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株宿主保护抗原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为了探索超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毒力增强的原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中国广东、福建分离到的3株超强IBDV毒株中扩增到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段,并对VP2基因的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3株超强毒株与欧洲超强毒株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将超强毒株VP2高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血清Ⅰ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具有一般IB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之外,所有超强毒株在222、256、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A、Ⅰ、Ⅰ和S,与其他毒株均不相同。而222、294和299位上的特征性氨基酸使超强毒株VP2中诱导中和抗体的抗原决定簇的构象发生细微变化,从而导致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山西某养殖场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经序列比对,发现其与国外经典超强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9.6%,除222位点,其他位点均具备超强毒株的序列特征,结合临床发病特征,确定为超强毒株。用此超强毒株研制成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对健康鸡群三免,当卵黄抗体滴度达到27时,收集鸡蛋,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用此高免卵黄抗体治疗IBDV感染鸡群,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取3个分离于山东地区几个鸡场IBDV野毒株IBDV SD01、IBDV SD02、IBDV SD03,利用Trizol试剂提取IBDV RNA,设计特定的引物,通过RT-PCR和Nested-PCR,获得分离株的VP2基因高变区的特定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3个野毒株在VP2高变区与超强毒株HK46有较高的同源性,关键氨基酸位点都符合超强毒株的特征,与一般的强毒株、变异株和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些关键位点氨基酸的变化使vvIBDV能够逃脱低毒力抗原所产生抗体的捕捉,导致了免疫鸡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疑似广西东兰乌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进行诊治,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细菌学检测、病毒检测和分离、序列分析以及病理切片观察,证实该鸡群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析表明,该毒株与疫苗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1.0%~93.3%,与超强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7.0%~96.0%,并且与超强毒株在系统进化树中同处一个分支。说明此次分离于乌鸡群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为超强毒株,并且发生了新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综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IBDV的抗原变异主要与病毒VP2蛋白的2个亲水区有关;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分离到超毒株与欧洲的超强毒株间有相似的来源,超强毒株赖以产生的分子基础尚不明确,且新的超强毒株不断出现。表达VP2基因的重组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出现常见变异毒株有U-28株。GLS株、3232株.GLS株GA株.AIK株、DLL—A、D、E、GALN株、Miss株等。免疫鸡群频频发生IBD,也是由于变异毒株、超强毒株、中等毒力疫苗株在鸡群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从法氏囊组织分离IBDV超强毒株HK46并提取基因组RNA。以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采用长PCR扩增技术获得VP2-4-3 cDNA全长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cDNA3.1( )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PP1。对pPP1插入片段全长序列进行了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P2-4-3 cDNA阅读框架由3039bp组成,可编码1012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多聚蛋白。经比较得知,HK46超强毒株VP2-4-3氨基酸序列与经典毒株间存在19-28个氨基酸的差异;与Harbin强毒株相差32个氨基酸;而与超强毒株OKYM和UK661分别相差2和6个氨基酸,且它们的VP2序列完全相同。在HK46超强毒株所特有的9个氨基酸中,3个位于VP2可变区,显示超强毒株其抗原性存在着变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标准强毒株52-70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扩增IBDV 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IBDV超强毒分离株HN01感染发病鸡腔上囊组织中提取的病毒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出了1.45kb的cDNA产物,将扩增的IBDV HN01株VP2基因克隆于pMD 18-T载体上,获得了pMD18-T-VP2重组质粒。将IBDV HN01株VP2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已发表的其他IBDV毒株VP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HN01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日本超强毒株OKYM、香港超强毒株HK46等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抗原变异分子基础,采用Mab—basedAC—ELISA方法,利用11株单抗对2株河北IBDV分离株进行了抗原特性分析,并比较了超强毒株和弱毒株的VP2高变区序列的分子特征。结果显示:强弱毒株的抗原位点结合单抗的能力明显不同,除了Mab3、Mab9外,其余9个单抗的结合能力,超强毒株要高于弱毒株。超强毒株HeB-If缺少了Mab3结合位点,弱毒株HeB-bdjz缺少了Mab3、Mab6结合住点,这说明强弱毒株不仅在序列上有差异,而且在抗原位点的缺失上也存在差异。本试验为控制IBD和疫苗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广泛流行的禽传染病之一。几年来,本病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临床上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现象,诸如疫苗免疫无效,甚至反而加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疫苗本身问题及变异毒株或所谓“超强毒株”的出现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对鸡群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不甚了解。以至于仅依靠经验指定免疫程序,虽有介绍1、7、10日龄3次采血测定鸡群琼脂扩散抗体阳性率来推测初次免疫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一病原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死亡率为5%~70%。已经证实,我国不仅存在类似于欧洲的超强毒株,也存在类似于美国的变异株。这使得我们在该病的疫苗防治上必须选择与变异株有着较高交叉保护率的毒株。  相似文献   

12.
鸡喉炎病出现新情况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ILT)的病原体为a-疱疹病毒,其病型可分为咳血型、缓和型、混合型等。近年来出现的超强毒型野毒株,在抗原性与致病性方面与常规疫苗毒株有所不同,他们能突破常规疫苗所不能突破的高水平母源抗体而致病这些超强野毒有强烈的溶细胞活性,感染后36小时即可造成鸡喉头严重病变。这就是雏鸡也暴发喉炎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及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影响大,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是危害养鸡业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全国呈上升趋势,出现新的特点。免疫抑制和生长抑制是该病的最大特点。抗原变异株和超强毒株出现,使该病的防治面临新困扰,尤其超强毒株(毒力变异株)引起高达60%~100%的死亡率,因此,该病今年来被形象地称为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江苏地方株的分离及其VP2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江苏溧水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法氏囊病毒(IBDV-LS株),该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琼扩试验证明与IBD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应用RT-PCR扩增IBDV VP2基因,测序后并与GenBank中的IBDV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的IB-DV-LS与国内外超强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6%以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96.6%,并与超强毒株处于进化树同一分支;说明IBDV-LS属IBDV超强毒株,而亲水区内个别氨基酸的替换,提示该毒株已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一直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经典I型株的灭活苗和弱毒苗的广泛使用,IBD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鸡群感染此病的死亡率一般为1%~10%,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生长抑制是该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免疫抑制的机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近年来,抗原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的防治面临新的困境。尤其是超强毒株(毒力变异株),虽然抗原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属血清I型,但引起高达60%~100%的死亡率,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技术对河南省17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9株IBDV的VP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有30株地方流行株属于IBDV超强毒株,但各毒株间有一定的差异;有9个分离株,既不符合超强毒的特征,也不完全符合弱毒株的特征,属于基因已经发生变异的弱毒株。调查中没有发现变异株的存在。同一鸡群再次发病可能是由同一毒株引起,但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IBDV毒株呈分散分布,但也呈现部分的地区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 流行毒株毒力增强和病毒基因发生变异 变异的病毒基因的毒力很强,它能突破母源抗体,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毒株灭活疫苗的免疫剂量及免疫后抗体的中和效价,选择初产母猪于产前42 d首次免疫,后海穴注射,间隔21日以相同剂量和方法加强免疫,免疫剂量分别为0.5 mL、1.0 mL、2.0 mL和4.0 mL,采集母猪血清和仔猪血清,采用变异强毒株、经典毒株CV777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分析免疫抗体效价,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表明,2 mL、4.0 mL免疫剂量组血清抗体与变异毒株中和效价均≥1∶128,与CV777中和效价≤1∶64,二免后母猪血清IgG抗体S/P值均2.0,仔猪断奶时母猪血清抗体S/P≥1.4,0.5 mL、1.0 mL免疫组抗体中和效价、S/P值均较低。确定2 mL为最佳免疫剂量,加强免疫后血清抗体中和效价≥1∶128,对母猪损伤小,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10):11-14
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伪狂犬病免疫猪群相继暴发伪狂犬病疫情。为了探明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是否存在抗原变异,本研究从3个规模猪场3种PRV商品疫苗免疫的健康猪群中采集30份血清,经检测PRV gB ELISA抗体均为阳性,gE ELISA抗体均为阴性。采用PRV新流行毒株ZJ-01株和传统的LA毒株分别进行血清中和抗体测定,结果显示,3个毒株活疫苗免疫血清与ZJ-01株中和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其与LA株中和抗体效价。同时,ZJ-01株抗血清与ZJ-01株和LA株的中和抗体效价相似,其变异系数R值为0.2790.413,证明PRV分离毒株ZJ-01抗原性发生明显变异。本研究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已经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起商品肉鸡60%,商品蛋鸡25%的特异性死亡[1].有关IBDV分子结构及其与IBDV抗原变异和毒力变异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当今IBDV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