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泉域地下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影响。衡量泉水喷涌指标与地下水开采量指标的特征并不一致,前者是水位特征,后者是水量特征,两者没有建立有机联系。利用多年实测资料,建立泉水位与流量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开采量与泉流量总量预测模型,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实行即日保泉供水调度和远期控制保泉供水调度,较好地兼顾泉水喷涌与城区供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只要能够展示出独特文化个性魅力,并在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好的探索尝试,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也可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创意之都。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分析了近年来丽江古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古城创意城镇开发的原则,阐述了丽江古城发展创意城镇的优势资源,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城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电气化》2014,(2):34-34
<正>近日,南方电网三个智能电网示范点之一的云南电网首个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丽江古城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得批复。丽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滇藏、中印贸易枢纽,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电力体制不顺,电网建设投入不足,丽江古城10 kV网架结构薄弱、设备老化严重、供电可靠性低,与其知名度和旅游地位极不匹配。2013年6月以来,丽江供电局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以“齐多甘泉、甲于天下”而著称于世,因此又有“泉城”之美称。但是昔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好风光今日已不存在。闻名天下的的突泉经常干涸。随着济南市区及全市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供水量不能满足要求。市内地下水严重超采,漏斗不断扩大,黄河在春季需水关键时期又长期断流,水资源已成为济南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全市水资源需求总量中,农业是用水大户,占全市社会总用水量的70%以上。因此,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位列全国第3,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用水水平低下。干旱是云南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在分析2009年以来持续干旱事件对地表水资源、库塘蓄水、九大高原湖泊水资源影响的基础上,从用水安全保障、生态和农业用水受到挤占、地下水过量开采问题、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功能丧失、潜在的水事纠纷6个方面阐述了持续干旱事件下云南水资源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黄河水资源日趋紧缺,断流天数不断增加,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距离不断上延;同时,灌区用水量逐渐增加,水的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在引黄灌溉时,借助于微机技术,及时对黄河来水与渠首可引水量进行预测,成为灌区用水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好位山灌区在这方面的经济及做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干旱区盐碱化的不断加剧,农业灌溉用水的质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在对吐鲁番市灌溉用水,如渠水、泉水、机井水、坎儿井水的水质(pH值、电导率、八大离子)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灌溉用水质量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渠水水质普遍较好,对农作物基本没有影响;渠水下游、机井水及坎儿井水水质一般;胜金口的泉水及附近机井水水质较差,可能会使灌溉土壤中度盐化;春季煤窑沟下游各种灌溉用水均为重度盐碱水,极易加剧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滇池流域及下游螳螂川区间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用水调查,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景观等的水资源需求,考虑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不同层次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优化配置宝象河、柴河等当地水库、当地引提水工程及城市再生水跨区域利用工程,建立MIKE BASIN水资源优化模拟模型,设置不同的水系连通工程供水方案组合,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30年本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入后缺水率由51.63%降到48.6%,滇中引水工程加入后,缺水率进一步减小至0.8%,随着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逐步完善,区域供水保障程度越来越高,区域间的供水公平性越来越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减小区域缺水率、实现区域间及行业间的供水公平、保障河湖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五郎河总管田水文站(1959-2014年)径流和丽江气象站(1959-2014年)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复值小波函数,分析年径流和年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波变换时-频变化及其丰-枯(多-少)交替变化的周期规律,并运用交叉小波变换,从多时间尺度的角度探讨径流和降水在时频域中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五郎河年径流和丽江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分别存在12 a、3 a和18 a、6 a、4 a的主周期变换规律,同时预测2014年后径流与降水均有减少的趋势,且分别在2014年后的8 a和10 a时期内,径流和降水量由枯转丰(少转多);年径流与年降水存在2~4 a的显著性的共振周期,且两者呈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说明丽江站降水量可作为五郎河流域径流预测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工农业及城市供水日趋紧张,严重制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农业是用水大户,水资源紧缺,灌区节水是发展方向。本文介绍的太原市晋祠灌区循环用水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是解决灌区用水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城市郊区农业灌溉节水的新途径。晋祠灌区循环用水系统特点是集泉水、汾河水、工业污水、排退水多种水源为一体,从而提高了水的重复用率,较好地完成了工业、农业、渔业多等目标供水。  相似文献   

11.
黄河自1972年首次自然断流以来,断流频率逐渐增加,断流历时不断加长,断流时间逐步提前,断流河段不断上延,给沿黄地区特别是山东省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黄河断流的原因除近年的气候因素和黄河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属自然因素外,沿河取水量逐年增加,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也是引起断流的重要原因。为此,对用工程的、管理的以及经济的方式治理黄河断流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我国农业用水可持续状况,从淡水资源作为一种关键自然资本的角度出发,结合三维水足迹、降尺度行星边界和脱钩分析等方法,计算并分析了31个省级行政区1998—2020年农业水资源利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用水状况整体良好,但区域间农业水资源利用可持续状况差异较大。降水量少或社会经济用水多的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降水丰腴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状况较好。在居民节水意识增强和政策约束的情况下,北京、河北、山西和上海的农业用水可持续状况呈变好态势;在降水年际差异大和农业用水占比变化的影响下,辽宁、江苏、山东、河南和甘肃的农业用水可持续状况呈突变型,存量和流量间占用关系无明显变化规律。浙江表现出最好的农业水-经济关系类型,北京则相反;2014年后北京和上海高频出现了最差的农业水-经济类型6,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矛盾愈发严峻。研究可为农业用水及种植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地处海河流域,其干旱及水资源短缺状况对农业用水十分不利。基于京津冀地区24个气象站点1950-2013年逐月降水、气温数据,应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描述京津冀地区的干湿状况,利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IDW)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京津冀地区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研究区历年农业用水数据,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农业用水变化特征及旱涝事件对农业用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提高冬小麦的用水效率为目的 ,在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变异规律及麦田耗水规律基础上 ,从应变管理决策的角度 ,根据阶段降雨与麦田耗水的关系确定了冬小麦的生育阶段降水年型指标。进一步确定了对应于不同年型的补水灌溉动态管理措施 :根据全生育期降水年型确定小麦补水总量 ;根据播前底墒年型确定播前造墒水量 ;根据播种 -拔节期降水年型确定春季第 1水补灌时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失修严重,农业生产用水越来越缺乏。广大农户纷纷购买微型或小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降水年型与补水灌溉动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冬小麦的用水效率为目的,在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变规律及麦田耗水规律基础上,从应变管理决策的角度,根据阶段降雨与麦田耗水的关系确定了冬小麦的生育阶段降水年型指标,进一步确定了对应于不同年型的补水灌溉动态管理措施;根据全生育期降水年型确定小麦补水总量;根据播前底熵年型确定播前造墒水量;根据播种一拔节期降水年型确定春季第1水补灌时间。  相似文献   

17.
长洲河二级水电站位于河南省新县境内,该电站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为一引水式季节性发电的小型水电站,安装HL220-WJ-50型水轮发电机组二台,总装机1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358.4万kW·h。电站周围的地下水以岩石裂隙水为主,受大气降水补给。陡高山崖水经裂隙向溪内补给。上游水库大坝截流后,河内迳流量很小,有时甚至断流。为满足电站常年技术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因地制宜,拟定集水滤井设计方案。今作以下介绍,供山区小水电站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营引黄机制与对策程义吉(黄河口治理研究所东营市257095)东营市地处黄河尾闾,黄河水是东营的唯一淡水水源。夏秋两季不用水时,黄河涨水需防汛,春季干旱大量用水时反而大河断流干河无水可引。本文对黄河进入东营的历年来水量及月分配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影...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多数灌区供水体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水权探讨改革措施。指出模糊水权是灌区用水的制约因素,概述灌区水权改革历程,分析水管理部门、灌区管理机构和用水户的关系,提出应保障灌区用水转让权、明晰水权与灌区资产权利关系,为灌区供水体制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是灌溉制度及灌区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四川省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四川省灌区民主管理的发展历程,对目前各地在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中所存在的用水户协会法律保障、组建方式、与专管机构的关系、协会运作经费以及与其他改制方式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