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曲靖市西山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从1989年开始,其治理面积为26.955km^2,治理内容有:人工造林、人工种草、坡地改梯地,筑拦沙坝、封山育林、修水库等,原计划1994年完成,现提前一年已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物理措施,对典型互花米草侵占滩涂进行治理与长效管控研究。在象山港内设置3处互花米草治理试验区,分别采取机械翻挖、机械碾压等治理措施,配合实施人工除草管护措施,探索适宜该地区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物理方法对互花米草群落实施治理,尤其是以大型机械对其根系进行强烈破坏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深层(1.0m)的翻挖和捣碎的效果优于浅层(0.5m),翻挖时间以8~10月间效果最佳。翻挖措施后实施挖沟起垄和机械碾压的后续措施可以进一步破坏互花米草的根系,使治理效果更佳。挖沟起垄的效果优于机械碾压。人工除草适宜作为复发程度不高的区域的有效治理措施,每年春季与秋季各进行1次人工拔除即可达到较好的维护效果。经过试验示范区实践以及对互花米草治理项目区的综合评估,认为目前较为适宜开展的治理措施和长效管护为“机械翻耕+人工维护”的综合措施,即前期利用机械翻耕进行一次性治理,后期辅以人工除草作为的治理效果的长效管护措施,管护期应设置为2年以上,以确保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自治区财政林业科技项目)"宁夏罗山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为2016年自治区财政林业新技术引进及推广项目。项目应用"宁夏罗山保护区植被恢复研究"成果,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建立沟道治理人工促进治理示范林100亩,完成封育人工促进  相似文献   

4.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5.
以黑河流域中游典型荒漠退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围栏封育和人工辅助造林对围栏封育后植被盖度、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增施生物活性剂、深栽等人工辅助措施研究了柽柳和沙枣治理荒漠化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围栏封育后,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6.46%、1.8倍和4.87倍,禾本科植被多度增加8.5%,地上生物量上升明显。采用覆膜、增施生物活性剂、深栽等人工辅助治理荒漠化效果明显,柽柳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提高了14.1%,当年生长量达到对照的2.1倍;沙枣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提高了9.5%,当年生长量达到了对照的1.5倍。其中,覆膜和生物活性剂Frisol A+Frisol F技术治理荒漠效果最好。人工栽植柽柳和沙枣2年后,植被盖度达到了41.3%,地上生物量增加了3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1983年,奈曼旗柳河流域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项目区。从此,奈曼旗小流域治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年复一年坚持综合治理。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截至目前,累计综合治理面积达548.1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4936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29108公顷,人工种草6900公顷,封禁治理3850公顷。有33条小流域已经治理完毕,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湖东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青海湖湖东沙地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中总输沙率与风速、不同高度处的输沙率与风速及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与高度的关系,并比较人工治理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风速相同和输沙率相近时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沙丘上总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当风速大于11 m·s-1时,增加显著;0~2 cm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变化规律不明显,有一定的偶然性及随机性,2~60 cm的29个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而变大,但是简单的曲线拟合无法反映其变化规律;2种沙丘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均呈指数规律递减,当风速相等时人工治理沙丘的输沙率较小,当输沙率相近时人工治理沙丘的风速大于流动沙丘且风沙流结构同流动沙丘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朝阳县的20多年松毛虫工程治理,总结出辽西地区5种治理模式:封山育林+纯林改造,封山衣林+毒绳防治+人工物理防治,封山育林+仿生、生物制剂防治,封山育林+人工益鸟招引,封山育林+毒绳防治。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势、生态环境条件、林木生长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实施不同防治对策,取得显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500万公顷甘肃省治理沙化土地超500万公顷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林草局获悉,自上世纪50年代起,甘肃就迈出了防沙治沙的步伐,治理规模和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已治理沙化土地500多万公顷。85 万亩湖南人工造林85万亩治理石漠化记者从湖南省林业部门获悉,湖南现已建成15个国家石漠公园,总数居全国第一。据省林业局统计,湖南现有石漠化土地1877.1万亩,分布在83个县市区,治理任务艰巨。几十年来,湖南实施了大规模石山造林绿化工程,在石漠化土地上完成人工造林逾85万亩,封山育林160万亩。  相似文献   

10.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是指林木遭受保险范围内的损失后,通过各种措施进行治理。文章针对鄂托克旗森林保险范围内林分受灾情况,提出了人工造林、灌木平茬、病虫害防治等灾后治理措施,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赤峰市从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市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728.88万亩,年均完成治理任务1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18.12万亩,封山育林604.86万亩,飞播造林105.9万亩。  相似文献   

12.
达茂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从2000年开始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截至2009年,全旗共完成沙源治理工程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55.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万亩,模拟飞播造林17.7万亩,退耕还林51万亩,封山育林54.8万亩,农田防护林建设0.7万亩,人工种草10万亩,采种基地建设2.5万亩,累计林业投资29631.9万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太湖水环境治理采取的措施,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应用于太湖水环境治理的4大类18种治理技术进行评价。首先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角度对18种治理技术进行了评价,依据构建的评估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取最优的技术方案。最终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优先时,人工曝气复氧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最优,在经济效益优先时,人工曝气复氧技术和生物制剂原位净化技术最优,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较为可靠;在社会效益优先时,生态浮床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最优,公众和政府对景观性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宜宾市境内石漠化土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及其治理模式试验研充,提出以下几种治理措施:人工植苗促进成林增加植被覆盖型;天然下种自然恢复型;人工点撒播恢复植被型;天然禁牧封山育林型;林下种植低矮地被植物型;坡改梯拦土恢复农耕地或林地型;小流域治理修建水利工程型和生态移民型,希望对各地石漠化治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80年以来,古浪县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治理荒漠、恢复生态的群众性运动。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33万亩,封山育林125万亩,封沙育草35万亩,120多公里风沙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基本形成了以引黄灌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川...  相似文献   

16.
玉溪市2008年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至2015年6县区全面完成棚圈建设、田间生产道路、坡改梯、沟道整治、拦沙坝、输水管等农业和水利措施任务。共实施林业人工造林9113.02hm2,封山育林39859.63hm2,治理岩溶面积1066.64km2,治理石漠化面积496.47km2。项目区新增林草植被面积49872.65hm2,林草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但在林业措施实施中仍存在造林治理模式单一、初步设计变更突出等问题,提出创新治理模式、加强资金管理等相关对策,对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实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I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几种不同方法的治理效果,结果显示;苏脲I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笔者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Ⅰ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得出结论:苏脲Ⅰ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有林地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有林地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治理区有林地与未治理沙化土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存在明显差异,在土壤养分改善过程中,呈现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钾养分指标同步上升的规律,表明人工的治理措施以及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强;有林地与对照样地PH值差异相对较小,表明人工的治理措施以及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土壤的酸碱性上较弱。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富源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富源县石漠化治理对策。通过人工植树造林治理后,可以使富源县岩溶区的生态得到恢复和发展,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