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仁用杏是以食用杏仁为主的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可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大类,甜杏仁俗称大扁杏或杏扁,生产中多以甜杏仁品种栽培为主。杏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抗癌物质,是珍贵的土特产品,早在19世纪就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大量出口换取外汇,其果肉、核壳等都有特殊用途。现在仁用杏因经  相似文献   

2.
仁用杏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铖科  王振亚 《甘肃农业》2005,(12):247-247
仁用杏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其杏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为外贸中的紧俏商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生态环境建设契机,以退耕还林作为项目载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区大部分地处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择什么样的树种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仁用杏耐寒、耐旱、耐脊薄,对栽培条件不严,适应性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仁用杏作为一个重要的树种用来大面积栽培,并已初步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仁用杏是以生产杏仁为主的经济树种,在作者通过庄浪县犬面积栽培的实践,以品种选择、园地选择、土肥水管理、保花保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环节介绍了仁用杏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仁用杏发展及综合利用现状与潜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杏原产于中国,2000多年前已有栽培。杏按用途可分为鲜食杏、加工杏、仁用杏和观赏杏四大类。凡以杏仁为主要产品的杏统称为仁用杏。我国的仁用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山杏(西伯利亚杏)和辽杏(东北杏),其杏仁味苦,苦杏仁甙含量高,统称为苦杏仁;另一类是大扁杏(是普通杏和西伯利亚杏自然杂交形成的地方良种群体),其杏仁味甜,苦杏仁甙含量低,统称为甜杏仁。  相似文献   

5.
孙毅君 《甘肃农业》2008,(10):96-96
仁用杏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杏仁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精类及各种微量元素,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杏仁主要用于糕点、罐头、糖果等食品业,在医药上有润肺、祛风、止泻等功能。杏仁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且需求量越来越大。2000年甘肃省景电管理局从河北涿鹿地区引进仁用杏在景电灌区进行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仁用杏高产优质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杏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为了提高杏仁产量、质量,增加效益,可采用以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仁用杏品种可选用大扁、白玉扁、一窝蜂、龙王帽、超仁、丰仁等优质优质丰产品种。授粉树选山杏、串枝红等为宜。二、园地选择仁用杏抗寒、抗旱  相似文献   

7.
仁用杏具有适应性强,结果早,投资小,见效快,栽培管理容易.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是适宜西部地区栽植的优良树种之一,目前北方地区正在大力发展,我站通过1998~2000年在庄浪、泾川县和平凉市苗圃繁育苗木的生产实践,现就如何提高仁用杏嫁接成活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河南洛阳周围农村的老百姓采取“林药间作”的方式栽起了树、种上了药,靠“林”和“药”致了富。洛阳地区土壤中的钾元素含量很高,属于喜钾植物的仁用杏在此生长就有了必要的土壤条件。而且这里的光、热和水分条件都适合仁用杏生长要求。仁用杏具有耐寒、喜光、耐瘠薄的特点,适合在半干旱的丘陵坡地栽植。仁用杏栽后两三年可开花结果,四五年进入盛果期,亩产杏仁100千克以上,产值1500多元,最高亩产杏仁170千克,价值2500多元。  相似文献   

9.
探讨仁用杏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杏仁的产量、质量,增加效益,本文就仁用杏高产优质栽培和管理技术要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扁杏生产加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树原产于我国,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悠久。根据其主要用途可分为肉用杏、仁用杏、观赏杏三大类,其中仁用杏又分为苦仁杏和甜仁杏两种,人们习惯上称大粒、甜仁的仁用杏为扁杏。扁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由于其抗寒、抗旱、耐瘠薄、易管理,使其逐渐成为“三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1997~2002年,  相似文献   

11.
位于辽西北、辽东北的辽宁省建平县和清原县的寒带地区,近几年因调整产业结构,果树的栽培面积大幅度增加,尤以仁用杏、南果梨、晚红李栽培面积较大。到2006年止,建平县、清原县已经发展仁用杏、南果梨和晚红李6500hm^2。近几年随着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加之仁用杏、南果梨、晚红李均为花期较早的树种,导致花期冻害,轻则影响当年产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杏仁将作为一种食品被更多的人接受.仁用杏树适应性强,可作为四旁植树的树种或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防护林.中国北方仁用杏研究会的李炳仁理事长介绍:作为我国对外出口拳头产品的杏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干旱山区仁用杏开花坐果及果实生长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期间,宁夏南部山区把“两杏一果”开发作为扶贫重点工程,工程计划1996—2000年发展山杏加万亩,仁用杏22万亩,梨0.7万亩,枣3万亩,核桃3万亩,鲜食桃、李0.3万亩。截止1999年底,已完成两杏35万亩,其它7万亩。两杏中仁用杏占55%。目前定植的山杏和仁用杏已开花结果,4年生单株平均产量为2.78kg。每1kg仁用杏仁售价40  相似文献   

14.
提高仁用杏坐果率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用杏抗旱、耐寒、耐瘠薄,适应范围广,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杏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良好的医药保健功能,但在北方的气候条件下,其坐果率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当地仁用杏影响坐果率因素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了解乌鲁木齐北郊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规律,为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仁用杏龙王帽和优一为试材,于杏树落花末期开始,每隔10 d,每品种随机采摘10个发育正常的果实,观测果实、果核与杏仁的鲜重、纵横径、干重的动态变化.[结果]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期可分为果实快速生长期、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果核及杏仁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快速生长和缓慢生长两个阶段,果核的快速生长与果实的快速生长时期一致,杏仁在果实与果核即将缓慢生长时开始快速生长发育,3周后,生长变缓慢,持续至果实成熟;果实、杏仁的鲜重和干重质量动态曲线呈较明显的"双S"型曲线.[结论]果实发育约需90 d,生长发育动态呈"双S"型曲线;杏仁在快速生长期即将结束前,干重积累量较少,而其开始缓慢生长时,干重开始明显积累增长;调控果肉、果核与仁的正常生长发育,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对杏仁的产量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科技》2005,(4):55-55
杏树在美国加州种植虽然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但很长的一段时间,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直到1910年的春天,一个名叫达吉特兹的农民联合种植仁用杏的农场,成立集种植、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协会——蓝钻石杏仁协会成立了。经过90多年的经营,加入蓝钻石杏仁协会的农场已有5000多个,占全加州的80%,每年完成的产值超过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仁用杏为陇东地区传统的经济树种,杏仁是该区出口创汇率最高的土特产品之一.但陇东地区仁用杏苗木繁殖大多采用传统的实生繁殖法,致使仁用杏树结果晚、产量低、果实品质差.而嫁接苗能很好地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结果早、能丰产、效益高,是促进本区仁用杏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有效途径,现将我们总结的陇东地区仁用杏嫁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杏树是木本粮油经济树种,适应性强,被称为防风固沙、石质山区坡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可在山区丘陵地区大力发展,而且投资少、风效快,一次种树,多年受益。杏树又是美化环境的好树种,由于早春杏花独占鳌头。使人赏心悦目,在城市园林栽培可点缀景观,给喧闹的世界以清新;在农村栽植可美化溢香,使农村锦上添花。杏树又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因此,杏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仁用杏更因为有它的独特魅力而被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19.
仁用杏是以杏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属果树的统称,在北方普遍栽植,耐干旱、抗性强且易于管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均有良好效果,是理想的经济型树种。但在实际生产中,仁用杏常遭受冬季严寒和早春晚霜的危害,产量受到影响,造成仁用杏的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仁用杏的抗寒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品种选育和生理生化机制方面:‘围选1号'等抗寒新品种已应用于抗逆研究及生产中;通过抗逆相关。物质的分析也使抗寒机制研究趋于深入。综合论述了仁用杏在分子生物方面的研究及其同科植物的抗寒性等,为仁用杏的进一步抗寒研究做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仁用杏自然分布主要在我国河北承德、张家口市一带,生产上广泛栽培的品种是人工选择后经无性繁殖而成的优良品种,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其杏仁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大量和微量元素,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仁用杏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栽培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很适宜退耕还林栽植.通过山区3年的连续栽植,现将有关技术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