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的赤松茸栽培基料的制备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玉米秸秆新鲜程度、破碎程度、栽培基料处理方式以及栽培基料含水量对赤松茸生长的影响。然后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栽培基料中主料(玉米秸秆)与辅料(稻壳、木屑、麸皮)的比例。结果表明:新鲜秸秆和干燥秸秆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切断碾压秸秆比粉碎秸秆的生物转化率高,但两者在营养生长时间上差异不显著;堆积发酵和不发酵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基料含水量为65%和70%时,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得生物转化率方程:Y=(0.2283+1.6970A+2.0280C-1.1132A2-10.7559C2)×100%,稻壳比例(A)和木屑比例(C)对生物转化率有显著影响,麸皮比例(B)影响不显著。当使用新鲜或干燥的秸秆并做切断处理,主料与辅料按玉米秸秆:稻壳:木屑:麸皮=1:0.762:0.094:0.05配比,调节基料含水量至65%~70%,配料后堆积发酵3天,该条件下生物转化率平均为97.5%,出菇时间平均为48天。该玉米秸秆栽培料配方简单,适用于赤松茸的栽培。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桃木屑配方和栽培工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为桃木屑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以棉籽壳和玉米芯(1:1)配方为对照,以添加55%和70%桃木屑配方结合熟料和发酵料短时高温(简称发酵料)制棒工艺,研究了平菇灰美2号种植过程中的基质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酶活变化,以及添加桃木屑对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以桃木屑为主料配方的培养料后期含水量损失较多,发酵料工艺培养料的pH、灰分、含氮量略高于熟料;添加桃木屑的培养料纤维素酶活和木聚糖酶活显著提高,采用发酵工艺的培养料在菌丝满袋至一潮菇期表现出较高的漆酶活性。平菇单朵重以熟料工艺大于发酵料工艺,菌盖直径以添加桃木屑的配方大于对照配方。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单朵纵横经在不同配方和工艺中变化不大,结合单朵重、分支数、菌盖直径等农艺指标以添加55%桃木屑熟料工艺的S-5配方表现较好;添加55%桃木屑的配方采用熟料和发酵料两种工艺均获得了较高的一、二潮菇产量,生物转化效率分别为63.1%和60.1%;添加桃木屑至70%时,采用两种工艺一、二潮菇产量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8.7%和28.6%。两种工艺不同配方的子实体粗蛋白差异不大,含量范围为19%~21%,桃木屑配方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添加桃木屑至70%时还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的粗脂肪含量。添加桃木屑55%的配方以熟料或发酵料短时高温工艺制作平菇菌棒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显著提高纤维素酶的酶活,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固液比,温度,pH等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膨化预处理之后的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1.5~2)之间;pH 3~5;接种量为20%;秸秆:麸皮为1:1;硫酸铵含量为1.5%。在这些条件发酵之后的玉米秸秆,酶活为300 U/g。为下一步的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中试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用稻草、麦草和油菜杆做主要原料栽培灵芝是不可行的,而用大豆秸、豌豆秸、蚕豆秸、花生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玉米芯、玉米秆、棉籽壳栽培灵芝是可行的。用大豆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棉籽壳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6%,生物转化率可达66%~80%;用玉米芯、玉米秆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9%,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用稻草、麦草和油菜杆做主要原料栽培灵芝是不可行的,而用大豆秸、豌豆秸、蚕豆秸、花生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玉米芯、玉米秆、棉籽壳栽培灵芝是可行的。用大豆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棉籽壳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6%。生物转化率可达66%-80%:用玉米芯、玉米秆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9%,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4.5%和50%。  相似文献   

6.
田浩原  徐彦军  陈松  游华芳  许娟 《种子》2022,(9):110-114
采用不同碳、氮源配方培养姬菇三级菌种,研究姬菇1号菌种长势、满袋时间、外观质量及出菇表现。结果表明,桦槁、毛栗为碳源的三级菌种质量较好。桦槁培养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20.33 d),并与核桃、大豆秸秆、玉米秆、麦秆、油菜秆等处理差异显著;毛栗、桦槁、杨树培养基的姬菇子实体生物转化率较高,分别为39.01%、35.67%和35.48%,玉米秆和毛栗木屑作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较高。以豆粕、玉米芯为氮源的培养基姬菇三级菌种质量较好;各处理中,麸皮作氮源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1.03%。麸皮、豆粕为氮源培养基的姬菇生物转化率较高,分别为35.48%和24.67%,并与其他处理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好食脉孢菌和红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无机盐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秸秆用量10 g,干豆渣(氮源)用量3 g,麸皮(碳源)用量4 g,MgSO4添加量0.4%(与秸秆量比W/W),pH值约为5.5,培养基含水量为60%,培养基装量为12.5 g/25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好食脉孢菌∶红酵母=1∶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224.75μg/g。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不降低玉米整体种植密度的条件下降低倒伏率和含水量,同时增加玉米产量,研究了玉米田的三空栽培模式技术,即:间隔空垄、割秆空顶、横向空地相结合的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间隔空垄数:播种垄数=2:12,割秆处理垄数:未割秆处理垄数=2:4,垄长大于1000 m,每隔500 m,田间垂直于垄向空地2 m的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倒伏率降低11个百分点,玉米籽粒含水量降低9个百分点,玉米增产20.32%。玉米三空栽培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玉米倒伏率和籽粒含水量,同时增加玉米产量。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是适宜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珠海灵芝栽培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珠海地区灵芝栽培的基质配方,采用不同木屑原料、不同配比等进行灵芝优良菌株的栽培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以台湾相思为木屑原料以及木屑与棉籽壳的比例为1:1时,灵芝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和有效成分等4项综合性状最优。综合来看,珠海本地的灵芝高产栽培基质配方为:木屑35%,棉籽壳35%,麦麸20%,玉米粉6%,糖1%,石膏1%,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1%。此配方含水量60%。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适宜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秸秆的粒径长度、C/N比、含水量、氮源对油菜秸秆堆肥发酵的性能参数,包括堆肥温度、C/N比、秸秆发酵后的浸提液种子发芽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长度、氮源和含水量对油菜秸秆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显著,而在本试验所设置的C/N比值范围内,C/N比对油菜秸秆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及从能耗和成本角度考虑,确定油菜秸秆发酵宜采用粒径长度为5cm,C/N比值为25,含水量为70%,氮源为鸡粪的组合进行堆肥发酵。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收割的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在风干过程中,研究玉米秸秆茎、叶含水量变化以及乳酸菌菌落数和茎、叶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玉米叶片在收割后40d左右含水量下降至30%,茎秆在收割后70d含水量下降至30%,并且穗位上部茎秆含水量下降快于穗位下部茎秆;(2)茎秆表面乳酸菌菌落数显著低于叶片,叶片上的乳酸菌菌落数在收割后40d降至最低,而茎秆表面乳酸菌菌落数在收割后50d降至最低。(3)乳酸菌菌落数与含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玉米桔秆含水量随风干时间延长而下降,乳酸菌菌落数也随含水量下降而减少,并且叶片上的乳酸菌菌落数下降速度快于茎秆。  相似文献   

12.
<正>在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究所的黑木耳栽培实验3号大棚里,排列整齐的菌袋里发出黑木耳的菌芽,看上去均匀,摸上去软硬适中、持水力很好。细处理玉米秸秆:67%;木屑:20%;菌种:伊耳……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栽培岗位专家、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张介驰指着实验标识牌告诉记者:"玉米秸秆最高可添加到80%,实验证明,添加到67%是表现最好的,菌袋紧实度、出芽率和持水力都很好,可以代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工业生产中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绿色木霉生产孢子的问题,以稻壳粉、麦麸及玉米粉为主要载体,对影响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孢子的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固体载体的比例、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孢子的影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培养基配方。研究发现,绿色木霉固体发酵产孢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8℃,接种量15%,料水比1:0.70,pH值自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稻壳粉30%,玉米粉20%,硫酸铵1%,玉米浆干粉2%、黄豆饼粉2%、碳酸钙0.5%。发酵7天,孢子量可达7.62×10 9个/g,自然晾干至水分10%以下,孢子量为1.286×10 10个/g。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利用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与玉米农业废弃物混合在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的最适配方和工艺。设置了3个工艺共6个配方,综合比对理化性状、子实体性状、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指标。生料工艺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发酵料。发酵料+短时高温在产量与农艺性状等方面略优于发酵料。在生料工艺中,S-1(桃木屑、玉米芯)配方产量最高为11.97 kg/m2,其生物学效率99.75%,子实体性状优良。S-2(桃木屑、玉米秸秆)配方在菇形指数、单菇重等子实体性状方面最好,播种至出菇的时间较短,产量、生物学效率也较高。S-3(桃木屑、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多原料混合有利于前期产量的形成,这3种配方的生料工艺栽培均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大球盖菇。本文为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和消纳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肥料中稻壳炭和沸石添加对赤红壤与潮土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旨在利用稻壳炭和沸石提高磷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进而减缓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采取室内培养试验与土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混合肥料中稻壳炭(R)和沸石(Z)添加量、混合比例对混合肥料在两种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番茄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炭和沸石总添加量和混合比例对赤红壤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且其交互作用对赤红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添加量是影响赤红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稻壳炭和沸石混合比例对潮土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是影响潮土中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混合肥料中添加5%~10%的沸石和稻壳炭后,番茄的磷肥利用率提高了31.05%~76.46%。与稻壳炭、沸石单独使用相比,在稻壳炭和沸石混合处理下,番茄的磷肥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混合肥料中添加稻壳炭和沸石可以提高混合肥料在土壤中的磷素生物有效性,这对减少磷肥施用量和提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养殖试验,比较了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按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30% S)、4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60% S)、10%常规垫料+90%玉米秸秆(90% S)、2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20%沸石(60% S+20% Z)。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料、料肉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30% S料肉比最低、死淘数最少;(2)各处理垫料含水率和氨浓度随肉鸡的生长逐渐升高,其中30% S处理含水率比CK降低了12.91%,平均氨浓度比CK降低了7.96%。综合判断,本试验条件下常规垫料和玉米秸秆按30% S混合作垫料饲养肉鸡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根冠生长状况及水分利用的影响,2014-2015年在陕西省西北旱作区开展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设黑色地膜覆盖(BF)、白色地膜覆盖(WF)、秸秆覆盖(MS)和裸地不覆盖(CK)4个处理。试验于玉米生长的各个主要时期测定了玉米地下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生长量,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能更好地协调玉米生育期的根冠比,明显促进了玉米吐丝期后的根冠生长,成熟期玉米根系体积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2年平均分别增加16.51%、21.18%和44.23%,单株干重2年平均分别增加9.34%、21.66%和40.68%。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玉米生育后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根冠比大,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玉米2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黑色地膜覆盖方式较普通白色地膜覆盖方式和秸秆覆盖方式分别提高9.41%和13.75%。在西北旱作地区,黑色地膜覆盖方式具有协调玉米根冠生长和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蔬菜秸秆堆肥发酵后理化性质以及堆肥与蛭石复配形成育苗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添加不同比例的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发酵,发酵过程中、完成后测定理化性质,选择最好的一个处理与不同比例的蛭石混合形成基质,测定番茄生长指标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35%的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35%放线菌、15%的酵母菌、15%的霉菌(T4)处理发酵过程中50℃以上的温度保持10 d以上,堆肥发酵后理化性质最好,C/N较初始状态下降了59.31%,容重较CK增加了71.43%,pH由酸性转变中性,适合幼苗生长。将T4处理的堆肥与不同比例的蛭石相结合培育番茄幼苗,番茄幼苗长势旺盛,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因此蔬菜秸秆可代替草炭与蛭石复配形成基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半湿润区免耕覆盖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半湿润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为研究对象,设置传统耕作(T0)、免耕无秸秆覆盖(T1)和免耕秸秆覆盖(T2)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不同作物季节的功能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免耕覆盖(T2)和不覆盖(T1)处理0-60 cm土壤含水量都高于传统耕作(T0)处理,但免耕处理T1和T2只在表层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保水效果明显。免耕覆盖降低了土壤表层温度(T2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