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锯缘青蟹血细胞的形态及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细胞染色的抗凝剂、染色方法进行筛选。蟹样品体质量约250g。采用亚甲基蓝、瑞氏法染色后,在Olympus油镜下观察、记数、测量,再结合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对锯缘青蟹血细胞进行分类。根据血细胞质中颗粒的有无、大小、折光性、染色特性及细胞的大小、核质比等,将锯缘青蟹血细胞分为4种:(1)无颗粒细胞,细胞质中无颗粒;(2)小颗粒细胞,细胞质中有深蓝色小颗粒;(3)中间型细胞,细胞质中既有深蓝色小颗粒,又有折光性红色大颗粒;(4)大颗粒细胞,细胞质中充满了具有折光性的红色大颗粒。4种血细胞的大小顺序从小到大依次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中间型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核质比则相反,分别为54.01%、37.13%、25.37%、17.49%;其数量百分比分别占20.92%、40.30%、19.39%、19.39%。根据伪足的多少。对4种血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甲壳动物血细胞在宿主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识别、吞噬、包囊黑色素形成、胞毒作用和胞间的信息传递。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其防御机制不同,因此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动物免疫学的基础。通常情况,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血细胞类型主要依据细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和颗粒物质的相对大小进行分类。研究采用Giemsa染色法、H.E染色法和电子显微技术法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进行分类,观察到3类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9%,46.1%,34.1%。在电镜下,这3类血细胞的超微结构极为容易辨识。透明细胞通常在3类细胞中最小,核质(N/C)比最高,但无明显的颗粒;相比之下,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内部的颗粒数量逐渐增多。利用体内和体外培养技术研究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对外源体(以Sephadex A-25色谱硅珠作为抗原)的包囊作用,初步探讨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在对外源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识别机理。将Sephadex A-25色谱硅珠植入克氏原螯虾体内,抗原物周围被大量血细胞包囊,通过切片技术观察到抗原物周围的血细胞绝大部分为小颗粒细胞,证实在包囊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血细胞是小颗粒细胞,即小颗粒细胞在包囊反应中比较活跃。研究结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克氏原螯虾的细胞免疫机制和提高其抗病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蟳血淋巴细胞有形成分进行显微观察分析,根据细胞大小、有无颗粒及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日本蟳血淋巴细胞可区分为3种,即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及饥饿状态下,日本蟳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密度及3种类型细胞所占比例等指标的数据变化,并与其他甲壳动物的血细胞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张成松 《水产学报》2004,28(5):535-540
以热休克诱导获得中国对虾三倍体,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对二倍体和三倍体中国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鳗弧菌感染实验,研究了病原感染前后二倍体和三倍体中国对虾血液学的变化并首次报道了三倍体中国对虾血细胞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三倍体和二倍体中国对虾均对WSSV敏感,三倍体未显示出明显的抗性。WSSV感染4d后,对虾外周循环系统的血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三倍体和二倍体对虾血细胞数量均降为对照组的10%左右。对虾血细胞组成发生变化,大颗粒细胞明显减少,小颗粒细胞相应增加,而透明细胞所占比例基本不变;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内颗粒物质均有所减少,出现空泡或细胞外突起等异常结构。注射鳗弧菌感染后两种对虾的血细胞数量均有所减少,血细胞数量的减少与弧菌的注射量呈正相关关系:三倍体中国对虾血细胞组成与二倍体相似,但其密度仅为二倍体的40%左右:本研究结果为三倍体对虾抗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颖  王文琪  程顺峰 《水产学报》2015,39(6):810-817
为研究虾蟹类甲壳动物血细胞膜表面是否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及共同抗原表位的生物学特征,采用制备的抗三疣梭子蟹颗粒血细胞单克隆抗体,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等多种方法,测定了7种甲壳类动物(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刀额新对虾、口虾蛄、中华绒螯蟹、日本板蟹及美洲黄道蟹)颗粒血细胞及透明血细胞与三疣梭子蟹颗粒血细胞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表位。LSCM可观察到该株抗三疣梭子蟹颗粒血细胞单克隆抗体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板蟹血细胞交叉反应结果为阳性,分析发现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阳性颗粒血细胞在其颗粒血细胞总数中占76.74%,阳性透明血细胞在其透明血细胞总数中占70.59%,日本板蟹阳性颗粒血细胞在其颗粒血细胞总数中占73.86%,阳性透明血细胞在其透明血细胞总数中占16.67%,其余5种甲壳类动物均为阴性;Western blot测试结果显示该株单克隆抗体仅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反应,且发生反应的抗原决定簇位于分子量为30 ku的蛋白带上;FCM分析发现该株单克隆抗体与中华绒螯蟹透明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均可发生交叉反应,阳性率分别为57.72%和77.05%,与日本板蟹透明血细胞阳性反应极少,阳性率仅为9.57%,与颗粒血细胞发生阳性反应的阳性率为82.59%。  相似文献   

6.
<正> 鲤鱼由于具备一系列优良品质,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工厂化养鱼、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已由试验逐步转向生产,鲤鱼及其杂交优势种仍不愧为上述养殖方式的重要养殖品种。在这些先进的养殖方式中颗粒饵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以下试验初步摸索出一种原料易解决、成本低、营养基本符合鲤鱼生长需要且饵料系数较低的颗粒饵料。  相似文献   

7.
几种鱼类血细胞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尾椎采血制作血涂片,并用姬姆萨和瑞氏两种染液染色,最后对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鲤鱼(Cyprinus carpio)、乌鳢(Channa arg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共5种鱼的血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在红细胞大小比较上,草鱼>鲤鱼>梭鱼>乌鳢>牙鲆;在红细胞形态比较上,牙鲆红细胞最为狭长,梭鱼最圆,乌鳢的红细胞核最为细长;在白细胞形态大小比较上,生活在不同水域的各鱼的白细胞形态有所不同,牙鲆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最小,草鱼最大,鲤鱼的血栓细胞最小;在红白细胞比上,草鱼>鲤鱼>乌鳢。  相似文献   

8.
依据是否有伪足、细胞质中有无颗粒和细胞大小对绢丝丽蚌血细胞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绢丝丽蚌血细胞分为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4种类型,各有不同结构,并协同行使机体的运输、防御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精确地对甲壳动物血细胞进行快速分类和功能分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例,依据其血细胞内具有颗粒结构的特征,与常规显微观察对比,探讨了一种基于图像流式细胞仪的血细胞自动化分类新方法,并测量了体质量为(10±3) g的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对直径1μm微球的吞噬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可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为4个类群。显微镜观察分类基于胞内可见颗粒,但由于缺乏精细的量化标准,批次样品的人工辨识结果波动较大;而图像流式方法以胞内全部颗粒结构为对象,利用高精度检测模块测量,结果更准确、客观,而且通量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细胞占比分别为40.62%±2.65%、36.68%±6.84%、7.80%±1.16%和16.51%±5.60%,依据测量的颗粒特征区分的4个类群界限清晰,缺乏过渡样点,提示各类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相互转化。进一步的活体微球吞噬实验证实,中华绒螯蟹的4类血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并以无颗粒细胞为主要吞噬类群;吞噬微球的细胞比例在注射后6 h内呈钟型曲线变化,4 h可达峰值(5.69%±0.44%),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能高效清除血淋巴中的异物。研究表明,图像流式细胞仪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分类分析和功能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甲壳动物血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微量蛋白电泳方法,通过对3个鲤鱼不同养殖品种单个卵粒全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分析了鲤鱼单卵酯酶同工酶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鲤鱼品种酯酶同工酯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酯酶酶带的有无,也表现在酯酶酶带相对活性的高低。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微量蛋白电泳方法和显色技术对于研究鱼类胚胎发育和鱼类育种学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2.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3.
四片式中层拖网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雪忠 《水产学报》1997,21(1):49-56
通过拖网系列模型水池试验,研究四片式中层拖网网衣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因侧网宽度变化对扫海面积影响的规律是侧网密度越小,扫海面积越大,在拖速3.5 ̄5.0knot的范围内,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当其比值大于30.936%以后,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网袖长度对网具阻力影响的趋势是网袖长度越长网具阻力越大,(3)网身长度与网口拉直长度之比为25.  相似文献   

14.
15.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6.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学报》1988,12(2):156-156
上海水产大学王素娼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海藻超微结构的研究》一书即将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的主体由120版约360幅图片和约12万字的文字论述组成。该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中国主要的养殖种类如海带、紫莱、裙带菜、江蓠、石花菜;第二类为经济海藻或者是中国特产的种类,如鹿角菜等;第三类为常见种或引进种  相似文献   

17.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人工授精大银鱼卵的胚胎发育的观察表明:在水温7±1℃条件下,大银鱼胚胎发育历时894h。仔鱼孵出6—8d后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非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死亡,原肠晚期是计算受精率的可靠时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