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至 2000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农业部“对虾健康养殖高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项目组针对广西对虾养殖生产中存在虾池布局混乱、水位浅、池塘大、进排水困难、排灌不分家、虾农缺乏科学养殖管理意识、清淤不彻底、放苗密度过大及在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导致虾病不断发生,效益不稳定等问题,采取了改造虾池、改良虾池底质、投放健康虾苗、综合水质管理、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及两造虾养殖等综合技术措施。项目实际推广16360亩,总产量3522308kg,年平均推广8180亩,单产215.5kg;总产量21133.85万元…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我们在国营三春集林场342亩虾池中养殖南美白对虾,该虾场以林场内大型取土坑为水源,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循环水养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供内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者参考。一、生产条件1.养虾池虾场于2014年3月份完成养殖池的开发建设,总开发面积为342亩,共开发18个标准化养虾池。养虾池因地制宜,建设面积10~30亩不等,形成养殖水面250亩。养虾池设计水深1.5米,每3个养虾池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虾病流行,养虾户亏损的很多。黑沿子乡西村虾池承包户高荣艳也已经亏损了两年,为了扭转连续亏损的局面,1994年他用虾池养鱼,一个18亩的池塘获纯利48085元,亩获利2671元。亩盈利居全村2000余亩养虾池之首,比几年前养虾丰收时期的效益还高1.6倍。高说:“这是我承包该池九年来收入最好的一年,想也没想到。”现将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钟合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2):35-35
养殖南美白对虾,各地养殖实践经验很多。放养密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南美白对虾的产量。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吴琴瑟教授研究。归纳各地的经验认为养殖产量1,000kg/亩以上,规格60尾,kg左右,高位精养虾池。配套设施较好的,放养南美白对虾苗10-12万尾/亩;半精养虾池需看养虾池条件、产量与规格、设施等综合考虑,每亩放苗量3~8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5.
刘颇  张纪乐 《海洋渔业》1994,16(2):82-83
<正> 为探索对虾养殖高产技术,实现养虾高产量、大规格、高效益。日照市自1989年进行罗茨鼓风机充气养虾试验,当年在17亩虾池中,收获对虾3900公斤,平均亩产230公斤,平均规格达13厘米以上。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1992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市应用充气虾池由1991年的1处40亩迅速增加到59处1800亩,充气虾池平均亩产对虾250公斤,亩效益达3600元,与非充气虾池相比,亩增产量1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现就该市充气养虾生产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虾病的泛滥,一些省份和单位6月份以前就暴发虾病,造成减产或绝产,大面积的虾池如果不充分利用,进行其它品种的养殖,无疑是对虾池投入的巨大浪费。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发展车虾养殖,实践证明车虾是一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可以多茬养殖。乳由市滩涂养殖公司试养了50亩车虾,5月中旬放苗,7月上旬收获8—9cm车虾1250多公斤,收入10多万元,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王振丽  单红云 《水产科学》2004,23(11):31-3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旧虾池,其从业者目前大多采用粗养方式,不投饵和施药,亩效益仅为百元左右。如果对虾中途发病,秋季仅能收获些海鲶鱼类的低值产品,多为微利或赔本。利用鸡粪在同一池塘、不同时间,两个养殖种类恰到好处地接续养殖,可给因虾病困扰多年的大型粗养低产虾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由于虾病爆发、对虾养殖产量降低,效益不好,不少养殖户和生产单位对虾池前期的清淤清毒工作产生了消极情绪。认为效益情况难以预料、养殖方式又多属粗养、虾池的清淤消毒对养殖产量和效益影响不大。我们通过试验比较,认为作好虾池的清淤消毒、可明显改善水环境,对养殖产量和效益都有较大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琼海市现有虾池面积6495亩,其中老虾池(在海南是指低位池)5400亩,占养虾面积的83%。近二年来,他们通过宣传发动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对老虾池进行改造,使广大虾农改变观念,提高养虾技术水平,养虾的产量目前单造200公斤/亩,甚至有的达到500公斤/亩。充分发挥了老虾池的生产潜力,增加经济效益。现将他们的作法简单介绍如下:一、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养虾是一门科学,没有养虾技术,要想取得养虾成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结合技术推广宣传,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二年来,举办对虾高产养殖及对虾健…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基本情况2015年6月2日,唐山市玉田县石臼窝养虾户来窝洛沽兽医站诊断虾病。据其介绍,虾池13亩,水深1.5米,共投放虾苗55万尾,放苗20天后偶尔看到池边有死虾。每天发现5~10尾死虾,虾体长3~4厘米。仔细观察死虾边上都有片状的虫子在虾周围,前面两个夹子紧紧夹在对虾的腹部,有的虾周围  相似文献   

11.
电白县有1万多亩养虾池是建于1987年左右,由于虾池基础建设标准低及虾池老化,这些虾池养虾产量低,易出现病害,使对虾养殖业效益不高.因此,我们进行了改造老化虾池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以改造老化虾池,实施无公害养殖,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斌 《科学养鱼》2001,(4):24-24
广东湛江、海南万宁等沿海地区,在 80年代中期开发了几十万亩虾池。在 1992年之前,这些虾池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 1993、 1994年暴发灾难性虾病后,这些经过多年养殖的虾池,从此一蹶不振,年年养虾年年失败。然而,在广大虾农、科技人员的不断实践、摸索下,于 1998~ 2000年间采用搬塘养虾的技术,使老化的虾塘养虾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搬塘养虾技术简介如下:  一、老化虾塘的改造  80年代中期开发的虾池,经过十多年的养殖,已成为老化的虾塘,存在的缺点为:  1.虾池面积在 15亩以上,养殖…  相似文献   

13.
1.双季养虾:在虾池冬捕后至次年夏季放养之间再增养一季商品虾,即在上一年成虾池冬捕时将未达商品规格的青虾放回池养至次年6月前上市。一般亩放幼虾3~6公斤(约1万尾左右〕,亩产可达20~25公斤,南利润可达500~8O0元。2.一鱼一虾:方法一是将成鱼池冬捕时留下的大规格鱼种或未售出的成鱼转入成虾池进行强化喂养,于次年6月前陆续上市,既能增加成鱼产量,又大大提高了成鱼售价。这种养殖方法比单季养虾亩利润可提高300~600元.方法二是5~6月利用空闲虾池培育家鱼更花鱼种出售,一般每亩可产10万~15万尾县花鱼种,亩利润可达500…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虾病造成的养虾业大滑坡的情况下,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不畏难、不等待观望,振奋精神,再鼓干劲,扎扎实实做好对虾放苗前的清淤、消毒等工作,坚定地迈出了对虾养殖的一步。 小观镇养殖总面积达1.5万亩,去年虾病肆虐,使这个镇亏损500多万元,这沉重的打击使一些养殖者心灰意懒,悲观失望。为了走出困境,镇委镇政府首先鼓励他们确立科学观念,变压力为动力,变包袱为抱负,并发动各单位早动手,争主动,下大气力高标准进行虾池清淤消毒,做好防病的基础工作。镇政府还制定并下达了虾池清淤消毒的硬指标。规定:所  相似文献   

15.
<正> 如东县共有养虾水面3450亩.从1987年养虾,亩产虾仅43kg 左右,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况。但该县文蛤资源雄厚,被称为“县宝”。1990年他们利用两个虾池搞套养文蛤试验,放苗密度250~1000kg/亩不等。文蛤苗壳长2.5cm.4个月后观察,增重为3.2倍;6文化月后成活率达85%,文蛤壳长达4.2cm  相似文献   

16.
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充分挖掘虾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虾模式,科学开发利用虾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虾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杨树房近海养殖开发公司进行150亩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为了证明混养优越性,同时进行150亩单养对虾对比试验,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选择及整修 本试验项目混养池选择在虾场的12号池,对比养殖池选择在13号  相似文献   

17.
<正> 1993年唐海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而必须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千方百计地重振唐海养虾雄风。1 立足三个调整1.1 调整养殖模式将目前的开放式养殖模式改为内循环封闭式养殖模式,因地制宜,适量放苗,一池水养一池虾,走低成本、大规格、好效益之路。一是继续推广生态养殖。针对目前池底老化,水质恶化、虾病复杂化、早化等现实,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前期以肥  相似文献   

18.
刺参在我国适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沿海,是我国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我国北方沿海养虾池塘面积很大,约几百万亩,由于虾池不断老化,养虾业呈下滑趋势.利用虾池养殖刺参、增加适当的投入却能收到相当可观的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养殖对虾和虾池养殖文蛤之后又一养殖热点.  相似文献   

19.
虾池养殖刺参实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参在我国适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沿海,是我国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我国北方沿海养虾池塘面积很大,约几百万亩,由于虾池不断老化,养虾业呈下滑趋势。利用虾池养殖刺参、增加适当的投入却能收到相当可观的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养殖对虾和虾池养殖文蛤之后又一养殖热点。  相似文献   

20.
1986年,唐海县两万一千亩对虾精养水面,自十月一日开始收获,至十月十三日,已出虾两千一百吨。预计总产可能超过两千五百吨。该县对虾养殖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亲虾越冬、孵化、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越冬亲虾3000尾,成活1795尾,成活率达59.8%;孵化成苗600万尾,放养315.4亩。据十里海养殖场一个放养越冬苗的52.4亩虾池计算,总产9029公斤,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