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通过天鹰椒氮磷肥效应试验研究,建立了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回归方程;应用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产量及相应的N和P2O5用量;应用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偏回归曲线,说明N、P2O5用量对天鹰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钾配施对高寒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高寒马铃薯高产的科学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201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田间试验,控制磷肥的施用量一致,设置不同的氮钾运筹,研究不同氮钾运筹下马铃薯的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不同养分处理马铃薯产量不同,T8处理(N3P2K_2,N∶P2O5∶K_2O=270∶150∶24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为30 145 kg/hm~2、33 159.5元/hm~2和29 823.5元/hm~2,高于其他处理1 294~12 967 kg/hm~2、1 423.3~14 263.2元/hm~2和2 068.3~10 927.2元/hm~2;不同处理马铃薯薯块生物量随生育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T8处理为最大,总生物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相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值,T8处理总生物量为6 619 kg/hm~2,高于其他处理;相同处理不同部位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不同,相同部位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相似,相同部位的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地上部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薯块氮素和钾素累积量随生育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总量与地上部养分累积量相似,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不同处理的氮钾养分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4处理(N_1P_2K_2,N∶P_2O_5∶K_2O=90∶150∶240kg/hm~2)和T8处理(N_3P_2K_2,N∶P_2O_5∶K_2O=270∶150∶240 kg/hm~2)最大,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5处理(N_2P_2K_1,N∶P_2O_5∶K_2O=180∶150∶120 kg/hm~2)和T7处理(N_2P_2K_3,N∶P_2O_5∶K_2O=180∶150∶360 kg/hm~2)最大。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T8处理(N_3P_2K_2,N∶P_2O_5∶K_2O=270∶150∶240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氮钾运筹,在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钾合理运筹,促进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形态及其配比对油菜体内NO_3-N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是油菜体内NO_3~--N的主要来源,N、P、K肥配施显著降低油菜体内NO_3-N含量。且N、P、K肥配施田间与温室栽培表现出较大差异,温室栽培下N、P、K最佳配施为N225kg/hm~2、P_2O_560kg/hm~2、K_2O45kg/hm~2,N:P_2O_5:K_2O为5:1.33:1,可保证高产和降低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4.
氮磷用量对天鹰椒产量及氮钙镁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天鹰椒氮磷肥效应试验研究,建立了大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回归方程;应用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产量及相应的N和P2O5用量;应用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偏回归曲线,说明N、P2O5用量对天鹰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8年在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开展了水稻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八步区测土配方施肥量为基数,化肥施用量减少10%、15%、20%,对水稻产量没有太大影响;效益最好的是化肥减量10%模式;八步区水稻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是折纯N 189 kg/hm~2、P_2O_5 54 kg/hm~2、K_2O 162 kg/hm~2,能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黄土高原荞麦生长发育中氮磷钾需肥规律,指导荞麦生产,本研究以苦荞西农9940为材料,设1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量氮磷钾处理下苦荞增产率、干物质积累量、总转运效率、合成效率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量氮、磷、钾处理对苦荞主茎节数、主茎花簇数等农艺性状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主茎节数在N1(N 45 kg/hm~2)、P3(P_2O_5 75 kg/hm~2)、K_2(K_2O 36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58%、29.38%、12.50%;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苦荞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不同肥料处理下,其在不同生育期呈现不同的规律;磷钾素处理条件下,苦荞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呈先增后降趋势;氮磷钾素的施用促进了苦荞干物质积累及转运,不同的肥料处理下苦荞在各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变化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氮磷钾素的增加,苦荞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N4(N 180 kg/hm~2)、P4(P_2O_5 105 kg/hm~2)、K3(K_2O 54 kg/hm~2)条件下苦荞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708.45、688.35和566.7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23.73%、97.63%和60.36%。因此,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05kg/hm~2、K_2O 54 kg/hm~2,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高产高效栽培及肥料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过量施肥无益于大麦甘啤7号产量和品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大麦甘啤7号为参试品种,在甘肃省黄羊镇进行两年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A (N285 kg·hm~(-2)+P_2O_5 285 kg·hm~(-2))、B (N 240 kg·hm~(-2)+P_2O_5 240 kg·hm~(-2))、C (N 195 kg·hm~(-2)+P_2O_5 195 kg·hm~(-2))和当地常规施肥处理D (N 150 kg·hm~(-2)+P_2O_5 150 kg·hm~(-2)),其中处理D为对照,研究了施肥量对优质高产啤酒大麦甘啤7号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产量除了处理C较对照增产(增幅仅为1. 34%)外,其余处理均减产,而且随着施肥量增加减产幅度增大,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千粒重和饱满度(腹径≥2. 5 mm)降低;氮素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降低。增量施肥不利于产量形成,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因此,优化施肥,控制肥料的零增长是实现甘啤7号高产优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法研究了N、P化肥施用量对天鹰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P肥增加椒数的作用大于N肥;N、P肥对单株椒重的作用基本相同;N肥对株高的增高作用大于P肥;随P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分枝下降,且随N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分枝增多,随N、P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均呈抛物线趋势,先增高后下降;根据肥料效应方程求出干椒4767kg/hm^2的目标产量,其适宜施用量为N281.11kg/hn^2、P2O582.11kg/hm^2。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春玉米的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OPT)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和效益,提高了植株的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优化施肥处理(OPT)、不施氮肥(O-N)、不施磷肥(O-P)、不施钾肥(O-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的玉米增产率分别为46.10%、9.90%、34.87%、36.74%和36.98%,平均效益增量分别为2363、25、1511、1530和1584元/hm~2。OPT处理较FP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平均增加13.8、2.2和22.0kg/hm~2,玉米增产5.4%,增效779元/hm~2。OFT处理每形成100kg籽粒的养分吸收量为N 1.82kg、P_2O_50.67kg、K_2O 1.52kg,N:P_2O_5:K_2O为2.7:1.0:2.3;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1.84%、15.47%和485%;N、P_2O_5、K_2O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23.86%、7.88%、8.54%;每千克N、P_2O_5、K_2O分别增产玉米14.74、12.75和11.04kg。在供试土壤上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钾肥和磷肥。双城地区农民氮、钾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过高;宾县地区氮肥用量过高,磷、钾肥用量偏低。  相似文献   

10.
吉林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膜覆盖和灌水条件下,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进行氮、磷、钾肥量级田间试验,研究吉林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高产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90~210 kg/hm~2、75~150 kg/hm~2、180~240 kg/hm~2.在该土壤条件下,玉米高产氮肥适宜用量为N 190.0 kg/hm~2、磷肥(P_2O_5)适宜用量为124.4 kg/hm~2、钾肥(K_2O)适宜用量为178.5 kg/hm~2.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配施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施肥不平衡是影响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研究氮、 磷、 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明旱砂田西瓜高产、 优质的适宜氮、 磷、 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砂田西瓜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西瓜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采用氮、 磷、 钾三因素的“311-B”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田间微区试验。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养分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西瓜产量的影响以磷肥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 对西瓜品质的影响以磷肥最大,钾肥次之,氮肥较小,表明在砂田碱性土壤中,磷是影响西瓜产量、 品质的首要因素,当氮、 磷、 钾肥用量分别达231.61、 204.34、 191.78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氮磷、 氮钾、 磷钾的交互作用对西瓜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某一单一肥料施用量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西瓜产量的形成,而由于肥料间的交互作用,两者配施则对产量的提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磷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钾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其交互作用最显著的区域为N 115.0~341.8 kg/hm2、 P2O5 86.5~298.2 kg/hm2、 K2O 101.6~298.4 kg/hm2。利用模型进行决策表明,砂田西瓜产量超过50 t/hm2的施肥方案为N 193.19~238.18 kg/hm2、 P2O5 162.41~206.72 kg/hm2、 K2O 164.85~214.53 kg/hm2; 西瓜品质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9.44 kg/hm2、 P2O5 167.86~207.52 kg/hm2、 K2O 212.87~267.62 kg/hm2。【结论】砂田西瓜产量达50 t/hm2、 品质综合评分达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8.18 kg/hm2、 P2O5167.86~206.72 kg/hm2、 K2O 212.87~214.53 kg/hm2,适宜的N、 P2O5、 K2O施用比例约为1∶0.86∶0.9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淀粉型甘薯磷肥营养效应,为甘薯高产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渝薯17(淀粉含量24.06%)为材料,设置7个磷肥处理(P2O50、0、37.5、75、112.5、150、300 kg/hm2),田间随机区组排列。其P2O50处理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均底施纯氮(N)90 kg/hm2和K2O 150 kg/hm2。甘薯苗移栽后每隔30 d,共计取样5次,对全株样品分叶片、茎蔓和块根测定其鲜重、干重及全氮、磷、钾的含量。收获期测定小区鲜薯产量、茎蔓产量并计算收获指数(HI)及其磷肥农学效率(PAE)、磷肥表观利用率(PAUE)、磷收获指数(PHI)、磷肥生理利用率(PPUE)、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磷肥增产率(PIR);同时计算收获期各器官N、P、K的吸收量,对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且以施P2O5112.5 kg/hm2和150kg/hm2时最优,经济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1.06%。2)不同器官N、P、K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栽后60、90、150 d,各处理氮素和磷素含量均为叶片茎蔓块根,而钾素含量为茎蔓叶片块根。栽后60 d后,叶片∶茎蔓∶块根含氮量为4.08∶1.62∶1,栽后90 d后,叶片∶茎蔓∶块根磷含量为2∶1.35∶1,栽后150 d后,茎蔓∶叶片∶块根含钾量为2∶1.8∶1。3)施磷可提高甘薯块根、茎蔓和叶片对N、P、K的吸收,养分总吸收量为钾氮磷;施磷处理中N、P、K的吸收量增幅分别为23.9%66.6%、29.6%58.5%、41.3%73.7%。磷钾吸收量均表现为块根茎蔓叶片,吸氮量表现为块根叶片茎蔓。4)在不同施磷条件下,形成500 kg所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4.24 6.61 g,1.93 2.84 g和6.94 11.48 g。施P2O5112.5 kg/hm2时,形成500 kg鲜薯吸收的养分最多,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6.61、2.84和11.08 g。5)磷肥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在施P2O537.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6.6%和343.0 kg/kg P2O5,磷肥农学效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收获指数在施P2O5112.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36.7 kg/kg、777.9 kg/kg和65.9%。6)收获期各器官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增施磷肥能提高甘薯产量,但其利用效率有下降趋势。本试验中,从甘薯高产高效生产的磷肥管理角度分析,N和K2O施用量分别为90 kg/hm2和150 kg/hm2时,以施P2O5为112.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对药用菊花的产量及光合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可金  章力干  张俊霞  马成泽 《土壤》2010,42(4):579-583
采用4因素5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N、P、K肥4种栽培因子对药用亳菊的产量、单株开花数以及群体光合速率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N、K、P肥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N肥对单株开花数和单朵花重量达极显著正效应,K肥也有一定效应,其他因素效应微弱。影响亳菊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N肥,其次是密度。4种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密度KP;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顺序为:NK密度P。获得亳菊高产的适宜密度为:5.5~6.0万株/hm2,施肥剂量范围为:N339.5~384.7kg/hm2,P2O5161.2~195.7kg/hm2,K2O291.5~344.0kg/hm2,三者的合理配比为:N∶P2O5∶K2O=1∶0.51∶0.89。  相似文献   

14.
针对保山区域冬早大棚辣椒氮磷钾肥料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存在偏施氮肥、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的现象,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通过频率分析研究高产优化施肥组合方案。保山大棚辣椒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模型Y=38 180.4+19.865 7N+16.102 7P+16.150 1K+0.026 6NP+0.012 4NK-0.006 8PK-0.025 8N~2-0.038 5P~2-0.014 1K~2,目标产量大于53 000kg/hm~2的优化施肥组合方案为N 568.9~631.9 kg/hm~2,P_2O_5 242.7~321.3 kg/hm~2,K_2O 684.6~794.8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47∶1.23,与当地施肥量水平相比,温暖区氮肥用量平均降低36.3%,温热区氮肥用量平均降低23.1%。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大棚辣椒产量,氮肥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磷肥和钾肥效应达显著水平,效应排序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和氮钾的交互效应为显著正效应,N用量在175~425 kg/hm~2时,辣椒产量随着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增幅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N用量在175~573.7 kg/hm~2时,钾肥效应趋势与磷肥一致,在高氮情况下,辣椒产量随着磷肥(或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土壤上施用125 kg/hm2N和135 kg/hm2K2O基础上增施磷肥,可显著增加油菜不同部位产量,其中籽粒产量平均提高12.5%,生物量平均提高29.0%。施磷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P素含量,有利于促进油菜K素营养累积,但对N素、K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施磷后磷肥农学效率、磷肥表观利用率和磷肥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6 kg/kg P2O5、13.0%和40.2 kg/kg P2O5,磷肥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仅为10.9%。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青海甘蓝型春油菜生产中磷肥用量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3,他引:33  
以强筋小麦皖麦38和中筋小麦皖麦4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子粒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植株体内N、P、K素含量与子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两种类型小麦的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不仅能显著提高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而且还能提高P、K的营养水平。植株体内N的含量除与吸水率和弱化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容重为负相关;皖麦38和皖麦44达到最高子粒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24.6.kg/hm2和207.5.kg/hm2,达到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88.5.kg/hm2和221.0.kg/hm2。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灰色草甸土上,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施肥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产量效应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产量最高的施肥方案为N 0 kg/hm2、P2O5 63.56 kg/hm2、K2O 110.00 kg/hm2,并筛选出WL-232HQ为适宜通辽地区种植的最佳苜蓿品种。同时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14个处理组合中,处理N0P2K2、N1P1K2、N2P2K0、N2P1K2和N2P2K3是试验条件下获得粗蛋白含量较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有机肥和氮磷组合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为作物提供更全面的养分,改善光合性能而提高产量。为进一步挖掘旱地小麦的增产潜力,2012~201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丘陵旱地开展了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对小麦增产效果与机理的研究。【方法】 通过田间裂区设计,有机肥为主区,设施羊粪22.5 t/hm2(MS)、猪粪22.5 t/hm2(MP)、精制有机肥2.25 t/hm2(MO);氮磷配施量为副区,设不施氮、磷肥(N0P0),N 105 kg/hm2、P2O5 75 kg/hm2(N105P75)、N 150 kg/hm2、P2O5 105 kg/hm2(N150P105)。供试小麦品种'晋麦92号',生育期测定旗叶SPAD相对值、籽粒灌浆参数、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期籽粒产量。【结果】 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均使小麦灌浆后期SPAD相对值下降缓慢。单施有机肥时,猪粪使小麦灌浆中期SPAD相对值和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精制有机肥使灌浆后期SPAD相对值最高,灌浆持续期延长最多,茎叶转移量和穗部积累量最高。有机肥与氮磷配施时,MSN150P105、MPN105P75、MON105P75有利于提高旗叶后期SPAD相对值,延长灌浆持续期,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有机肥与氮磷配施较单施有机肥成穗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以MSN150P105产量最高,其次是MPN105P75,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小麦有机肥与适量化肥配施,使成穗数增加,并可以改善光合特性,延长灌浆持续期,增加千粒重实现增产。本研究中,施羊粪22.5 t/hm2时,配施纯N 150 kg/hm2、P2O5 105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施猪粪22.5 t/hm2时,配施纯N 105 kg/hm2、P2O5 75 kg/hm2可实现减施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