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0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出菇产量及子实体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个双孢蘑菇菌株中可能有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存在;蘑菇2000菌株和蘑菇192菌株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出菇产量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较好,是优质的双孢蘑菇栽培菌株,可以作为双孢蘑菇2796品种的替代菌种,在云南省进一步推广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色双孢蘑菇W192、W2000、AS2796、棕色蘑菇MC441、棕蘑MRC948—2等5个菌株的性能比较试验,经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态特征和产量、质量以及生物学效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双孢蘑菇W2000、W192这两个菌株增产效果明显,质量佳,可作为替代AS2796的优良菌株推广使用。棕色蘑菇MC441、MRC948—2,这两个茵株产量都较高,质量较好,值得进行中试验证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比较了双孢蘑菇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等,从中筛选出了适合我国设施化和规模化栽培的优良双孢蘑菇菌株。  相似文献   

4.
6个双孢蘑菇菌株的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6个双孢蘑菇菌株在菌丝长势,产量及颜色的比较,得出商Ag-2在菌丝长势,产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为当地的主栽菌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泥炭覆土厚度对双孢蘑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泥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覆土厚度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覆土厚度为5 cm时,双孢蘑菇产量最高;泥炭覆土厚度为4 cm时,双孢蘑菇子实体较大,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引进的9个双孢蘑菇菌株和当地主栽品种As2796的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形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株双13、991和Ag2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出菇早,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分别达到52.5%、51.8%和48.6%,较对照As2796增产10.0%、8.4%、1.7%。初步认为3个菌株适合在高海拔地区夏季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13株双孢蘑菇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出菇性状、菌丝拮抗性、酯酶同工酶酶谱等。结果表明,13个菌株中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差异性,部分菌株为同物异名。Ag-004菌株菌丝生长势最强,日平均生长速度0.54 cm·d~(-1),23d长满试管;出菇试验表明棕色蘑菇品种表现出比白色蘑菇品种产量高、较耐低温和抗逆性强的特性。大多数菌株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拮抗反应,少部分菌株间拮抗现象不明显。酯酶同工酶酶谱出现3个区域,Rf=0.1758、0.2424、0.7697为所有菌株共有,可能为双孢蘑菇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Rf=0.8060为白色蘑菇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的特征条带,而Rf=0.7151为2个棕色蘑菇菌株所有,在所有的白色品种中几乎没有,Rf=0.7151可能为棕色蘑菇菌株的特征谱带。  相似文献   

8.
大肥菇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黄建春(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103)大肥菇是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的中偏高温型类蘑菇菌株,菌丝生长和子实本生长比双孢蘑菇分别高3~5℃和4~6℃,栽培要求和双孢蘑菇基本相同。上海和邻近上海的江浙一带栽培大肥菇,一般...  相似文献   

9.
大肥菇栽培中胡桃肉状杂菌发生和防治技术黄建春(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201103)大肥菇是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来的中偏高温型类蘑菇菌株,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比双孢蘑菇分别高3~5℃和6~8℃,栽培要求和双孢蘑菇基本相同。上海和邻近上海的江浙一带...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8,(6)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对野生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最佳氮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宜pH5~6。  相似文献   

11.
硫酸亚铁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 ,分析研究双孢蘑菇和黄背木耳菌丝生长的最佳铁生长浓度。结果发现 :两供试菌株对铁营养的需求不同 ,10 0 0×10 -6硫酸亚铁明显促进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发育 ,而 6 0 0×10 -6硫酸亚铁则是促进黄背木耳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铁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是世界上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我国目前栽培双孢蘑菇仍以稻草、麦秸等原料为主料,限制了双孢蘑菇在玉米产区的发展。而作为玉米种植的副产品玉米秸大部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1997年,我们用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经4年的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北方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其生物转化率在33%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双孢蘑菇菌丝在8~27℃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22℃;子实体在8~…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4,(6)
对草炭土、发酵土和河泥砻糠土三种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覆土试验表明:在草炭土中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浓密,且覆土至出菇时间最短;在发酵土中双孢蘑菇生长最慢,菌丝较密,覆土至出菇时间较长。双孢蘑菇单产最高的为草炭土,其次为河泥砻糠土,再次为发酵土,且各处理间产量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河泥砻糠土中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菌盖直径大、菇厚,单菇重。经济效益最高的覆土为草炭土,达到了69.435元/m2。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孢蘑菇双核菌丝进行诱变处理及碱性驯化获得高产优良菌株.采用不同覆土的方法,对高产菌株1次覆土和2次覆土(CK)培养菌丝及栽培双孢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次覆土处理双孢菇菌丝生长优于对照,但存在差异,1次覆土0.5 min诱变菌株效果最佳,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丝健壮、出菇早、子实体性状优良、抵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5,(6)
<正>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量的40%左右。双孢蘑菇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了一些生理性病害,造成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笔者结合实践分析总结出了高寒地区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1菌丝徒长1.1症状双孢蘑菇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  相似文献   

16.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贴生型W192、气生型W192菌株和AS2796菌株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出菇与转潮时间及生物学效率差异较为明显。贴生型W192菌株转潮快,抗逆性强,产量最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0,(4):29-29
覆土是双孢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相似文献   

19.
以双孢蘑菇菌株As2796为供试菌株,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下进行不同稻草、鸡粪配比基质栽培双孢蘑菇试验.并记录菌丝生长、现蕾时间和密度、子实体经济性状、总产量等数据,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基质中稻草与鸡粪的质量比例为2:1且二者干物质总质量为45 kg·m-2时,菌丝长满培养料的时间和现蕾时间最短,现蕾最密,生...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3)
对采自青海省高寒草甸的野生双孢蘑菇(经鉴定)菌株经组织分离培养提纯后,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母种在黄豆芽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不同培养基间的菌丝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及栽培种在麦粒培养基、粪草培养基、发酵棉子壳复合培养基上菌丝体均能生长,以麦粒培养基上长速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