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含水量和包装方法下大黄的外观及品质变化,探寻一种经济实用的大黄包装储藏方法。结果表明,大黄最佳包装条件为含水量16%~18%时采用抽真空包装。该条件下大黄未发生霉变,质量损耗为2.79 g;蒽醌含量可达1.89%,浸出物含量可达31.50%。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省恩施州3年生的马蹄大黄为研究对象,按照市场要求切分成厚片(4~5 cm),采用连续热风干燥工艺和间歇热风干燥工艺对马蹄大黄进行产地加工.通过UPLC-Q-TOF-MSn定性定量分析马蹄大黄提取成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NaNO2-A1C13-NaOH法测定马蹄大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合DPPH、FRAP和ABTS值评价马蹄大黄氧化能力,综合解析各干燥工艺对马蹄大黄干燥品质的影响,同时绘制马蹄大黄干燥速率曲线,评价各工艺对马蹄大黄干燥效率的影响.结合干燥品质和干燥效率,探讨干燥工艺对马蹄大黄的产地加工效果.共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蒽醌类成分11种,以大黄酚及其葡糖苷为主要成分.采用80℃连续干燥,干燥速率快,总蒽醌、总酚、总黄酮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最适合马蹄大黄的产地加工.相同温度下,间歇干燥,充分利用余热,降低能耗,但干燥品质和效率不及连续干燥.  相似文献   

3.
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扁形、卷形、条形三种不同形状的名优绿茶,经内含成分和综合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形状不同加工工艺的成品茶间品质有一定的差异.在扁形茶的组合工艺中,综合品质最好的是只经过一次微波杀青的工艺4.卷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工艺1.条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先提香后干燥的工艺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柠檬浓缩汁生产中几个关键工序对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柠檬汁中的VC含量、总酸含量和总酚含量为主要指标,探讨加工过程中的过滤、离心、浓缩、杀菌4个关键工序对三者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过滤工序对果汁VC、总酸、总酚和总糖含量的影响均较小;离心工序对VC和总酚含量影响较大;浓缩工序对果汁中VC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总糖含量的影响则较大;而杀菌工序则对果汁VC、总酸、总酚和总糖含量影响都较大。[结论]为优化柠檬浓缩汁的实际生产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茶初制工艺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制工艺是红茶品质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红茶的传统初制工艺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各个工艺阶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品牌红茶的品质特性.综述了目前国内红茶的初制工艺的特点,以期揭示各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卷叶黄精(Polygonatum cirrhifolium)多糖的醇沉分离、脱蛋白和脱色素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多糖得率、多糖含量、蛋白质去除率、脱色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出了最佳精制工艺:①各因素对醇沉分离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液浓缩程度>pH值.醇沉分离工艺为: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为80,药液浓缩至1mL/g原料,pH值为6.②所采用的6种脱蛋白方法均对卷叶黄精多糖的蛋白质去除率影响差异显著,对多糖含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最佳脱蛋白工艺为:采用1倍糖液体积的TCA(浓度为10)与1/5糖液体积的Sevag试剂(氯仿:正丁醇为4:1v/v)脱蛋白,蛋白质去除率和多糖含量分别为84.11、86.42.③对树脂、活性炭、H2O23种脱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最佳脱色工艺:采用LSD208树脂脱色,脱色率、多糖含量、多糖得率分别达88.19、92.32、64.16.  相似文献   

7.
精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猕猴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连续2 a试验,研究了精制有机肥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牛牌精制有机肥料与化肥配施可促进猕猴桃枝条、叶片和果实等生长发育,果实大且均匀、品质好.施用精制有机肥的猕猴桃每公顷较对照增产6105 kg,增产率19.15,增收6810元;较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2445 kg,增产率为6.44,增收6000元,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8.
以明前龙井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手工、全机械、机械手工结合等三种加工工艺的研究和比较,总结出各自不同的优点,并且得到机械手工结合加工的工艺对明前龙井茶品质的影响较小,加工技术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明前龙井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手工、全机械、机械手工结合等三种加工工艺的研究和比较,总结出各自不同的优点,并且得到机械手工结合加工的工艺对明前龙井茶品质的影响较小,加工技术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大黄真伪鉴别的方法,以找到科学有效的鉴别方法,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大黄的理化特征与药材性状等基本特点,对大黄的真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正品大黄与伪品大黄的气味、颜色、断面、质地和理化反应差异明显,说明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分析是鉴别大黄真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濒死的大黄鱼体内分离出3株菌株并进行生化鉴定,具有高度一致性,命名为NT-AH.毒力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动力,氧化酶为阳性,葡萄糖产酸产气,水解七叶苷、水杨素、阿拉伯糖、精氨酸及赖氨酸;一定浓度的菌体和培养液离心上清对小鼠均有致死作用:该菌对所试药物均无敏感性.所分离鉴定的细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凝胶化温度对大黄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黄鱼鱼糜的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性等随着凝胶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为35℃时最大,分别为787.26g/cm2、1 870N和1 309mJ;(35~45)℃制备的鱼糜凝胶保水性较好;温度45℃时,鱼糜呈现的白度效果最好,为72.09;通过SDS-PAGE电泳、微观结构及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结果可知,随着温度升高,MHC条带颜色逐渐变浅,鱼糜凝胶网络结构趋于错杂无序,凝胶热稳定性逐渐增强,其变性程度越大,鱼糜中蛋白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减弱.凝胶化温度为35℃制得的鱼糜凝胶产品功能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溃疡病致病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报道了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内养殖网箱中患病大黄鱼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大黄鱼上共分离到5个菌株,经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4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100%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5个菌株分属于2种不同的弧菌, 其中Y62001和Y80721等2个菌株属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而Y70301、Y70701和Y80704等3个菌株属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病原性相关分子模式(PAMP)对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与提取的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进行孵育,测定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相关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IL8,IL10,CXCL9,MYD88,TLR3和TLR8)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LPS,PGN,LTA,MDP均能显著提高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活性和LZM活性,同时显著降低SOD和CAT两种抗氧化酶的活性;(2)在LPS和LTA刺激下,8种免疫相关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IL8,IL10,CXCL9,MYD88,TLR3和TLR8均呈显著性上调趋势;在PGN和MDP刺激下,除IL8,CXCL9外,其余6种免疫相关细胞炎症因子均显著性上调。结果表明,4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LPS,PGN,LTA,MDP均能显著影响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和免疫相关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黄鱼网箱养殖污染与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大黄鱼网箱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对环境的污染现状,从负外部性、公地悲剧、产权模糊以及囚徒困境4个角度分析了大黄鱼网箱养殖污染的经济学根源,指出了科斯手段和庇古手段各自的适用条件,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将400只290日龄的尤溪麻油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只,每组设5个重复,每重复20只,在每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0.5%、1.0%和2.0%武夷岩茶茶末,试验期60 d,研究在日粮中添加武夷岩茶茶末对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武夷岩茶茶末对蛋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0.5%和1.0%的添加量提高蛋壳厚度(P0.05);1.0%的添加量提高蛋壳强度和蛋黄比率(P0.01);1.0%和2.0%的添加量提高哈夫单位(P0.05);2.0%的添加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蛋黄色级提高(P0.05);0.5%、1.0%和2.0%的添加量降低4~8周的胆固醇含量,降幅分别达3.68%、15.95%和4.90%;0.5%、1.0%和2.0%的添加量均提高VA含量(P0.01),增幅分别达33.15%、21.55%和24.86%;0.5%、1.0%和2.0%的添加量均提高蛋黄粘聚性(P0.01)、咀嚼性(P0.01)、恢复性(P0.01)和弹性(P0.01).结论:在尤溪麻油鸡的日粮中添加武夷岩茶茶末可有效提高蛋品质和蛋黄口感,最佳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7.
解冻方式对乌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解冻方式(微波解冻、流水解冻、常温解冻和低温解冻)对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解冻方式的解冻时间、解冻损失率、持水力、肌原纤维蛋白浓度、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和质构的变化情况,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感官评价,确定对乌鳢品质影响最小的解冻方式。结果发现,微波解冻耗时最短,其次是流水解冻,但微波解冻后汁液损失率最大,持水力最弱;常温解冻后的各项指标的结果都比较差;低温解冻的汁液损失率最小,持水力最好,TVB-N值和TBA值最小;此外,低温解冻后鱼肉咀嚼性和硬度较好,感官评价最好,但是低温解冻耗时最长;而流水解冻后的鱼肉品质仅次于低温解冻,解冻时间约为低温解冻的1/3。综合实际生产情况和经济效益,流水解冻较适合作为乌鳢的工业化解冻方式。本研究可为乌鳢的原料处理与加工、高品质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椒样薄荷精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美国椒样薄荷紫茎种为材料,研究播期、栽培密度、氮磷肥用量、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等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栽培密度、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对精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其品质的影响与栽培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在密度较高时对精油品质有一定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播期和磷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明显影响,对其品质影响不明显。【结论】椒样薄荷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指标为:播期霜降至立冬;密度17.55万~22.05万株/hm2;施纯氮172.5~217.5 kg/hm2、五氧化二磷118.5~150 kg/hm2,氮肥分次施入,苗肥、分枝肥和刹车肥用量的比例为3∶3∶4,氮肥刹车肥于收获前45 d施入;收获期为主茎10%~30%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植物油[m(豆油)∶m(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0%、50%和100%)的鱼油,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3组成体雌蟹70 d。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所不同,体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占比约50%,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中n-6 PU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胰腺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最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及PUFA总含量都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F1、F3组相比,F2组3个可食部位的EPA+DHA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对其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有正面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显著影响肌肉粗蛋白含量,A组的粗蛋白含量最低(58.9%±0.41%);各组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不影响肌肉与肝脏的总脂肪含量,但显著影响肌肉与肝脏的脂肪酸组成。随着菜籽油替代水平的提高,肌肉中18∶3n3以及肝脏中18∶1,18∶2n6,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提高,而EPA和DHA绝对含量均显著下降。与相同水平的菜籽油替代组相比,混合植物油替代组肌肉中EPA、DHA以及肝脏中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升高,而肝脏中EPA和DHA的绝对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66.67%的菜籽油或者植物混合油替代鱼油饲养大黄鱼幼鱼6周不影响其生长但降低鱼体的脂肪酸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