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圈窝子”燕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南家庭牧场试验资料”,分析了青南地区“圈窝子”燕麦发育期、高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出了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和播种时期。在指导广大牧民群众栽培高产燕麦、解决牲畜冬春补饲、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种播种时期处理分别是13/5、23/5、2/6、12/6和22/6(日/月)对家庭牧场“圈窝子”(YTY品种)生长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家庭牧场“圈窝子”内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能够充分满足燕麦的生长需要。随燕麦播种时期的推后,其生育期逐步提前结束,为获得较高的燕麦青干草和粗蛋白质产量,播种时间应早于5月13日。随播种时推后燕麦粗蛋白质(CP)的含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粗纤维(CF)则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家庭牧场“圈窝子”内是种植燕麦收获青干草最理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4.
不同播量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五种播量(60kg/hm^2、120kg/hm^2、180kg/hm^2、240kg/hm^2和300kg/hm^2)对家庭牧场“圈窝子”燕麦(YTY品种)生长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分蘖的总数和单位面积的株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每株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播得为180kg/hm^2时燕麦青干草产量最高(1650.78g/m^2),粗蛋白质产量为200.73g/m^2。燕麦生长发育的规律对不同播量的反映具有一致效应,随播量的加大燕麦粗蛋白质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粗纤维含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变化不明显。播量增加不利于燕麦叶量的积累,相对较有利于茎量的积累。家庭牧场“圈窝子”内是种植苹科收获青干草最理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高寒牧区不同播种期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寒牧区旱作条件下种植籽燕麦,以4月1日至4月16日播种最为适宜。不仅比晚播大幅度提高产籽量,而且可有效地防止牧区早霜的冻害,提高燕麦种籽的千粒重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五种播量(60kg/hm2、120kg/hm2、180kg/hm2、240kg/hm2和300kg/hm2)对家庭牧场“圈窝子”燕麦(YTY品种)生长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分蘖的总数和单位面积的株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每株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播量为180kg/hm2时燕麦青干草产量最高(1650.78g/m2),粗蛋白质产量为200.73g/m2。燕麦生长发育的规律对不同播量的反映具有一致效应,随播量的加大燕麦粗蛋白质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粗纤维含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变化不明显。播量增加不利于燕麦叶量的积累,相对较有利于茎量的积累。家庭牧场“圈窝子”内是种植燕麦收获青干草最理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种密度对燕麦几个数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乔有明 《草业科学》2002,19(1):31-32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燕麦的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燕麦的单株分蘖数、穗粒重、穗粒数、单株地上生物量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这几个性状均呈减少或下降的趋势;千粒重和株高这2个性状比较稳定,不随播种密度的改变而发生相依变化。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和播种期对威宁芜菁甘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进一步推广种植威宁芜菁甘蓝,特开展了种植密度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芜菁甘蓝在8月底到9月15日播种,有较高的产量.芜菁甘蓝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块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种植密度对茎叶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芜菁甘蓝在适宜播种期8月底到9月15日和适宜种植密度6.5~10株/米2时,总产量可达2763 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3个抗寒性较强的燕麦品种华岭444,青永久409和陇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和播种期交互作用对甘肃高寒牧区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对燕麦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有显著差异,播种量和播种期对3个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参试3个燕麦品种的株高差异较大,播种量和播种期,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株高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大,株高逐渐降低;品种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而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对燕麦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选择适宜品种为青永久409燕麦,进行合理密植(225kg/hm2)和适时播种(5月10日),是获得较高草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燕麦株高、根、茎、叶、穗生物量测定,计算根冠比、茎叶比、根系贡献率、茎秆贡献率、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种植密度对沙地燕麦株高、生物量和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合理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燕麦株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450万株·hm-2条件下株高最高,其值为92.06 cm;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350万株·hm-2条件下,分别为2 277.32 g·m-2,578.47 g·m-2,3 022.46 g·m-2;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和茎叶比均高于其他密度条件下,其中密度处理之间茎叶比差异不显著,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叶片贡献率和茎秆贡献率各密度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00万株·hm-2条件下根系贡献率显著高于400万株·hm-2,根茎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350万株·hm-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叶片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密度增加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6.02%,5.66%。因此,综合考虑,以饲用为主要目的建议科尔沁沙地燕麦种植密度3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播期对三种裸燕麦品种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辉 《草业学报》2016,25(3):143-153
以青引3号,白燕2号和坝燕3号莜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播期对3种裸燕麦品种灌浆速率及灌浆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和了解3种裸燕麦籽粒灌浆特性,为青藏高原地区裸燕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裸燕麦不同播期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Richards曲线,灌浆进程可划分为前,中和后3个时期,各时期持续时间分别为16~20 d,7~9 d和4~7 d,中期灌浆速率最大,平均1.54 g/(d·千粒),分别是前期和后期的2.53和3.23倍.灌浆过程中其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呈现"慢-快-慢"的递增变化,籽粒含水量呈现"慢-快-慢"的递减变化,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平均灌浆速率呈现"降-增-降"的变化.播期对3种裸燕麦灌浆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千粒重增加影响较大,4月3日播种条件下3种裸燕麦品种较晚7和14 d播种的最大灌浆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高2.59和4.05 g/千粒.不同播期下3种裸燕麦千粒重的增加与灌浆速率呈负相关,而与灌浆持续期呈正相关.千粒重较大的白燕2号莜麦具有较大的灌浆速率,达到1.22 g/(d·千粒),千粒重较大的裸燕麦品种通过增加平均灌浆速率来实现物质积累,而与实际灌浆时间关系不大.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裸燕麦种子中,播期对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较大,选择4月初播种可显著增加裸燕麦干物质积累量,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播期与氮肥对燕麦种子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播期与氮肥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氮肥对不同燕麦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有显著影响。其中,4月下旬播种各燕麦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比4月中旬与5月上旬播种的高;虽然氮肥处理对燕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因播期不同而异,但基本规律相同,即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各氮肥量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相同时,氮肥分期施用效果较好。不同品种比较,各处理下皮燕麦种子产量均比裸燕麦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燕麦田安全高效的除草剂种类及其剂量,在甘肃中部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选取72% 2,4-D丁酯、20%氯氟吡氧乙酸、48%麦草畏、50%草除灵、50%二氯喹啉酸、40%二甲·溴苯腈(2甲4氯钠含量20%、溴苯腈含量20%)、55%苯·唑·2甲钠(苯磺隆含量2.6%、2甲4氯钠含量50%、唑草酮含量2.4%)7种激素型除草剂和1种非激素型除草剂75%苯磺隆,每种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研究不同处理对裸燕麦田杂草的控制及对裸燕麦带壳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2% 2,4-D丁酯药害严重,导致裸燕麦带壳率显著增加,不宜在裸燕麦田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燕麦种子产量也随除草剂及其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合安全性、杂草防效和种子产量,以40%二甲·溴苯腈1350 mL/hm2、55%苯·唑·2甲钠750 g/hm2在裸燕麦田的综合效应最佳,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燕麦种子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1.26%和18.41%。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双低油菜"品种菜苔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以及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苔干物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其化学营养类型属N型,是优质青饲料。品种、密度及品种×播期对菜苔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分析比较发现,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105株/hm2时饲用营养产量最高,"油饲两用"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早熟18大豆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籽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3 8,-0.970 6和-0.966 3,与茎数/m2、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85 3和0.971 7.茎数/m2与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 7,P<0.01),荚数/m2与单株籽重、单株荚数和单荚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7 6,-0.963 5和-0.946 2.播种密度(以株距表示)与茎数/m2补偿效应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P<0.05),与荚数/m2,籽实重/m2补偿效应均呈极显著三次抛物线回归关系(P<0.01).单位面积籽实重随株距增加而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W=404.270 0-0.301 7 h 4.706 1 h2-1.965 1 h3(r=0.850 3,P<0.05),以10株/m2(h=20 cm)的籽实产量最高,达427.3 g/m2,高于、低于此播种密度,单位面积籽实产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2种冬性牧草生产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播种时间和播种量对云南省秋冬季播种多花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生长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的适宜播种量为22.5 kg/hm2,光叶紫花苕为45 kg/hm2,低于此播种量时,饲草产量将受到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播种量时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播种量与播种时间无互作效应(P>0.05),故2种牧草在云南秋冬季播种时,播种时间改变不需调整用种量。牧草品种与播种期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性(P<0.05),推迟播种时间对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且对多花黑麦草的影响程度更严重。干季少雨及4月的高温天气是影响云南省冬播多花黑麦草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播种时间晚于11月中旬,光叶紫花苕的播种价值大于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17.
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氮素施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和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237kg/hm^2时,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为32584.7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9万株/hm^2增产26%。玉米营养体产量乳熟期最大,适宜收割期宜在灌浆期。营养体生产较籽实生产收获期提前了50d,利用玉米营养体收获后的生长余季(8月1日-10月20日)生产毛叶苕子营养体,二者合计生产绿色营养体3.88万kg/hm^2,粗蛋白5638.51kg/hm^2,分别是籽实生产的1.5,3.77倍。光,热,水生产效率较籽实生产提高了47.8%。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裸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早播(B1)时,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晚播;播种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P0.05),在播种量为360万株·hm-2(C4)水平下燕麦产量最高;施肥量对有效穗数、株高、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子对裸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施肥量播期品种播种量。根据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及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看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产量高;播种量在180万株·hm-2(C2)、270万株·hm-2(C3)或者360万株·hm-2(C4)水平时、施肥水平在600 kg·hm-2(D3)或者825 kg·hm-2(D4)时均有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成都平原地区种植裸燕麦时,以播期为11月1日,播种量为18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20.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施用不同浓度仲丁灵和精异丙甲草胺除草剂的皮燕麦陇燕3号田间进行防效调查及燕麦种子产量测定,并进一步测定不同时期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除草剂适宜浓度范围内,高浓度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较好;与对照相比,除草剂处理对燕麦籽粒产量均有增产作用,最高增幅达30.7%。不同生长期的燕麦受到除草剂胁迫后,叶片MDA含量逐渐上升,且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升高,燕麦叶片各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试验期内,POD活性的变化与SOD相似,即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较为稳定,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两种除草剂中,精异丙甲草胺对杂草的防效和增产作用均优于仲丁灵,且对燕麦叶片各种酶活影响较小,适宜在皮燕麦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