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水稻亚远缘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开花期和有效穗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开花期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影响杂种的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再生力的超亲优势都是普遍存在的且成极显著正相关。讨论了作为复合性状的再生力的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及其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
籼×粳、籼×爪和爪×粳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的平均小穗不育率分别为49.4%、36.1%、38.9%,爪哇类型表现为籼粳的中间类型。爪哇类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平均小穗不育率最低(37.9%),籼型和粳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小穗不育率相近,分别为44.9%和44.2%。亚种间杂种绝大多数农艺性状都测定有杂种优势。性状杂种优势与杂种小穗不育率的相关不显著,表明水稻亚种间杂交并非亲缘关系愈远性状杂种优势愈强,杂种优势和远缘品种间分化程度取决于相对独市的基因系统。讨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杂种优势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为指导,以试验资料为依据,提出和论证了杂交水稻育性基因型假说,并根据这一假说,推导出了估算和验证杂种F_1育性基因型的有关公式。初步的验证使这一假说充实成了结构比较完整的科学假说,但其真理性尚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4.
水稻花药培养在亚种间杂优利用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水稻广亲和材料间,广亲和与籼、粳品种间,以及广亲和与籼型恢复系间的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用花粉植株(HO)与雄性不育系测交,通过考察测交种的农艺性状、结实率与产量,同时筛选出亚种间强优协组合及其父本。该方法可在两年四季完成一个育种周期,是水稻亚种间杂种利用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狠抓三系杂交稻的开发运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两系杂交稻研究,争取科研的大突破;积极探索无融合生殖,为科技攻关奠基础等三个方面,就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中产量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区试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D优10号丰产性好、适应性强;2.杂交水稻产量与其稳定性参数bi间相关性不显著(V·bi=0.293);3.杂交水稻产量的稳定性似与其有效穗数相关联,且可能与其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化的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水稻亚种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就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作者提出了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属于孢子体——配子体的互作,且存在一个多基因系统支配下的一种特殊的配子体选择方式对不育性起作用。具有r个遗传分歧的基因位点(无论连锁或独立)的远缘品种杂交F_1产生的配子中分为平衡配子和不平衡配子。平衡配子的r个基因位点为亲本基因组合类型,拥有亲本之一的整套基因系统而能正常发育;而不平衡配子含有双亲的部分基因系统,由于遗传分歧双亲的基因系统在单倍性细胞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或互补,发育过程的障碍就可能产生败育。在平衡配子和极不平衡配子之间存在各种中间类型,配子体选择按S~(r+u)进行。我们的试验结果结合过去的研究,说明水稻亚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遗传变异的结果,生殖隔离是籼亚种和粳亚种连续积累的遗传分歧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设置4个氮肥水平,用3次重复的裂区设计,研究了粳稻数量性状遗传力与氮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不仅影响一些重要性状的表现型,还影响其遗传力。不同性状的遗传力对氮肥水平的响应度和响应模式有别,生育期的响应度很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其余性状则较高。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株高和千粒重的遗传力有线性降低的趋势,而分蘖力、成穗率、结实率和籽粒产量的遗传力有线性增加的趋势。因此,在粳稻育种中,应将育种材料置于能使性状遗传力达最大值的合适氮肥水平下,以利提高育种效率或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法研究了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单株产量等十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经济性状中,都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加性遗传分量(D)作用最大,显性遗传分量(H)次之,上位性遗传分量(I)除抽丝天数、株高、穗长外一般较小。基础群体ACO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籽粒重等以可固定的D为主,而抽丝天数、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除D重要外,H和I的效应也有显著作用。通过三轮改良穗行选择和一轮交互轮回选择形成的衍生群体AC_4各性状的D效应继续得到积累;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粒率、单株粒重的H和I方差,在总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AC_4在遗传组成的总体上优于AC。  相似文献   

11.
评述了种间杂种和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它们可能存在共同的基因系统。讨论了克服栽培稻远缘杂交育种障碍的途径。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中,有证据表明在S—5附近存在一个控制杂种染色体联会的ds基因,S—5与ds的非等位互作使染色体交叉频率和亲和性同表达。  相似文献   

12.
选取10个典型的粳稻品种,设置4个氮素水平,用3次重复的裂区设计,研究氮素对粳稻数量性状的表现型和遗传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对一些重要性状的作用达极显著水平,对其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有明显影响;不同性状对氮素的表型和遗传响应有差异,同一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响应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应存能使遗传信息充分表达的适当氮素水平下对育种材料进行选择或加工。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未知的卷叶基因的识别和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以及衍生的DH系,对水稻籼粳交的卷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平展对卷曲为显性,卷叶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卷叶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C949—G370和第5染色体的RG13—RG57之间,其中第1染色体的卷叶位点,与经典遗传图谱已定的rl-1位于同一区段,本研究沿用该名。第5染色体上的卷叶基因是一个未定位的新基因,暂定名为rl-7,且这两对基因存在基因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香味的遗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试验分析了ScentedLemont等香稻品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无香味为显性性状,并表现胚乳直感现象。ScentedLenmontT香稻I的香味均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水稻叶片的香味受孢子体(2n)基因型决定,稻米的香味受制于胚乳(3n)基因型。如双亲之一为香稻,则F_1代叶片无香味,杂交稻米(F_2种子碾米)香味特性为自然参合型;如双亲均为香稻,且香味基因是等位的,则F_1代叶片有香昧,杂交稻米为全香型。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及生态类型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方差分桥和稳定性分析法,研究了两年共9个水稻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产量变异中环境效应最重要,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次之,基因型效应居第;产量基因型值和环境效应值在年份间变化趋势一致,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年份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在多地点上的稳定性因年份不同而异;不同基因型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不同,桂朝2号在这两方面最好,A311次之,两年结果一致。本文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多个基因型平均产量为指标划分生态类型区的可行性,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18个地点分为4个生态类型区,结果与中国稻作区划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