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2017年7月10日-15日(小穗分化期)和8月2-5日(抽雄期)连续高温热害下品种间产量差异分析,以‘郑单958’为对照,以产量性状及产量为主要指标,兼顾穗位系数综合评价,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本区域抗高温胁迫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与对照‘郑单958’相比,‘明科玉77’行粒数最大,产量最高,穗位系数比对照低13.04%。综合评价筛选出耐高温低穗位系数品种7个,即‘明科玉77’,‘德发5号’,‘青农11’,‘正大12’,‘裕丰303’,‘金海13’,‘裕丰105’。其耐高温胁迫生理机制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胶东地区夏玉米适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刘文龙 《种子》2016,(7):116-118
选用山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2个夏玉米品种,通过田间种植试验,对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果穗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鉴定,以筛选适合胶东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抗倒伏品种有金海5号、青农11、菏玉157、登海605,高抗病品种有登海605、登海3622、金海5号、青农11,产量居前3位的品种为登海605、郑单958、隆平206.综合各鉴定性状,最适宜在胶东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是登海605.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此结果为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产玉米品种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筛选出适合鲁东半干旱区应用的夏玉米品种,以山东省目前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2010-2011年连续2年防雨棚控水干旱试验,以抗旱隶属度、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对各品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各品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重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茎秆变细,秃尖变长,产量降低。年份间比较,2011年夏玉米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产量均显著高于2010年。以茎秆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及产量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为综合评价标准,‘登海701’为典型抗旱性品种;‘莱农14’、‘农大108’、‘金海5号’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中科11’、‘浚单20’为抗旱性弱的品种;‘青农105’在2年内的隶属度值差异较大,其抗旱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油菜-夏玉米两熟条件下夏玉米适宜播期,以‘仲玉3号’、‘蠡玉16’和‘成单30’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夏播播期,对玉米的倒伏状况、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籽粒品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播期、品种与播期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玉米根倒率、总倒折率、收获指数、产量和有效穗数,且播期对实际倒伏、收获指数、产量和有效穗数影响大于品种。品种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品种和播期均显著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品种对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大于播期。四川盆地油菜-夏玉米模式中,油菜收获后夏玉米贴茬早播,有利于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兼顾高产和优质目标,5月1日至5月15日播种宜选用‘成单30’,晚播品种宜选用‘仲玉3号’或者‘蠡玉16’。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不同玉米品种茎秆特性比较与抗倒伏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三江平原抗倒伏玉米品种的茎秆特性,筛选出优良的抗倒伏玉米品种,本研究以‘L38P05’、‘先玉1219’、‘德美亚3’、‘A6565’、‘C2235’、‘J6518’、‘迪卡556’、‘P5697’、‘中单859’和‘垦沃6’1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倒伏情况、产量表现和茎秆形态特征、力学特性及其与倒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节间抗折断力与倒伏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不适宜作为评价玉米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形态指标和力学指标;基部节间的茎粗系数、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可作为抗倒伏玉米品种筛选的依据,测定第2~第4节间更有意义。该区域正常年份下,基部2~5节间平均穿刺强度80 N/mm2以上和第2~第4节间平均压碎强度390 N/mm2以上的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潜力。综合各品种的倒伏情况、茎秆性状和产量,筛选出适合三江平原机械化种植的优良抗倒伏玉米品种为‘德美亚3’、‘先玉1219’、‘C2235’和‘迪卡556’。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与耐密性的影响,在高密度(75000、90000株/hm2)条件下,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耐密性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密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品种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间长度、茎粗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等农艺性状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位高系数、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中,株高平均增高1.23 cm,穗位高平均增高1.92 cm,第3节节间长度减小0.42 cm,‘NK718’、‘农大372’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增加,其余品种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小,减少幅度4.72%~23.99%,经济系数增加4.71%。75000 株/hm2条件下的产量、穗部性状与90000株/hm2密度条件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9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增加2.39%、穗粒数减少5.68%、百粒重降低1.17%。14个夏玉米品种相比,‘泽玉8911’、‘新单61’及‘豫单9953’耐密性系数值较大,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9.
追肥时期与肥料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明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夏玉米合理追肥时期和追肥种类。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追肥时期(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和追肥种类(尿素 磷酸二铵,仅追尿素)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区、裂区和再裂区的产量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4 个夏玉米品种平均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为‘先玉335’>‘强盛51’>‘临玉3 号’>‘浚单20’,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为‘强盛51’>‘先玉335’>‘临玉3 号’>‘浚单20’。对于高产夏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51’,拔节期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均高于单追尿素;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则高于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因此,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拔节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单施,可获得夏玉米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1青农105号玉米品种试验结果1.12009年品种试验情况2009年,山东省荣城市分别在崖头德信防水镇、滕家镇和城山卫镇安排三组玉米品种试验。综合3处试验结果表明,春播青农105号抗粗缩病能力领先于其他任何品种,在当年粗缩病偏重发生的情况下,青农105号粗缩病平均感病率仅为2.6%,最大感病率为5.3%,比位居第二的农大108感病率分别降低79%~85%,平均产量9945kg/hm2,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3.2%。1.22010年品种试验情况2010年,我市分别在俚岛镇、崖头镇安排了2组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玉米须的最佳采收时期,以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玉米须采收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期对玉米须的功能成分、可收集产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含量随吐丝日数延长呈下降趋势,总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采收期的玉米须总黄酮含量的变幅大于多糖的变幅。以雌穗套袋方式延迟授粉能有效促进玉米须生长,但显著降低果穗结实率。‘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套袋6天的玉米须产量比自然授粉条件下的采收产量分别提高79.2%和65.5%,穗粒数分别下降了57.9%和88.2%;套袋12天玉米须产量分别提高107.6%和74.8%,穗粒数分别下降96.1%和96.0%;套袋3天果穗结实未受影响。不同品种玉米须生长量差异显著,玉米须产量变异范围界于0.443~1.003 g/穗之间,平均值为0.655 g/穗,变异系数24.78%。为兼顾玉米产量与玉米须品质及产量,吐丝3~5天为玉米须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北疆膜下滴灌糯玉米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六师及新疆北疆范围内膜下滴灌种植糯玉米主栽新品种。以‘晋糯10号’、‘晋单糯41号’、‘晋糯8号’、‘花1’、‘晋糯5号’和‘晋鲜糯6号’为试材,于2012—2013年连续对6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其生育期、品质、鲜穗和干粒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筛选出适合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种植糯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晋糯5号’品质好,产量高,产鲜穗30168.15 kg/hm2,产干粒11100 kg/hm2,在参试的品种中位居第一。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最终结论,‘晋糯5号’,是适合在北疆膜下滴灌种植的糯玉米的新品种,同时在山西玉米所选育的糯玉米品种适宜在新疆北疆种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特征特性的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结合选育过程的体会,以期为玉米商业育种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以自选系CT1668为母本、CT335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基于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试多年多点数据,对其产量表现及其农艺性状、抗旱性、耐高温性、耐密性、籽粒品质和青贮的饲用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种‘先玉335’平均提高3.4%,‘郑单958’平均提高8%以上,在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粒重和出籽率等穗部性状优于对照;抗旱性达到“极强”标准,耐高温性达到“中等”水平,同对照‘郑单958’相当;籽粒容重746 g/L,粗蛋白含量10.1%,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4.26%,赖氨酸含量0.3%;秸秆的相对饲用品质优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该品种为新型优良玉米杂交种,具备很强的推广前景和价值。在玉米商业育种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新品种市场安全性评价、制种产量、茎腐病、穗腐病、大小斑病、南方锈病、合理密植与控制倒伏等因素,建立有限回交与大群体逆境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裕丰303’的商业育种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生产中,‘先玉335’等美系新品种在耐密植、抗倒伏、抗南方锈病、抗大斑病、抗高温热害等方面的能力都较弱。为了通过育种手段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玉米新品种‘裕丰303’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在国家(黄淮海夏播、东华北中晚熟、西北春播)以及各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抗旱性、耐高温热害、耐密性、籽粒品质等品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裕丰303’不仅具备美系新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还具有耐旱、耐高温热害、抗倒伏、抗南方锈病等性状优势,实现并大幅度超越笔者原定的育种目标。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今后种质扩增、改良、创新的技术路线和避免遗传脆弱性风险出现等相关商业育种问题。强调在育种实践中应高度重视耐高温热害性状和耐旱性状的选育,特别要注重通过不断提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正向超正常表达选育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塔额垦区大面积推广的食葵品种,对选育和引种的7个食葵品种以‘双星5号’为对照进行大田比较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之间农艺性状、生育时期及产量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探讨具有推广潜力的价值指标,从中筛选优势品种。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参试品种株高、茎粗和籽粒数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对食葵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的性状是株高和茎粗;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株高、茎粗及盘径与产量的直接关系。‘飞天1号’、‘乐丰30’、‘JK518E’、‘同庆5号’茎粗高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P<0.05);‘双星44’籽粒大小及百粒重高于对照处理,显著差异(P<0.05);‘飞天1号’、‘双星44’和‘JK518E’与对照产量差异不大,‘同庆5号’产量较对照增产8.41%。综上所述,‘双星44’籽粒饱满、百粒重及盘径较大,具有商品性好的优点;‘同庆5号’具有植株生长健壮、盘粒数高、籽粒大小适中且产量高的优点,更具有大面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1 青农105号玉米品种试验结果 1.1 2009年品种试验情况 2009年,山东省荣城市分别在崖头德信防水镇、滕家镇和城山卫镇安排三组玉米品种试验.综合3处试验结果表明,春播青农105号抗粗缩病能力领先于其他任何品种,在当年粗缩病偏重发生的情况下,青农105号粗缩病平均感病率仅为2.6%,最大感病率为5.3%,比位居第二的农大108感病率分别降低79%~85%,平均产量9945kg/hm2,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3.2%.  相似文献   

17.
密植对金海5号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以郑单958为对照,研究了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种植对金海5号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高密度下产量均显著高于中密度;中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两品种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都显著降低;两品种子粒可溶性糖、蔗糖和粗淀粉含量高密度条件下都高于中密度;郑单958子粒容重高密度条件下显著降低,而金海5号子粒容重受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挑选出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优良蓖麻品种或优异的育种材料,以‘云蓖2号’为对照,根据物候期、抗性、株高、单株有效穗、单株蒴果数、百粒重、每公顷产量等多项指标,对国内21个蓖麻主栽品种在云南省的表现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品种的生育期在124~153天之间,与对照品种相仿,产量为2644.5~3934.3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蓖麻产量贡献因素最大的蓖麻农艺性状为单株总蒴果数与单株有效穗数。聚类分析将21个蓖麻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根据不同特点为育种提供依据。初步鉴定出‘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高产蓖麻品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类型的 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 探讨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设置 5个不同梯度的种植密度, 对供试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 从生物产量上看 ,‘郑单958’ 、 丰禾‘ 4 号’ 、 龙育‘ 1 号’ 和 ‘黑饲 1 号’ 的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 7.5 万株/hm2、 8.2 万株/hm2、8.2万株/hm2~9.0万株/hm2和 8.2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下, 供试品种穗位高差异不显著, 3个青贮玉米品种株高均无显著差异。在相同种植密度下, 普通玉米品种 ‘郑单 958’ 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低于 3个青贮玉米。不同品种的 4个品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种植密度与生物产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黑饲 1号’ 呈负相关, 其他 3个品种呈正相关。因此, 需要根据品种特点进行合理密植, 以期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穗期干旱胁迫下春玉米产量与抗旱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干旱是造成中国北方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为保证玉米既丰产又稳产,研究和筛选适宜的春玉米栽培品种至关重要;本试验在大田干旱条件下,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春玉米代表品种,在穗期采用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方法处理,对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抗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期受旱后密植型品种小区产量平均为12.14 kg,高于稀植型品种小区产量平均值10.4 kg;耐旱指数分析表明,以密植型品种‘大丰26’最高为0.89,而以稀植型品种‘农大108’最低为0.39,整体上密植型优于稀植型品种;同时结合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子,其次才是穗粒数,而百粒重影响最小;试验中以‘大丰26’、‘先玉335’丰产及稳产性最好;因此,在干旱区选用适宜的密植型品种并推广玉米增密技术,是支撑未来玉米产业发展乃至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