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及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试验分别在甘肃省景泰县、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河北省沽源县3个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在基地常规N、P2O5、K2O肥施用量分别为300、345、375kg/hm2的基础上,研究改变磷、钾、氮肥用量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块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从N300、P2O5345、K2O375kg/hm2降低到180、180、225kg/hm2,对植株干物质累积量没有显著影响,3个基地都呈相同的趋势;3个基地不同处理的块茎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用量和比例为180-180-225的施肥处理,其经济效益较高。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磷肥,当施用磷肥后,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且主要存在于表层土壤(0 ̄20cm),这说明缺磷土壤通过施用磷肥,可提高土壤有效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三穗县夏粮主要以马铃薯为主,常年播种面积0.167万hm~2,总产量约0.8万t,随着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量日趋增加,因长期受施肥习惯和施肥技术不合理的影响,造成肥料大量的浪费,不但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还使土壤发生板结,地力下降,环境遭受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索马铃薯N、P_2 O_5、K_2O肥料不同配比和施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大面积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特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芹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芹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文图拉’芹菜为供试作物,设置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1/2)和全量有机肥(YTF)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芹菜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芹菜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碱解氮和有效磷。2019年,YTF处理较T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3.16%,增加土壤孔隙度10.72%,提升饱和导水率20.73%。YTF1/2处理较T处理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15.8%和19.6%。2020年,YTF处理较T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71%,增加土壤孔隙度8.23%,提升饱和导水率17.76%。YTF1/2处理较T处理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16.18%和12.91%。与T处理相比,YTF1/2和YTF处理均能提高芹菜产量。2019年,YTF1/2处理芹菜产量最高,为97984 kg/hm2,与T和YTF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产量2.65%和22.83%。2020年,YTF1/2处理芹菜产量最高,为93750 kg/hm2,与T和YTF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产量25%和13.64%。总体来看,有机肥配施化肥效果最优,可在试验开展地区芹菜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有机肥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化肥同一施用水平下,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改善脱毒马铃薯经济性状,增加少、中薯比例,减少小薯比例,单产增加143.4kg/667m2,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偏重于施用化肥、偏重于施用厩肥、化肥与厩肥均衡施用 ,3种不同的施肥配比对板蓝根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均衡施用化肥的板蓝根产量明显高于偏重施用化肥和偏重于使用厩肥的产量。 3种施肥配比的产量高低顺序是 :均衡施肥 >偏重厩肥 >偏重化肥。因此我们认为板蓝根生产过程中不应偏重于施用化肥或偏重施用厩肥 ,应该是化肥和厩肥均衡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新型施肥技术,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采用大垄(单垄双行)栽培模式实施不同施肥方法对于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和商品率的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层施肥技术,能够为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提供充足的肥力,增加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产量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8.
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紫花白、内薯3号、坝薯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作底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底肥种类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肥料种类对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程度均为: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对照。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对马铃薯-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西北一熟制灌区土壤养分条件以及马铃薯-大豆系统中作物养分吸收互补的特点,选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大豆品种冀豆12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小区处理最优施肥(OPT:N、P、K分别为180、135、135 kg hm~(–2))、最优减N(OPT-N)、最优减P(OPT-P)、最优减K(OPT-K)、最优减1/3N(OPT-1/3N)、最优增1/3N(OPT+1/3N)、最优减1/3P(OPT-1/3P)、最优增1/3P(OPT+1/3P)、最优减1/3K(OPT-1/3K)和不施肥(CK)10个处理。通过2012—2013连续2年大田试验,系统分析N、P、K对套作马铃薯及套作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OPT-N处理与OPT处理套作马铃薯产量差异最大(11 653.86 kg hm~(–2));OPT-P处理与OPT处理套作大豆产量差异最大(751.55 kg hm~(–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影响套作马铃薯、套作大豆产量的最大的因素分别是N和P。随N水平递增,套作马铃薯产量呈现递增的趋势,OPT+1/3N处理产量最高为50 231.85 kg hm~(–2);套作大豆产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OPT处理产量最高为3373.55 kg hm~(–2),方差分析表明,OPT和OPT+1/3N各处理套作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OPT-1/3N、OPT、OPT+1/3N各处理套作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随P素水平增加,套作马铃薯和套作大豆产量均呈现增加趋势,OPT+1/3P处理下套作马铃薯、套作大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2 430.03 kg hm~(–2)和3637.13 kg hm~(–2),同样在OPT+1/3P处理下,套作马铃薯平均单薯最重,套作大豆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及单株粒数均最高,2年平均分别为185.13、74.24、1.87和139.15 g。综合考虑薯豆套作产量效应及养分利用效率,OPT施肥方案中,N适宜,P偏低,K偏高。  相似文献   

10.
王娟 《中国种业》2020,(5):53-57
为探明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试材,采用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种植方式,研究了两种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分别为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时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茎数、分枝数、株高无明显影响。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膜覆盖垄播6.5kg/hm~2·mm,产量比全膜覆盖垄播平均增产8.5%,两种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以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物炭基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大田条件下,0(CK0)、300(T1)、600(T2)、900(T3)、1200(T4)kg/hm2生物炭基肥及与之等量N、P、K化肥(分别为CK1、CK2、CK3、CK4)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苗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CK4>T4>CK3>T3>CK2>T2>CK1>T1>CK0;在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T4>CK4>T3>CK3>T2>CK2>T1>CK1>CK0。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块茎增长期>成熟收获期>苗期。不同土层脲酶活性表现为0~10cm>10~20cm>20~40cm。马铃薯产量为T3>T4>CK3>T2>CK4>T1>CK2>CK1>CK0。马铃薯产量与各土层脲酶活性均呈正相关,且在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900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是适合浙江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栽培中,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以及杂草问题十分严重。为筛选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马铃薯专用地膜,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为供试材料,在2013—2015年进行大田定位试验,设置黑白配色地膜(BW)、透明生物降解地膜(BI)和普通聚乙烯地膜(CK)覆盖3个处理,研究其抑草与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BW和BI分别减少杂草密度44.1%~58.5%和26.7%~38.3%。马铃薯生育前期,CK增温效果明显;在淀粉积累期,BW的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小,控温效果显著。干旱年份(2014)BW保墒效果显著优于BI和CK。与CK相比,降水正常(2013)和干旱年份BW分别增产6.2%和8.2%;干旱年份BI增产7.1%;而湿润年份(2015),不同地膜处理间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BW处理淀粉含量提高18.3%~37.6%,BI提高7.0%~28.9%;BW维生素C含量提高1.0%~4.3%;BW与BI均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含量。因此,用黑白配色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可降低膜下杂草密度,创造更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马铃薯增产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3518.61kg/hm2,比裸地提高29.13%,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24.63%;水分利用效率为12.59kg/hm2.mm,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18.76%。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小麦生育前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中后期可以将深层土壤(40~120cm)水分提到上层供小麦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研究旱作地区施肥对马铃薯铜素营养和生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氮磷化肥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各器官铜含量和全株铜素累积吸收量,促进了铜素从叶茎向块茎转移,二者配施对铜素吸收有正交互效应。每生产1 000kg块茎,平均吸收铜(Cu)3.28g。施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等级,增加了块茎淀粉和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玉娇  李军  郭正  岳志芳 《作物学报》2015,41(11):1726-1739
为探索不同肥力水平对渭北旱塬连作冬小麦田在长周期免耕/深松轮耕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和作物增产效应的影响,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 EPIC模型长周期定量模拟研究了1980–2009年渭北旱塬免耕/深松轮耕连作麦田5个不同施肥水平下(T1,N 75 kg hm–2+P2O5 60 kg hm–2;T2,N 120 kg hm–2+P2O5 90 kg hm–2;T3,N 150 kg hm–2+P2O5 120 kg hm–2;T4,N 180 kg hm–2+P2O5 150 kg hm–2;T5,N 255 kg hm–2+P2O5 90 kg hm–2)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效应。在30年模拟期间,各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年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表现为T5T4T3T2T1。0~5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呈季节性波动降低趋势,且随施肥水平的升高而降低,5个处理的麦田平均干燥化速率依次为每年13.5、17.1、17.4、20.1和23.9 mm。0~1.5 m土层土壤湿度随季节降水波动;各处理在不同深度形成稳定的土壤干层,其中T1在1.5~2.0 m,T2和T3在1.5~3.0 m,T4和T5在1.5~4.0 m。上述结果表明,随着肥力水平的增加,旱作冬小麦产量和耗水量也增加,土壤干层加厚。综合考虑认为,在渭北旱塬免耕/深松轮耕长期连作小麦田适宜的施肥量为纯氮150 kg hm–2+P2O5 120 kg hm–2。  相似文献   

16.
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冬小麦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方式能有效调控耕层的昼夜温差,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孕穗期之前的土壤温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4268.23kg/hm2,比露地高32.88%;水分利用效率为13.23kg/(hm2.mm),比露地高21.97%。  相似文献   

17.
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育期间极度干旱的条件下,以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拔节水和抽穗水(各40mm),夏玉米生育期间灌两水(共计100mm)的处理夏玉米产量最高,达7466.58 kg/hm2。而且该处理的叶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高于其余各处理,气孔阻力和叶温等生理指标则低于其余各处理,以上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是由于前茬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溉而造成的。本试验同时表明,研究作物的水分问题应与特定的种植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云南大春作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多效唑和氮肥组合,并探讨氮肥和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019-2020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云薯1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效唑为主区,氮肥为副区,研究3种多效唑浓度(0‰、1‰和2‰)和5种氮肥水平(0、105、210、315和420kg/hm2)对云薯105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多效唑和氮肥处理对云薯105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315kg/hm2时,马铃薯产量达最大值。而经济效益方面,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云薯105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测定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内不同调亏水平土壤养分、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年在河西荒漠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土壤水热变化均匀且利用率高,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调亏栽培能有效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并提高马铃薯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育阶段马铃薯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其耗水量随调亏程度增大而显著减少(P0.05),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低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CK处理。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生物量均达到最大,较全生育期充分灌水显著提高29.04%,35.61%。因此,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方式能使马铃薯根区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和植株间无效蒸发损失,改善土壤水、肥和热量状况,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且不显著降低马铃薯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20.
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克新10号和克新1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和块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证明,改善土壤通气性,可以增加功能叶片ATP含量,提高功能叶片ATP酶活性;增加块茎中ATP含量和脱落酸(ABA)含量,提高块茎中ATP酶活性。促进14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的运输和分配,提高干物质在块茎中的分配率;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