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牛布鲁氏杆菌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防制本病的主要方法是消灭病畜、保护健康畜即定期预防免疫。布鲁氏杆菌病活疫苗(M5株)用于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可皮下注射,也可以滴鼻、口服免疫,免疫期3年。该疫苗使用方便、免疫期限长、免疫效果好,因而被广泛使用。笔者曾遇到一例牛注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河西3市6个乡镇选择90日龄以上的羊198 080只,其中怀孕羊84 160只,单独注射布氏菌病活疫苗(M5株)64 350只,同时注射布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牛羊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133 730只,结果 50 d内死亡428只,流产4 460只。表明布病M5疫苗毒株毒力强,不适合用于免疫防控,更不能与口蹄疫疫苗同时注射。  相似文献   

3.
笔者多年在第一线从事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仅就布鲁菌病活疫苗(S2株)具体使用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疫苗的保存温度布鲁菌病活疫苗(S2株)系用猪种布鲁菌弱毒菌(S2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加  相似文献   

4.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这种活疫苗具有一定的毒力,但不能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会干扰该病的检疫,国内外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基因缺失标记疫苗。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布鲁菌基因缺失疫苗株的研究及应用概况,以加深对布鲁菌病新型疫苗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免疫后的绵羊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育肥羊和怀孕母羊各100只,分别用皮下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法,开展了3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对育肥羊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0%,90 d降至22.7%;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85.4%,90 d日降至0;个别3月龄以下育肥羊对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会发生一定程度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活疫苗(M5-90株)对怀孕母羊皮下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90 d降至14%;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95.9%,90 d降至6.4%;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能造成一定比例的母羊流产和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不宜用于3月龄以下羔羊和怀孕母羊的免疫。  相似文献   

6.
1 我国布鲁菌病疫情情况 我国布鲁菌病的发生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5年我国首次由Boone在重庆报告了两例布鲁菌病患者.1932年和1938年在内蒙古王爷庙发现了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从流产牛胎儿中分离出两株牛种布鲁菌.1938年,日本人北野正次等在吉林白城对羊布鲁菌病进行调查,发现羊的感染率高达33%.同年,日本人广木彦吉在白城发现人布鲁菌病患者,这些资料表明,我国解放前就有布鲁菌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羊布病免疫效果,降低免疫副反应,采用布氏菌病活疫苗(M5株)皮下注射和结膜囊点眼方式对330只羊进行免疫试验,并进行了免疫副反应观察和免疫效果监测。结果表明:皮下注射、10亿CFU点眼、5亿CFU点眼免疫转阳率分别为91.4%、88.9%和73.9%,点眼工作效率高于皮下注射,80%的孕羊发生流产,山羊有明显流泪。说明该疫苗适合非孕羊的免疫,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布鲁菌疫苗株基因序列遗传变异情况,为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高变量八聚物寡核苷酸指纹技术(HOOF-Prints)对国内主要布鲁菌疫苗-羊种布鲁菌疫苗M5、猪种布鲁菌疫苗S2、牛种布鲁菌疫苗S19、人用布鲁菌疫苗104M进行序列分析,并基于布鲁菌标准参考株采用软件DNAMAN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4种疫苗株的基因序列均发生了变异,但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些疫苗株与对应的参考株遗传关系仍然最近,同时表明该指纹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可以用于分析和了解国内主要疫苗的变异情况,为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布鲁菌疫苗(M5-90Δ26株)冻干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取内蒙古7个规模羊场通过免前检测评估,分别筛选A组(阳性羊群)、B组(阴性羊群)、C组(流产严重的羊群)、D组(怀孕羊群)以皮下注射免疫方式进行接种M5-90Δ26株布病疫苗,并在接种后14、21、28、35、60、120及150 d分别采集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A、B、C、D组抗体阳性率、阳性羊群免后治愈率、流产羊群怀孕率进行统计,同时在接种疫苗后24~48 h内观察和记录免疫羊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接种后24~48 h内,免疫羊只未见不良反应;A组阳性羊群接种M5-90Δ26疫苗后120 d转阴率能达到38.8%;B组阴性羊群免疫后150 d转阴率能达到91.71%;C组流产严重的羊群免疫前流产率达85%以上,使用布病M5-90Δ26疫苗半年后,羊群怀孕率达到100%,减少因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引起的流产,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通过对D组怀孕羊群产下的羔羊进行检测发现,羔羊1~2月母源抗体为40%~50%,3月龄后母源抗体基本消失。从布病M5-90Δ26疫苗抗体转阴率发现,B组150 d转阴率大于A组;...  相似文献   

10.
对甘州区羊布病免疫试点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做好羊布病M5株疫苗注射免疫的基本工作措施,并针对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以期为2016年秋季大面积全覆盖免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制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其建立检测布病的双夹心ELISA方法。本研究采用热酚水法提纯羊种布鲁菌(16M菌株)的脂多糖抗原,并经SDS-PAGE鉴定。用脂多糖和灭活的羊种布鲁菌16M作为免疫抗原,交替免疫6~8周龄BALB/c雌鼠,第1次免疫用羊种布鲁菌标准菌16M全菌加等量弗氏完全佐剂;第2次免疫用脂多糖加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将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针对抗羊种布鲁菌(16M菌株)脂多糖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H3、6B8和3H7,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在1∶1 000~1∶5 000,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在1∶10 000~1∶160 000;抗体亚类鉴定表明:5H3、6B8属于IgM亚类,3H7属于IgG3亚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不与大肠杆菌O157裂解抗原、鸡白痢沙门氏菌裂解抗原、鸭源鸡杆菌脂多糖抗原以及福氏志贺菌裂解抗原反应,仅与灭活的羊种布鲁菌(16M)发生反应。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单抗可与标准检测抗原形成明显的颗粒凝集物和伞状凝集物。利用所建立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建立了一种检测布鲁菌的双夹心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对模拟样品和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准确性均很高。  相似文献   

12.
在使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的过程中会面临个人防护、物品准备、操作规程和消毒灭源四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围绕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点阐述了甘州区在2016年秋季使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对羊进行免疫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研制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其建立检测布病的双夹心ELISA方法.本研究采用热酚水法提纯羊种布鲁菌(16M菌株)的脂多糖抗原,并经SDS-PAGE鉴定.用脂多糖和灭活的羊种布鲁菌16M作为免疫抗原,交替免疫6~8周龄BAIB/c雌鼠,第1次免疫用羊种布鲁菌标准菌16M全菌加等量弗氏完全佐剂;第2次免疫用脂多糖加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将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针对抗羊种布鲁菌(16M菌株)脂多糖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H3、6B8和3H7,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在1:1 000~1:5 000,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在1:10 000~1:160 000;抗体亚类鉴定表明:5H3、6B8属于IgM亚类,3H7属于IgG3亚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不与大肠杆菌O157裂解抗原、鸡白痢沙门氏菌裂解抗原、鸭源鸡杆菌脂多糖抗原以及福氏志贺菌裂解抗原反应,仅与灭活的羊种布鲁菌(16M)发生反应.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单抗可与标准检测抗原形成明显的颗粒凝集物和伞状凝集物.利用所建立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建立了一种检测布鲁菌的双夹心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对模拟样品和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准确性均很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灭活疫苗同时免疫绵羊后的效果,选择50只育肥羊,分别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苗,同时对绵羊进行注射免疫,30 d后采血检测免疫抗体。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体阳性率达100%,且均呈强阳性反应;O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78%和80%。试验结果初步证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同时对绵羊进行免疫,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布鲁菌减毒活疫苗存在一定毒力,且野强毒株和减毒活疫苗株间缺少可供鉴别的抗原,导致在血清学检测上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很难区分,限制了现有的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菌的减毒活疫苗株S2进行遗传改造,克服上述缺陷.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了布鲁菌S2株omp10基因缺失株.分别用基因缺失株和疫苗株感染小鼠,比较基因缺失株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布鲁菌S2株omp10基因缺失株,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基因缺失株仍能在小鼠体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与原始S2株比较,基因缺失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表明omp10基因在布鲁菌的毒力及体内生存方面发挥了作用,为基因标记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细菌学方法,对呼和浩特部分地区疑似布鲁菌病的牛、羊流产胎儿病料进行了布鲁菌分离,共分离到4株布鲁菌.进一步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以及平板凝集试验等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种型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株为羊种布鲁菌生物3型,1株为牛种布鲁菌生物3型.本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地区布鲁菌病的防控奠定了病原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布鲁菌病在新疆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基于对该地区布鲁菌病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2005—2011年新疆地区14个地(州、市),96个县(市、区)上报的布鲁菌病监测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不同牲畜、不同场点及地区分布的布鲁菌病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5—2011年牛和羊布鲁菌病平均阳性率是0.66%和0.61%,牛布鲁菌病规模场和行政村平均阳性率是0.37%和0.77%,羊布鲁菌病规模场和行政村平均阳性率是0.77%和0.52%;牛布鲁菌病阳性率以塔城地区最高,阳性率为2.91%,羊布鲁菌病阳性率以乌鲁木齐市最高,阳性率为14.67%。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陕西省靖边县羊布鲁菌的感染及分布状况,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陕西省靖边县羔羊、种羊等55 059只的羊血清样品,通过试管凝集反应对布鲁菌病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羊布鲁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5 059份羊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78份,其中羔羊样品阳性71份。种羊养殖场和养殖户因引进布鲁菌隐性种公羊造成2个养殖场出现77只病羊,4个养殖户出现117只病羊。羔羊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呈增高趋势,由2010年的0.04%上升到2012年的0.29%;由于引种造成的布鲁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羊免疫布鲁氏菌病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和弱毒疫苗(S2株)效果,选取220只3~12月龄的布病阴性羊,随机分为3组,免疫48h内观察疫苗副反应,并在免疫7d、14d、30d、90d后采血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48h内,M5-90Δ26注射组和S2口服组均未出现发烧症状,M5-90Δ26注射组1只试验羊出现采食量下降,S2口服组未见羊群采食量下降。M5-90Δ26注射组免疫7d抗体阳性率97%,免疫14d和30d抗体阳性率100%;S2口服组免疫后7d抗体阳性率49%,免疫30d抗体阳性率最高(81%);对照组未检测到布病抗体阳性。综上所述,布病M5-90Δ26在免疫后抗体水平上优于S2株,但可能存在副反应,建议免疫前观察羊状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陕西省神木县羊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对2012—2014年该县羊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采样对象为全县所有种羊,羔羊随机抽取5%,在人患有布鲁菌病例的村组,羔羊100%血检。首先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结果表明,神木县2012—2014年羊布鲁菌病阳性率分别为0.29%、0.33%、0.19%,提示该病的流行处于县级控制标准范围内。该县羊布鲁菌病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反复性和区域性,仍需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阳性率。建议该地区加强集中屠宰工作,确保无病羊进入市场;建立定期检疫制度,尤其是对出入该县的畜禽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