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木霉菌(Trichodermaspp.)在真菌中具有重要生防价值,以其存在的广泛性、在环境中易定殖、繁殖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生防机制作了深入研究,证实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植物抗病性等生防机制,并从分子水平上探索了其作用机理。同时人们以木霉菌活菌为材料对多种植物病害的防病效果进行了大量小型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木霉菌生防农药。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木霉菌活菌制剂的田间应用效果与实验室的试验效果相差甚远。笔者认为木霉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定殖与繁殖不仅受到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物理因素方面,本试验研究了木霉菌在不同微生物量土壤中的定殖情况及木霉菌生态学习性,旨在为生产实践中提高木霉菌的生防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近年木霉菌的拮抗对象与拮抗机制、木霉菌的工业生产工艺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领域中 的应用,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述了近年木霉菌的拮抗对象与拮抗机制、木霉菌的工业生产工艺和在植物病害虫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热水处理诱导香蕉采后抗病性及其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香蕉果实软化、褪绿转黄、炭疽病病斑大小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香蕉果实用52℃热水处理10 min后在25℃下贮藏,在12 d内果实软化和褪绿转黄不明显,而未经热处理的对照果实在12d内明显软化和转黄.接种外源炭疽菌孢子可促进果实的软化和褪绿,但热处理果实的软化和褪绿速度仍然慢于对照果实.接种炭疽菌孢子后,对照果实病斑扩展迅速,而热处理果实病斑扩展缓慢.热处理导致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诱导了酯氧合酶(LOX)活性大幅度提高,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热处理可诱导采后香蕉的抗病性并具有一定延缓果实后熟的作用.该文还对香蕉果实抗病性的提高与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施磷对吊兰修复镉污染土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吊兰进行室内盆栽,研究在Cd污染土壤中,施用不同剂量磷肥对吊兰生理指标、土壤酶活性等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吊兰在100mg/kg的Cd污染土壤中能正常生长,施P对吊兰的叶绿素、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1),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当施磷量为200mg/kg时,叶绿素含量、CAT酶活性最大,外渗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POD酶活性开始上升,说明施磷能使吊兰的细胞膜受害程度最低,抗氧化作用增强。同时,施P有利于改善Cd污染土壤的酶系统,对过氧化氢酶、脲酶的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蔗糖酶的活性表现相反,对磷酸酶的活性表现抑制作用;且200mg/kg的磷处理时,过氧化氢酶、脲酶的活性最高,蔗糖酶的活性最低。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P浓度呈高度相关性(p0.05),相关性为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  相似文献   

6.
抗药性木霉菌株的选育及其与多菌灵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连生 《核农学报》2008,22(1):32-35
在含多菌灵药物培养基上,采用紫外线重复诱导处理的方法,对拮抗性木霉T21进行改良,筛选到5株在多菌灵2000mg/L浓度下仍能较好生长的具有显著抗性菌株T21-1~T21-5,通过抗药遗传稳定性和对灰霉菌拮抗性测定,从中选育出性能较优良的抗药性菌株T21-4,并与多菌灵协同作用进行防治黄瓜灰霉病试验。结果表明:菌和药配比在9∶1,8∶2,7∶3时协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78.9%和79.5%;单独使用T21-4和多菌灵的防效分别为70.5%和71.7%。表明菌和药协同作用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的防效。因此,在使用木霉T21-4菌剂防治农作物病害时,添加少量的多菌灵,可降低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和侵染力,提高生物菌剂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竹醋液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是描述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参数。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平均抑制率为指标研究了0.1%、0.5%、2%、10%、100%竹醋液稀释液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高于2%的竹醋液处理均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被抑制,抑制效应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0.5%浓度的竹醋处理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效应顺序为真菌放线菌细菌;0.1%浓度的竹醋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影响较小;试验期内浓度高于2%的竹醋液处理对土壤中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抑制效应顺序为脲酶蔗糖酶蛋白酶。相关性分析表明,施加的竹醋液其浓度与土壤中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施用控释掺混尿素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于2021年小麦返青期、挑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控释掺混尿素(CRF)和普通尿素(BBF)2种氮肥类型及不施氮(N 0 kg/hm2)、减量(N 120 kg/hm2,N1)、常量(N 240 kg/hm2,N2)和增量(N 36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水平下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9.6%~21.0%,纤维素酶活性提高9.0%~31.5%。在小麦返青期和成熟期,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提高23.2%~145.0%。在返青期,CRF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BBF2处理显著提高148.0%;成熟期,各施氮水平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CRF1和CRF2处理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芦笋设施栽培对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棚土壤速效养分、理化性状、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的差异变化,并对种植年限与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因子、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速效N、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持续增加,其中速效K含量增长迅速,种植3年后,速效钾由120 mg/kg迅速上升至500~600 mg/kg;土壤持续酸化,次生盐渍化逐渐加重;芦笋设施栽培后,细菌种群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与真菌数量比(B/F)降低,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类群多样性减少,呼吸强度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持续降低,二者降低趋势与种植年限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芦笋设施种植后,其大量施肥和密闭性管理措施使土壤养分快速累积,土壤在耕作3 a时就出现了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状况,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存在一定的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以保证设施栽培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施用模式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州市蔬菜种植区老菜地进行连续6茬菜心试验,研究有机肥施用模式对蔬菜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对不同茬别菜心产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别。连续六茬试验中,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菜心产量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品质最优,复合芽孢杆菌堆沤鸡粪处理菜心产量提高仅次于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种植六茬菜心后,施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对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最强。因此,在老菜地蔬菜生产中,在施用无机肥基础上配施适量鸡粪,并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淋施复合芽孢杆菌,不但提高蔬菜产量,而且具有培肥、活化和改良土壤生物质量的作用,减轻蔬菜连作障碍,实现集约化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燕麦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聚丙烯酸盐类土壤改良剂及其复配(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酰胺、腐植酸钾、聚丙烯酸钾+腐植酸钾、聚丙烯酰胺+腐植酸钾)对燕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各指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24%~30.22%、7.60%~19.29%、5.15%~29.45%和27.86%~68.86%;土壤改良剂能促使燕麦全生育期内0~10、10~20和20~40 cm各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聚丙烯酸钾+腐植酸钾和聚丙烯酰胺+腐植酸钾复配处理较其各单施效果显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逐层递减;与对照相比,土壤改良剂能显著提高燕麦全生育期各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抽穗期活性最高,且以聚丙烯酸钾+腐植酸钾较高;但对于脲酶,聚丙烯酸钾+腐植酸钾、聚丙烯酰胺+腐植酸钾和腐植酸钾3个处理在苗期显著低于对照,在抽穗期和成熟期高于对照,两种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农业部耕地保育福建观测实验站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NPK(NPK)、NPK配施牛粪(NPKM)及NPK配施秸秆(NPKS)的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NPKM可显著提高转化酶活性,NPKS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施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尤其是放线菌数量,提高幅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NPKS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NPKM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数量。施肥均会对真菌群落产生重要影响;单施化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不大,增施有机物料会对细菌群落产生明显影响;施用牛粪会对放线菌优势群落产生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提升土壤生物肥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湖南红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红壤中各类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采用小麦、大豆、红薯轮作的方式也能较好地培肥土壤,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直接施有机肥的处理也有较好的效果,而单施N肥几乎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低值。  相似文献   

14.
植烟沙泥田土掺混紫色土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南雄烟区植烟沙泥田土壤改良新途径,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沙泥田土掺不同比例紫色土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沙泥田土掺混10%~50%的紫色土后,土壤的砂粒含量逐渐下降到11.57%,粉粒含量逐渐上升到62.19%,土壤质地由壤土逐渐变为粉砂壤土,pH值从微酸性逐渐变成弱碱性;氧化还原酶类酶的活性逐渐增强,水解酶类酶活性则逐渐减弱,微量元素含量(钼除外)逐渐降低,中量元素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比对照(A1)增加了313%和37.1%;当沙泥田土掺混30%紫色土时,全钾和缓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A1)高出50%和69.2%,但其它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受到土壤养分和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沙泥田土掺混10%紫色土后的土壤因子综合主成分分值最高,掺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钾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对近些年来有关钾营养与植物病害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钾对酚代谢、碳、氮代谢及其活性氧代谢调控的角度,评述钾素营养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理;同时讨论了钾肥的施用方式、钾肥形态、施用量、土壤本身钾素状况等共同影响钾素对植物的抗病性及其可能机理。最后提出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肥料配比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种植春玉米,分析各生育期各土层酶活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各种施肥措施显著增加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主要影响10~20 cm土层酶活性。施用有机肥土壤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散粉期,施用无机肥土壤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10~20 cm土层最低。配合施肥中增施氮肥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蔗糖酶、脲酶活性;增施磷肥增加脲酶、磷酸酶活性;增施有机肥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蔗糖酶、脲酶活性。单施氮肥降低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延长春玉米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高值期。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受全钾、全氮、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施肥通过改变土壤元素含量及供给能力影响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年翻压绿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随翻压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整个生育期,翻压3年绿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31.0%~67.1%、23.0%~145.1%;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34.4%~51.9%、11.0%~18.6%、58.0%~172.7%、24.0%~50.0%,表明翻压绿肥后土壤生物过程活跃,利于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烤烟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动态变化特征表明,翻压绿肥1、2、3年的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均在团棵期出现峰值,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均在旺长期出现峰值。在出现峰值时翻压3年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67.1%、60.7%;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51.9%、14.2%、30.6%。此时正值生育旺期,利于烟株生长发育,说明连年翻压绿肥后培肥土壤效果显著。土壤微生物量C、N和酶活性能灵敏反映土壤肥力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有机肥(CK)、施用平菇栽培废料(T1)、施用干腐熟牛粪(T2)和烘干鸡粪(T3)在种植黄瓜01~50.d内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烘干鸡粪平菇栽培废料干腐熟牛粪对照;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废料烘干鸡粪干腐熟牛粪对照;施用平菇栽培废料的土壤中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施用干腐熟牛粪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相关。用平菇栽培废料做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海拔蔬菜高效种植区域内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蔬菜高效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对贵州省高、中、低不同海拔区域的蔬菜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蔬菜高效种植的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与农民传统种植无明显差异,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明显积累;土壤磷酸酶活性有随海拔增高而增大趋势;蔬菜高效模式下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大于单作或稻油轮作;土壤脲酶活性受种植模式的影响大于海拔;参考菜园土壤速效养分丰缺指标,低海拔区三都县应适当减少氮磷钾化肥用量,中海拔区福泉市和高海拔区大方县应适当增加磷、钾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20.
有机培肥对旱地土壤养分有效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了探明有机培肥对旱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建立旱地土壤改良技术体系提供依据,在渭北旱塬进行了4年有机培肥定位试验,设置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9 000 kg/hm2 (SH)、6 000 kg/hm2 (SM)、3 000 kg/hm2 (SL)和3个有机肥施用量水平22 500 kg/hm2(MH)、11 250 kg/hm2(MM)、5 250 kg/hm2(ML)处理,不施有机肥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连续进行有机培肥第4年冬小麦收获后,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有效养分和活性碳含量大小顺序均为:MM, SM>SH, MH>ML, SL>CK,各培肥处理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活性碳含量较对照提高幅度分别为13.27%~161.77%(P0.05)、7.51%~25.01%(P0.05)、10.52%~41.87%(P0.05)和64.15%~92.42%(P0.05),两种培肥措施间无显著差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提高程度因还田量和施肥量的多少而异,以SM 和MM处理效果最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变化不明显。说明旱地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