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定点监测,对杉木抚育林、杉木撂荒林和林外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抚育林和撂荒林最高值出现在16:00,林外草地最高值出现在12:00,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04:00;林外草地各时刻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比抚育林和撂荒林高;土壤呼吸递减速率在20:00~00:00间抚育林比撂荒林慢,在00:00~04:00抚育林比撂荒林快;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以土壤5 cm处温度为依据得到的温度系数(Q10值)大小排序为林外草地>撂荒林>抚育林.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评估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常绿阔叶林及由其改造而来的38年生闽楠人工林与35年生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4块20 m×20 m样地,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进行定点观测,并同期观测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含量(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DOC)、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年凋落物量及凋落物碳氮比(C/N)。【结果】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闽楠(38年后)和杉木人工林(35年后),年均土壤碳排放通量由16. 22显著降为12. 71和4. 83 tC·hm-2a-1,分别减少21. 60%和70. 20%;各林分类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表现为常绿阔叶林(1. 97)<闽楠人工林(2. 03)<杉木人工林(2. 91),转换为杉木人工林后,Q10值显著升高(P<0. 05);土壤温度能分别解释常绿阔叶林、闽楠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89. 70%、88. 50%和87. 90%,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P>0. 05);土壤呼吸速率和SOC、MBC、DOC、年凋落物量及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0. 01);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和凋落物C/N极显著正相关(P<0. 01),而与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及MBC极显著负相关(P<0. 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MBC和SOC含量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2个最重要因子,而凋落物C/N在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中的贡献最大。【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闽楠(38年)或杉木(35年)人工林后,土壤碳排放通量显著降低。林分类型转换后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发生改变,凋落物数量、质量及细根生物量显著降低,土壤SOC和MBC含量显著下降可共同导致土壤呼吸通量的下降。土壤温度是3种林分类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土壤总有机碳库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库的差异是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呼吸差异的主导因素,凋落物C/N对土壤呼吸的Q10影响最大。为提高模型预测森林类型转换影响土壤碳排放的精度,应综合考虑土壤有机碳库、易变性有机碳库及底物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喀斯特森林土壤呼吸对探索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意义。对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的非生长季动态变化及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和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次生林和原生乔木林土壤呼吸速率非生长季动态变化与土壤温度、林内温度变化总体一致;两演替群落土壤温度能解释95.1%~96.8%,91.3%~92.8%的土壤呼吸变化。去除、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使土壤呼吸降低了21.29%~54.03%和增加了13.79%~98.41%。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呼吸的Q10值次生林为4.62~4.71、原生林为4.01~4.3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引起土壤呼吸的Q10值不同,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去除、对照、添加。两演替群落比较,土壤呼吸因小生境、森林植被不同而存在差异,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程度略高于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油蒿灌丛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毛乌素沙地半干旱区典型油蒿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特征,揭示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期为预估半干旱区土壤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宁夏盐池选取典型油蒿群落,采用切根法剖分土壤呼吸组分,于2014年4—10月利用自动气室法对切根处理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指数方程拟合土壤呼吸组分对土壤温度的响应,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温度响应函数残差(观测值/预测值)与土壤含水率间的关系。【结果】在日尺度、自养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11:00)早于土壤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15:00),而异养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基本与土壤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在生长季中期(6—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自养呼吸速率和异养呼吸速率的温度敏感性(Q10)分别为1.51,1.40和1.88;自养呼吸速率对温度的响应受水分的影响,当土壤含水率小于8%时,土壤温度仅能解释自养呼吸速率季节变异的36%(Q10=1.10),自养呼吸速率的温度响应函数残差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增加(R2=0.59,P0.05);当土壤含水率大于8%时,自养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R2=0.75,Q10=1.88),自养呼吸速率的温度响应函数残差与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关系;与自养呼吸速率不同,异养呼吸速率对温度的响应受水分的影响较小,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均随土壤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R20.65);自养呼吸贡献率(自养呼吸速率/土壤总呼吸速率)在日尺度上存在中午降低的现象;在季节尺度,RA/RT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在5—8月平均为54%,9—10月平均为69%。【结论】在日尺度,自养呼吸速率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而异养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调节;在季节尺度,异养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调节,其Q10高于自养呼吸速率;而自养呼吸速率对温度的响应受水分的调节,其Q10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增大;自养呼吸贡献率在日尺度与季节尺度的动态变化很可能来源于呼吸组分对环境因子的差异响应。  相似文献   

5.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呼吸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江临安市雷竹主产区定位监测1年内土壤各组分呼吸动态。结果表明:雷竹林地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生物异养呼吸速率及根系自养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42,2.24和2.89μmolCO2·m-2s-1;1年中分别在2和7月出现土壤呼吸峰值;雷竹林地土壤年释放CO2量为73.40t·hm-2a-1,其中林地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分别占总呼吸的45.67%和54.33%;土壤呼吸、土壤生物异养呼吸和土壤根系自养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以土壤5cm深处温度为依据得到的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1.70,1.86和1.48,土壤总呼吸与土深5cm处土温、8:00气温、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土壤含水量、8:00大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呼吸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31~0.67,由拟合的指数方程系数计算出柠条林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Q10值分别为2.02,1.70,1.76和1.75,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Q10值分别为0.64和2.11;2005和2006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30左右,而2007和2008年则不显著(P0.05);生长季(5—9月)土壤水分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5%,非生长季土壤温度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37%;4个双因子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1%~83%。  相似文献   

7.
长沙樟树人工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LI-COR-6400-09测定并研究湖南长沙樟树人工林生长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樟树林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5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相一致,2者呈显著指数相关,P=0.003;樟树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显著,呈不规则曲线波动,平均呼吸速率为4.0 μmol CO2·m-2s-1,与5 cm深处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指数相关,拟合方程为Y=O.324 2e0.1064x,R2=0.903,P=0.001,与5 cm土壤湿度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模拟方程为Y=-0.026 1w2 1.869w-28.406,R2=0.436,P=0.05,土壤温度和湿度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90.3%和43.6%;由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出樟树林生长季节的Q10值为2.9,4-6、7-8和9-10月Q10.值分别为3.08,1.59和2.72,呈现Q10.值随土壤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土壤呼吸速率同时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当土壤湿度小于35.8%时,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但当土壤含水量超过35.8%这个阈值,土壤湿度就成了土壤呼吸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对华北徒骇河流域河岸林与非河岸林两种生境下杨树林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生境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在8∶00—20∶00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具有明显白天高夜间低的规律,在12∶00—16∶00期间达到峰值。河岸林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河岸林。两种生境下,土壤呼吸与大气湿度呈负相关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3、-0.8329,而土壤呼吸与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都是单峰趋势,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6、0.7257。回归分析表明,春季人工杨树林的土壤呼吸主要受大气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石漠化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土壤呼吸动态及影响因子,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间,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桂西石漠化区樟树退耕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研究土壤温度、湿度、细根等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樟树林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动态特征,年均值分别为(2.89±0.30)μmol CO_2/(m~2·s),与同纬度带森林相近。在时间尺度上,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主要由土壤温度决定,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雨季过高土壤湿度会显著抑制土壤呼吸。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植株胸径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锐齿栎林土壤呼吸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按照5个土壤含水量(0.20、0.25、0.30、0.35、0.40 kg·kg-1)和5个温度(15、20、25、30、35 ℃)梯度设计试验,对取自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天然林中0~20 cm的原状土柱进行恒温培养和呼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含水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都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显著影响(P<0.01);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随土壤含水量增高的变化规律为单峰曲线,含水量为0.20~0.35 kg·kg-1 时土壤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0.35 kg·kg-1时土壤呼吸速率最高,0.35~0.40 kg·kg-1时随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下降,是对土壤呼吸产生抑制的土壤含水量临界点;锐齿栎林土壤呼吸Q10值的变化范围为1.36~3.10,平均为2.13,Q10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含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呼吸速率一致;土壤含水量0.35 kg·kg-1和土壤温度35 ℃结合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 回归关系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P<0.10),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可以分别解释呼吸速率变化的73.26%与21.85%,共同解释能力为86.40%,土壤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大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刘艳  贾真真 《绿色科技》2019,(8):264-268
指出了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世界通行的品牌保护制度,全面认识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对保护与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地理标志价值的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价值,为此深入探讨了地理标志所蕴含的其他更巨大的价值,如生态、旅游文化和社会等多元价值,并构建了地理标志多元价值评估体系以计算其综合价值,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更科学地研究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25%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Rosa roxbunghii)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采用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白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计算田间病情指数,确定田间防效,分析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白粉病防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250mg/L),对刺梨白粉病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第7、14天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6.29%、95.08%,药后14d防治效果与10%苯醚菌酯和25%腈菌唑推荐使用剂量的效果相当,都在95%左右。结果表明,乙嘧酚磺酸酯是防控刺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7d喷第2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人们对于混凝土的认识还是冷漠和缺少人情味,混凝土被用于结构材料,而材料自身被掩藏在各种装饰材料的表皮之下,混凝土在审美方面的价值与魅力几乎被忽略。同时,每年废弃的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其处理也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难题。为此,利用废弃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再生细骨料,与水泥、粉煤灰、硅灰和石粉一起拌制成型,再利用废弃的矿泉水、饮料等塑料瓶和废弃的毛巾、布料等制成模具,研制出了一种能体现混凝土艺术美的"长筒艺术吊灯+花篮台灯+随想花盆",三者相互搭配,借助灯光及背景的效果,将混凝土自身的真实美融入环境创意中,即"唯美"混凝土。使用结果表明:它可用于公园中的长椅、草坪灯具以及路灯灯具、园林绿化灯具等的制作;同时,在特殊造型的室内家具、舞台布景、展示空间等领域,"唯美"混凝土都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温室大棚内引入14个蝴蝶兰品种,对所引品种的开花质量、生产性、适应性、花期长短等进行了观测分析以及结合市场认同度对其进行了打分。初步筛选出了鸿运当头、森巴舞娘、汉白玉、绿精灵、满天红、黄袍等6个表现较为良好的品种,可为贵州蝴蝶兰品种引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从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到如今城市公园人工生态岛的营造,中国园林习惯于在水域开阔地带营造岛屿,人造岛也一直成为了园林中重要的设计要素。当代人造岛营造加入了生态的概念,在城市水系修复、生物栖息地营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探讨了当代城市公园在人工生态岛营造中的类型、模式,将城市公园人工生态岛营造分为3种类型:修复型、生境型、混合型。在营造模式上将景观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进行了分析,并以昭通市望海公园作为实例,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期能丰富风景园林在城市公园人工生态岛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林业信息化技术,以县级林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为本底支撑数据,以种苗管理相关成果数据为基础建立的贵州省种苗管理系统,采用MapZone平台,SQLite结构为数据库环境,系统功能模块包括地图浏览、数据编辑、种质资源管理、良种基地管理、种子信息管理、苗圃管理、种苗机构管理、辅助功能等诸多模块,通过数据库架构设计、逻辑架构设计和系统容错设计,对县级种苗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整合与有效管理,为种苗管理部门提供种苗相关信息共享和应用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红枫湖流域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通过重采样得到不同空间粒度的流域景观数据,在Fragstats软件中计算得到不同粒度和幅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值,通过绘制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2个层面的景观指数尺度效应曲线,量化分析了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并对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敏感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红枫湖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粒度和幅度效应;2)景观水平指数随粒度变化均表现为较强的敏感性,景观类型指数随粒度变化反映为差异显著的敏感性特征;3)多数景观格局指数在10km幅度范围出现明显的尺度转折点,敏感性较强,大于10km幅度范围后逐渐趋于平稳,敏感性减弱。  相似文献   

18.
Model Builder为ArcGIS模型构建器,能够建立非常复杂的模型,利用Model Builder按流程处理多个地理操作步骤,可实现林业空间数据质检的共享。文中以图形检查模型和属性检查模型来介绍Model Builder在林业数据质检中的应用实例,实现了空间数据质检验收从数据导入到结果输出的数据自动处理流程。数据质检合格后,基于SQL语句进行海量数据的统计汇总。文中主要引用了SELECT语句和LEFT JOIN语句,以某县林地"一张图"数据为例,给出了基于SQL统计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以GPS RTK灵锐S82-2008作为试验仪器,选择树种结构类型为阔叶纯林、针叶纯林两种类型林分的高郁闭度(≥0.70)、中郁闭度(0.40~0.69)和低郁闭度(0.20~0.39)共6个试验点进行静态模式下连续定位,并应用相关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认为,静态模式下GPS RTK在不同树种类型的林冠下信号接收能力均较空旷地带弱;在同一树种结构类型条件下,信号强弱依次为低郁闭度、中郁闭度、高郁闭度;在同一郁闭度等级不同树种结构类型条件下的信号接收强度,阔叶纯林下要比针叶纯林下强。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石漠化问题严重,贫困发生率较高。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林业生态治理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修复模式、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模式、小流域农林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恢复模式及喀斯特生态旅游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重点关注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问题,适度发展相关林产业,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