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对湖南舜皇山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群落的Patrick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E)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海拔400~600 m内,R、H的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P<0.05),E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0.05);在海拔600~1500 m内,R、H的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0.05),E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P<0.05);(2)在相同的植物层中,(乔木层)[(400~600 m)(R, H)]>[(600~1500 m)(R, H)](P<0.05),E变化规律与R, H相反,(灌木层)[(1000~1500 m)(R, H)]>[(600~1000 m)(R, H)]>[(400~600 m)(R, H)](P<0.05),(灌木层)[(400~600 m)(E)]>[(600~1500 m)(E)](P<0.05),(草本层)[(600~1000 m)(R, E)]>[(400~600 m或1000~1500 m)(R,E)](P<0.05),(草本层)[(600~1000 m)(E)]>[(1000~1500 m)(E)]>[(400~600 m)(E)](P<0.05)。因此,不同海拔生境异质性是形成不同样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湖南舜皇山不同海拔森林线附近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在舜皇山东南坡海拔683~1883 m每隔300 m设立5个森林线,在森林线样方调查基础上,分析森林线附近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在森林线5个海拔的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28种,分属17科19属;(2)群落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3)随海拔高度的增加,Shannon指数、Alatalo指数呈现出“n”形变化规律,Simpson指数呈现出“U”形变化规律, Cody指数显著降低(P<0.05),海拔(1583~1883 m)的Jaccard指数显著高于海拔(683~1283 m)的Jaccard指数(P<0.05)。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64科114属198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8属19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5科104属177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不同, 4种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中以栲树林物种多样性最高,甜槠—木荷林物种多样性最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除钩栗林外,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 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 而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4.
山定子隶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苹果亚属山定子组山定子系,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地区。山定子野生资源分布范围广,在长期的进化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类型,具有极大的研究利用价值。目前已发现抗寒、抗旱、耐瘠薄、耐盐碱和耐涝、耐阴湿等野生山定子的特异资源,而对其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寒育种、多抗性砧木、加工及景观等方面,并已选出了可用于生产的品种和砧木优系及较有前途的景观类型,同时开发出了果实等深加工产品。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山定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利用常规技术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特异性状评价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功能性成分的鉴定、分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野生山定子产业化综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逢春 刘景欣 黄华平 构箭勇 文慧婷 李叶 陈娴 KRITANA Prueksakorn HONG Anh Thi Nguyen CHAYA Sarathchandra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6):87-96
元江干热河谷是一个低海拔的脆弱生态系统,以环境干旱、植被贫乏为主要特征。17世纪中期以前它曾经植被茂盛,但是17世纪末以后,它逐渐演变退化为一个典型的热带山地萨王纳类型。本研究旨在阐明元江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带典型干热区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状况,从而深入了解气温、降水、地下水等主要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种类及种群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干热环境的适应,以及植物种类及其组成对元江干热河谷环境的指示作用。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α,生境多样性β,物种期望值Species_estimated,稀有指数Singletons和Uniques,以及物种丰富度指数ACE、ICE和Chao2等。结果显示:(1)在不同的样带设计中,以紧靠河流的样带和样方(< 25 m) α多样性高,远离河道则逐渐变小。(2)在平行于河道的L样带,随着沿河流从上游向下游延伸,β多样性变化趋势明显,Bray-Curtis < 0.500;而在垂直于河道的P样带,随着环境干热化加剧及河道渗水的急剧减少,生境趋同性明显,Bray-Curtis > 0.500。(3)总体趋势上,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带的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表现得相当明显,在紧靠河道的样带,以及河流下游河漫滩发育地区,物种期望值Species_estimated、稀有种指数Singletons和Uniques以及物种丰富度指数ACE,ICE和Chao2都明显偏高。本研究研究证明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区存在特殊水热条件,影响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同时阐明了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区植物多样性及种类分布与河道周边的小生境密切相关,为脆弱生态环境环境变化监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究不同强度放牧干扰下西天山野果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为后期野果林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西天山野果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依照放牧强度的划分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选择12个典型样地布置草本样方。以林下植物群落物种重要值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轻度(距离牧民居住点2~3 km)、中度(距离牧民居住点1~2 km)、重度(距离牧民居住点0~1 km)3种放牧干扰强度下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进而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植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禾本科狗牙根和豆科车轴草逐渐被菊科蒲公英所取代;西天山野果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其中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全钾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认为,土壤中全钾含量和N/K是限制野果林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这很可能与家畜排泄物的归还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2014 年民勤荒漠植物4 个样区36 个样方调查数据,对该区沙蒿、梭梭、麻黄和白刺4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植物都是以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灌木层物种的变化不大,草本层物种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沙蒿群落、梭梭群落和白刺群落的略有增加,而麻黄群落略有减小;该区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主要由于草本层的物种变化引起。了解和掌握民勤荒漠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对于推动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对八美高原草甸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距离游径的不同对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揭示人为干扰和距离游径对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通过评估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人类活动对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并为保护和管理八美高原草甸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距离游径的增加,人为干扰程度降低,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现轻微增大的趋势。物种均匀度指数在距离游径增加初期降低,然后出现轻微升高的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距离游径的增加逐渐升高,表明草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受到距离游径的影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八美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的研究,可以为八美高原草甸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减轻人为干扰对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增加。 相似文献
9.
10.
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eDNA metabarcoding)技术在调查鱼类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但其敏感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评估。本研究选择位于瓯江水系上游一级支流松荫溪发源地的高碧溪和成屏水库作为调查水域,分别利用传统捕捞方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对2个水域的鱼类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捕捞方法在2个水域共发现鱼类24种,88%鱼类物种(21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采集到鱼类12种,隶属于4目8科11属,成屏水库采集到鱼类16种,隶属于3目4科14属。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2个水域共检测到鱼类31种,有84%的物种(26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共检测出28种,隶属于5目12科25属,成屏水库共检测出27种,隶属于6目11科25属。然而,2种调查方法在溪流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仅1种,在水库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也只有5种。此外,高碧溪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成屏水库,且2种调查方式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由此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升高,紫薇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株高、根长、根/冠、子叶面积、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种子细胞膜透性增加;子叶P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去除胁迫后,只有0.1%NaCl胁迫的幼苗能继续生长,其它幼苗停止生长或种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评价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为其合理配置和科学栽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引进和选育的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特征测定,比较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地径、叶长、叶宽、枝长、枝基径、叶绿素a、叶绿素b等最小值分别为2.41 cm、6.13 cm、3.75 cm、0.72 m、0.95 cm、0.95 mg/g和0.24 mg/g,其中‘速生紫薇’地径(4.86 cm)、叶长(9.99 cm)、叶宽(6.13 cm)、枝长(1.77 m)、枝基径(1.80 cm)、叶绿素a(1.68 mg/g)、叶绿素b(0.49 mg/g)等均较突出;5个无性系光饱和点(LSP)在1672.05μmol/(m2·s)以上,较喜光,光补偿点(LCP)在20~31μmol/(m2·s)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大小排序为‘鄂薇2号’[25.43μmol/(m2·s)]>‘速生紫薇’[19.67μmol/(m2·s)]>‘鄂薇4号’[18.38μmol/(m2·s)]>‘鄂薇1号’[16.64μmol/(m2·s)]>‘鄂薇5号’[11.17μmol/(m2·s)];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大、叶绿素含量高则耐荫性稍强,叶片暗呼吸速率对地径影响明显。在实际栽培中,可根据生长和光合特性,同时结合培育目标合理配置5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湖北保康不同花色野生紫薇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木本花卉,作为一种观赏、药用兼环保的优良花木,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湖北保康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紫薇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湖北保康野生紫薇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由于长期的天然杂交、自然变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类型。本研究基于RAPD分析技术,利用筛选出的12个多态随机引物,对4种不同花色的湖北保康野生紫薇样品进行了扩增反应,共得到41个多态位点。利用POPGENE软件包对RAPD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康野生紫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种不同花色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紫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它三个群体。利用UPGMA方法对不同花色样品间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白色及粉色系的单株基本聚在一起,但紫色系的单株聚类结果比较分散。根据不同花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紫色与红色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粉色的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通过对不同花色野生紫薇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有利于在DNA分子水平上揭示不同花色品种间差异、亲缘关系及相互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流情况,这为紫薇花色遗传改良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同时该研究对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保康野生紫薇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紫薇结实率虽高,但容易产生烂种,发芽率较低,成长为健壮幼苗比较困难.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SA和GA<,3>处理紫薇种子,在模拟自然环境和恒温25℃全光照两个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紫薇种子的发芽力和幼苗的株高、鲜重、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1~15 mg/L范围内SA处理的种子发芽力较低和幼苗长势较弱.1 0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发芽力较高,但是幼苗长势差于1 500 mg,/L GA<,3>的处理.恒温25℃条件下,1 500 ms/L处理的种子总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紫薇秋末枝叶水分参数与冬季抗寒性的关系,选用10个优良单株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P-V技术于秋末落叶前测定各无性系P-V曲线,并依此获得ψ 、RWC0、ψ 以及εmax等水分参数。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膜脂脂肪酸组分分析,并于冬季不同时期对各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POD、SOD等抗寒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并获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将水分参数与抗寒指标及综合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水分参数与冬季不同时期的抗寒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ψ 及εmax最为显著,ψ 相关性不明显,RWC0没有相关性,ψ 及εmax与综合评价相关性极显著,ψ 相关性显著,RWC0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紫薇优良品种‘晓明1 号’组培快繁体系,为大规模繁殖提供技术。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组培快繁体系中的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培苗移栽进行了研究,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接种在DKW+ BA 1.0 mg/L+ NAA 0.05 mg/L+ PVP 300 mg/L的初代培养基上,腋芽萌发率95.56%,植株生长健壮;‘晓明1 号’紫薇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最佳配方为DKW+ BA 1.0 mg/L+IBA 0.05 mg/L和1/2DKW+ NAA 0.1 mg/L+ AC 300 mg/L,增殖系数达到5.08,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条数6.2 条,平均根长4.12 cm;用泥炭土:珍珠岩为2?1 或3?1 作为基质,以营养钵作为容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33%以上,组培苗叶色鲜艳,长势良好。该研究获得了适合‘晓明1 号’紫薇的组培方法,为品种的大规模繁殖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对10个南方铁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负二项式参数、扩散性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性指数计测这些种群的空间聚集强度。结果表明:南方铁杉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不同种群的聚集强度有所差异。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大别山引种鹅掌楸试验观察,鹅掌楸年生长过程中,树高有1个生长高峰,胸径有2个生长高峰;幼林阶段树高生长较快,前12a的年均生长量在1m以上,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4年,年生长量1.65m;胸径生长速生期为前10a,从第2年开始,即进入生长高峰,年生长量达到1.2cm以上,一直持续至第10年;在前18a,材积增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随树龄增大而加快,18年生时,还未见有减慢现象。鹅掌楸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呈Logistic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