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对仔猪腹泻有显著影响的产肠毒索大肠杆菌(ETEC)F4ac的受体基因MUC1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NaPshot判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544头大白猪核心育种群进行基因判定及基因型与生长、肉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MUC13基因型分布大小为:腹泻易感杂合基因型GA〉腹泻抗性纯合基因型GG〉腹泻易感纯合基因型从,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669,腹泻易感不利基因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O.331.3种基因型个体达100kg日龄及其估计育种值(EBV)、达100kg背膘厚及其EBV的大小为:从〉GA〉GG;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估计瘦肉率的大小为:GG〉GA〉AA,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在种猪选育上,逐代选择带有G等位基因的个体,建立抗性纯合GG基因型个体的种猪核心群,即可降低仔猪腹泻率,又不影响生长和肉质的性状.  相似文献   

2.
H-FABP和HSL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H-FABP、HSL基因在83头苏淮猪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3个变异位点和HSL基因都存在多态性。H-FABPHinfI位点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1mm,极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20.16mm)(P〈0.01),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6mm,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P〈0.05)。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69%,极显著高于hh型个体(54.84%)(P〈0.01),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69%,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HH—Dd—Aa单倍型背膘最薄(19.73mm)、瘦肉率最高(60.9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HSL基因G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79mm,极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20.23mm)(P〈0.01),A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8mm,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89%,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54.04%)(P〈0.01),A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52%,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提示:H-FABP、HSL基因可以作为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猪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苏淮猪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3′-UTR序列特征,以及突变位点多态性与繁殖性状、3′-UTR活性的关系,为解析猪BMP7基因3′-UTR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等技术获得苏淮猪BMP7基因3′-UTR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池DNA测序筛选苏淮猪B...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阐述仔猪腹泻发生的分子机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MUC13基因参与的仔猪腹泻调控网络图谱,并对其中的基因进行基因功能聚类分析。首先,选择物种为猪,通过STRING 数据库分析发现与MUC13相关联的有 10种蛋白(MUC4,MUC20,LRCH3,FLJ33471,ACK,ZDHHC19,CTPCT,APOD,Msp,CD71);其次,根据筛选到的蛋白,构建了仔猪腹泻调控网络,并从中找到了MUC13基因参与的仔猪腹泻调控网络,该网络包括MUC13,MUC4,MUC1,MUC2,MUC3,TFF3,NOD1,TNFSF10,FGFR1,CDH2等10个基因;最后,采用DAVID数据库对图谱中的这10个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富集相关程度较高的一些基因聚类条目有上皮生长因子(EGF)序列、SEA模块、跨膜结构域、胞质尾区等,因此推测MUC13基因结构的特异性决定了其在仔猪腹泻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功能。文章建立的MUC13基因参与的仔猪腹泻调控网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以用来描述仔猪腹泻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淮猪肉滴水损失相关候选基因突变位点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试验旨在鉴别影响苏淮猪肉滴水损失的关键基因及位点,为苏淮猪肉品质选育提供重要分子标记.[方法]屠宰301头苏淮猪(胴体重平均为58.67 kg),测定肌肉滴水损失,分析含有胁迫相关蛋白(SAP)结构域的肌肉增强因子2激活基因(MAMSTR)rs337473375(C>T)位点、抵抗素基因(RETN)rs32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猪GHR基因两个SNPs位点多态性与其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保护广西巴马小型猪的遗传资源及推进猪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和错配PCR-RFLP(CRS-PCR-RFLP)检测巴马小型猪×长白猪杂交F2代(简称巴×长F2代)资源家系中猪GHR基因G1248A和A1801G两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并对其相关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猪GHR基因G1248A和A1801G两个SNPs位点在巴×长F2代资源家系中均表现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G1248A位点对巴×长F2代生长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除2月龄G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尺寸显著大于AA、AG基因型个体(P<0.05,下同),4月龄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AG基因型个体外,其他月龄的相关生长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A1801G位点对巴×长F2代生长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除1和6月龄GG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低于AA、AG基因型个体,3和6月龄G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尺寸显著大于AA、AG基因型个体外,其他月龄的相关生长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也不显著.[结论]猪GHR基因G1248A位点的G等位基因对个体体重、胸围有正选择作用,而A1801G位点的G等位基因对个体体高有负选择作用,对个体胸围有正选择作用,均可作为猪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遗传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7.
苏淮猪7个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RFLP方法,对130头苏淮猪的IGF1、MSTN、MyoG、RYR1、RBP4、P碰虎、ESR7个功能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生长、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候选基因均表现了多态性,其中IGF1基因的AB型,RYR1基因的Nn型个体均可作为苏淮猪早期生长的优势基因型;RYR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苏淮猪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表明,IGF1、RYR1基因可望作为猪生长、繁殖方面的遗传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反转录转座子1基因(retrotransposon-like-1,RTL1)潜在的变异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测序发现在猪RTL1基因编码区1 209 bp处存在G/A突变,利用PCR-Fnu4H I-RFLP方法在9个猪种中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且在360头大白猪×梅山猪F2代群体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与皮率、内脂率、6-7腰椎间膘厚、胸腰椎间膘厚、背最长肌pH、股二头肌肌肉色值呈显著相关(P0.05),与骨率、肩部膘厚、臀部膘厚、平均背膘厚、背最长肌失水率、背最长肌系水力、背最长肌肌肉色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二花脸猪obese基因3714位点多态性与产仔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i PASA技术检测了二花脸猪OB基因的多态性 ,并且分析了其与母猪产仔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OB基因在第 371 4碱基处存在G/T替换 ,经Bi PASA检测后分别定义为等位基因G和T。在二花脸母猪群中 ,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分别为 0 339和 0 6 6 1。方差分析发现 ,G/G基因型个体的头胎产仔数以及平均产仔数略低于G/T型和T/T型个体 ,但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 ;在最高产仔数性状上 ,G/G型个体显著低于G/T型和T/T型个体 (P <0 0 5 )。表明G/G型个体的产仔潜力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10.
分离克隆了猪MBF1基因第4外显子的序列,测序发现在18 bp处存在T/C突变,引起Taq I酶切多态。利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4个猪种MBF1基因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国外猪种中等位基因T的的频率占优势;在中国猪种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占优势;在437头大梅F2代资源家系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发现该多态与瘦肉率、板油重、肩部背膘厚、眼肌高、眼肌宽、眼肌面积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12.
苏淮猪VRTN基因克隆、组织表达特征与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苏淮猪VRTN基因编码区序列,了解其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苏淮猪VRTN基因ins291位点的多态性。【方法】以苏淮猪卵巢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克隆测序技术分离获得苏淮猪VRTN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BioEdit 7.0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蛋白理化性质。利用Clustal W软件进行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利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与NCBI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猪VRTN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组结构分析。利用SMART软件预测蛋白质功能域,CPHmodels软件预测蛋白质三级结构。随机选取3头成年苏淮猪母猪,屠宰后立即采集心、肝、脾、肺、肾、下丘脑、肌肉和卵巢等组织,提取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分析苏淮猪VRTN基因的组织表达谱。采集106头成年苏淮猪繁殖母猪耳组织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 PCR-凝胶电泳分析苏淮猪VRTN基因ins291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苏淮猪VRTN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2 097bp,与其它哺乳动物如人、小鼠、牛和羊的一致性分别为84.98%、74.53%、85.84%和86.45%,而与鸡的一致性只有54.42%。基因组结构分析发现猪VRTN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定位在猪7号染色体上。苏淮猪VRTN基因编码蛋白含有698个氨基酸残基,与人、小鼠、牛和羊等的一致性分别为85.55%、70.07%、86.20%和86.06%,但与鸡的一致性只有51.17%,可见哺乳动物VRTN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氨基酸组分分析显示苏淮猪VRTN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全部20种氨基酸,其中Leu(亮氨酸)含量最高,达到10.44%,而Asp天冬氨酸含量最低,只有1.43%。蛋白结构分析发现苏淮猪VRTN蛋白含有 HTH结构域等典型结构域,由6个α螺旋、5个β折叠以及若干无规则卷曲组成。RT-PCR分析表明VRTN基因在苏淮猪心、肝、脾、肺、肾、下丘脑、卵巢和肌肉组织等组织中均有表达,说明VRTN基因是一个广泛表达的基因。在苏淮猪群体中检测到VRTN基因ins291位点的3种基因型,其中仅有93bp条带的为野生纯合型(wt/wt),仅有384bp条带的为突变纯合型(Q/Q),含有384和93bp条带的为杂合型(wt/Q)。在苏淮猪群体中wt/wt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717;wt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是0.816;高脊椎数等位基因Q的频率为0.184。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苏淮猪VRTN基因ins291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331,为中度多态位点,杂合度为0.40,变异程度相对较低。【结论】 获得了苏淮猪VRTN基因序列,其表达无组织特异性;苏淮猪群体中存在高脊椎数等位基因Q。  相似文献   

13.
猪Leptin基因的SNP筛查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猪Leptin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序列号:U66254、AF026976),PCR扩增产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和直接测序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查,对其中的4个SNP位点(C3469T、C3952G、C4115T和C4227T)进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共获得35个多态位点,其中C4115T和C4227T位点在长蓝F2资源群中分别缺少1个基因型,且与各性状相关不显著;C3469T位点与猪的平均日增重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TT型和CC型显著高于TC型;C3952G位点与猪的体长和眼肌面积等存在一定相关(P<0.1).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SSCP方法对寿光鸡CAPN1基因的外显子14、外显子20及其侧翼区序列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它们的多态性与部分肉质性状的关系.CE14引物扩增的座位在群体发现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g.13715409 A>G、g.13715387 T>C位于外显子14中,g.13715467 C>T位于内含子13中;共检测到AA、AB、AC、BB、BC及CC 6种不同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8、0.273、0.197、0.095、0.102、0.095,等位基因A、B、C的频率分别为0.473、0.282、0.245.CE20引物扩增的座位在群体发现6个SNPs位点:g.13713224 C>A位于外显子20中,g.13713320 A>T、g.13713289 G>A、g.13713277 T>C位于内含子19中,g.13713185T>C、g.13713184 G>A位于内含子20中;共检测到AA、AB、AC、BC、AD、BB、CD及DD 8种不同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22、0.354、0.197、0.143、0.061、0.034、0.048、0.041,等位基因A、B、C、D的频率分别为0.429、0.282、0.194、0.095.最小二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E14座位对胸肌pHu、腿肌pHu、肌内脂肪含量、腿肌剪切力及胸肌蒸煮损失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CE20座位对胸肌pHu及胸肌蒸煮损失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骨调素基因对大河乌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二产活仔数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初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89/171/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50之间差异显著,二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89/166之间差异显著;而初产的总产仔数、乳头数、初生仔重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骨调素基因型189/171/166/150和基因型166/150是有利基因型,骨调素可能是影响大河乌猪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和二产活仔数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KAP6.1基因与绵羊羊毛性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KAP6.1基因功能及细毛羊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69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技术、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并开展与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KAP6.1基因存在C159T碱基突变,经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C159T位点AA、BB和AB基因型间的平均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净毛率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平均污毛产量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结论】KAP6.1基因可作为绵羊污毛产量的候选基因之一,BB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选择污毛产量高的个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绵羊ADIPOQ基因多态性及连锁现状,评估该基因突变对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绵羊相关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基础。【方法】以8个不同品种的商品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ADIPOQ基因Exon-1区和Exon-2区变异,利用GLMs模型进行评估该基因突变对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绵羊ADIPOQ基因Exon-1区和Exon-2区共检测到13个突变位点,其中Exon-2区发现的c.46T/C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p.Tyr16His转变。Exon-1区等位基因A1B1为优势等位基因,Exon-2区等位基因A2D2为优势等位基因,且两个区域的等位基因均存在种群差异,大多数品种在两个区域中的变异为中度多态(0.25<PIC<0.5),只有美利奴羊在Exon-2区为高度多态(PIC>0.5),特克塞尔、派伦代和丘陵陶塞特羊在Exon-2区为低度多态(PIC<0.25);两段区域间存在的突变位点为高度连锁,且趋向于共同遗传(D’=0.952,r 2=0.36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DIPOQ基因Exon-1区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存在性别差异,携带等位基因A1的公羔具有较低的断尾重、断奶重和断奶前生长速度(P<0.05),而携带等位基因A1的母羔却与生长性状无显著关联;携带等位基因B1的公羔与生长性状无显著关联,但携带等位基因B1的母羔却具有较高的断尾重(P<0.05);同时发现基因型为B1B1的公羔个体具有更高的断尾重和断奶重(P<0.05);胴体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A1的群体具有较低的热胴体重、腰部瘦肉量、后腿瘦肉量和总瘦肉量(P<0.05),携带等位基因B1的群体则具有较高的后腿瘦肉量、后腿瘦肉比例和较低的肩部瘦肉比例(P<0.05);基因型为B1B1的个体均有较高的热胴体重、腰部瘦肉量、后腿瘦肉量和总瘦肉量(P<0.05)。 【结论】绵羊ADIPOQ基因的两段区域具有丰富的多态性,Exon-2区域中的c.46T/C为非同义突变。Exon-1区变异影响绵羊的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淘汰携带等位基因A1的个体和选留存在等位基因B1的个体、或留存B1B1基因型的个体和淘汰A1A1的个体,均可有效改善绵羊后代群体的部分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