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犬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对成都地区采集的犬肛门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156株大肠埃希菌,同时,进行5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菌株筛选。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高,头孢喹肟100%,氨苄西林73.1%,但对美罗培南敏感率高达95.5%。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常见的3种耐药基因blaCTX-M、blaSHV和blaTEM,blaCTX-M检出率最高为89.74%,blaTEM为78.84%,blaSHV无检出。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比较表明,犬源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型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为成都犬源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8年至2010年,应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从不同螨病犬的皮肤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通过对分离株的病原形态学、培养特征的观察,生化特性细菌编码的自动检测,结果表明犬螨病继发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为中间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中间葡萄球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菌。微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吩、红霉素、沙拉沙星和林可霉素敏感,对头孢拉定、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并分析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本试验于2018—2019年采集北京地区16只犬和13只猫的符合菌尿标准的尿液样本,以及264株犬源和152株猫源尿液中未鉴定细菌分离株;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检测其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并分析奇异变形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的情况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44株犬源(15.7%)和5株猫源(3.0%)奇异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对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均为98.0%,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为6.1%~73.5%,多重耐药率为79.6%。28株分离株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57.1%,主要基因型为blaTEM型、blaCTX-M-9型和blaOXA-1型;1株分离株携带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型为blaCMY-2型。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P<0.05)...  相似文献   

4.
子宫蓄脓是一种常见的犬生殖系统疾病,通常由内分泌紊乱和细菌感染共同引起。为了解兽医临床子宫蓄脓病例中的常见病原菌类型,对江苏省扬州市动物医院接诊的7例子宫蓄脓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实验室检测,分离出10株菌株;经序列分析,鉴定出5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杆菌(3株)、粪肠球菌(1株)、产气肠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氏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结果表明,该地区犬子宫蓄脓病例感染的致病菌种类较多,但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本研究为临床犬子宫蓄脓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吉林省15个奶牛场的奶牛乳房炎进行调查并对分离的沙雷菌进行耐药情况分析,为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集的乳液中分离菌株并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将沙雷菌属菌株接种于Sensititre肉汤进行比浊,将含有细菌的肉汤接种到药敏板条每个孔内,36℃孵育24 h读取MIC测试结果。结果:经过分离鉴定得到18株沙雷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异噁唑、四环素、头孢噻呋、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萘啶酸、链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为100%;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17%;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9%。结论:沙雷菌虽然在临床分离率比较低,但其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犬的牙科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但由于未得到临床兽医和动物主人的足够重视,往往引起牙齿脱落等严重后果,甚至引发其他系统性疾病。为了初步明确犬牙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针对西安市某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内的130只犬进行了完整的牙科检查,并在其中随机选取动物进行口腔细菌分离鉴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中心内犬只以牙结石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牙龈炎、牙周炎、牙齿过度磨损及齿折;口腔细菌分离鉴定得到细菌37株,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3个菌属的10株菌,革兰阴性需氧菌9个菌属的21种菌,3个菌属的6种厌氧菌。分离到的细菌中条件性致病菌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调查广东地区宠物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宠物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采集的宠物源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通过PCR方法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4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萘啶酸、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极高均高于85%,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恩诺沙星、哌拉西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低于20%,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犬猫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宠物源细菌的耐药性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引起驴驹腹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试验对收集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MALDI Biotyper系统鉴定,同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脾脏组织内分离到一株细菌,该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MALDI Biotyper系统鉴定为大肠杆菌。该株驴源性大肠杆菌仅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链霉素、丁胺卡那和氟苯尼考等其他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说明可选用多黏菌素B对该驴场发生腹泻的驴驹进行治疗,且临床驴驹腹泻致病菌的耐药性应引起养殖生产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临床上分离的5株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及耐药性研究,将分离的细菌用血浆凝固酶检验、进行生化试验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 5株细菌均为中间型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阳性,可以还原硝酸盐、可利用果糖等,不能利用甘露醇、木糖;分离菌对多黏菌素、万古霉素、新霉素、新生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对洁霉素和萘啶酸耐药。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菌总体耐药率并不高,临床上应注意中间型葡萄球菌的用药量,避免造成严重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疑似细菌感染的斑点叉尾鮰病原,本试验对临床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物化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相符;16S rDNA检测与测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分离菌确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能引起与临床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结果表明,疑似细菌感染斑点叉尾鮰病例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可选择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例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临床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耐药特性分析,对分离的细菌进行了血浆凝固酶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 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分离培养共分离到4株葡萄球菌,4株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均为阴性;能利用甘露糖、甘露醇、乳糖、蕈糖,均不能利用麦芽糖,V-P试验均为阴性;16S rDNA序列与已上传的猫葡萄球菌同源性达99%,确定4株分离菌都为猫葡萄球菌;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诺氟沙星都比较敏感。说明分离的猫葡萄球菌的总体耐药率较低,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避免严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吉林省长春地区致犬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采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及16S rRNA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间送检的62份疑似患细菌性肠炎犬的腹泻物进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送检病料中共分离获得12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为19.35%),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理化特性鉴定与奇异变形杆菌的生理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经16S rRNA基因扩增获得大小的为1 600 bp条带,所测序列与奇异变形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以上,12株分离株处于3个独立分株;其中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药物整体耐药水平较高,仅有部分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敏感;分离菌CC15031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2.8×10~6 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说明分离得到的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和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据报道,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耐药菌继发感染人数已占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令人担忧的是,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而近几年一代耐药菌株的产生只需要2年时间,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新药研发速度.目前能与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对临床送检疑似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利用沙门菌所具有的种属特异性的亲膜蛋白基因inv A做PCR鉴定,结合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性。从4例病死鹅病料中共分离到4株细菌,经inv A PCR鉴定、生化特点和血清型鉴定确认为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性较强,但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其中,有2个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旨在了解犬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采集动物医院就诊犬鼻拭子样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并进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和耐药表型检测,同时分析影响携带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共采集229份样品,其中犬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为35.4%(81/229);该菌mecA基因检出率为23.5%(19/81)。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的因素有性别和年龄,未发现影响该菌携带mecA基因的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最严重(耐药率77.78%),对复方新诺明耐药较严重(耐药率为60.49%),对其余药物呈不同水平耐药性(耐药率6.17%~23.46%)。以上结果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犬中较为流行,犬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其携带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些菌株已呈较高耐药性,且存在mecA耐药基因,应加强对该菌流行情况及对兽医临床中抗生素使用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鸡胚对猪鼻腔棉拭子分离猪流感病毒的过程中,发现8个猪流感病毒阳性样本混合感染细菌。对这8个样本用LB平板分离细菌并利用RiboPrinter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和API20NE非肠道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均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对所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分析后发现,该菌对多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四川省凉山州健康奶牛肠道不同细菌的耐药情况,课题组成员从2013年起采集不同奶牛场健康奶牛粪便样本,按细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对粪便样本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98份粪便样本中共获得294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肠球菌105株;分离菌株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耐药率低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说明凉山州健康奶牛胃肠道主要的共生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耐药情况不严重,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比较严重,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奶牛养殖业应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细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山西省多个奶牛场发生了较严重的乳房炎,对76份采集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主要分离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所分离细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60.67%和23.59%。分离出多种病原菌和机会致病菌,主要的病原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检出率为2.24%~11.24%,其中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最高;机会致病菌有粪链球菌、微球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检出率为1.12%~11.24%,其中粪链球菌和微球菌的检出率较大,分别为11.24%和6.74%。药敏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在所选的15种药物中,主要分离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和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为100%;乳房链球菌对该类药物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0%~100%;对链霉素产生100%耐药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细菌;部分分离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先锋霉素Ⅴ、复方新诺明等药物产生不同程度耐药。被检奶牛场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临床治疗应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一株从犬子宫蓄脓的脓汁中分离的细菌的属性及致病性和敏感药物,试验采用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类抗生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某养殖户送检的病竹鼠进行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鉴定,根据发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到的绿脓杆菌细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利福平和阿莫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