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涌灌溉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及其节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地表下5、10、15、20、25 cm处在8∶00、14∶00和18∶00 3个时刻的土壤温度,并对温度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波涌灌溉可以调节土壤表层温度,使表层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给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对波涌灌溉的节水效果也进行了研究,发现波涌灌溉比连续灌溉可节水10%~20%.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干旱区实地试验,对节能温室内种植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分析其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节能温室环境中,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显示出共同特性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而在特征时刻的递减梯度方面,显示出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幅相对较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于平缓。对比研究表明: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中,微润灌溉技术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小,更有利于作物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调亏灌溉对干旱区滴灌核桃树土壤温度的影响,分析最有利的灌水模式。【方法】研究3个不同灌水量(正常灌水ETC、轻度缺水75% ETC和中度缺水50% ETC),7个处理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土壤温度、SPAD值、果实体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调亏度越大,土壤温度越高,在调亏的生育期内有增温的效果。油脂转化期(Ⅴ)之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在降低,表现为5 cm>10 cm>20 cm>30 cm>40 cm。在油脂转化期(Ⅴ)和成熟期(Ⅵ)时,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Ⅱ + Ⅲ)进行中度缺水土壤温度最高。开花坐果期(Ⅱ)调亏时,灌前与灌后的土壤温度差最小。调亏灌溉促进SPAD值的增加,在开花坐果期(Ⅱ)进行调亏果实体积最大。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获得最高产量为4 150.7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达到9.25 kg/(hm2·mm)。【结论】结合土壤温度、果实体积、产量及WUE情况,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是最有益处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5.
土壤温度是保证作物稳产增产的基础。因此,探寻合理的灌溉管理模式,确保土壤温度适宜是提高产量的手段之一。本试验于2021年4-10月在甘肃省景电灌区开展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试验,共设置4个调亏灌溉处理,分别是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调亏灌溉,同时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为对照。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处理土壤温度高于同时期充分灌溉处理,且土壤温度变化在0~15cm 土层范围变化幅度最为显著,此范围土壤的温度受外界影响较大,而深层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因此适宜的调亏灌溉不仅能够确保马铃薯正常供水,还能提高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使土壤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为定量分析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并整合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不同耕作措施、不同时期等因素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性,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整体效应量为-22.69%,秸秆还田降低土壤温度;华北、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区土壤温度显著低于未还田区,在西北地区秸秆还田后土壤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秸秆还田区0~30 cm土层深度每增加5 cm土壤温度均有所下降,且各土层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差异大;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补充灌溉可有效解决旱地地膜小麦生长关键时期因缺水而导致的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拔节期地膜小麦喷灌15m3/667m2(以),渗灌6m3/667m2(次)比露地小麦喷灌15m3/667m2(次),分别增产54.8%、76.6%,以渗灌地膜小麦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 曲沃县有21.7万亩灌溉麦田,其中扩浇麦田(有限灌溉麦田)13.7万亩,占全县麦田总面积26万亩的52.7%。据统计,全省1700万亩灌溉麦田中,扩浇麦田就有1270万亩,这类麦田因受有限水源的制约,小麦产量不高不稳。为了探索扩浇麦田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围绕扩浇麦田怎样合理运用有限水源的问题,我们在曲沃县下坞村进行了扩浇麦田最佳灌溉方式的研究。 1 调查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灌溉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有重要影响,要重视灌浆水;将返青水改为拔节水,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关中灌区灌溉模式对小麦绿叶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5种不同灌溉方案(B1:不灌溉、B2:浇越冬水、B3:浇拔节水、B4:越冬水+拔节水、B5: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研究其对小偃22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SPAD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开花至花后14 d SPAD值保持平稳,花后14~21 d呈缓慢减少趋势,花后21 d之后迅速降低,各处理SPAD值在花后21 d以后差异逐渐加大,成熟期测得不灌溉处理旗叶SPAD值最低、灌两水处理最高。各处理的NDVI值与SPAD值变化趋势相似,但NDVI值花后7 d就开始缓慢下降,花后14 d后迅速下降,各处理NDVI值在花后21 d以前无显著差异,之后不灌溉处理NDVI值下降速度最快、灌两水处理下降最慢。与未灌溉处理相比,各灌溉处理生育期延长、旗叶面积增大、株高增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增大,冬灌对个体发育、分蘖成穗作用较大,春灌对穗粒数形成作用较大,过多灌水对小麦生长及产量没有促进作用,关中灌区采用冬灌+拔节水灌溉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及间作对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低、中、高灌水水平下交替灌溉间作小麦和单作小麦的产量及边行效应.结果表明:交替灌溉间作小麦在低、中、高灌水水平下的经济产量分别较单作高20.96%、28.34%、33.11%,小麦经济产量随着灌水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间作小麦在3个灌水水平下的边行产量均高于相应灌水水平下的单作小麦,间作小麦的边行优势在高灌水下更明显;小麦收获指数、千粒质量、产量在间作和单作中从边一行至边三行呈递减趋势,高灌水水平下边一行较边二行和边三行增产效果明显高于低、中灌水水平.间作是形成小麦产量和边行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浓度的污水处理小麦种子,研究污水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经过污水处理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低于对照,多数经过污水处理的幼苗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低于对照,说明污水处理降低了小麦种子萌发能力以及光合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污水灌溉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节水灌溉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小麦节水灌溉的可行性.近年我国北方时常出现的土壤水分胁迫,既影响小麦的物质生产,也影响籽粒形成的物质来源.由于土壤胁迫影响器官生长,使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群体和单叶光合性能都有所变劣.单叶光合性能的研究多集中在旗叶,干旱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光合功能期缩短,而这些表现又与气孔导度的变化有关.土壤水分胁迫也使开花后的光合产物减少,灌浆物质不足,因此原贮存在营养器官中的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速度加快,贮存物质在粒重中的比例提高,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粒重和产量的降低.在小麦生产中的很多例证表明只要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并不严重影响产量,且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试验研究,这些现象近年在理论上也得到证明.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了小麦节水灌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土壤温度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土壤热量的来源,以及土壤温度对有机质和N素的累积、土壤P素供应、土壤K素容量和强度、土壤电导性、土壤水分状况、土壤生物学过程等土壤性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土壤温度调节的必要性和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适合贵州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方法]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水定额呈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集雨灌溉工程、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防旱抗旱、黔中枢纽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益区配水量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灌溉根据土壤墒情、气候情况、苗情而定。土壤墒情够不够,要看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小麦出苗来说,要求的土壤含水量,沙土为14%~16%,两合土为16%~18%,淤土为18%~20%。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适宜的土壤墒情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气候情况主要是看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和气象变化,不同水文年份,应该有不同的灌溉制度。根据各地生产经验,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的地区,一般年份都要浇3~4  相似文献   

20.
曹峰  张祎 《安徽农业科学》2015,(22):169-171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下灌溉措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增加的可能性.[方法]应用ECHAM和HadCM3气候模式输出的A1B情景数据驱动机理模型APSIM,通过概率预测的形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增加拔节期灌溉对旱区雨养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未来气候变暖使得雨养小麦产量降低7%~16%,而增加拔节期灌溉可以有效减缓温度增加引起的负面作用,使得2011 ~ 2030年小麦产量显著增加,2031~20.50年小麦产量可以保持当前的生产水平.[结论]该研究为制定气候变化下有效的农业应对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