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展美化绿化乡村工程,以乡村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提升农村生态景观,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和谐的美丽乡村。文章以河源市乡村绿化美化实际情况为基础,在阐述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建设。  相似文献   

2.
漳平九龙江岸沿村庄生态休闲区规划与绿化美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91-193
通过对漳平市芦芝乡圆潭村生态家园建设调查,分析了圆潭村自然环境特点与生态休闲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圆潭村一湖二路三园四点的生态休闲区布局方案和不同区域绿化美化的技术措施,旨为九龙江岸沿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2020年唐山市开平区越河镇南部示范区村庄景观绿化为例,论述了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村庄景观绿化设计思路和主要技术措施,并进行了工程实践。按照村庄部位的不同设计了7类景观节点,科学配置园林树种,制定相应的栽植、养护技术标准,打造绿色美丽乡村示范区,对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景观绿化提升和新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一轮绿化紫金大行动的重要手段。通过绿化美化构建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景观,为农民塑造更和谐优美的宜居环境。本文以紫金县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为研究范本,首先分析了该县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的建设思路,并阐述了其建设原则,最后结合当地环境和实际情况提出紫金县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海霞 《农技服务》2013,30(8):871-871
从规划设计、增加投资、完善制度和多管齐下等方面总结了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淮北市新农村村庄绿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淮北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阐述了新农村村庄绿化要求,并对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主要模式及绿化管理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是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之一。本文浅析了广东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和特点、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并根据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监理特点,对乡村绿化工程监理侧重点进行分析,以期为通过合适而高效的监理方式方法提高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为例,介绍了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惠阳区实际,阐述了惠阳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建设措施,为以后的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要包括调查分析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增加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科技含量,促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等内容。以期为广大乡村绿化美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村庄绿化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庄浪县乡村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庄浪县新农村建设中的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大尺度气候梯度上研究森林凋落物生产分解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呼中、温带的吉林长白山、暖温带的北京东灵山、北亚热带的湖北神农架、中亚热带的四川都江堰和浙江古田山,选择典型地带性成熟林,设置72个样地。观测和研究各地点森林凋落物的产量、凋落动态和分解速率,分析三者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年产量为亚热带森林>暖温带森林>温带森林>寒温带森林。随纬度的增加,凋落物产量逐渐减少,凋落物产量与森林类型极显著相关,与年均温显著相关,而与年均降水关系不显著。凋落物生产动态表现为亚热带地区3个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为双峰型,暖温带、温带、寒温带3个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为单峰型。凋落物分解速率k表现出了与凋落物产量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随着纬度的增加,分解速率k值逐渐降低,分解速率与年均温极显著相关,与年均降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技术和BP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假高粱适生性气候分布预测.根据假高粱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确定假高粱的适生性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全国57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对78个站点的空缺区划指标因子数据进行插值;采用GIS技术划分出假高粱适生区、潜在适生区和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13.
为厘清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本研究综合采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及空间加权回归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尺度看,模范村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的分布态势,中轴线大体上处在山东—河南—四川一线,具有明显的集聚分布态势,并形成“三极多核连片”分布的空间特征,不同类型的模范村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从省域尺度看,模范村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省份分布较稀疏,且多数省份呈现低聚焦分布特征,北京、上海和海南模范村发育程度最好,乡村旅游集聚区初步形成;模范村空间分布受人文因素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强度0.65)、政策支持力度(0.56)、旅游产业规模(0.48)、道路交通因素(0.42)的共同影响,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呈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自然分布趋向于在海拔500 m以下的三级阶梯、三级河流6 km缓冲区和亚热带季风区内分布。研究表明,我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特征,受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 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乡村旅游业的多重价值,为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持久动力。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以山东省乡村旅游典型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阶段特征,剖析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初始发展阶段依赖于资源内生性与利益共享性,市场化运作阶段强调组织化嵌入与规模化经营,快速扩张阶段关注社区赋权与内生性发展,持续发展阶段诉求利益均衡与合作共生。社区参与、多元赋权与价值认同,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联合与协同,持续、有效的制度性供给与规范是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基础。但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不均衡、资源内生性不足、乡土文化异化、社区赋权程度低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提出合作网络构建与协作经营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乡村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建构机制、资本嵌入与竞合机制等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新的研究热点和焦点.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措施对优势植物地上部分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恢复措施宁夏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对长芒草、阿尔泰狗哇花、冷蒿等优势植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措施对优势植物长芒草地上部分有机C含量影响并不显著(P〉O.05),对全N、全P含量有显著影响(P〈O.05),表明恢复措施的不同导致优势植物地上部分N、P分配发生变化;不同恢复措施下,菊科植物对N的敏感度小于禾本科植物对N的敏感度,P素对于菊科植物的影响大于采本科植物;P对植物的限制性显高于N.  相似文献   

17.
为给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笔者以图书情报领域26种期刊收录的大数据主题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SPSS和Netdraw,结合共现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文献的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词频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主要分布在政府数据开放、个性化服务、数据素养、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5个方面,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宣恩县和咸丰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倍差法评价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会显著增加平原中高和最高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而对山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农业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重视非农就业对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户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作物温度适宜性评价函数和生产潜力计算模型,并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水稻的相关参数,分析了气候条件及其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变化,使得早稻移栽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晚稻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温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从温度适宜性评价的平均值变化来看,1981~1997年分别比1951~1980年提高了11.1%,5.2%,13.4% 和13.2%。从生产潜力来看,除了早稻光温生产潜力有明显增加外,早稻光能生产潜力和晚稻的光能、光温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但是自80年代以来,生产潜力的下降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地调研法和个别走访交流法,以Z 省H 市部分乡村能人为调查对象,探讨乡村精英阶层的宗教信仰状况。发现乡村能人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所增加、宗教选择呈现多样化特点、信教动机日益复杂化和功利化、信教途径多元化。宗教自身的积极作用、现实需求的使然以及个别宗教在乡村的秘密传播是促使乡村能人信教的主要原因。为此,有关部门要从引导乡村能人客观地认识宗教、及时帮助解决现实难题、坚决打击农村地区的秘密传教活动三个层面改善乡村能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