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棉花种植经过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化学调控三大技术革新后,迎来了第四次技术革命。经过几年的研究示范,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移栽成活率已经达到95%以上,目前已在我国河南、安徽、山东等8省100多个县示范推广,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可塑性大,在田时间长,受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病虫草害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指导农民科学栽培棉花,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服务三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棉花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选用良种、双膜育苗与培育壮苗、力争早栽与配置好行株距、增施肥料与科学用肥、大力应用化学调控技术、防病治虫等方面介绍棉花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以供棉花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棉花工厂化无土育苗移栽技术,被誉为“棉花栽培史上继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调控之后的第四次重大技术革命”。它具有劳动强度小、移栽成活率高、管理简便、产量高等特点,是一项利国利民、推广前景广阔的新技术。现将其移栽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花覆膜移栽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分析了棉花覆膜移栽较露地移栽具备保温,保墒,除草,早发,有效结铃期长,结铃强度大,皮棉产量高,植棉效益好等诸多优势,提出了施足基肥,化学除草,滚式铺膜,边募这打洞边压边及扩行降密,肥促化调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铜陵县棉花常年播种面积约3 500~4 000hm2,棉花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洲圩区,该地区土壤为沙质壤土,极易耕作,在该地区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劳动效率高,且一般勿需中耕除草,节约劳动用工以及高产等优点。该文从播种前准备、营养钵育苗移栽、合理种植密度、全程化控以及防治早衰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8.
天津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选地与整地,选择品种,播种与覆膜,化学除草,调整覆盖度,打孔放苗,全生育期覆盖,平衡施肥等方面介绍了天津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地膜覆盖棉花增产的原因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工厂化无土育苗移栽技术,被誉为"棉花栽培史上继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调控之后的第四次重大技术革命"。它具有劳动强度小、移栽成活率高、管理简便、产量高等特点,是一项利国利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市棉花生产的现状,提出植棉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稳定土地承包,提高棉田素质;集约经营,增加投入;提高植棉技术综合应用;正确评价和宣传抗虫棉;推广综合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12.
北疆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为主要处理,分析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积累、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变化、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变化以及棉花生育进程和产量构成,研究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棉田膜下滴灌栽培时的最佳收获密度为1.20万/667 m2,播种密度1.40万/667 m2,实现匀株密植,说明北疆中等肥力棉田中密度栽培时具有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现代植棉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棉花集中成熟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中成熟是棉花机械收获的基本要求,系指整株棉花的棉铃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成熟吐絮的现象,而集中成熟栽培则是指实现棉花优化成铃、集中吐絮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国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业已形成,成为现代植棉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棉花集中成熟的概念与内涵、关键栽培技术及其生理生态学机理进行了创新性总结。棉花集中成熟栽培要从播种开始,通过单粒精播技术实现一播全苗、壮苗,为集中成熟创造稳健的基础群体;在全苗壮苗基础上,以集中成熟为目标,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综合运用水、肥、药调控棉花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构建集中结铃的株型和集中成熟的高效群体结构,实现优化成铃、集中吐絮。单粒精播能够创造适宜的顶土压力和出苗前的黑暗环境,诱导棉苗顶端弯钩形成和下胚轴增粗关键基因表达,促进弯钩形成、下胚轴稳健生长和顶土出苗;出苗后具有独立的生长空间,相互影响小,形成壮苗。密植与化控降低了叶枝叶的光合作用,诱导激素代谢关键基因表达,改变了内源激素含量和分布,抑制了叶枝和主茎顶端生长,实现了免整枝并促进了集中结铃;分区灌溉诱导叶片合成大量茉莉酸,其作为信号分子通过韧皮部运输到灌水区根系,促进水孔蛋白基因表达,提高了根系吸水能力和水分利用率;膜下分区滴灌、水肥协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棉花光合产物向产品形成器官的分配比例和棉株化学脱叶率,促进了集中成熟和高效脱叶,在节水减肥的前提下,产量不减,机采籽棉含杂率显著降低。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理论与技术是新时代棉花栽培学研究的新成果,是现代棉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展望未来,应在深入研究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生理生态学机制的基础上,选用更加配套的棉花新品种,创新关键栽培技术,研制新的配套物质装备,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高度融合。同时,还应加强农艺技术与现代智慧植棉技术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轻简高效植棉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生态有机肥在番茄和棉花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生态有机肥在番茄和棉花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态有机肥后,两个番茄品种小区产量分别提高了7.47%和9.86%,两个棉花小区产量分别提高了14.26%和16.2%,并且番茄和棉花的生育性状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棉花为试验材料 ,采用稀穴密株种植方式 ,分析了不同滴灌水量条件下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 ,结果表明只有灌水量达到每穴 4 0 0 0mL以上时 ,滴灌水才能达到棉花根系集中层 ,对棉花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低于 4 0 0 0mL/穴的滴灌水 ,水分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分析表明,水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种植制度和生态环境相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而演变。我国90年代以来,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抛秧面积逐渐发展,近十年来,水稻直播和机插秧面积发展较快。目前,手工插秧仍是主要种植方式,占水稻面积50%左右,抛秧、直播和机插秧分别占25%、12%和13%左右。[结论]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未来水稻生产的主导种植方式,虽然目前机械直播面积还很小,机械直播因节本省工效果明显在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提出了不同稻区将来主导的种植方式及需要研发的关键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棉花生产与科技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波动及其原因,剖析了棉区布局的演变和生产的宏观调控方法。同时对我国棉花科研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生产、科研、行政和服务等领域,提出提高和发展棉花生产和科研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