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引起油茶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及分生孢子正常萌发,其中30℃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pH3.0~11.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和分生孢子均可萌发,pH6.0最利于菌丝生长,pH5.0~7.0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麦芽糖与谷氨酸的不利于菌丝生长。甘露醇和甘氨酸有利于产孢,半乳糖和硝酸钾不利于产孢;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治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炭疽病,对其病原之一豆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28~30℃;在p H 3~12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p H值为5;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为96.67%。豆类炭疽菌可利用多种碳氮源,对蔗糖和葡萄糖利用最好,阿拉伯熟胶粉利用最差,但是产孢量却最大;对牛肉膏利用最好,硫酸铵利用效果最差,在蛋白胨和酵母粉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光照能加速菌丝生长和促进产孢。  相似文献   

3.
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是在广西新发现的引起八角Illicium verum炭疽病的病原,为有效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主要研究了温湿度、碳氮源和光照对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30℃;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94.83%;对葡萄糖、D-木糖和蔗糖利用最好,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树胶粉利用最差,但能促进产孢;对牛肉膏利用最好,硫酸铵利用效果最差,产孢量最大;光照能加速菌丝生长,但不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4.
柿炭疽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凹玻片上测试10种不同杀菌剂对柿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孢形成的影响,对诱发凹玻片上菌丝孢子产生和在PDA上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认为不同的杀菌剂对不同菌态的炭疽菌药效不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3种杀菌剂药效最好,但它们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蒜头果种腐病5种主要病原菌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培养基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25~35℃)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高湿(RH≥100%)明显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5~10较适宜,但以中性左右的酸碱度为最佳,具体pH值稍有差异。经方差分析可知,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最适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与其他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瑞丽市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种植基地,发现一种铁皮石斛叶斑病。通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经传统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测定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性及产孢性能。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其中28℃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最适pH值为5~6;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3~4。此菌对碳源要求不严格,能利用多种碳源,但利用能力有差异;硫酸铵、氯化铵作为氮源的培养基明显不利于菌丝生长,其他供试氮源均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桂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桂花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该菌在PDB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最大,在OLA上产孢量最大.碳源以糊精最适于菌丝生长,肌醇最适于产孢.氮源以蛋白胨最适于菌丝生长与产孢,而铵盐会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缺Mg不利于菌丝生长,缺K不利于产孢,添加一定量Zn、Ve可促进菌丝生长,添加Cu、Vb2可促进产孢.pH 5-10适于菌丝生长而pH 6-11适于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pH6和pH7,该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15℃和30℃适合产孢,30℃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桂花叶汁、蔗糖、葡萄糖、牛肉浸膏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3℃-30℃,最适为27℃,适宜湿度为98%和100%,最适为98%,适宜pH值为pH3-7,最适为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  相似文献   

8.
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交链孢 (Alternariasp )和茎点霉 (Phomasp )是杜松赤枯病的主要致病真菌 ;两种病原菌均喜偏酸性的条件 ,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pH值是 5~ 7;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2 0~ 30℃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 15~ 2 5℃ ,2 0℃时萌发率最高 ;Al ternariasp 在相对湿度 90 %以上能较好萌发 ,Phomasp 在湿度 10 0 %时才能萌发 ,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两种病原菌对云杉和丹东桧的嫩枝叶也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营养配方为PDA加核桃外果皮汁液,生长温度范围在5℃~35℃,最适温度25℃,5℃以下和40℃以上则停止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100%,相对湿度75%以下时停止萌发;病原菌对pH值适应性较强,pH值3以上,pH值10以下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值6.5~7。通过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出的世高和晴菌唑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抑制作用很好,林间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秦皇岛市发生的八仙花炭疽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35℃产孢量最大;菌丝生长最适pH值是6~7,产孢最适pH值是4;光暗交替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多。碳源以葡萄糖对菌落发育最好,产孢以蔗糖和麦芽糖最好;氮源以KNO3对菌落发育最好,产孢以蛋白胨和甘氨酸最好。  相似文献   

11.
A pathogenic fungus 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 Sacc isolated from horned gallnut,a Chinese gallnut from Yunnan Province,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Its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dentified, and its damage status and mycelium characters on gall and mydium were described.The pathogenic fungi C.gloeosporioides Sacc belongs to Melanconiales(Deuteromycotina:Coelomycetes).  相似文献   

12.
三种热雾剂对橡胶树炭疽病大田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比较10%百菌清、20%氟硅唑·咪鲜胺、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三种热雾剂对大田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其中前两种处理防效(相对防效68.14%和66.31%)显著优于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和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枣树焦叶病(又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菌,无性阶段为胶孢炭疽菌。对病叶进行分离培养,有一菌株在其菌落上可产生黑色粒状菌核。在菌核上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略弯曲,一端稍尖。并有褐色分隔的刚毛。经鉴定确认是墨色刺盘孢菌。本病原以无性孢子在树上的枣吊上越冬,由风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潜育期4~8天。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温、湿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一般以每年6月温度为23℃,相对湿度82%时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80~89%时为病害发生盛期;9月中旬后病害停止发生。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上的一种新炭疽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绿春县橡胶园发现一种新的橡胶树炭疽病,经病原菌鉴定,确认是博宁炭疽Colletotrichum boninense,同时还对博宁炭疽与橡胶树炭疽病常见病原菌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尖孢炭疽Colletotrichum acutatum进行致病力、菌丝生长温度和分生孢子形态的比较,结果显示3种菌存在明显差别,胶孢炭疽致病力强,适应性强,分布广,是目前云南橡胶树炭疽病病原优势种,其次是尖孢炭疽,而博宁炭疽还少见,仅在红河绿春的戈兰和德宏瑞丽的莫里橡胶树上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在贵州遵义、罗甸(苗圃)枇杷树叶片上发现疑似炭疽病害,且有暴发之势。为了确诊该病害,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纯化培养后用菌碟回接到健康枇杷树叶片上,10 d后叶片出现典型病斑,自发病组织再分离所得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初分离一致;以枇杷炭疽病菌总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通过PCR扩增到约550 bp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片段长为538个核苷酸,通过GenBank上BLAST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16.
油茶炭疽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抑菌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样中分离到109株放线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发酵产物活性测定及离体接种试验进行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以油茶炭疽病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F1、F5、F9、F10、F22、F23、F38、F53 8个菌株,其抑菌带宽度在12.5~20.5 mm,占分离到放线菌总数的7.3%,其中F10抑菌效果最强;复筛表明8个菌株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F9、F10对油茶炭疽病菌、油茶根腐病菌抑菌效果明显。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测定表明8个菌株的发酵液能完全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的生长,效果明显;发酵滤液抑菌率为5.6%~38.8%,效果不明显,抑菌率超过30.0%的只有F9、F10 2个菌株;发酵灭活液均无抑菌活性。离体接种试验表明F9、F10 2个菌株无伤接种防治效果达80%,而刺伤接种防治效果只有10%~20%,但发病程度轻。  相似文献   

17.
红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栀子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研究证明:该菌菌丝在PSA培养基上一般呈等径辐射生长,毛毡状,菌落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整齐平坦,有明显的分层轮纹。室内药剂筛选试验以72%杜邦克露WP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79.5%;其稀释小于1 000倍的室内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海南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海南芒果炭疽病发生规律和病害与果园土质、气象因素、品种、肥料管理关系的研究,并进行了农药筛选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八角金盘疮痂型炭疽病是八角金盘炭疽病的一种新症状,可危害叶片、叶脉、叶柄和果柄。叶片病斑的典型症状为正面灰白色、疥癣状略增厚,背面圆形疣状突起明显,病斑中间开裂。根据柯赫氏法则获得的结果和形态学特征鉴定,该病原菌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  相似文献   

20.
采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从油茶林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到了一株对油茶炭疽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编号为YCSF-1,其对油茶炭疽病病原的抑菌圈直径达20.6 mm。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16Sr R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该研究为油茶炭疽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