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基于固定样地多期直径测定数据,拟合直径与年龄相关的生长模型,为异龄林年龄结构的确定提供估计方法。通过为第一期林木设置不同年龄初值的方法采集样地内各树种的直径与年龄坐标信息,采用不同直径生长方程对数据进行模拟,依据树高生长至1.3 m时的年龄t0,将拟合曲线在坐标内准确定位并用生长方程估计单木、径阶以及林分的平均年龄,对结果进行适用性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运用Richards方程分别拟合青冈栎、杉木、马尾松的直径与年龄的生长关系时,模型的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3、0.91、0.97,剩余标准差分别为1.18、0.78、0.37,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0、0.61、0.31;该估计方法预测林分平均年龄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2 a,相对误差最大值为8.2%;预测径阶年龄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3 a,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2.5%,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5.1%;预测单木年龄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7.0 a,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9.3%,平均绝对百分误差最大值为14.8%。Richards方程在参数生物学意义以及模型拟合精度方面能较好地反映出各树种的直径与年龄生长的关系。研究提出的依据林木多期直径测定数据估计异龄林年龄的方法,预测林分平均年龄与径阶年龄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小于10%,预测效果较好,其估计方法可以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天然林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为目标,从林分的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特征2个方面选择了8个指标,提出了林分经营的迫切性指数(Mu)的概念、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并应用于贵州黎平2个阔叶混交林和2个针阔混交林分的评价,结果表明:4个林分的经营迫切性不同,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4个研究林分(样地A、B、C和D)的林木个体破坏严重,常绿阔叶混交林(样地A和B)的树种组成、针阔混交林(样地C和D)的林木分布格局、成层性以及直径分布等不合理;此外,样地B的树种多样性和样地C的顶极树种优势度较低,4个林分都需要从提高林木个体的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常绿阔叶混交林还需要调整树种组成,提高树种多样性;针阔混交林则还需要调整林木分布格局、直径分布及成层性,优化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西部张家口市涿鹿林场油松水源保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分的直径结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林树种组成式为10油-椴-栎-桦-榆-山。(2)直径径阶(树高距)划分不同,直径(树高)分布规律明显不一致;林分直径不符合正态分布,峰值偏左,中小径阶株数较多;林分树高不符合正态分布,峰值偏右,树高较大的株数偏多。(3)林分角尺度大于0.524,混交度为0.193,大小比数为0.493,林木竞争指数为1.08。综合来看,油松林分整体上呈轻度的聚集分布,大小分布均匀,混交度较小,树种单一,林木竞争较小。  相似文献   

4.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分析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特征,为探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的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青冈栎天然林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分割成4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并在每块样地内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样方进行灌木层调查,同时在每块样地中心各设置1个4 m×4 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选用物种重要值、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和主要测树因子分析乔木层、灌木层的树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等林分特征。【结果】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密度和蓄积量分别为6.2 cm、9.5 m、6 308株·hm~(-2)和94.43 m~3·hm~(-2),林木高径比为41~380,平均高径比为155;直径和树高结构均表现出异龄林特征;林分内36.99%的林木为萌生林木,萌生林木中青冈栎最多,分别占萌生林木总株数和青冈栎总株数的57.86%和66.12%;巨桉以枯立木或枯倒木形式存在,枯立木密度为966株·hm~(-2);乔木层有45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74、0.68和0.14;乔木层内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34和11种,重要值分别为88.65%和11.35%;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有30和15种,重要值分别为67.38%和32.62%;常绿阔叶乔木的株数、树种数和重要值均明显高于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是乔木层的主体;青冈栎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其相对多度(32.36%)、相对频度(7.69%)、相对优势度(16.75%)和重要值(18.94%)均为层内最高;灌木层有27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69、0.78和0.13;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15和12种,但灌木树种的株数占比(69.85%)和重要值(60.87%)均明显高于乔木树种(株数占比和重要值分别为30.15%和39.13%);常绿树种的株数、树种数和重要值均远高于落叶树种,灌木层的主体是常绿阔叶灌木,茶是灌木层的优势种;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特征与相近年龄的青冈栎天然林无本质区别,属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内均有不少珍贵或高价值用材树种。【结论】巨桉人工林已经成功转型为郁闭度高、株数密度大、林木高径比高、树种多样性丰富、异龄林特征明显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该林分与相近年龄的青冈栎天然林特征无本质区别,属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是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天然阔叶林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林分直径结构是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它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林分结构。了解林分的直径结构,也就对单木生长以及林分竞争所产生的结果有了清楚的认识;探讨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更是有利于揭示林分发展规律的实质[1]。本研究以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林内胸径大于3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使用Forstat2.1统计软件对主要树种直径结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树种处于中间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小径阶林木较少,林分更新较差;综观拟合效果,正态分布、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二项分布以及泊松分布更能反映出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林分经营迫切性,使森林健康稳定,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相邻径级株数之比、树种优势度、树种组成、天然更新、健康林木比例和林木成熟度等9个指标,计算林分迫切经营指数,确定样方的林分迫切经营等级。结果表明,多数样方的林分具有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天然更新良好,健康树木比例均≥90%;3个样方林木相邻径级株数之比合理;3个样方林木树种组成达到3种;各样方大径级林木的胸高断面积占比均低于全部林木胸高断面积的70%;2个样方林分经营迫切性等级为一般性迫切,6个为比较迫切。可有针对性地调整林分空间结构,调整林分直径分布,促进林分更新,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结构特征和不同空间结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改善其林分结构。以广西金秀县的9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直径构成,计算林分及林木的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制作二元分布图,探讨两两之间的关系,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结果显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特征为左偏单峰尖峰山状分布,80.22%的林木直径集中在6~14 cm径阶范围;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不均匀的团状分布,树种隔离程度较好,中度混交;林分中处于随机分布、劣势木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占比较多。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分树种隔离程度较好,林木大小分化程度较为均匀,但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不均匀,应采用去劣留优、补植优良乡土树种等方法,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天然更新,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林分平均高和密度估计人工林蓄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5年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9次复查中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按树种组(杉木、松树、桉树)建立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与林分平均高、林分密度(郁闭度、每公顷林木株数)二元非线性模型(不变参数和可变参数),用确定系数(R~2)和平均预估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显示:全部12个模型的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均小于15%,MPE均小于10%,表明采用林分平均高和密度估计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可变参数模型的参数的变动系数太大,不宜采用;3个树种组中,不论是不变参数模型还是可变参数模型,以平均高和每公顷林木株数构建的模型的R~2均大于由平均高和郁闭度构建的相应模型的R~2,而剩余标准差(SEE)、MPE则相反,说明每公顷林木株数对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变动的解释能力优于郁闭度。综合考虑6个统计指标和参数的稳定性,3个树种组的每公顷蓄积量的最优估计模型均为由每公顷林木株数、平均高构建的不变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9.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直径分布、林层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标,对小陇山百花林场王安沟经营区锐齿栎天然林样地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十分丰富,树种多样性较高,群落中具有构成当地森林群落的主要树种,结构特征为复层异龄林;在水平结构方面群落中,林木个体分布的角尺度均值为0.489,林分内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为0.598,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高达78.6%;群落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白桦>湖北花楸>漆树>锐齿栎>三桠乌药>华山松>少脉椴>鹅耳枥>青榨槭>膀胱果;在垂直结构方面,群落的平均林层数为2.3层,垂直结构复杂,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对引种于景宁县草鱼塘林场中山区的35年生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obtusa,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pisifera和日本香柏Thujastandishii3个树种纯林林分直径进行调查,分析其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树种纯林径阶多集中分布在16~26cm径阶,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日本香柏;大径木比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花柏日本香柏日本扁柏;林木总断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日本香柏(69.79 m~2·hm~(-2))日本花柏(58.29 m~2·hm~(-2))日本扁柏(42.16 m~2·hm~(-2));3个树种偏度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分别为日本香柏(0.47)日本扁柏(0.39)日本花柏(0.03)。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和Γ分布函数分别对3个林分进行直径分布拟合和卡方检验,日本扁柏、日本花柏林分直径均符合正态分布函数,其中日本扁柏还服从Γ分布函数。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林分生长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可选用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日本扁柏、日本花柏等树种的株数分布预测函数指导林分间伐,使林木直径结构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神农架林区森林抚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森林抚育主要是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扩大目的树种生存空间,加速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龄和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木材利用等级和木材总产量的经营方式。通过森林抚育,定期伐除部分林木的方式来淘汰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合理调整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达到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木材总利用量和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健康和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森林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选择比较均匀的坡面(坡度45°),布设了20m×20m的华北落叶松固定标准地,应用热扩散茎流计连续测定13株树木的树干液流.结果表明:不同径级树木的树干日液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在6-7月,其值变化在11.17~24.46kg·d-1,变异系数CV为0.298(n=5);在8-10月,其值变化在5.01~22.25 kg·d-1,变异系数CV为0.454(n=13).方差分析表明,胸径和液流密度是2个显著影响树干日液流量变异的因子,前者主要通过决定树干边材面积来控制树干液流量大小,它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56.9%;树干液流密度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34.7%.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密度与与林木个体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和边材面积)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林木的空间指标--树冠重叠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668),即树干液流密度随树冠重叠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其林木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周围树木遮荫影响而发生变化.最后,利用树干液流密度与树冠重叠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林木空间差异估计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量的方法,并与常用的基于边材面积的尺度转换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估计的林分日蒸腾量的数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基于林木空间差异的方法估计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平均日蒸腾量为1.15mm·d-1,而基于边材面积的方法的估计值为1.32mm·d-1,前者低于后者13.13%,说明不考虑林木空间特征可能会导致林分日蒸腾量估计值偏大.  相似文献   

13.
<正> 用材林的主伐年龄主要依据工艺成熟龄(目的材种平均生长量达最大时)来确定。在相同条件下工业材种出材率在很大程度上与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年龄和立地条件有关。计算工艺成熟龄时,先根据树种和立地条  相似文献   

14.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河北省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8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2个树种组的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20%左右;林分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都在25%以内。所建模型可为河北省开展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 众所周知,人工林林分密度直接影响到林分平均直径。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林木平均营养面积和林分平均直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密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林分,其平均胸径最终将保持在一个相似的水平上。上述这种规律,在天然林中或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内是否也存在呢?研究一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平均直径与林分密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森林经营是有极大益处的。因为一个林业经营单位所辖森林地  相似文献   

16.
利用西藏自治区 2 0 0 1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 5 5 4个有林地和疏林样地 ,建立了冷杉、云杉、柏木、松类、栎类、阔叶类等 6个树种组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 ,6个树种组的模型 ,用于林分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有 4个在± 1%以内 ,误差最大的柏木也未超过± 5 % ,预估精度相当高。所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西藏自治区各类森林资源清查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8.
<正> 收获表是一个按树种、立地级、作业方法和密度而编制的表达林分在不同年龄时主林木和副林木(间伐木)的单位面积株数、材积,生长量及其它林分特征的数表。收获表对预测  相似文献   

19.
广西速丰桉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广西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776块样地数据为基础,运用现代建模思想和方法,优选模型结构,研究建立了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桉树人工林合并树种建模和分树种建模的效果同样十分理想,模型用于林分蓄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远小于规定的±3%;预估精度达98.5%以上,大于规定的97%;满足林业数表建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东部与东北部的国有林里,经常发展同龄树种的混交林结构(由年龄没有差别或差别不大的林木所组成,其最大允许年龄差一般为10—20年),选用同类属性的树种,使其形成上层树冠及下层树冠。根据各类同属性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直径级幅度,使林分垂直分层(分类)。森林经营者和生态学家们就把这些林分当做全龄的(林分具有全部或几乎全部龄级的树木)进行经营。并根据此对林分进行择伐,以防止林分退化。控制这种混交林在同一龄级范围之内,在管理方面比纯林经济,同时能形成更有利于树木生长的生态环境。事实说明,发展同类属性树种的混交林,除容易管理外,还可大大减少造林费用,提高木材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