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烯效唑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倒伏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甜杂3号为材料,株高达到40、80、120cm时,分别喷施600、800、1 000mg/L浓度的烯效唑水溶剂。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可以有效降低甜高粱株高,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600~800mg/L烯效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甜高粱株高,而且并未因此而造成甜高粱鲜茎秆产量减少;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800~1 000mg/L烯效唑处理茎粗较对照显著增加,但是在烯效唑处理浓度大于800mg/L后,处理茎粗增粗效应开始减弱;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处理时,甜高粱倒伏率较对照显著降低,株高达到120cm时,800和1 000mg/L烯效唑处理倒伏率较对照分别下降75.40%、83.02%。综合考虑,株高为120cm时喷施800mg/L烯效唑,甜高粱茎粗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倒伏性增加,产量稳定,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种类外源激素对糜子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用5种外源激素在糜子3~4叶期喷施,连续处理2次,喷清水为对照。记录糜子苗期基本苗数、拔节期总茎数、成熟期穗数等性状,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脱落酸(ABA)能够显著降低糜子的分蘖数,施用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矮壮素(CCC)也能减少糜子分蘖数,但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用多效唑(PP333)对糜子分蘖数没有明显影响;施用GA3、IAA、CCC能够增加分蘖穗数,而ABA、PP333降低分蘖穗数;各处理分蘖成穗率都较对照高,ABA处理分蘖成穗率为最高达到25.20%;ABA处理主茎穗占比较对照增加,分蘖穗占比降低;GA3、IAA、CCC处理主茎穗占比相对于对照降低,分蘖穗占比增加,PP333处理与对照相近;5种外源激素对糜子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施用ABA产量最高,可能与主茎穗占比高和分蘖成穗率高有关系。在糜子3~4叶期喷施5种外源激素,对糜子有显著作用的是ABA,主要表现在ABA能够降低糜子分蘖数,保证了主茎的成穗数量,增加了分蘖成穗率,从而提高了糜子产量。  相似文献   

3.
去除分蘖对甜高粱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甜高粱一般具有分蘖的习性,在生产上,作为糖料作物或能源作物栽培时,通常都掰去部分分蘖。倒伏一直是影响中国甜高粱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为了了解去除分蘖对甜高粱倒伏的影响,采用自然生长和去除分蘖处理,对3个甜高粱品种的与倒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自然生长(CK)有28.8%~52.0%的分蘖成穗率。与自然生长(CK)相比,去除分蘖使倒伏率、总茎数、株高、重心高度、倒伏系数有所降低,茎粗、抗折力、主茎秆鲜重有所增加,节间长度缩短。株高、主茎秆鲜重、5~7节长度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倒伏率的相关性方面,株高、茎粗、重心高度、主茎秆鲜重、1~4节长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5~7节倒伏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分析认为,去除分蘖降低了田间总茎数,从而降低了植株之间在生长空间上的竞争,使植株高度、重心高度降低,主茎秆鲜重、茎粗增加,下部节间缩短,抗折力增加,抗倒伏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种子大小对群体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子大小与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系,根据粒径大小分为大粒(粒径3.35mm)、中粒(粒径为2.36~3.35mm)、小粒(粒径2.36mm)三级,以不分级的种子作为对照(CK),研究种子大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粒冬小麦种子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产2.8%、4.2%,而小粒种子处理的产量显著降低。大、中粒种子处理穗数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3.6%、4.7%,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部性状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大、中粒种子处理苗期干物质重分别增加28.6%、7.1%,单株叶面积分别增加16.0%、2.9%,有利于分蘖生长,冬前群体茎蘖数分别增加7.9%、1.9%,拔节期茎蘖数分别增加15.2%、8.2%。综合分析,小麦种子粒径大于2.36mm,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烯效唑化控对玉豆间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豆间作大豆叶面喷施烯效唑化学调控,分析了烯效唑化控技术措施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宁夏灌区玉豆间作大豆喷施烯效唑的适宜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玉豆间作大豆分枝期喷施100mg/L的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液+大豆盛花期喷施150mg/L的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液,可以达到降低大豆植株高度、防止倒伏、保花增荚、增加单株粒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多效唑和烯效唑对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抗寒性的影响,采用多效唑150 mg/L(C1)、300 mg/L(C2),烯效唑80 mg/L(C3)、160 mg/L(C4)喷施6~7叶期油菜幼苗1次,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幼苗生长调控、生理特性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多效唑150 mg/L(C1)或烯效唑80 mg/L(C3)处理6~7叶期幼苗,可有效降低苗期薹茎高、茎叶干质量、最大叶长度和宽度,对绿叶数影响不显著,有效提高根茎粗、根长、侧根数、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形成壮苗;同时可增加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越冬死亡株率和冻害指数,提高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栽培条件对小麦穗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对小麦的穗数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充足氮素供应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磷素含量,若在24mg/kg以上,施用磷肥对促蘖增穗不起作用或虽有一定效果,但产量差异不显著;若在10mg/kg以上,增施磷肥能显著促进分蘖生长、穗数增加和产量提高。小麦于越冬、返青期追肥浇水,能够巩固冬前分蘖,增加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数。但越冬、返青期浇水不宜过早或过晚,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年前达60℃左右为浇越冬水的适宜时间;年后达80℃左右为浇返青水的适时日期。年前施肥较多,年后生长势较强的麦田,返青、起身期应采取控制措施,以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根据麦苗发展趋势于拔节前后进行肥水管理,但一般不应晚于旗叶露尖。  相似文献   

8.
营养素对油研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营养素对优质杂交油菜油研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喷施营养素能够显著提高油研7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等,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1∶300(1g营养素兑水300ml),油菜籽产量可达188.33kg/667m2较对照(喷清水)增产10.72%,在油菜生产上喷施营养素提高油菜籽的产量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GA3、6-BA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饶贵珍 《种子科技》2002,20(4):220-222
在萝卜芽苗菜生长期间,喷施不同浓度的GA3、6-BA,研究它们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00mg/L的GA3处理的芽苗高度比清水对照高0.8cm,差异极显著;产量比对照提高18.6%,差异达显著水平,对促进萝卜芽苗菜的生长及提高产量的效果显著。200mg/L、800mg/L的GA3处理的芽苗高度及产量都比清水对照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6-BA处理的芽苗高度比对照低1.8-2.5cm,差异显著;产量比对照降低12.6%-14.2%,其中200mg/L的6-BA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50、100mg/L的6-BA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6-BA处理的萝卜苗菜生长得又粗又矮,商品性状不佳,产量比对照低,处理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栽培中水稻无效分蘖的化学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适合水稻生长的云南省涛源乡,以贵州省自育品种"黔优88"为对象,对超高产栽培中水稻无效分蘖的化学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浓度为10mg/L时,能够控制水稻无效分蘖,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数及成穗率,从而能够达到保穗控蘖,增加水稻产量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甜高粱分蘖去留与糖产量及氮素利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去除分蘖的方法,研究了两种种植密度下甜高粱高产品种分蘖特性对糖产量及其干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常规种植密度(每公顷75 000株)下,保留分蘖较单茎秆植株对主茎和分蘖茎含糖量影响较小;在较低种植密度(每公顷37 500株)下,保留分蘖植株主茎含糖量明显下降,分蘖茎含糖量与单茎秆植株接近。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保留分蘖植株较单茎秆植株开花前和开花后茎秆、叶片和穗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保留分蘖显著提高了总生物量,达21.9%和81.6%,总糖产量分别增加了17.1%和63.8%。保留分蘖植株开花后氮素向茎秆分配比高,同时,保留分蘖植株叶片氮积累及分配比例明显提高,叶片干重占植株总干重比例显著增加,单位氮素糖生产效率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密度和较低密度下分蘖茎糖产量的补偿效应分别可达20%和62%以上,说明常规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利于增加甜高粱糖产量,并能够达到简化栽培管理和降低经济人力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闫锋 《作物杂志》2022,38(1):179-113
为了明确多效唑喷施时期和浓度对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齐黍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糜子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和1200mg/L多效唑,以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以改变糜子植株茎秆的形态特征,使株高降低、茎粗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同一喷施时期,随施药浓度的增加,糜子主茎高逐渐降低,节间增粗,抗倒伏力逐渐增强。在糜子生育时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糜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对叶绿素含量,且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适宜时期喷施多效唑可提高糜子主穗重及主穗粒重,使糜子显著增产,且分蘖期喷施效果优于拔节期和孕穗期,但浓度过高时会降低增产效果。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分蘖期喷施300mg/L的多效唑可以有效增强糜子的抗倒伏能力及光合指标,提高产量,是较适宜糜子的防倒增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去除分蘖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我国甜高粱栽培以去除分蘖栽培为主,去蘖栽培需耗费大量人力,已成为甜高粱生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用7个甜高粱杂交种,对7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去除分蘖和自然生长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去蘖处理使穗长显著变短,鲜重极显著降低。甜高粱留蘖栽培不仅可免除栽培中去除分蘖造成的人力财力浪费,同时可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研究目的】明确不同密肥水平下滨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为盐碱地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甜高粱ST00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氮肥用量水平对盐碱地甜高粱农艺性状、产量及茎秆糖锤度的影响,利用通径分析,对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与生物产量、糖锤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甜高粱ST008在种植密度120000株/hm2、氮肥用量300kg/hm2条件下获得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茎秆含糖量较高,株高、叶片数、茎粗等较为适宜。通径分析表明,拔节至抽穗期地上部干物积累量和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锤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提高生物产量、茎秆糖锤度的贡献最大。【结论】盐碱地甜高粱在密度120000株/hm2、施氮量300kg/hm2水平下生物产量最高。提高拔节至抽穗阶段甜高粱植株的光合生产是提高甜高粱产量、含糖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高粱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Na2SeO3,研究外源硒对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外源硒的最佳剂量和最适宜时期,同时为研究硒对高粱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富硒高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0(CK)、40(T1)、80(T2)、120(T3)和160mg/kg Na2SeO3(T4)5个供硒水平,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叶面外源硒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供硒条件下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外源硒对高粱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在人体吸收硒的安全摄入范围内,挑旗期T2施硒剂量下,晋糯3号籽粒硒含量2年平均为0.295mg/kg,比CK平均提高83.5%。叶面喷施硒对提高高粱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对高粱品质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CK。挑旗期T2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1.25%和1.40%。叶面喷施合适剂量的Na2SeO3能够明显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改善高粱籽粒营养品质,对高粱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所述,挑旗期是高粱富硒的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宜的叶面施硒(Na2SeO3)剂量为80mg/kg。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酿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以及抗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酿酒用糯高粱单产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平均单产增幅25%以上;穗粒数、穗粒重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1.7%、62.7%;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为19.8%、62.7%;株高降低24.9%,茎粗增加9.5%;节间数增加0.9个,节间长缩短13.3cm;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显著;倒伏率、发病率下降显著,成穗率明显提升。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穗粒数、穗粒重,穗粒数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70和0.928,株高、茎粗与倒伏率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0;产量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与发病率显著负相关。总的结果表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的增加提高了糯高粱的穗粒数,植株株高的降低、茎粗的增加促进了抗倒性的提升,抗病性的提升保证了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最终提高了糯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旱育秧模式下苗期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辽粳401为供试材料,选用2种育苗载体(基质和营养土),设置3种喷淋间隔(24、48和72h),研究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淋间隔由24h延长至72h,秧苗株高降低,根数增多,根冠比增大,秧苗综合素质提高。喷淋间隔72h秧苗机插后分蘖发生早,分蘖数量多,生育时期提前。在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喷淋间隔72h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喷淋间隔72h处理成熟期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The number of productive tillers is an important yield component in wheat and is affected by water stress and genetic factors.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spring 1992 at ICARDA, Tel Hadya, Syria, with eight genotypes representing two Triticum species ( Triticum turgidum L. ssp. durum and Triticum aestivum L. ssp. aestivum ) under four soil-moisture regimes (95 %, 75 %, 55 %, and 35 % field capacit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 on tiller development and tiller contribution to grain yield. In the highest watering regime appearance of Tiller 1 was delayed in both species. Also Tiller 2 was suppressed in this treatment in durum , while its appearance was delayed in aestivum. In the driest treatment, a majority of the tillers were suppressed and the ones which emerged were delayed. In durum , the heat units required to produce successive leaves on the tillers were higher than that for the main stem 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stress, causing high rate of tiller abortion. In aestivum , each tiller, once produced, developed leaves at the same rate as on the main stem. Phyllochron of tillers as well as main stem was not affected by water stress in aestivum. In aestivum , contribution by tillers to yiel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urum in all treatmen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rly appearance of tillers and faster rate of leaf appearance under water stress result in higher tiller survival and greater tiller contribution to final yield. Hence, tiller dynamics under water stress can be used as a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breeding for drought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9.
喷施多效唑对谷子农艺性状及抗倒伏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倒伏是谷子“高产、优质、高效”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喷施多效唑对谷子抗倒伏力的影响,本试验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1200 mg/L多效唑,清水作对照,收获期分别测定谷子茎秆机械强度和产量。结果表明请将涂成黄色的内容改成用实验数据支撑的实验结果: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谷子株高逐渐降低,伸长节间数和节间长度逐渐减少,节间增粗增厚,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300 mg/L多效唑处理‘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株高分别降低14.12%和22.10%,节间数分别减少1.2和0.8,其中N3节间节长分别减小1.70cm和2.20cm,茎粗分别增大0.61mm和0.44mm,茎壁厚度分别增大0.64mm和0.29mm,抗倒伏能力分别增强24.79%和47.55%,产量分别增加1.12 kg/hm2和1.27 kg/hm2。苗期叶面喷施300 mg/L多效唑有利于形成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抗倒伏能力强的株型,进而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20.
防除甜高粱田杂草的除草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甜高粱种植过程中往往杂草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且国内外关于甜高粱田化学除草的研究报道也很少。以苏科甜1号为材料,选用二甲戊灵、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二氯喹啉酸、乙草胺、使它隆、二氯喹啉草酮的单剂或者混剂,采用甜高粱播后苗前、苗后除草剂处理方式,以期筛选出对甜高粱安全且对杂草具有高效防除的除草剂。结果显示:在甜高粱播后苗前用33%二甲戊灵2 250mL/hm 2+38%莠去津2 250mL/hm 2防除杂草效果最好,总杂草株防效达99.7%,对甜高粱没有药害;在甜高粱出苗后4~5叶期,用20%二氯喹啉草酮2 000mL/hm 2+38%莠去津5 000mL/hm 2防除杂草效果最优,总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9.2%、99.5%,对甜高粱也没有药害。以上2种药剂处理可作为甜高粱田杂草防除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