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花生栽培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为品种抗性鉴定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病菌孢子悬液对32份品种作田间接种鉴定,对不同叶位病情做调查;用不同病级叶片作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对8份品种作表皮组织显微计测和病程观察。【结果】粤油5号等11份表现感病;濮花16等10份为中感;淮花8号等8份和徐花8号等3份则为中抗和抗病。抗病型品种(MR-R)顶端嫩叶发病率0~23.8%,Ⅴ、Ⅵ级病叶比率0;感病型品种(MS-S)则分别为84%~100%和10.7%~37.1%。随着叶片病害逐级加重,POD活性和MDA含量相应上升;CAT和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皮层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抗性,抗病品种具较厚的角质层,叶片气孔较少;且病菌潜育期长,产生病斑少,果荚带菌率低。【结论】主栽泉花10号等感病品种表皮角质层薄,嫩叶气孔多,病菌潜育期短,产生病斑数多,释放孢子量大,这是导致该病流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贵州省柑橘品种类型,对8个引进柠檬品种分别在贵州省惠水县、毕节市、锦屏县、镇宁县及罗甸县等低热河谷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示范研究,分析其丰产性、生长发育特征、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8个引进柠檬品种的单果重和产量分别为85.34~283.55g和236.80~1 221.00kg/667m2;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出汁率分别为7.3%~8.8%、0.70~1.28mg/g和33%~46%,各产地和各品种间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较大,含量为3.92~67.27mg/g,相差17.16倍。除木里柠檬果形为扁圆形外,其他均为长椭圆形;成熟果实果皮为浅黄色;除甜柠檬口感清甜外,其他品种口感均为极酸;8个柠檬品种在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罗甸县,黔东南州锦屏县,毕节市清水铺镇及安顺市镇宁县的示范生产中均未出现明显冻害,各品种生态适应性较好。试验点所在区域均适宜8个引种柠檬的栽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8种水培叶用莴苣叶片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为水培叶用莴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大棚内水培的8种叶用莴苣叶片的9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水培叶用莴苣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常量元素方面,钠元素含量波动较小,为40.46~67.85 mg/kg,钾、钙、磷等元素的含量波动较大,特别是钾元素,为742.33~1 433.00 mg/kg。微量元素方面,8种水培叶用莴苣的锰、锌元素含量较高,在1.41~3.48 mg/kg,铜元素的含量最低,在0.14~0.24 mg/kg。8种水培叶用莴苣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E/T值在41.90%~55.57%,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E/N值在0.60~1.10,基本符合FAO/WHO关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结论】8个水培叶用莴苣品种的氨基酸种类及矿质元素含量丰富,是人体补充矿质元素和平衡氨基酸营养的优质食物源,其中‘奶油红’品种相较于其他品种而言,营养价值更高,可在食品和保健品方面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4.
芙蓉鲤鲫     
<正>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9亲本来源芙蓉鲤×红鲫选育单位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是在8%~10%选择压力下,以连续选育3代的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芙蓉鲤,再以芙蓉鲤为母本、以在8%~10%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5.
常温贮藏下不同蓝莓品种的果实品质差异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蓝莓品种常温条件下的耐贮性,以8个蓝莓品种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好果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9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常温贮藏时,不同品种果实的耐贮性逐渐下降,品种间差异较大。好果率70%时,贮藏期为3~8 d(‘布里吉塔’贮藏期最长);果实硬度50%时,贮藏期为3~6 d。常温贮藏7 d后,各品种失重率为8.95%~17.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94%~12.77%、可溶性糖为3.78%~11.36%(‘布里吉塔’含糖量始终最高)、Vc为7.01%~12.93%(‘蓝金’含量最高)、总酚为102.59~253.75 mg/100g、类黄酮为33.67~73.01 mg/100g、花青素为45.13~132.23 mg/100g。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采后当天,‘莱克西’品质最好,其次是‘伯克利’和‘蓝丰’;常温贮藏7 d后,‘布里吉塔’品质最好,其次是‘莱克西’和‘瑞卡’。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筛选适合安康区域气候特点的优质、富硒有机栽培水稻品种。[方法]收集安康生产中的18个水稻品种在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进行对比种植,测定分析稻谷品质。[结果]供试水稻品种以内香8518出糙率最高(80.22%),整精米率最高(72.40%)和垩白米率最低(8.2%)均为泰香8号;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在7.61%~17.27%之间,胶稠度、食味品质平均值分别为49.3 6 mm和78.05分,泰香8号、内香8518和宜香优2115的蒸煮和食味品质均达1级;蛋白质含量在8%~9%范围内有泰香8号、宜香2115和Q优6号等7个品种;稻米硒含量在0.04~0.15 mg·kg~(-1)范围内,均达到国家富硒稻谷标准。[结论]泰香8号、宜香优2115、内香8518、Q优6号和Y两优1号均可作为适于安康区域有机栽培的水稻品种,其中以泰香8号、宜香优2115稻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粗蛋白含量在8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变幅为9.5 4%~12 .6 5 % ,粗蛋白含量大于11%的品种为HE - 1、HE - 2、豫单10 1和豫单2 0 0 2 ,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地点间粗蛋白含量变幅为9.80 %~11.0 9% ,以驻马店点和郑州点最高。  相似文献   

8.
选取适于福建漳州地区晚季栽培的隆晶优华占、隆晶优534、广8优粤禾丝苗、恒丰优粤合丝苗、荃优822、甬优12、甬优1540、甬优2640等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稻谷对水田土壤中铅、砷、铬富集特性。结果表明,8个水稻品种稻谷中对土壤中铅、无机砷、铬的富集特性有一定差异,稻谷中的含量分别为0.005 7~0.038 7、0.049~0.220 mg/kg和0.046~0.109 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011%~0.080%、2.26%~10.26%、0.353%~0.848%;稻谷对无机砷为高富集、铬为中富集、铅为低中富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10.
以2019年贵州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第二组的鲜重亩产量数据为资料,8个试点及1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AMMI模型对其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品种平均鲜重产量在3 199.5~3 976.6 kg/667m2之间,其中有5个品种增产;品种变异占总变异的10.51%,试点变异占总变异的63.22%,品种和试点交互作用变异占总变异的26.28%;IPCA1、IPCA2分别占交互作用变异的50.7%、31.2%;IPCA3变异占交互作用的7.25%。g_4、g_8、g_9、g_10、g_11和g_12品种对e_1、e_2、e_6和e_7环境的适应性较好;g_1、g_2、g_3、g_5、g_6和g_7品种对e_3、e_4、e_5和e_8环境的适应性较好。结合产量水平来看,g_1(惠农青2号)、g_9(鑫玉666)两个品种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g_3(禾睦玉905)、g_8(物华玉3号)和g_11(凉都191)品种稳定性一般,产量超过对照;g_12(金都玉999)稳定性最差,产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就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有8个(3.94%)品种对供试的8个白叶枯病菌株(系)的抗性频率达到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初级核心种质的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为6类,其中第1类包括铁秆乌等12个品种,抗OS198、JS49-6,抗谱25.0%~62.5%;籼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分为4类,其中第4类包括台中籼选等11个品种,高抗OS198,抗谱为12.5%~62.5%。  相似文献   

12.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构建桃品种的分子数据库,为桃品种的鉴定提供技术依据。利用10个SSR标记对154份桃品种进行指纹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40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8~27;共获得304个基因型,变化范围为17~59;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510 9~0.824 2,申请品种保护和登记的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已知品种低。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可划分为5个大类,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29 3~1.000 0之间,其中2对品种未区分开。对供试品种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发现可以划分为4个亚群,大部分材料的亲缘关系比较单一。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7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154份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适中,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遗传距离较近。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桃育种创新、分子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及品种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就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有8个(3.94%)品种对供试的8个白叶枯病菌株(系)的抗性频率达到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初级核心种质的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为6类,其中第1类包括铁秆乌等12个品种,抗OS 198、JS 49-6,抗谱25.0%~62.5%;籼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分为4类,其中第4类包括台中籼选等11个品种,高抗OS 198,抗谱为12.5%~62.5%.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种子室温贮藏最适含水量及其热稳定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使用在不同气候区室温保存8年的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测定水稻室温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以及在贮藏过程中种子中的热稳定蛋白的变化。【方法】通过发芽试验和热稳定蛋白的测定,比较贮藏8年后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热稳定蛋白的变化。【结果】在北京地区贮藏种子,籼稻桂早2号(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Kato)最适种子含水量为5.5%~6.0%,而粳稻幸实(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Kato)为6.5%~7.0%。在南昌地区,籼稻最适种子含水量为4.5%左右,而粳稻为5.5%~6.0%。耐超干的籼稻品种桂早2号种子中有一条分子量为39.4 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而不耐超干的粳稻品种幸实却没有这条带。当桂早2号种子发芽率为零时,该特异性热稳定蛋白条带消失。在分子量为41.6 kD处,桂早2号和幸实品种间的热稳定蛋白电泳图谱也存在差异。当幸实种子发芽率降至零时,该热稳定蛋白条带消失。【结论】在同一地区室温贮藏条件下,其最适含水量水平粳稻幸实高于籼稻桂早2号。而对于在不同气候地区贮藏,其最适含水量水平随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和大于0℃积温升高而降低。发现的两类热稳定蛋白可能与水稻种子耐脱水性及其种子活力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淮北半冬性组A(1~20)、淮北片春性组B(1-10)及淮南片春性组C(1~10)3组不同类型共4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法明确安徽省各小麦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中抗有7个品种,占17.5%;25个品种为感病品种,占62.5%;8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占20.0%。此外,在3组别的小麦品种中抗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齐黍2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育成,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的糜子新品种。以8207-8为母本,年丰3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技术育成,该品种生育期日数115~118 d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 350~2 400℃,粗蛋白14.18~14.46%,粗脂肪4.68%~5.00%,支链淀粉100%。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梨品质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4):324-326
选取27种不同品种的梨果,分早、中、晚熟品种,分别对其果形指数、单果质量、酸度、硬度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果形指数,早熟品种为0.89~1.31,中熟品种为0.88~1.20,晚熟品种为0.84~1.26;平均单果质量,早熟品种为198.22~524.23 g,中熟品种为165.35~314.25 g,晚熟品种为171.61~459.12 g;平均硬度,早熟品种为5.9~14.7 kg/cm2,中熟品种为3.6~9.7 kg/cm2,晚熟品种为4.6~9.1 kg/cm2;平均酸度,早熟品种为0.14%~0.22%,中熟品种为0.11%~0.27%,晚熟品种为0.07%~0.13%。测得的数据与理论数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宜于贵州绥阳栽培的中熟豇豆新品种,以绥阳县目前当家品种之一“绿领8号”作为对照,共选取8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三次,实施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8个品种产量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档次,产量稍高的为太空金龙4号、超级金豇、荚天下、泰豇1号、白玉蛟龙,分别比对照增产13.6%、12.8%、12.1%、11.97%、11.0%,增产率均在11%以上,增产显著,而且这5个品种荚条商品质量均较好,可在来年开展生产试验,继续观察,视情况确定是否推广;产量中等的为荚天下3号,产量稍低的为鄂豇1号、绿领8号,3个品种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荚天下3号和鄂豇1号田间长势、荚条商品质量等表现较好,可在来年进一步试验观测。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马铃薯幼苗生长与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马铃薯的抗旱机理,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对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5%、10%、15%、20%、25%、30%的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马铃薯的茎叶发生、根系生长与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的加深,所有材料的叶片变小,除湘马铃薯1号外的其余7种材料的叶片数在10%~30%PEG胁迫下均显著少于对照;马铃薯株高对PEG胁迫最敏感,在5%~30%PEG胁迫下,8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在10% PEG胁迫下,除S.chacoense–1号外的其余7种材料的茎节数均显著少于对照,各材料的茎节生长开始受到影响;根系的伸长生长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高于根系数量,湘马铃薯1号在15%PEG胁迫下即表现出发根困难,中薯3号、东农303、费乌瑞它、金山薯的发根限制浓度为25%,而大西洋、中薯5号和S.chacoense1号在胁迫浓度达30%时仍能正常发出根系,只是生长变缓;在5%~30%PEG胁迫下,随PEG胁迫的加深,8个马铃薯品种的细胞膜相对透性(电导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表现出的规律与其幼苗形态表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枯、黄萎病陆地棉材料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不同年代培育的54个抗枯、黄萎病陆地棉品种(系)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22对SSR引物和20个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46个多态性标记,每个品种平均8.26个。采用SPSS11.5软件计算欧氏距离,中国抗病品种间欧氏距离分布在5.568~11.790之间,平均值为8.906;单一品种欧氏距离平均值为8.530~10.011,高于欧氏距离总平均值的品种共10个,占品种总数的18.52%;85.55%的品种欧氏距离值分布于7.000~10.000之间,表明中国供试抗病品种群体的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作为比较对照的4个国外品种间欧氏距离变化在9.055~10.724之间。国内品种与国外品种之间的欧氏距离介于6.481~12.490,82.02%的品种欧氏距离值分布于8.000~11.000之间,表明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基于SSR和AFLP整合数据的聚类分析,58个品种被划分为5个SAG(SSR&AFLP-based groups)分子类群,SAG的划分与品种系谱来源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