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钙对高温下巨峰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秋玲  谭伟  马宁  翟衡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963-1968
 【目的】分析钙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明钙在高温胁迫下对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高温时期,以田间生长的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CaCl2、CaCl2+Ca2+螯合剂EGTA、CaCl2+钙调素抑制剂氯丙嗪(CPZ)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的光合、荧光参数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CaCl2显著提高了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使光系统Ⅱ(PSⅡ)维持较高的活性,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的天线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初始荧光(Fo)极显著小于对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稍低于对照;添加抑制剂EGTA、CPZ明显抑制了光合作用,2个处理的Pn分别比钙处理的低29.4%、26.5%;其PSⅡ功能和活性也受到了显著抑制,导致叶片中MDA含量分别比钙处理高33.7%和40.2%。【结论】喷施CaCl2有效缓解了高温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以及对PSⅡ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土壤紧实度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土壤紧实度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Rehd)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容重(1.25,1.40,1.55 g/cm3)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生物产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平邑甜茶植株生长指标及生物产量在不同土壤容重下的大小顺序均为:1.40 g/cm3处理>1.25g/cm3处理>1.55 g/cm3处理;土壤容重1.55 g/cm3处理的植株根冠比显著提高;1.55 g/cm3处理的植株叶片PSⅡ潜在活性、PSⅡ反应中心内部光能转换效率、过剩光能热耗散以及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下降,而过剩光能极显著增加。【结论】在容重为1.25和1.55 g/cm3土壤中,植株生长和生物量均受到显著抑制,且1.55 g/cm3容重土壤中植株叶片内部光能机构功能显著下降,1.40 g/cm3容重土壤较适宜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白菜类蔬菜生产中出苗不整齐、大小棵,缺苗断垄等问题,满足线播生产的要求。【方法】用2.5%氯化钠溶液、木酢液(350倍液)和含木酢液复合肥溶液(60倍)3种溶液分别引发2 h和4 h不结球白菜‘上海青’、‘京冠油菜’以及结球白菜类‘娃娃菜金贝贝’的种子,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结果】60倍液复合肥(含木酢液)引发4 h可显著提高‘上海青’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达到0.967,96.67%和97.94,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27%、8.62%和21.02%;采用2.5%氯化钠引发4 h可显著提高‘京冠油菜’种子的发芽率,较对照提高4.3%,但对其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采用350倍液木酢液引发2 h可显著提高‘京冠油菜’种子的发芽指数,较对照提高8.9%。3种溶液引发均未对‘娃娃菜金贝贝’产生显著影响。通过主体间效应分析,品种在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方面均发挥着显著作用,而不同溶液引发效应以及品种与不同溶液引发的交互效应在提高3种蔬菜发芽指数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结论】不同溶液引发对不同白菜类蔬菜种子差异性较大,其中350倍液的木酢液或60倍液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连续施用沼液对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苹果园土壤生态改良的作用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庄浪县10年生‘惠民短枝富士’园连续施用3 a沼液(T)、以不施沼液为对照(CK),测定不同土层0~20cm(S1)、20~40 cm(S2)、40~60 cm(S3)的土壤养分状况和苹果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与CK相比,施沼液后各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相较于CK,S1、S2、S3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6.02%、51.05%、114.16%;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69.23%、54.21%、23.76%;土壤孔隙度分别提高7.06%、4.23%、2.67%;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04.45%、533.67%、322.67%;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6.77%、31.05%、250.03%。施沼液后各土层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pH、电导率、容重均显著降低,相较于CK,S1、S...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硒引发对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及发芽的影响.【方法】以‘联丰20’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种子经75μmol/L硒酸钠引发48h,在5℃下低温吸胀不同时间(0、12、24、36和48h),测定玉米种子吸胀中的发芽及生理指标.【结果】硒引发处理玉米种子,不仅能提高低温胁迫期间种子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可溶性糖(WSC)、脯氨酸(Pro)和种子浸出液的核苷酸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发芽率、缩短了平均发芽时间.低温吸胀48h后,与对照相比,75μmol/L硒酸钠引发处理分别使‘联丰20’和‘郑单958’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提高了28%和14%,平均发芽时间缩短了7.68h和5.76h.【结论】75μmol/L硒酸钠引发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种子吸胀期间各项生理特性,同时也增强了低温胁迫下种子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基质栽培对‘红颜’草莓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追施有机肥的基质栽培对日光温室‘红颜’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栽培地温的日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10 cm、15 cm日平均地温与对照一致,而5 cm、20 cm处存在差异;基质栽培植株生长势比对照稍弱,主要表现在叶片数减少、叶片纵横径变小;基质栽培植株显蕾期、盛花期比对照晚3~5d,但果实始熟期和成熟期仅比对照晚1 d;基质栽培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基质栽培比较接近土壤栽培,可以用于解决设施栽培中草莓的重茬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cm-20 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0cm-20 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0cm-5 cm土壤含水量5.9%,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种膜覆盖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cm-15 cm土壤含水量;各覆盖处理对20cm-25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渗水膜覆盖比对照降低0cm-5 cm土壤容重2.0%,稻草覆盖比对照降低了15cm-20 cm土壤容重4.0%。渗水膜覆盖与对照的马铃薯出苗率基本一致,但稻草覆盖使马铃薯出苗率降低21.7%。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显著增产22.0%和6.9%,稻草和普通膜减产21.2%和19.5%。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提高大薯个数79.0%和31.6%;渗水膜覆盖提高马铃薯块茎商品率44.1%,并提高块茎淀粉含量7.4%。试验表明: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渗水膜覆盖栽培,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金丝皇菊’在夏季高温多雨地区的正常过夏问题。【方法】采用园林废弃物和中药渣堆腐而成的两种自制基质与两种传统基质(黄壤土、泥炭土)对比‘金丝皇菊’的种植效果,分析‘金丝皇菊’在高温气候环境下的适应性,以优化‘金丝皇菊’在高温气候环境下的栽培生产。【结果】结果表明:(1)中药渣基质种植的‘金丝皇菊’的营养生长状况佳,株高38.67 cm,茎粗1.38 cm,冠幅21.33 cm,叶片数25片,园林废弃物基质次之,株高37.1 cm,茎粗1.26 cm,冠幅20.43 cm,叶片数23.67片,泥炭土株高33.97 cm,茎粗1.15 cm,冠幅19.2 cm,叶片数21.33片,和黄壤土株高30.6 cm,茎粗0.82 cm,冠幅18.6 cm,叶片数20.33片的表现较差;(2)自制基质园林废弃物和中药渣种植‘金丝皇菊’的叶片净光合速率(20.15μmol/(m~2·s)、21.19μmol/(m~2·s))、气孔导度(0.35 mol/(m~2·s)、0.35 mol/(m~2·s))、光饱和点(1 897.71μmol/(m~2·s)、1 862.12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0.05μmol/(m~2·s)、0.06μmol/(m~2·s))等光合指标显著高于黄壤土,光补偿点(5.15μmol/(m~2·s)、8.28μmol/(m~2·s))和暗呼吸速率(0.25μmol/(m~2·s)、0.45μmol/(m~2·s))则低于黄壤土;(3)两种传统基质种植的‘金丝皇菊’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较自制基质变形大,自制基质初始荧光、单位有活性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低于传统基质,而最大荧光、PSII的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高于传统基质。【结论】由此可知,自制基质能促进光合作用,缓解高温环境对‘金丝皇菊’光化学活性和光合性能的抑制,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促进‘金丝皇菊’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对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种子活力、生理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甜玉米种子贮藏及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和‘农甜99’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处理玉米种子,沙床发芽法检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了种子的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SRAP标记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生理指标和遗传多样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结果】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REC和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18.32%和43.15%、10.73%和15.38%、19.43%和23.60%、41.85%和45.70%、69.78%和71.74%、52.02%和71.60%;浸泡24 h的REC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68%和27.68%,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50%和47.08%。老化处理使种子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9.35%和23.58%、25.00%和20.00%、96.99%和83.35%。相关性分析发现,2个品种老化种子浸出液的REC和MDA含量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HA和POD活性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的活力以及DHA、POD活性逐渐降低、REC和MDA含量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处理降低了种子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农甜88’种子耐老化能力强于‘农甜99’。  相似文献   

10.
高温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成熟期‘赤霞珠’葡萄的光合作用在高温胁迫下及恢复期间的变化,探讨葡萄光合作用抑制及恢复的机制。【方法】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进行6d的高温(每日9:30—15:3040℃,其余时间30℃)处理,然后恢复1d。对照的温度每日6:30—18:30为30℃,其余时间20℃。恢复时的温度条件同对照的温度。测定高温处理前、处理过程中和恢复后葡萄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每日40℃的高温处理后,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o)显著小于对照,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光系统Ⅱ受体侧放氧复合体功能参数(Wk)和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Eo)升高。经过1d的恢复,高温处理的这些参数值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40℃的高温胁迫导致‘赤霞珠’葡萄叶片的Pn显著下降,不过在常温下1d就能够恢复。Pn下降不是气孔因子导致的结果,主要与PSⅡ供体侧和反应中心活性以及激发能的分配有关;Pn恢复上升,与上述因子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连续周年耕作对砂姜黑土农田蓄水保墒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筛选利于改善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蓄水保墒效果及提高作物产量的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耕作方式。【方法】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夏玉米季-冬小麦季周年耕作方式处理:免耕-旋耕(对照)、免耕-深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免耕-免耕,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及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免耕-深耕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收获期15—25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20—35 cm土层土壤容重,深松-免耕和深松-旋耕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收获期15—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20—25 cm土层土壤容重,而免耕-免耕处理显著增大夏玉米收获期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5—20 cm土层土壤容重。免耕-深耕、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收获期0—40 cm土壤贮水量,而深松-旋耕和免耕-免耕处理却降低冬小麦收获期0—40 cm土壤贮水量。与对照免耕-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免耕处理提高夏玉米-冬小麦整个周年内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免耕处理提高作物收获期40—160 cm土壤含水量,而深松-旋耕处理在冬小麦收获期则降低40—16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7.67%和10.21%,免耕-深耕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而夏玉米产量降低,最终周年籽粒产量降低0.44%,免耕-免耕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降低2.19%。【结论】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作物籽粒产量,其中深松-免耕处理能够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产量及经济效益增加效果较优,可作为相对较适宜的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嘉峪关10种酿酒葡萄品种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简化地评价嘉峪关酿酒葡萄品种,筛选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方法】以‘白玉霓’‘北冰红’‘赤霞珠’‘佳美’‘美乐’‘威代尔’‘霞多丽’‘意斯林’‘左优红’‘黑比诺’1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供试葡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单宁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pH、糖酸比9项常规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所测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糖含量与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酚含量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9个品质指标能够综合为2个主成分,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2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的为‘黑比诺’,综合得分0.82,其次分别为‘佳美’‘美乐’,综合得分分别为0.63、0.39.【结论】‘黑比诺’‘佳美’‘美乐’在嘉峪关10个酿酒葡萄品种中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盖膜微集雨集成技术,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木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处理1为施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在行距畦面上利用农膜覆盖收集雨水进入木薯种植行沟的盖膜模式,盖膜行距畦面高于木薯种植行沟2-3 cm,行距畦面宽80 cm),处理2为习惯施肥栽培(对照,不盖地膜),每个处理施肥量以NPK总养分为90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1的土壤速效N、P、K,有机质、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处理2提高9.19%、9.17%、3.32%、8.25%、32.21%、9.60%,容重降低6.25%,可改善土壤p H。处理1木薯叶片叶绿素和叶片干物质、木薯杆茎径、木薯块根茎径、木薯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处理2增加51.36%、11.14%、18.48%、21.57%、18.76%、34.88%、40.04%、31.89%、9033.8元/ha,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可为木薯高产稳产的生长发育提供及时、持续、平衡的养分供应与水肥条件,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耕地质量。【方法】设3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通过水稻秸秆不同处理还田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晚稻产量的变化。【结果】每处理种植穴数、基本苗差异不大,而不同处理667m2有效穗数差异较大,秸秆还田的处理2、处理3的株高、穗长、总粒、实粒、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比对照的处理1高。处理3腐熟剂秸秆还田毛收入最高,效益最好。处理2、处理3的土壤容重都略有下降,以腐熟剂秸秆还田的处理3土壤容重下降最大,达1.28g/cm3,比实施前及对照处理1下降了0.03g/cm3。以秸秆腐熟剂还田的处理3有机质含量提高最为显著,达到35.5g/kg,比对照处理1提高了3g/kg。而无秸秆还田的对照处理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下降。【结论】腐熟剂秸秆全量还田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幼苗的抗旱性,为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抗旱葡萄基因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以原产贵州的葡萄属4个野生种7个单株,即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花溪-9’、‘花溪-4’、‘农院-11’和‘福泉-1’,腺枝葡萄(Vitis adenoclada Hand-Mazz)‘茂兰-11’,葛藟葡萄(Vitis flexuosa Thunb.)‘习水-4’和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3x)‘农院-1’为试材,以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红地球’和欧美杂种(Hybrid of V.viniferra×V.labrusca)‘水晶’2个栽培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法,设置干旱胁迫8,16,24,32和40d共5个试验处理,观察植株的形态表现,并测定相关的生理指标,综合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野生葡萄各单株的抗旱性。【结果】干旱胁迫导致葡萄叶片失绿和翻卷,旱害症状和相对电导率(REC)明显增加,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明显降低。其中,在干旱胁迫8d时,所有葡萄材料均未表现旱害症状;胁迫40d后,除‘花溪-9’和‘习水-4’表现为2级旱害症状外,其余试材均表现出3级旱害症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与胁迫8d相比,‘习水-4’和‘花溪-9’的降幅最小,分别为9.82%和9.63%,而‘茂兰-11’和‘红地球’的降幅最大,分别为13.60%和12.94%。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葡萄叶片水势逐渐下降,与胁迫8d相比,‘茂兰-11’和‘红地球’在胁迫40d后叶水势降幅最大,分别达2.10和2.05MPa,而‘农院-11’和‘花溪-9’叶水势降幅最小,分别为1.18和1.19 MPa。干旱胁迫8d时,葡萄叶片REC值为13.19%~21.75%,随胁迫程度加深REC不断增大,干旱胁迫40d后葡萄叶片REC升高了38.28%~42.09%,其中‘花溪-9’叶片的REC最低,为51.80%,‘红地球’叶片的REC最大,为62.73%,二者相差10.93%。供试9份葡萄材料的抗旱性表现为‘花溪-9’‘习水-4’‘农院-11’‘福泉-1’‘农院-1’‘水晶’‘花溪-4’‘茂兰-11’‘红地球’。【结论】野生毛葡萄‘花溪-9’抗旱能力最强,葛藟葡萄‘习水-4’和毛葡萄‘福泉-1’、‘农院-11’也较为抗旱,可作为抗旱葡萄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大田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的基础上,研究增施改良剂对盐碱地棉花增产和土壤控盐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沙湾县共设置5个处理:对照(不施肥),常规化肥,常规化肥+改良剂,专用肥,专用肥+改良剂,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小区随机区组设置;测定指标为棉花产量、干生物量、土壤pH和电导率。【结果】常规化肥+改良剂处理平均有效铃数6.8个/株,平均单铃重5.95 g,获得了最佳产量6 640 kg/hm2,比常规化肥处理提高17.4%,增产效果明显。增施改良剂降低土壤pH;距滴头0 cm处的土壤电导率比距滴头30 cm处的电导率低,滴灌洗盐效果好。【结论】增施改良剂可提高棉花结铃数和促进单铃重增加,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且有降低土壤pH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幼苗的抗旱性,为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抗旱葡萄基因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以原产贵州的葡萄属4个野生种7个单株,即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花溪-9’、‘花溪-4’、‘农院-11’和‘福泉-1’,腺枝葡萄(Vitis adenoclada Hand Mazz)‘茂兰-11’,葛藟葡萄(Vitis flexuosa Thunb.)‘习水-4’和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农院-1’为试材,以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红地球’和欧美杂种(Hybrid of V.viniferra×V.labrusca)‘水晶’2个栽培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法,设置干旱胁迫8,16,24,32和40 d共5个试验处理,观察植株的形态表现,并测定相关的生理指标,综合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野生葡萄各单株的抗旱性。【结果】干旱胁迫导致葡萄叶片失绿和翻卷,旱害症状和相对电导率(REC)明显增加,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明显降低。其中,在干旱胁迫8 d时,所有葡萄材料均未表现旱害症状;胁迫40 d后,除‘花溪-9’和‘习水-4’表现为2级旱害症状外,其余试材均表现出3级旱害症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与胁迫8 d相比,‘习水-4’和‘花溪-9’的降幅最小,分别为9.82%和9.63%,而‘茂兰-11’和‘红地球’的降幅最大,分别为13.60%和12.94%。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葡萄叶片水势逐渐下降,与胁迫8 d相比,‘茂兰-11’和‘红地球’在胁迫40 d后叶水势降幅最大,分别达2.10和2.05 MPa,而‘农院 11’和‘花溪-9’叶水势降幅最小,分别为1.18和1.19 MPa。干旱胁迫8 d时,葡萄叶片REC值为13.19%~21.75%,随胁迫程度加深REC不断增大,干旱胁迫40 d后葡萄叶片REC升高了38.28%~42.09%,其中‘花溪-9’叶片的REC最低,为51.80%,‘红地球’叶片的REC最大,为62.73%,二者相差10.93%。供试9份葡萄材料的抗旱性表现为‘花溪-9’>‘习水-4’>‘农院-11’>‘福泉-1’>‘农院-1’>‘水晶’>‘花溪-4’>‘茂兰-11’>‘红地球’。【结论】野生毛葡萄‘花溪-9’抗旱能力最强,葛藟葡萄‘习水-4’和毛葡萄‘福泉-1’、‘农院-11’也较为抗旱,可作为抗旱葡萄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甜高粱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甜高粱耐盐特性及改良效果。【方法】采用火焰光度法和AgNO_3滴定法分析盐碱地甜高粱耕层盐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种植甜高粱3 a后,0~2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降低75.86%,年际之间的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此外,甜高粱的生长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使得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提高到74.9%、65.26%,Cl~-和Na~+分别降低67.64%、67.62%。【结论】甜高粱对盐碱地土壤表层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降解地膜对地温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降解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COPO树脂降解地膜在新疆北部农田中的应用特征。【方法】以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黑色降解膜对地温和滴灌棉花、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覆膜方式和灌水量对降解膜降解率的影响。【结果】降解膜处理20 cm土壤日平均地温高于普通膜,其保温效应也优于普通膜,08:00时5 cm土壤平均温度比普通膜高出0.244℃,最高相差1.6℃,地温昼夜变化幅度小;降解膜处理的棉花、玉米平均增产6%左右;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降解膜的降解时间明显延长,崩裂期最大相差39 d;棉花滴灌平作模式下地膜降解时期明显晚于沟灌玉米,诱导期延长6 d,破裂期延长13 d,崩裂期延长67 d,同时重量降解率远低于后者,应用效果更好。【结论】COPO树脂降解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因降解速度受作物、覆膜方式、灌水量的影响较大,降解膜的可控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人参栽培后对农田土壤质量以及后茬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吉林省人参主产区白山市抚松县北岗、大方、抽水以及靖宇等地的 4 个试验点,以普通农田为对照,对参后地农田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状、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进行分析。【结果】参后地农田 10~20 cm、20~30 cm 深度土壤容重范围为 1.25~1.43 g/cm3,显著低于对照,而垄台与垄沟耕层厚度平均分别为 31.40、16.94 cm,分别比对照提高 89.60%~93.55% 与 39.59%~56.52%。对于耕层土壤养分,4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对照相应分别提高 6.18%~38.99%、2.68%~12.64%、6.62%~42.90% 与 6.39%~40.54%。此外,参后地农田土壤 pH 范围在 4.81~6.82 之间,与对照相比,其土壤酸化趋势得到改善。与对照相比,除靖宇外其余 3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玉米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 14.70%、11.19% 与 10.32%,籽粒产量增加 8.56%~14.08%,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参后地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参后地农田玉米叶片和籽粒等器官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整株玉米籽粒氮吸收量比对照提高 13.60%~26.08%。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速效氮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籽粒氮浓度呈显著线性关系。【结论】农田栽参后显著改善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增加耕层厚度,降低土壤紧实度,利于后茬玉米生长,特别是参后地农田氮水平提升有利于后茬玉米产量提升以及土壤氮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