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讨叶面喷施外源多胺对干旱胁迫下红椿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损伤的修复效果,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旱胁迫+外源多胺修复处理"试验。通过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主脉直径的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3种外源多胺溶液中,以外源精胺(Spm)溶液对植株的水分运输能力的修复效果最佳。2)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上表皮厚度起到调节效果差异不明显;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下表皮厚度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显著(P <0.05);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叶肉厚度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结合3个指标响应的综合情况来看,3种外源多胺中以外源亚精胺(Spd)对叶片储水能力修复效果最强。3)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栅/海绵比值的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3种外源多胺溶液中,仅外源Spd溶液对栅/海比值的缓解调节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多胺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参与调节植物发育过程以及胁迫响应,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是多胺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本研究以SAMDC转基因银腺杨84K为材料,分析在干旱胁迫下SAMDC对杨树生长的影响,探讨SAMDC在林木响应干旱中的作用,为揭示多胺在杨树抗逆性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3个月的银腺杨84K及其PagSAMDC4a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土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处理,观察植株表型,并对多胺含量、H2O2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失水率、电解质渗透率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agSAMDC4a过表达银腺杨84K株系PagSAMDC4a-OE#3、PagSAMDC4a-OE#15、PagSAMDC4a-OE#17的内源亚精胺、精胺含量都显著高于未转基因植株,且PagSAMDC4a-OE#17株系内源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分别是未转基因植株的1.95、3.43、1.32倍。正常条件下,过表达PagSAMDC4a植株的叶片表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与未转基因植株无显著差异,而过表达株系PagSAMDC4a...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外源亚精胺防御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外源Spd多浓度预处理+干旱胁迫处理试验,并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的观测数据和最佳浓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6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防御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 <0.01)。2)1 mmol/L和2 mmol/L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防御效果更好,且均遵守干旱胁迫程度越轻则生理损伤防御效果越好的规律;而不同浓度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防御影响并未发现明显规律。3)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外源Spd浓度进行筛选,发现2 mmol/L外源Spd溶液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为4种参试浓度中的最优浓度。  相似文献   

4.
以2年生红椿盆栽幼苗为对象,开展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对各观测日的土壤含水率、叶片伤害指数及植株萎蔫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时间段受试盆栽土壤含水率及叶片伤害指数差异均呈极显著差异;(2)复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胁迫伤害;(3)土壤含水率与植株受伤害程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要保证2年生红椿幼苗的正常生长,必须将土壤含水率保持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在水培条件下,不同N、P、K水平对红椿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了 3因素6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N、P、K水平对红椿幼苗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脯氨酸和丙二醛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N、P、K组合配施时,29号(N2P2K1)处理下的生理指标最优;N×K交互对红椿幼苗生长有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外源亚精胺修复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旱胁迫+外源Spd多浓度修复处理"试验。通过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观测分析和最佳浓度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1) 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4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修复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 0. 01)。(2) 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修复效果分别为2 mmol·L~(-1)1 mmol·L~(-1) 0. 5 mmol·L~(-1) 0. 1 mmol·L~(-1)、1 mmol·L~(-1) 2 mmol·L~(-1) 0. 5 mmol·L~(-1) 0. 1 mmol·L~(-1)、0. 5 mmol·L~(-1) 0. 1 mmol·L~(-1) 1 mmol·L~(-1) 2 mmol·L~(-1)和1 mmol·L~(-1) 2 mmol·L~(-1) 0. 5 mmol·L~(-1)0. 1 mmol·L~(-1)。(3)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外源Spd浓度进行筛选,发现1mmol·L~(-1)外源Spd溶液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为4种参试浓度中的最优浓度。  相似文献   

7.
多胺是一类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广泛的存在于生物体内[1].自1678年发现以来,多胺一直被看作是无用的代谢末端产物或废物,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65年,多胺的生物学功能才引起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国外大量资料表明,多胺对多种果树的座果有促进作用[3~5],但提高幅度与使用时期、使用浓度和多胺种类关系密切,国内相关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控核桃雌雄的数量,应用化学药剂进行了调控核桃雌雄花芽的试验,结果表明:5月中旬在香玲核桃花芽分化初期,全株喷施腐胺(Put)1×10-3mol/L或亚精胺(Spd)1×10-4mol/L药水溶液1次,可以提高雌花数量,减少雄花数量,雌雄比提高5.6~6.7倍。  相似文献   

9.
酸胁迫对林木内源多胺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多胺(PAs)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在高等植物中,PAs以阳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中,它们能与DNA、RNA等大分子阴离子相结合,从而促进细胞分裂;PAs也能促进体细胞胚的形成,不定芽的发生,根的形成和发生,子房和果实的发育,花原基的形成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
红椿和毛红椿是珍贵保护用材树种。红椿在我国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从红椿和毛红椿的种苗繁育,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造林设计、用材和相关运用、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综述红椿和毛红椿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利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鄂西红椿资源概况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鄂西野生红椿资源调查,摸清了该区域的红椿分布情况,简单分析了红椿生长情况及生境、人为干扰等因素,发现鄂西红椿为趋于渐危树种。针对该现状,提出了合理科学的保护、开发、利用红椿的建议和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谷城县天然红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红椿种群的分布格局,通过野外调查,采用样方法,运用7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两个样地的乔灌草多样性,并对各多样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运用7种不同分布格局指数,对不同红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灌木和乔木层香农指数差异显著;乔灌草层各样性指数间相关性较高;不同样地种群分别为集群分布和泊松分布。人为干扰造成群落不同样地草灌乔多样性下降,种群分布格局变化;天然红椿种群呈泊松分布,人为干扰下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毛红椿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8月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对2年生毛红椿幼树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进行测定,对其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呈现出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出现在上午8:00,次高峰出现在中午13:00;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是,毛红椿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九连山毛红椿种群的结实特性及其生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植物,美誉"中国桃花心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傅立国,1991).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浙江和云南等省(区)有其天然林分布,但资源总量少,面临物种濒危的严峻局面.珍稀濒危植物生殖特性的研究对了解种群分布、动态、调控与更新,及其生态适应、系统发育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Harper,1977;De Steven,1991),并可从生殖层面探讨濒危原因,寻求扩大濒危物种种群及其物种保护的有效措施(Harper,1977;Willson,1983).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毛红椿的生长量呈现出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比例4∶1>3∶1>2∶1的规律。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优于马尾松纯林,营造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毛红椿生长快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以带状混交为佳,且毛红椿比例宜小。  相似文献   

17.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危害悬铃木的入侵害虫。在网室内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苗木落叶进度和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接虫密度对悬铃木苗木的落叶进度影响明显,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能加快叶片脱落,且受害苗木叶片加速脱叶的关键期在9月下旬,但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并未降低悬铃木苗木的生长高度和生长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