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舟山近海凤鲚生长参数及资源量、持续渔获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凤鲚是舟山渔场沿岸定置张网作业重要的渔获对象.本文根据2003年舟山近海定置张网调查数据整理的各月体长频率数据,应用FiSATⅡ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参数K=1.01,极限体长L∞=196.88mm,自然死亡系数M=1.548,捕捞死亡系数F=1.512,总死亡系数Z=3.06,利用率E=49.41%,开捕体长L...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生物学参数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5~11月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的7个航次调查数据,运用FiSATⅡ软件相关模块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长、死亡参数及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资源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7个航次共捕获三疣梭子蟹1128 ind,雌雄性比为0.96,雌性甲宽为27~227 mm,雄性为29~207mm;获得三疣梭子蟹雌性生长参数k=1.60、L_∞=241.50、W∞=639.29、t0=0.081,雄性为k=1.50、L∞=210.00、W∞=418.23、t0=0.091;经体长结构VPA(Length-Structured VPA)模块估算,稳定状态下莱州湾三疣梭子蟹雌性渔获尾数为734×10~4ind、种群尾数为1.15×10~8ind、资源量为2 682 t,雄性渔获尾数为810×10~4ind、种群尾数为1.19×10~8ind、资源量为1 929 t;经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及刀刃式选择假设模型(Knife-Edge)估算三疣梭子蟹雌性总死亡系数Z=4.17、自然死亡系数M=1.20、捕捞死亡系数F=2.97、资源开发利用率E=0.712、平均选择甲宽Lc=62.38mm、最大效益时开发利用率Emax=0.515;雄性总死亡系数Z=3.76、自然死亡系数M=1.19、捕捞死亡系数F=2.57、资源开发利用率E=0.684、平均选择体长Lc=40.84 mm、最大效益时开发利用率Emax=0.487。研究表明:1)莱州湾三疣梭子蟹雌雄性比、雌雄性幂指数均处在正常水平,总体生长状况良好;2)莱州湾三疣梭子蟹雌、雄性群体资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最适利用率与最大利用率,处于过度开发水平;3)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现存资源量低于生态容量,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2月在北部湾口采集477尾深水金线鱼标本,使用FiSATⅡ软件中的ELEFANⅠ程序包对其生长参数进行了估算.一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口海域深水金线鱼体长和体质量相关性无显著性性别差异(P>0.05),雌、雄混合后的体长和体质量关系方程为mt=5.4604×10-5L2.875t;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44.7×{1-exp[-0.42×(t+0.37)]},mt=402.3×{1-exp[-0.42×(t+0.37)]}2.875;体质量生长拐点2.3龄,对应体长163.1 mm;逻辑斯蒂方程求解的50%性成熟体长为121.5 mm;体长组成资料的累计渔获量曲线估算的总死亡系数为2.28,Pauly经验公式计算自然死亡系数为0.49,北部湾口海域2007年深水金线鱼的开发率达到0.79,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Beverton & Holt模型研究表明,当前北部湾口海域深水金线鱼的开捕年龄偏小.建议在当前捕捞力量下,增大tc至2龄,此时深水金线鱼体长为152.3 mm,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达到68.5 g/尾.  相似文献   

4.
东海北部哈氏仿对虾的种群动态及其最高持续渔获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明云 《水产学报》2000,24(4):364-369
哈氏仿对虾是东海北部主要的拖虾渔业对象。在雌性的体长组成中,70-90mm的个体占优势,占总数的63%。应用ELEFANⅠ和ELEFANⅡ技术对哈氏仿对虾每月的体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参数K=1.7,极限体长L∞=128mm,自然死亡系数M=2.7427,总死亡系数Z=8.323,利用率E=67.06%,极限年龄为1.3234岁,选择体长为59.67mm,补充类型为二季补充型。通过单位补充量产量Y/R和单位补充量产值Yv/R分析表明,该群体的利用已到了相当充分的水平,若保持现有的捕捞水平,把开捕体长增大至70mm时,单位补充量产量可增加1.77%,产值可增加10.78%。但若捕捞死亡水平继续增加,产量几乎不再增加,而产值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5~2008年东海北部哈氏仿对虾的生物学数据,应用FISATⅡ软件的ElEFANⅠ技术计算生长参数,得到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L∞=123.4mm,K=1.70,t0=-0.16,自然死亡系数M=2.55,总死亡系数Z=5.81,捕捞死亡系数F=3.26。应用长度结构的实际种群分析,得出稳定状态下资源量为2.86×104吨。利用Beverton-Holt和Thompson-Bell模型对单位补充量的产量Y/R和单位补充量的产值Yv/R进行分析,表明在现行状态下,该群体未出现过度捕捞现象。综合考虑当前可能的捕捞强度及经济效益,在有利于保持较高产量的前提下,建议在适当降低捕捞强度的同时把哈氏仿对虾的开捕体长由55.6mm增加至74.0mm。  相似文献   

6.
温台渔场龙头鱼的生长、死亡及最适开捕规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龙头鱼等次要的经济种类逐渐成为东海海区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温州台州外海(120.93°~122.95°E,27.21°~28.97°N)调查采集的2 611尾龙头鱼的生物学数据,用ELEFANⅠ方法对其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确定最适开捕规格,评估种群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温台渔场龙头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0 5L3.87(R2=0.906 7),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龙头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32.13 cm、0.39和–0.69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78龄;根据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出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2.55,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0.66,捕捞死亡系数1.89和开发率0.74;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表明,应适当提高开捕年龄,增大开捕体长,最适开捕年龄tc为1.15龄,相应开捕体长为16.5 cm。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 = 1.888´10-5L3.042(R2=0.951, 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 渐进体长L∞ = 551.25 mm,生长系数K = 0.21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 = -0.601。总死亡系数Z=1.06/a,自然死亡系数M=0.44/a,捕捞死亡系数F=0.62/a,最适开捕体长为150 mm。鄱阳湖翘嘴鳜开发率E = 0.58,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鄱阳湖翘嘴鳜的初始资源量估算高达1.92´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4384.93 t。鄱阳湖翘嘴鳜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明显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凸显,资源衰退问题突出,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鄱阳湖翘嘴鳜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数据有限条件下珠江口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资源状况,根据2018—2019年珠江口渔业调查数据,通过电子长度频率分析法(ELEFAN)和基于长度的贝叶斯生物量分析法(LBB)评估了棘头梅童鱼资源的开发现状。结果表明:1)ELEFAN方法估算的渐近体长L和生长系数K分别为160 mm和1.2,线性体长变换渔获曲线评估的总死亡系数Z为4.81,自然死亡系数M为2.16,开发率E为0.55;2)LBB方法估算的渐近体长为156 mm,最适开捕体长为100 mm,开发率为0.68,资源量水平B/BMSY为0.57;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生长系数有所减小,虽然ELEFAN估算的开发率有所降低,但是目前该渔业的资源量水平B/BMSY小于1,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根据保守的渔业管理策略,需要加强资源养护,使其资源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
东、黄海星康吉鳗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2011年、2016年和2017年在东、黄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星康吉鳗的生长参数、死亡系数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星康吉鳗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和生长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其条件因子a估计值为4.5×10–4,其异速生长系数b的估计值为3.3。其渐近体长L∞的估计均值为102 cm,生长速率K的均值为0.21/年,理论上体长为零时的年龄t0估计均值为–0.19。通过Pauly经验公式求得星康吉鳗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33。体长转换的渔获曲线求得总死亡系数为3.36,进而求得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F)为3.03,开发率高达90%。此外求得现阶段星康吉鳗的开捕体长为30 cm,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47龄,远小于其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3.70龄)和临界年龄(3.39龄)。本研究根据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开捕体长的情况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曲线,并估算其生物学参考点。随F增加,YPR先增加到最大值,再逐渐减小。现阶段星康吉鳗的YPR为27.14,而当M为0.33时Fmax估计值为0.38,YPRmax为52.89,即将F降低为1/8,可获得将近2倍的YPR;对应的F0.1为0.255,比Fmax降低了三分之一,YPR0.1(50.38)只比最大值降低了不足5%。M越大,求得的生物学参考点越大,可获得的YPR越小;当开捕体长增加时,F和YPR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现阶段中国东黄海星康吉鳗的开发率过高,开捕体长过小,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为了维持星康吉鳗种群的生态健康、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大幅削减其捕捞强度,降低捕捞死亡系数,同时增加开捕体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秋季采用套网法对东海区桁杆拖虾网的选择性试验,对桁杆拖虾网的3种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30mm、35mm和50mm时,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7.15mm、54.98mm和78.48mm;斑节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7.07mm、64.65mm和87.06mm;总体虾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6.08mm、65.76mm和83.80mm。虾类网囊网目内径(Me)与50%选择体长(L0.5)之间的关系:哈氏仿对虾:L0.5=1.5665Me+0.1527,R2=1;斑节对虾:L0.5=1.4982Me+12.161,R2=1;总体虾类:L0.5=1.3392Me+17.306,R2=0.9856。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人工诱导的大黄鱼三倍体与正常数大黄鱼二倍体的血液血细胞常值测定,并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长25.2~29.2cm,体重180.0~331.0g的二倍体大黄鱼,红细胞平均值为2.33±0.12(×1012个/L);白细胞平均值为23.65±2.45(×109个/L);血栓细胞平均值为42.50±7.14(×109个/L)。体长25.2~27.5cm,体重224.0~281.0g的三倍体大黄鱼,红细胞平均值为1.22±0.18(×1012个/L);白细胞平均值为31.19±3.52(×109个/L);血栓细胞平均值为29.25±5.91(×109个/L)。分析比较大黄鱼二倍体、三倍体各项血液生理指标,除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血液生理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的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管鞭虾在该调查海区分布范围较广,出现频率为31.9%,其渔获质量占虾类总渔获质量的9.8%,渔获质量平均密度指数为7.21 kg·km-2,5月、8月、11月和2月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1.45 kg·km-2、10.74 kg·km-2、12.79 kg·km-2和3.68 kg·km-2;其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8月和11月数量为多,其渔获质量占年总渔获质量的83.0%,2月和5月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区80 m以内海域,80 m水深以外海域极少分布;渔获体长范围为36~126 mm,优势体长组为50~95 mm,占66.8%;雌虾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虾平均体质量为7.3 g,雄虾平均体质量为3.4 g;雌雄性比为1∶0.47,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分别占44.3%和36.3%,生殖盛期为5~8月;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差异,平均摄食等级1.45。  相似文献   

13.
滁州鲫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滁州鲫在自然水体中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滁州鲫鱼体长生长速度以当年最大,体重增长率逐年增加,在生长拐点(5.84年)处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降低。滁州鲫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48L2.8894,体长和体重的生长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53.3435×[1-e-0.1411(t+1.6801)]和Wt=4693.2160×[1-e-0.1411(t+1.6801)]2.8894。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10月,在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养殖基地采集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arnus)样本1200尾,对其年龄和生长研究结果为: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56L^30004(R^2=0.9952),属于等速生长型鱼类;其生长规律用Von Beaalanffy方程表示为Lt=117.54×[1-e^0.093(t-0.034)],Wt=9111.15×[1-e^0.093(t-0.034)]^3.004。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兴凯湖翘嘴鲌的生长进行拟合,反映出其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渐进体长为117.54cm,渐进体重为9111.15g,拐点年龄在11.86龄处,拐点体重为2.70kg,拐点体长为78.36cm;与兴凯湖自然水域的翘嘴鲌生长式型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20、44、32、36、19日龄,其他相关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晚,头长、头高、腹长、体高的生长拐点分别为56、37、44、60日龄,其中头长相对于全长在拐点之前呈负异速生长,拐点之后呈等速生长。条纹锯部分功能器官的优先发育保证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早期摄食能力和对敌害的躲避能力的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其生存能力。条纹锯异速生长模型的建立,有助于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适宜条件,从而获得其最适和最大生长效能,为人工繁育和养殖条纹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6)×达氏鳇Husodauncus(早)杂交后代(f谷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一等速生长一异速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指数关系,R2值变幅为0.95~0.99。其中,1-3龄大杂交a值〉3,呈强异速生长。此后随年龄的增加,异速生长减弱,发育趋向均匀。5龄时a值为2.94接近3,7龄a值为2.63〈3。大杂交肥满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与体重的相关性(R2=0.94)高于与体长的相关性。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进行拟合,其中Gompertz、Quadratic、VBGF和Cubic4种生长方程式对大杂交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除Cubic生长方程外,其它6种生长方程对其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低。7种生长模型中,均以Cubic生长方程对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的拟合R2值最大,RSS值最小,说明Cubic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拐点体重、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8.53kg、82.11cm和4.22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新型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于池塘中构建围网开展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鲻(Mugil cephalus)混养试验。鲻密度依次为0尾(M0,对照组)、250尾(M250)、500尾(M500)和800尾(M800)。结果显示,鲻放养组的饵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250组对虾产值(30.30×10^4元·hm-2)及总产值(31.02×10^4元·hm^-2)为各组最高,M800组对虾产值(20.96×10^4元·hm^-2)及总产值(23.30×10^4元·hm^-2)最低。试验结束后,放养较多鲻的处理组(M500和M800)的总有机碳(TOC)有约20 mg·L^-1幅度的下降,而M0和M250则变动极小,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的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M0,且M250组NO2-N及氨氮(NH4-N)质量分数居于各组最高(P〉0.05)。试验表明,在池塘围网混养少量鲻(M250)时对虾产量最高,而混养较多鲻(M500和M800)时饲料成本较为节约且水质指标较好。采取养殖前期多放鱼,后期适当分鱼以降低密度的措施,可能更有利于虾塘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4月至8月,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基地全程采集养殖池塘水样,检测水体细菌类群和理化因子,分析养殖过程中细菌类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水体异养细菌、弧菌(Vibrio)和芽孢杆菌(Bacillus)的数量波动性较大,其中异养细菌波动范围1.35×10^4~1.39×10^6cfu·mL^-1,平均4.73×10^5cfu·mL^-1;弧菌波动范围1.05×10^3~5.20×10^4cfu·mL^-1,平均1.80×10^4cfu·mL^-1;芽孢杆菌波动范围0.11×10^3~4.30×10^3cfu·mL^-1,平均6.6×10^2cfu·mL^-1;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大多在1.0×10^2cfu·L^-1以内,平均0.97×10^2cfu·L^-1,远低于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细菌与理化因子的单因子分析显示,异养细菌与溶解氧(DO)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弧菌与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多因子偏相关分析显示,异养细菌和弧菌与DO、pH、COD、TP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调查的养殖池塘对虾生长良好,该养殖池塘是安全、基本健康的系统,水环境中细菌数量受养殖系统中生物、环境因子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