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硒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否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目前尚无定论,但目前日趋增多的试验表明,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本文综述了土壤和植物中的硒含量状况,土壤硒的形态及有效性,硒对植物的几种生物效应,土壤、植物中硒的测定与调节,以及目前硒的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土壤植物系统硒累积迁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硒是一种对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比较重要的元素。硒元素供给不足或者过量都会引起地方病的发生,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就有可能与缺硒有关。目前有大量学者对土壤中硒的有效性、植物对硒的吸收和植物中硒的转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笔者从土壤硒有效性以及植物对硒吸收两方面,综述了土壤质地、pH、有机质、氧化还原特性、植物种类、施肥、成土母质以及综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规避极端降水带来的洪涝灾害,有效保障水稻安全生产。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69个气象台站1971—2016年降水资料和历史洪涝记载资料,利用方差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极端降水和洪涝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指数(EPI)5月、6月和9月在2010s最突出,7月和10月在1990s最突出,8月在1980s最突出;(2)根据典型因子,7月多雨时段为1990s,8月多雨时段为1980s;(3)水稻洪涝多发生在7月,7月和8月水稻洪涝历史高发时段分别为1990s和1980s。  相似文献   

4.
王茜 《种子科技》2019,(11):101-102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生长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并产生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两种不同的物质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产生良性循环,为植物更好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关人员对土壤微生物的重要性形成有效认识,并能深入探究其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从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即土壤微生物对植物根际分泌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对植物腐殖酸形成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对植物激素生成产生的影响。基于此,可帮助农业领域更好的种植植物,提供更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代黑龙江19世纪80年代开始水稻种植,此后在曲折中发展,1984年以后稳定增长,并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气候变暖和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最低气温的显著上升,是近几十年黑龙江水稻发展的根本原因。近100多年的短期考察和近1000多年的长期考察都表明,气候条件是制约黑龙江水稻生产的基本因素。在气候温暖时期,黑龙江可以大规模地发展水稻,而在气候寒冷的时期,黑龙江则很难有成规模的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盐碱胁迫对不同水稻材料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为探明水稻苗期耐盐碱特性的生理机制,建立适合江苏滩涂地区简易有效耐盐碱鉴定方法;【方法】以18个不同的粳稻、籼稻以及杂交稻材料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人工盐碱处理下,水稻的发芽率、苗高、苗的干物质重以及主根和侧根等生长特性;【结果】研究表明:盐碱处理下,供试水稻品种的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粳型水稻材料相比,在盐碱处理下,籼型水稻材料的发芽率低,干物质累积少,主根生长受抑制,而且侧根发根也较少,表现为对盐碱胁迫更为敏感。而杂交稻材料表现则不一致,杂交稻汕优63和两优培九的耐盐碱特性表现处于籼稻和粳稻之间,而杂交稻粤优938的盐碱特性则比籼型水稻材料更为敏感。【结论】经显著性分析,在盐碱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和侧根数目分别在0.01和0.05差异水平,可作为苗期水稻盐碱特性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麦秆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麦秆还田数量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明确了应用快腐剂能加快麦秆腐烂,且对水稻有一定增产效果、增幅达4.15%~7.15%;麦草全量还田水稻田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明显高于秸秆未还田块,土壤理化性状均有较大改善,容重有所降低,各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均有所提高;秸秆腐熟过程中会与植株争夺氮素养分...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气温和降水因子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11年水稻生长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水稻各生长阶段天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孕穗—抽穗期,降水量与水稻其他各生长阶段天数呈显著正相关,以分蘖—孕穗期(r=0.6362,P>0.01)和移栽—分蘖期(r=0.4247,P>0.05)受降水限制最大。移栽—分蘖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分蘖—孕穗期和乳熟—成熟期日较差与相应阶段天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与孕穗—乳熟期气温呈正相关。结实率与乳熟—成熟期最高气温和温差呈显著负相关,与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孕穗—成熟期气温呈负相关。水稻产量与移栽—分蘖期最高气温和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丰年这3个因子与平年和歉年也有较大差异。结果说明,移栽—孕穗期水稻生产主要受降水的限制,孕穗—成熟期则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较高的气温促进穗粒数的增加,较大的温差促进物质的积累,对提高水稻产量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张军芳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1):F003-F003
早春地膜覆盖植棉技术具有增温保湿、促苗早发、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特点,现已为越来越多的棉农所掌握及应用.但随之而来的是膜下形成的小气候不仅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也给杂草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致使膜下杂草丛生,并由于膜下杂草无法人工防除而导致地膜被杂草(主要是禾本科杂草)顶破而过早地失去应有作用.为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优势,解决杂草危害问题,笔者在明确杂草种类、做好田间药剂及药膜除草效果试验、进行大面积示范成功的基础上,筛选、确定50%乙草胺乳油为防除地膜覆盖棉田杂草的理想药剂,并开发、归纳出了其应用技术.实践证明,应用该技术防除地膜覆盖棉田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在95%以上、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在90%以上,延长地膜使用期40~50 d;且膜下形成的高温还可烫死部分杂草,从而间接提高除草效果;60 d杂草鲜重减退率达95%~100%.该技术要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为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棉农迅速掌握应用提供了捷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黑龙江省水稻采用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 ,面积迅速提高 ,单产及总产不断上升 ,但生产中仍存在不足 ,本文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以及科研单位取得的科研成果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与科研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黑龙江省水稻采用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面积迅速提高,单产及总产不断上升,但生产中仍存在不足,本文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以及科研单位取得的科研成果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得天独厚的有利自然资源极适于发展水稻生产。由于历史原因,1955~1983年面积一直徘徊在13.7万~24.55万hm2,单产2535.0~4482.0kg/hm2,在中国属面积少、单产不高、变幅较大的低产稻区。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后,栽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但单产仍然较低,1985~1994年10a间平均只有4744.77kg/hm2。为此,1995~1998年针对黑龙江省生产现状开展了“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3a攻关研究结果,每年平均面积39.93万hm2,占同期全省平均面积135.62万hm2的29.4%,获平均7893.0kg/hm2,较试验前五年全省平均5748.57 kg/hm2,增产37.3%,比同期全省平均增产32.9%,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大面积增产树立了榜样和增强了信心。研究还针对当前生产现状,论述了今后发展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景及其实现高产与之相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魏才强 《中国种业》2015,(11):10-11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地理条件适宜水稻生长,近年来其水稻产业稳步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水稻生产,本文对该稻区的水稻科研及生产做了初步总结,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为今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产业更好发展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所指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是黑龙江省品种区划的第四积温带、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这一地区由于土地开垦年限短,土壤黑土层较厚,土质比较肥沃。化肥用量低,农药用量少,污染极轻,生态条件适于生产有机豆和绿色大豆。同时由于这一地区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当前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及其亲缘关系,利用农业行业标准《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NY/T 1433—2014)》中公布的47对SSR标记,对来自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的231份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47对SSR标记在231份水稻中共检测到13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5个,平均2.92个;基因多样性变幅为0.11~0.79,平均0.56;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1~0.76,平均0.49;标记指数(MI)的变化范围在3.18~18.39,平均6.52。聚类分析将231份水稻分为3类7群,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平均PIC值为0.49),同一积温区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育种中注意南北部品种的杂交,以便拓宽遗传背景,培育出绿色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季节气候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对黑龙江省汛期降水的跨季节预测能力,最终提高黑龙江省汛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基于1983—2017年中、美、欧三种季节气候模式的资料,将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应用于黑龙江省汛期降水预测,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检验(Ps)评估、分级评分(Pg)评估和距平符号一致率(Pc)4种定量评估方法全面评估了上述3种季节气候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对黑龙江省汛期降水的跨季节预测能力,并最终给出适合于黑龙江省汛期降水的客观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各家模式对黑龙江省汛期降水有一定的跨季节预报能力,但对于降水趋势的异常量级预测能力相对较差。各家模式预测评分比较来看,EC模式预测评分相对更好,在预测业务中可以重点考虑;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测评分高于日常业务质量评分和多模式等权集合平均的预测评分,可以在汛期气候预测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