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用已鉴定的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AL101002感染7日龄雏鸭,分别采用颈部皮下、腹腔、脚蹼和脑内不同途径感染,分析比较不同途径感染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雏鸭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途径感染均可引起雏鸭与自然感染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各组病理变化比较:皮下组和脚蹼组的临床症状最典型,眼观病变数量统计,分别占到3/6以上,脑膜炎组织病变严重于脑内组(P≤0.01),且皮下组肝细胞和脾细胞坏死较严重(P≤0.01);腹腔组和脑内组病理变化较其次。由此可见不同途径感染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雏鸭的病变最严重的是皮下感染,与自然感染病例症状相似,从而确认病理感染模型复制的最佳途径为皮下感染。  相似文献   

2.
采用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四川省某养麝场2只患化脓性疾病林麝病原菌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小鼠感染试验测试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构建进化树对分离菌株进行进化分析。该研究分别从2只林麝机体内分离出1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解没食子酸亚种和1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马其顿亚种,两分离菌均能够引起小鼠肝脏肿大,且对多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化分析显示,2分离菌处于不同的分支。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解没食子酸链球菌以及林麝化脓性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从腹泻牦牛粪便中分离鉴定牛链球菌,并分析其溶血性、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川西北阿坝州45份腹泻牦牛粪便于血平板上划线,37℃、5% CO2培养24 h分离细菌,经16S rRNA序列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14株牛链球菌,其中8株巴黎链球菌,6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9株呈α溶血,5株呈β溶血。分离鉴定的牦牛源巴黎链球菌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能引起试验小鼠的轻度腹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共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本研究阐明了牦牛源链球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透明、湿润黏稠、露珠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分析确定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氯霉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新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等耐药;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该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马腺疫链球菌感染驴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从山东省某驴场的2只病驴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液中分离出2株病原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PCR测序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马链球菌马亚种。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恩诺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驴感染马链球菌马亚种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确诊4例送检的表现为咳嗽吐血、猝死犬的病因,采集严重病变的肺脏通过PCR检测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犬副流感病毒以及犬腺病毒4种常见病毒;并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离到2株犬链球菌及2株巴氏链球菌,2种细菌通过小鼠分别进行人工发病试验,复制出与病死犬相似的病理变化,且从小鼠体内再次分离到这2种细菌,由此确定犬链球菌和巴氏链球菌分离物均为致病菌。养殖场结合药敏试验成功对该病进行了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报道的链球菌属由50多个种组成,而其中只有兽疫马链球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鸡链球菌来源于家禽。人们经常发现,肉鸡父母代群在产蛋末期的死亡率不断升高。在对此进行病因学调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畜主口述、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化验室诊断,确诊某养羊户的绵羊病为羊链球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用磺胺嘧啶钠、头孢菌素治疗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一养殖户肥猪发生急性死亡的病例,通过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和试验室检测,确定为主要因感染巴氏杆菌,混合链球菌感染而导致的死亡。药敏结果显示,这两种细菌对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呋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等猪场常用药不敏感。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敏感药物保健、治疗等措施最终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吴硕显 《养猪》2006,(5):43-44
猪的链球菌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猪病之一。对猪致病的链球菌有好几种,不同种所致的疾病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可感染人。现将常见的几种叙述如下。1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orcinus)豕链球菌即E群链球菌,呈β型溶血,能引起猪的链球菌性淋巴结炎(颊部脓肿)。1984年Collins等依据共同的生化特性,将链球菌E、P、U和V群定名为豕链球菌。此菌至少有6个血清型,有些尚不能定型,从猪颊部脓肿分离的主要为血清4型[1]。我国最早1958年在上海地区有报道[2],1964年在江西地区也报道了一起相同病例[3]。1999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对67株猪源致病性链球菌进行血…  相似文献   

11.
从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患猪的肺脏和淋巴结中分离到1株细菌。该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溶血试验、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偏向厌氧型链球菌。该菌株对小白鼠存在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先锋V高度敏感,对菌必治、呋喃妥因、磺胺类药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等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从健康仔猪鼻腔分离到1株血清8型猪链球菌,基因型为mrp-efsly+,命名为RC4726。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MIC值分别为0.5 mg/mL,2 mg/mL,0.5 mg/mL,4 mg/mL。4×108CFU不能使C57BL6小鼠发病。MLST结果显示,RC4726的7个管家基因的座位分别为18,34,24,12,1,1,4。试验结果表明RC4726是一个新ST型,属于非致病性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析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强毒株458#为检测子,国际参考无毒菌株1330#为驱动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寻找其基因组水平的差异.采用3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458#与1330#基因组获得3套酶切片段,经消减杂交后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458#特异DNA的差异文库,并对差异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3套差异文库共计42个特异性差异片段,所有差异片段均与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05ZYH33株全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与国际无毒参考菌株基因组差异DNA文库,差异片段通过Blast比对,部分差异片段与已知功能基因如转座子,耐药基因、1型限制酶修饰系统、表面蛋白和毒力相关蛋白等有同源性,尚有许多差异片段属于未知功能蛋白或假定蛋白,其中可能包括与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分析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从健康未断奶的仔猪粪便中分离出一株对猪链球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1~6,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菌体细胞等的干扰后仍有抑菌活性;用蛋白酶K处理后, 其抑菌活性消失;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处理后, 其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因此确定该抑菌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 进而确定菌株1~6为细菌素产生菌.通过个体及菌落形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 结果证明1~6菌株为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5.
从江苏省某屠宰场猪的扁桃体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以及荚膜多糖(cps)基因的PCR检测,确定为猪链球菌2型,命名为HA0609。本试验针对猪链球菌7种主要毒力因子——谷氨酸脱氢酶(gdh)、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因子(epf)、溶血素(sly)、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pbs)、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及毒力相关序列orf2,进行PCR检测。与已知强毒株比较,该菌株2种主要毒力因子sly和epf均为阴性。动物试验显示HA0609对猪、兔和Balb/c鼠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2型srtA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增了srtA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P1和P2及其全长序列,利用温度敏感型"自杀性"质粒pSET4s构建了重组质粒pSET4s-P1-P2,并将该质粒电转化入野生菌株SS2(SC21)中,通过抗生素和温度双重筛选,得到srtA基因缺失菌株,命名SC211.同时,将srtA基因定向插入穿梭质粒pAT18,构建穿梭质粒pAT18-srtA,并将该质粒电转入srtA基因缺失菌株SC211中,通过抗生素筛选,得到质粒介导的srtA基因互补菌株SC212.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等对缺失突变菌株和互补菌株进行了鉴定.对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和回复菌株传代培养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缺失突变菌株和互补菌株能够稳定遗传.比较了基因缺失突变菌株、互补菌株及野生菌株的生长特性、溶血活性、细胞粘附特性,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速度、溶血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基因缺失后SS2对Hep2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下降,只有野毒菌株的49%,互补菌株粘附能力几乎达到野毒菌株的水平,是野毒菌株的89%.CD1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srtA基因缺失株SC211的LD_(50)(4.93×10~7)约为野毒菌株SC21的LD_(50)(8.21×10~6)的6倍,质粒介导的互补菌株SC212的LD_(50)(1.43×10~7)是野生菌株SC21的1.7倍,接近野毒菌株的水平,说明srtA基因缺失后SS2毒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从罹患肺炎型猪链球菌病的仔猪气管中分离出1株猪链球菌强毒株,命名为SS2011GZ,经PCR鉴定为血清1型。斑马鱼攻毒试验测得该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09×104 CFU/mL,有较强毒力;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毒力基因型为mrp+gdh+epf+sly+fbps-sao-,存在19个基因岛,24种耐药基因,共线性分析发现该菌株基因有大量重排、倒位、插入、缺失,基因发生树中处于独立的分支。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猪链球菌1型为强毒力株,基因共线性较差,存在大量特殊基因和耐药基因,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5):109-111
猪链球菌16型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猪和人感染的病例国内外鲜有报道。菌株ZY16分离自四川资阳某猪场1头表观健康仔猪。通过对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和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分析,确定该分离株为猪链球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PCR扩增cps16K基因,鉴定血清型为16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ZY16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本研究为四川地区首次报道分离到猪链球菌16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Streptococcusequisubsp.zooepidemicus) 是引起我国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其类M蛋白是一重要的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用热酸提取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 4 6株类M蛋白 ,作SDS PAGE电泳 ,在电泳图谱中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 43 0 0 0、 34 0 0 0、33 0 0 0、31 0 0 0和 30 0 0 0等 5条主蛋白带。免疫印迹显示 ,这 5条主蛋白带都能被ATCC352 4 6的全菌兔血清识别 ,表明它们具有有效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20.
Streptococcus equi causes equine strangles, a purulent lymphadenopathy of the head and neck. An avirulent, non-encapsulated strain (Pinnacle)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North America as an intranasal vaccin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reate a specific mutation of the hyaluronate synthase (hasA) gene in Pinnacle to permanently abolish the production of capsule and provide an easily recognisable genetic marker. An internal fragment of hasA was generated by PCR and cloned into pTW100 (Microscience, UK). An encapsulated revertant of Pinnacle was then transformed with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by electroporation and cultured under conditions to promot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mong 90 spectinomycin resistant transformants observed, one non-mucoid (non-encapsulated) spectinomycin resistant colony was detected. The presence of plasmid sequence within the hasA gene was confirmed by the PCR. After six passages in antibiotic-free medium, four non-mucoid spectinomycin sensitive colonies were found. Sequence analysis of one of these clones, designated Pinnacle HasNeg, revealed loss of the 3' end of the hasA and the 5' end of the hasB genes. This deletion mutant should serve as a useful candidate to replace Pinnacle since it cannot revert to a mucoid phenotype and can be distinguished genetically from wild type s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