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为探讨煤矸石的存在对矿区土壤入渗的影响。采用室内一维定水头垂直入渗试验,对含煤矸石层土柱在3种容重条件下(1.2、1.3、1.4 g/cm3),按其在土柱中厚度(4、8、12 cm)和位置(上层、中层、下层)的不同,进行土壤入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⑴煤矸石位于土柱上层时,厚度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土壤入渗;位于中层时均抑制了入渗;位于下层时对入渗的影响较小。⑵土壤入渗随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同一煤矸石容重和厚度,其位置影响入渗的排序为:上层>下层>中层。⑶本试验所设厚度对土壤入渗影响不显著,而位置和容重影响极显著。通用公式可更好反映土壤入渗规律。  相似文献   

2.
灌溉水温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灌溉水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研究了盐碱砂质壤土在三种水温(5℃、20℃和40℃)时的入渗特征,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土壤水分入渗及湿润锋的变化,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平方根为直线关系,当土壤温度增加时,参数a呈幂函数形式增大,随温度升高,直线变得越来越陡,在相同时段内,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平方根具有较好线性函数关系,随温度升高,直线斜率增大,相同时段内,累积入渗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盐碱砂质壤土湿润锋运移速率和水分入渗速率的影响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较高温度区对其的影响小于较低温区。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主要受压力水头、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颗粒级配影响。基于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试验研究这些因素对入渗能力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Green-Ampt与Philip入渗模型得到相应土壤入渗特性参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四个因素对累积入渗量、饱和导水率、稳定入渗率、湿润锋面吸力、吸渗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压力水头、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颗粒级配对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及Green-Ampt与Philip模型中物理参数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中饱和导水率与稳定入渗率间误差较小,吸渗率拟合值与利用湿润锋面吸力所得吸渗率计算值间相似程度较高,决定系数R2大于0.8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级配关联度均值r4最高为0.946 3,土壤容重、初始含水率其次,压力水头影响程度最小(r1=0.562 9)。总而言之,颗粒级配对土壤入渗特性影响起主导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农业灌溉及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温定盆栽和池栽防雨旱棚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胁迫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干物质积累减少,子粒千物质来自贮藏同化物的比例上升,产量下降,产量构成三因子中穗粒数,亩穗数下降均极显著,而千粒重下降较少,随水分胁迫加剧,拔节前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率增高,从播种到拔节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愈高,拔节后植株衰老死亡愈早,产量降低就愈大,中度水分胁迫下,虽然水分生产率和经  相似文献   

5.
根据番茄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利用时域反射仪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 cm内,尤其在0~60 cm变化最为激烈,100~180 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按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划分,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分为4层,即活跃层(0~30 cm)、次活跃层(30~60 cm)、缓变层(60~100 cm)和均稳层(100~180 cm)。灌水次数越少对土壤水分消耗的越多,易造成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土壤水分亏缺;反之,则土壤水分消耗较少。  相似文献   

6.
生草和覆盖对梨园土壤水分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了改进梨园土壤管理制度,克服清耕制土壤管理措施对梨园土壤水分和结构的不利影响,本试验在黄冠梨园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清耕为对照,进行了生草和秸秆覆盖处理,对其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土壤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灌水后时间延长,秸秆覆盖比清耕可显著的保持土壤水分,灌水后时间越长保水效果越明显;果园生草在短期内即灌水后20天,其土壤含水量与清耕差异不显著,但随着灌水后时间的延长,会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果园生草和覆盖可以显著降低0-20 cm的表层土壤容重和表层土壤的固相体积;果园覆盖可以显著提高表层土壤的液相体积,降低20-40 cm土层的气相体积。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水量对枸杞土壤水分动态及蒸散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根据枸杞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变化特点,利用时域反射仪,在非称重式蒸渗仪(测坑)中研究不同灌水量下枸杞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灌水是影响枸杞园内土壤水分变化重要因素,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依靠灌水来补充;枸杞耗水量显著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越湿润,耗水量也越大;受温度和枸杞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枸杞月耗水高峰在5-9月,最高月耗水量在7月;最高旬耗水量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中旬和7月下旬;阶段耗水量的趋势均表现为:盛果期>盛花期>营养生长期>秋果生长期>秋果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对小麦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导因素之一,对小麦生理机能影响至关重要,由于水分生理与其他生理密不可分,就环境而言,水、光、温与渗透调节能力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小麦水分盈亏对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可为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安徽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200万hm  相似文献   

9.
水稻的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21~30d及1~30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60~-65kPa的控水处理,收获后对优势粒、中位粒、劣势粒进行粒形和垩白测定,发现在不同土壤水分下S品种长穗期和抽穗后1~10d控水显著抑制了籽粒伸长,也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籽粒增宽和长厚,以S4处理受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Y品种主要是长穗期控水显著抑制了粒长、粒宽和粒厚;两品种的多数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粒厚,这在优势粒中更明显;土壤水分对粒长/宽的影响很小。S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低于CK,Y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高于CK。对两个品种来说长穗期是影响外观品质的主要水分敏感期,节水栽培应从品种选择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预示着将出现更多的易发生干旱的区域,伴随着玉米生长区域的不断扩张,干旱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性增强,甚至危及地区及全球的粮食安全。产量下降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干旱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作物所处的生长阶段。此文试图从玉米植株形态、产量和产量构成、生理指标和后续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可恢复能力等几方面,就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就水分胁迫影响的研究方法及玉米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方面也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土壤水分胁迫下拔节期和抽雄开花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水平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抽雄-开花期下降幅度大于拔节期。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水分胁迫改变了玉米叶片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水分胁迫下,白单9的Pn,WUE,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面积明显高于白单31。  相似文献   

12.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5,自引:10,他引:65  
以粳稻武香粳9号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为材料, 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 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土水势)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水稻籽粒整个灌浆结实期间, 当间歇灌溉的低限土水势为-15 kPa时, 整精米率提高, 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无显著影响, 胶稠度变软, 稻米品质有所改善; (2) 而当低限土壤水势≤-30 kPa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芩采用室外盆栽控水,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黄芩的耗水量、地上、地下部分的质量变化以及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试验设三个处理,分别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30%,50%,80%。结果表明黄芩的耗水量在开花前营养生长阶段耗水量最大;土壤相对含水量30%和80%的处理都不利于黄芩的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量50%的处理黄芩产量最高,并且有效成分含量达到13.6%,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张力对大棚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棚黄反主采收期,一次灌水量15mm条件下,灌水开始点PF2.0~PF2.7(PF为土壤水分张力的对数)之间不同处理对黄瓜生育的影响差异影响;PF2.3处理可明显增加早期产量,并可节水40%以上,因此,PF2.3可以作为采收期的灌水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水稻品种,于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 d、11~20 d、21~30 d及1~30 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 kPa、-60~-65 kPa的控水处理。结果表明,抽穗前土壤水势控制在-30~-35 kPa时,两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以长穗期产量最低,进一步降低土壤水势产量不再明显下降;分蘖期控水的减产幅度以上育397>绥粳3号,长穗期以上育397<绥粳3号;2个品种穗分化期控水对籽粒品质影响最大,质量质数最低,其他时期相差不大,因此,穗分化期不仅是水稻产量的水分敏感期,也是品质的水分敏感期;比较两品种相同处理的抗旱系数和质量质数,抽穗前控水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劣势粒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抽穗后多数处理对品质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的后效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揭示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的后效影响及其规律,利用盆栽试验对供试冬小麦设置13种供水处理,测定作物株高、叶面积、冠干重及产量,研究水分胁迫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后效影响。结果表明,中度水分胁迫对株高的后效影响大于重度水分胁迫,在重度水分胁迫下,除C5-A外,当前影响均大于后效影响;前期中度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后效影响大于当前影响,后期则相反,重度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当前影响大于后效影响;水分胁迫对冠重的后效影响大于当前影响;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穗数的后效影响基本上表现为正效应,而对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及WUE的后效影响则全部为负效应,拔节至孕穗阶段中度水分胁迫抽穗期复水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对照的62%。不同程度、不同历时、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均有后效应,并导致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8.
氮素对燕麦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氮素对燕麦坝莜1号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冠层分析仪测定不同氮肥处理下群体的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下产量性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单株叶面积在整个生育期呈"M"型变化,叶绿素含量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施氮量对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的影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变大,而透光率变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坝莜1号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则降低。产量以N2处理(144.0 kg/hm2)最高。因此认为,合理的氮肥用量能显著改善燕麦群体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是燕麦增产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土壤砂砾覆盖对入渗和蒸发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砂砾覆盖能防止土壤表面受到雨滴侵蚀,切断土壤的毛细管的作用,从而对土壤入渗和蒸发规律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砂砾覆盖对入渗和蒸发规律影响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与砾石覆盖度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 又有负相关关系,入渗不仅与砂砾粒径有关,还与砂砾在土壤表面所处的位置有关;砂砾覆盖能够抑制蒸发,抑制效果与砂砾粒径大小、颜色和厚度等有关。另外,一些国外学者通过定量化模型来描述了砂砾覆盖条件下入渗和蒸发规律,但这些定量化模型还是最基本的简化模型,主要偏重于理论说明,直接应用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8~1989年在水泥测坑和活动遮雨篷的控制下,研究棉花铃期至吐絮期土壤水分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并用~(14)C示踪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的机理。同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构成产量和纤维品质的诸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在75%时皮棉产量最高;土壤持水量在65%时棉纤维品质最佳。并发现棉株主茎倒3叶的叶细胞汁浓度与土壤水分呈线性关系,以及花铃期水分管理的相应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