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龙茶工艺在绿茶加工中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乌龙茶的区别,由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而定。乌龙茶独特品质主要是由其制作工艺中关键工序摇青形成的。传统绿茶香气以板栗香或炒豆香为佳,而乌龙茶以花果香等独特的香气吸引消费者。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茶的品味愈来愈高。能否借鉴乌龙茶类似晒青和做青等工艺,使绿茶中赋予乌龙茶的品质风格,达到提香增韵的目的,尤其是花果香方面的香气。本文就晒青、摇青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作些探讨,供同仁指正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烘青、炒青是绿茶中两大类,两者各有特色及相应的市场。我县以生产炒青绿茶为主,加工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自年以来,武平炒绿1986多次获省名优茶奖,是省八大名茶之一,产品深受本县及客家籍地区消费者欢迎,但产品市场局限于炒青市场,很难打入烘青的市场;反之生产烘青的茶区,其产品市场也一样。如能找到两者兼顾,又能降低成本,提高茶价的办法,便能占领茶叶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多年来,我县桃溪镇几个茶厂试着把武平炒绿品质形成的部分工艺与烘青工艺相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半炒烘绿茶加工方法。生产的茶叶似烘青绿茶…  相似文献   

4.
胡增旬 《中国茶叶》1994,16(2):36-37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名优绿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名优茶不仅调节和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社会效益和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现在,全国各地茶区,尤其是贫困山区都把发展名优茶视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竞相恢复和创制名优绿茶,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名优茶热。名优茶要形成商品,进入市场,必然会经受消费者品评选择的考验,品质好而且稳定的名优茶就拥有消费者,就能占领市场,也就能发展;品质低劣的就会遭到淘汰。因此,名优茶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笔者现就名优绿茶的品质要求及与制作工艺的关系问题谈一点浅识,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绿茶提取物对红曲黄酒酿造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对红曲黄酒酿造过程中红曲霉和酵母菌的生物量、产酶特性及其酿造特性的影响。在传统红曲黄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醇提取的GTE共发酵,研究GTE对红曲霉和酵母的生长代谢产酶总量及红曲黄酒出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的GTE进行共发酵,纯水提取的GTE和15%的乙醇溶液提取的GTE,其EGCG、ECG含量较低,对红曲霉和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产酶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红曲霉生物量分别提高2.4%和5.0%,产酶总量分别提高26.4%和47.8%,淀粉酶酶活分别提高了6.3%和11.8%;酵母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9.4%和10.4%,产酶总量分别提高了21.2%和30.5%;出酒率分别提高了10.67和13.87百分点。75%的乙醇溶液提取的GTE,其EGCG、ECG含量较高,对红曲霉产酶和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产酶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出酒率降低了9.28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从工艺措施方面综合分析了当前提高夏暑绿茶品质的相关途径,并提出了适合加工夏暑绿茶的工艺。提高夏暑绿茶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本文旨在为今后提高夏暑绿茶品质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绿茶杀青工艺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初制决定了绿茶的品质,而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鲜叶在杀青阶段的宏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叶温变化、失水和体积收缩。杀青时,鲜叶与干燥器壁间存在着温度梯度,主要通过对流和传导方式产生热能转移,叶片吸收能量,叶温升高。在叶温升高过程中,叶片的水分发生转移,首先是物理吸附水分蒸发殆尽,进而叶内失水。故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投叶量及鲜叶质量。  相似文献   

9.
丹桂绿茶是以烘青绿茶为坯,以丹桂鲜花为花,采用花茶传统窨制工艺或连窨工艺加工而成,产品桂花香显持久,滋味醇爽带花味。本文介绍了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加工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碧螺型、毛峰型、扁型和松针型4类绿茶类名茶机械化加工的主要特点及其工艺流程,重点评述了适用加工的使用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绿茶鲜汁与烘青茶汤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莉  须海荣 《茶叶》2003,29(4):215-217
采用压榨工艺提取新鲜茶汁,与相同原料制成的干茶茶汤比较,绿茶鲜汁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较干茶茶汤略低,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则较高。通过感官审评得知,绿茶鲜汁的汤色绿,明亮,香气清香鲜爽,滋味鲜,略涩。绿茶鲜汁有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明显不同于干茶茶汤。  相似文献   

12.
茶绿色素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士成  于海宁  沈生荣 《茶叶》2007,33(1):11-15
茶绿色素是目前茶叶深加工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茶绿色素的组成,概述了绿茶加工、贮藏过程中茶绿色素降解的机理,探讨了茶绿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对影响茶绿色素稳定性的金属离子、光照、温度、pH值、食品添加剂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茶绿色素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叶倩  梁月荣  陈瑞鸿 《茶叶》2006,32(1):18-22
本文介绍了绿茶饮料的褐变机理、护色机理及技术,阐述了包埋法、酶处理法、离子护色法、加抗氧化剂法、pH值调色法、包装技术、灭菌技术、除氧技术等护色技术,以及不同护色技术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绿茶水分和茶多酚总量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绿茶为材料,通过比较多种预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绿茶中水分和茶多酚总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水分模型以9点卷积平滑(SG9)结合一阶导,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好,内部交叉验证的定标集、验证集的标准差SEE/SEP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86、0.9940、0.1685、0.9925;茶多酚模型以一阶导结合单位长度归一化(Nle),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好,内部交叉验证的定标集、验证集的标准差SEE/SEP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1.086、0.8946、1.093、0.8344。同时以水分为例比较了原始光谱建模和平均光谱建模的效果差异,认为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模型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桂花龙井茶和柚子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珊珊  郭雯飞 《茶叶》2005,31(4):228-232
分析了用特级炒青绿茶窨制的抽子花茶和用龙井茶加工的桂花茶的香气成分和其他的一些成分,阐明这两种特种花茶的香气化学特征以及其加工工艺对生化成分的作用。柚子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萜烯醇类和含氮化合物(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如芳樟醇、橙花叔醇、法尼醇等。桂花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紫罗酮类、醇类和酯类,如β-紫罗酮、α-紫罗酮、二氢β-紫罗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软脂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16.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2005,31(3):166-169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PP能有效去除绿茶中过多的茶多酚,而基本不影响其他品质化学成分。PVPP对茶多酚的吸附在2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容量的70%,2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5~95℃、pH值3.5~6.5范围内,PVPP对茶多酚有着稳定的吸附容量。茶汤提取时同步添加PVPP(10min)是将PVPP应用于绿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法。PVPP处理能有效减少绿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对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小,从而降低酚氨比,优化绿茶饮料滋味;能显著提高绿茶饮料亮度,改善汤色和澄清度。通过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常规过滤工艺——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两个步骤能去除茶饮料中的PVPP残留。  相似文献   

18.
以五凤香茗(烘青类)和苍南翠龙(扁型茶类)为研究对象,设定适宜的润茶条件,比较润茶过程对这两种不同加工而成的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润茶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品质成分的溶出。不同润茶时间,物质溶出量不同,氨基酸溶出速度快,茶多酚和咖啡碱溶出较缓。润茶时表现为烘青类的"五凤香茗"中物质溶出比扁型茶类的"苍南翠龙"快速,润茶70 s~80 s时,物质溶出量处较高水平。润茶用水量20 m L、35 m L、50 m L时,物质溶出量差异大,两种类型茶润茶用水量由20 m L增加至35 m L时,三种主要品质成分溶出量增幅大于50%;润茶用水量从35 m L增加至50 m L时,物质溶出量的增幅差距缩小。以物质最大幅度溶出量考虑,冲泡3 g干茶,茶水比1∶50时,选择35 m L润茶用水量为合适。茶水冲泡后的3 min~5 min内,茶汤中的主要品质成分物质溶出量随时间延长,溶出量增加,但不同时间段增加速率不同,咖啡碱随时间延长,溶出速率增加,氨基酸和茶多酚则是在冲泡4分钟时,溶出速率最快。经润茶后的茶叶再续水冲泡,茶汤上、下层的均匀程度优于直接冲泡;不同冲泡方式均表现为上、下层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差异大,氨基酸差异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在常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以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3个茶树品种制成炒青绿茶为材料,密封贮藏于避光室温环境中,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制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降幅分别为13.96%、15.86%和26.29%)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9.81%、10.00%和16.28%)均显著降低,且前两个月降幅较大;氨基酸含量总体下降(降幅分别为20.87%、23.50%和37.94%),其中贮藏第四个月出现小幅上升;咖啡碱含量前3个月的下降幅度(降幅分别为7.99%、10.82%和13.84%)较大,此后变化幅度减小;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5.92%、17.81%和28.49%);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先高后低的波浪形变化,并且香气、汤色、滋味等感官审评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三个品种间比较,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所制绿茶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表现出较好的化学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绿茶新品种“佛香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云秀  黄玫  杨兴荣  张艳梅  李友勇 《茶叶》2010,36(4):210-212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1978年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择,经过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2003年选育出具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品种佛香2号,适宜在云南大叶茶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