垄面覆膜集雨种植技术.这项技术为农户提供了实用的向日葵栽培技术,可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以期推动宁夏种植区向日葵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值得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不充分而提出的,是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雨、保墒、抗旱新技术。2004年开始,该技术在甘肃省榆中、静宁、秦安、宁县、安定、通渭等县区的玉米、马铃薯、甘蓝等农作物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雨率达到95%以上,保墒效果达到90%以上,与常规地膜覆盖技术相比,玉米增产100千克/亩以上,马铃薯增产400千克/亩以上,甘蓝增产400千克/亩以上。  相似文献   

8.
王娟 《中国种业》2020,(5):53-57
为探明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试材,采用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种植方式,研究了两种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分别为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时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茎数、分枝数、株高无明显影响。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膜覆盖垄播6.5kg/hm~2·mm,产量比全膜覆盖垄播平均增产8.5%,两种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以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全膜垄作栽培方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克新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设全膜双垄垄上播种(A1)、全膜单垄垄上播种(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A3)和露地常耕平作(CK)4种栽培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栽培方式均能够提高各生育时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效果最好;与露地常耕平作相比,全膜垄作栽培方式可以极显著或显著提高马铃薯株高、冠幅、茎粗及叶片SPAD值。同时,全膜垄作栽培方式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降低马铃薯青薯率和烂薯率,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比全膜双垄垄上播种的产量增加5.53%, 比全膜单垄垄上播种的产量增加14.23%,其中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集雨限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大田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田蒸散量、灌水利用率、产量、产量性状及薯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集雨限灌45 mm条件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增加灌水量,WUE降低;苗期限灌处理的WUE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均高于薯块膨大期;苗期限灌45 mm处理综合用水效率较高。限灌可提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大薯率与中薯率,降低小薯率,苗期限灌有利于大薯率的提高,薯块膨大期限灌有利于中薯率的提高;限灌降低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可提高单株薯产量;超过45 mm随限灌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不显著,绿薯率和烂熟率显著增加。限灌能降低马铃薯薯块淀粉含量,提高薯块蛋白质含量。苗期限灌45 mm为半干旱区马铃薯最佳集雨限灌模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个抗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和克新1号)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生长、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隔沟交替灌溉区的植株株高和叶面积高于常规灌溉区和固定隔沟灌溉区。隔沟交替灌溉提高了干旱胁迫应答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而反映胁迫受害程度的丙二醛(MDA)浓度均低于常规灌溉和固定隔沟灌溉处理。在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克新1号的产量比常规灌溉提高了3.84%,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提高了35%。荷兰15号的产量与常规灌溉没有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提高了28%。由此得出,在马铃薯生产中应用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具有较大的节水增产潜力,其中克新1号是水分利用效率高、抗旱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有机农业及其生产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介绍了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概念、生产原则以及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从生产基地选择和环境控制、转换期与平行生产问题、基因工程产品的使用、作物品种的选择与病虫害的防治等九个方面介绍了有机农业生产种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马铃薯资源在黑龙江省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评价标准,于2005年和2006年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生区克山县,对来自俄罗斯和我国的共24份马铃薯材料进行了两年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05年表现抗病的材料有13份,2006年抗病材料有6份,两年均表现抗病的材料共5份;来自俄罗斯的抗病材料较国内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较高。2006年抗晚疫病材料数量的下降,与晚疫病菌毒力基因类型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红薯粉条具有独特的风味,在传统粉条中添加南瓜全乳可改善其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介绍了南瓜红薯营养粉条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对马铃薯的增产作用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的块茎增长期亩施20克多效唑(有效成分),可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22.8%,净光合强度提高56.7%,还能抑制地上部的营养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分配,使经济系数提高66.7%,大薯块显著增多,从而提高了产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检测、检疫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和全面掌握侵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株系情况,总结了PVY株系的分类方法,分析了中国大田马铃薯感染的PVY株系谱。认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清型划分法、基因组重组与否划分法、PTNRD效应划分法、过敏反应互作基因划分法,以及Singh等提出的株系群划分法都无法对PVY株系予以完全合理的划分。提出有必要鉴定PVY基因组中决定马铃薯病理效应的基序并通过对基序测序来鉴定PVY株系,通过对株系间基因组差异区段的短序列测序来鉴定PVY株系是目前最接近基序测序分类法的思路。指出感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目前有PVYO、PVYN、PVYNTN、PVYN:O、PVYN-Wi和PVYNW这6种株系,隶属于2个株系群PVYO和PVYN,其中PVYN株系和PVYN株系群病样占绝大多数,以非重组株系为主,但重组株系已占一定比例,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研究旱作地区施肥对马铃薯铜素营养和生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氮磷化肥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各器官铜含量和全株铜素累积吸收量,促进了铜素从叶茎向块茎转移,二者配施对铜素吸收有正交互效应。每生产1 000kg块茎,平均吸收铜(Cu)3.28g。施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等级,增加了块茎淀粉和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干旱区村域种植业生产效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旱地区生态脆弱的奇台县西北湾乡三屯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问卷调研与访谈获取研究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种植业成本构成及关键成本、成本与土地种植面积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作物种植类型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打井成本和作物种植成本是影响农户种植业生产总成本的重要因素;种植业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地租、作物种植成本和打井费用是影响种植业收益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属于粗放的土地资源依赖型,承包土地面积扩张是影响农民种植业收益的主要方式;小麦种植是农户的种植业的主要收益来源。  相似文献   

19.
李文刚 《华北农学报》1991,6(3):100-108
本文以反映国内外马铃薯2n配子研究利用动态的大量文献为基础,综述了马铃薯2n配子在物种上的分布和细胞遗传学基础,并着重阐述了马铃薯2n花粉的形成机制、类型及其遗传效应.对2n配子在马铃薯杂种优势利用、实生种子选育、传递主效显性基因的作用和综合转移野生种有利基因方面的利用价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分析了2n配子研究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