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属花粉延迟授粉或化学药剂处理杂种一代植株,均能成功地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得到种子。经田间鉴定,孤雌生殖的后代绝大多数为纯合二倍体,只有极少数为不结实的单倍体。只需经过一次选择,即可得到后代一致的株系。从选出的孤雌后代品系试验结果看,生活力并未降低,有4个品系比推广品种增产4.28~7.92%。  相似文献   

2.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G6×79(1B)8-8]F1去雄第7d,用AR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 ̄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4种不同类型黄羽鸡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身体结构指数,结果表明,黄羽肉鸡身体结构指数母鸡明显高于公鸡(P〈0.01),矮小型品系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品系(P〈0.01),在12周龄,正常体型肉用系公鸡与矮小型母鸡杂交后代身体结构指数还显示出显著的杂交组合效应(P〈0.05),轻型正常体型品系杂交后身体结构最优,重型正常体型品系杂交后代较差。  相似文献   

5.
对化学药剂诱导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染色体组成和倍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有单倍性、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单倍体细胞在52.5% ̄62.5%之间,并伴有不均等分裂、落后染色体、小染色体等有丝分裂异常现象。另外对天然雄性不育孤雌生殖的结实率及其后代植株倍性进行了观察,并对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型化学诱导剂TAM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索新的育种方法,进一步水稻产量的潜力,笔者应用自己发明的TAM诱导剂成功地诱导了水稻孤雌生殖植株,通过对其诱导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育,获得了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TAM施用浓度,施药时间与不同水稻品种,其诱导效果各异,以100mg/L浓度处理1min为宜。  相似文献   

7.
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几种化学药物和植物类激素对玉米孤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玉米孤雌生殖有极显著的作用,影响最大;适当浓度的MH(40ppm)和DMSO(4%)、MS和N6培养液、GA3都(极)有利于提高玉米孤雌生殖的频率,Col.有极显著降低玉米孤雌生殖结实率的作用;本试验中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最佳处理配方是:40ppmMH+4%DMSO+MS培养液;玉米孤雌生殖的胚胎发育过程与正常玉米相似,并具有多起源现象,属无融合生殖范筹。  相似文献   

8.
美国利用孤雌生殖育种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利用孤雌生殖育种概况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分校宁书菊,魏道智孤雌生殖是植物不通过有性杂交而直接产生种子后代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这种后代是直接由亲本雌性母细胞发育而成,它保持了亲本的各种性状,在以后的繁衍中,其性状没有分化与退化之说。对于一个优良品种,如...  相似文献   

9.
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药剂对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诱导结实率为0.06%-2.28%。单生化因子以10mg/L吲哚乙酸,复生化因子以100mg/L对氯苯氧乙酸 50mg/L肌醇 10mg/L2,4-D,诱导效果最好。施药方法以喷施3次的效果最好。通过后代纯系鉴定,孤雌生殖后代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油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实际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孤雌生殖就是母体的卵细胞没有受精就发育为成体的生殖方法。由孤雌生殖产生的后代的遗传性较纯,有潜在的育种价值。因此,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就注意孤雌生殖的研究,并探索把孤雌生殖应用于作物育种。  相似文献   

11.
诱导小麦种间杂种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通小麦品种78(6)9-2、85(67)15和硬粒小麦品系9026、6752配成4个杂交组合,其中3个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结实率37.50% ̄50.00%,杂种出苗率83.3% ̄97.2%,1个组合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结帝率是18.75%,杂种出苗率仅33.3%,根据对杂种F1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分析,选出了3个组合诱导孤雌生殖,结果只有78(6)9-2×9026F1结实3粒,诱导结实率3.75%,该  相似文献   

12.
甘薯F1抗茎线虫病特性遗传变异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2个常用亲本进行抗茎线虫病鉴定结果看出,甘薯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广义遗传力为90.9%,遗传变异系数为73.1%。抗性遗传受环境的影响很小,用高抗的品种做亲本可得到更多高抗类型的杂交后代。据对12个亲本所组配的30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抗性分析表明,高抗与高抗(或抗病)亲本进行杂交,分离出的抗病品系远多于中间型和高感(或感病)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分离出的抗性品系,并有超亲现象。说明甘薯抗茎线虫病遗传  相似文献   

13.
王亮  邢虎成  揭雨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6993-6995,7003
系统介绍了孤雌生殖的概念及分类,总结了孤雌生殖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阐述了孤雌生殖后代的相关鉴定方法,并将孤雌生殖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作了对比,提出了孤雌生殖发生机理、诱导概率问题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诱导产雌孤雌生殖的Wolbachia(PI-Wolbachia)是否影响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交配行为及生物学特性,以产雌孤雌品系和两性品系的雌蜂为试虫,对二者的雄蜂吸引力、交配行为、寄生能力、后代羽化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雌孤雌品系的对雄蜂吸引力显著小于两性品系的雌蜂,而且与雄蜂无交配行为(两性品系的雄蜂根本不选择产雌孤雌品系的雌蜂作为交配对象;两性品系的雄蜂有交配企图,但是产雌孤雌品系的雌蜂会躲避雄蜂);产雌孤雌品系后代羽化率和雌蜂率分别为(95.60±0.71)%和100%,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的(80.22±1.89)%和(86.46±1.68)%;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全发育历期显著比两性品系长约1d;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产卵器插入频率为每小时(15.80±0.66)次,显著低于两性品系的每小时(23.73±1.74)次;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寄生率和寿命分别为(22.90±1.33)%和(10.05±0.72)d,两性品系为(25.47±1.2)%和(9.86±0.74)d,两品系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产雌孤雌品系和两性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可能存在行为上的生殖隔离;PI-Wolbachia既能够对松毛虫赤眼蜂造成正面影响(降低产卵器插入频率;提高后代羽化率),也能够造成负面影响(延长全发育历期),但从整体影响考虑,产雌孤雌品系可能具有更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滩羊体大品系的选育工作中,对宁夏滩羊裘皮系,体大品系及其杂交后代血清中GH及IGF-1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体大品系公羊(♂)血清GH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不显著(P>0.05);体大品系母羊(♀)中的体大群、快肥群GH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后代中,♀血清GH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极显著(P<0.01),也高于体大品系♀。②体大品系成年♂血清IGF-1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极显著(P<0.01),体大品系♀,血清IGF-1水平略高于裘皮系♀,其杂交后代♂、♀血清IGF-1水平均与裘皮系♂、♀没有明显差异(P>0.05),作者认为,通过对畜禽血清GH,IGF-1水平的测定分析研究,对探讨动物生物发育规律有实践意义。血清GH,IGF-1水平可作为生理遗传标记,为畜禽的选育工作提供有科学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在不同豆科蔬菜上的繁殖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在25℃条件下,西花蓟马分别以四季豆豆荚、四季豆叶片、大豆叶片、豇豆叶片为食料时,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方式下的繁殖力.结果表明,不同豆科蔬菜对西花蓟马繁殖力有很大的影响,不论是两性生殖还是孤雌生殖,均以取食四季豆豆荚时平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最高,取食豇豆时日均产卵量最低.两性生殖的后代以雌虫为主,取食四季豆豆荚时雌雄比例最高,达2.85∶1,孤雌生殖的后代皆为雄虫.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四环素饲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以确定对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去除效果,探讨松毛虫赤眼蜂生殖适合度受Wolbachia的影响情况。采用不同浓度(5,15,30mg·m L-1)的盐酸四环素连续处理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5代,测定其产卵量、羽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变化。利用Chelex-100法对待测的成蜂进行单头总DNA的提取,以wsp基因专用引物检测蜂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后不同浓度、不同世代处理间羽化率发生显著变化(p0.05),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抗生素处理后产卵量在不同代数间呈无规律变化;后代雌蜂百分比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高浓度盐酸四环素对Wolbachia的去除效果较好;同一盐酸四环素浓度下不同世代间Wolbachia的去除效果呈现的总体趋势与羽化率类似。研究表明,抗生素确实可去除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品系虫体内的Wolbachi,其去除效果受抗生素处理浓度、处理代数的影响,高浓度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抗生素可打破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并影响蜂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不同棉铃虫品系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两者对敏感品系的LD50值相差8.7倍,而对一系列抗性品系两者LD50值相差24.3~172.1倍;不同棉铃虫品系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为81.8~2142.8倍,对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为23.8~164.6倍。用室内选育的山东阳谷S6抗性品系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增效醚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119.3和4.3,说明棉铃虫对两者的氧化代谢抗性机制差异很大。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棉铃虫的毒力以及棉铃虫对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不是简单的4倍关系,氰戊菊酯中大量无效异构体的存在可能有利于氧化代谢抗性机制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化学药剂诱导农大107、混A和京早8号玉米孤雌生殖。结果表明DMSO,PEG,2,4-D等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其中,2%DMSO+600mg/LPEG+2mg/L2,4-D对农大107和混A诱导的结实率最高,分别为0.279%和0.071%;对京早8号玉米诱号的较好组合为4%DMSO+40mg/LMH.  相似文献   

20.
4个来源不同、经过3a选育的肉用白王鸽品系,从中选出3个品系进行品系杂交试验(A、B、C、D组),并用4个纯系(Ⅰ、Ⅱ、Ⅲ、Ⅳ)作对照,试图筛选出杂交效果优秀的组合用于商品生产。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杂交效果不够理想。杂种优势率最高的仅为3.04%(C组的孵化率),而4周龄体重(A、C组)和4周龄成活率(B、C组)的杂交优势率为负值。正反杂交组合比较,在4周龄体重上,Ⅲ系作为父本(B、D组)显著高于作为母本(A、C组)的组合(P<0.05)。各品系的全面配合力测定,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