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豆是一种对水分最敏感的豆类作物,明确干旱对大豆叶片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对于进行更好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试验选用耐旱型品种黑农44和敏感型品种黑农65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及复水后大豆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SOD活性随干旱程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活性增加幅度花期>苗期>鼓粒期,且黑农44的SOD活性明显大于黑农65;MDA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苗期>开花期>鼓粒期,且黑农44明显小于黑农65。复水后,SOD活性和MDA含量均逐渐降低;苗期干旱复水后MDA含量恢复较快,开花期干旱复水后恢复时间较长,鼓粒期干旱复水后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确定探明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主栽的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分7 个播期进行栽培,研究了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在各播期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39.14%~45.26%,最大变化幅度为15.64%;脂肪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18.82%~20.30%,最大变化幅度为7.86%;产量变化范围为2064.2~3068.1 kg/hm2,蛋白质产量均值变化范围为807.2~1377.9 kg/hm2,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播期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A2 播期达到最大值,播期显著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因此,适期播种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适合当地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是5月4日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皂甙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4个处理组(即每kg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即S1、S2、S3、S4)。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皂甙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农48’在S2条件下皂甙含量最高,‘黑农44’和‘黑农37’均在S3水平下皂甙含量最高,但‘黑农37’S1~S3水平表现不明显。过高硫素含量会降低大豆皂甙含量,不同基因型大豆对硫素敏感度不同,合理适量的施用硫肥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春大豆鼓粒期冠层翻叶原因及翻叶对粒重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28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鼓粒初期植株顶部4片叶的单叶面积、比叶重、叶型指数、叶片含水量与翻叶率的关系;比较了翻叶与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百粒重及粒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翻叶率在0~26.5%之间,且差异显著,其中以‘中黄313’、‘中黄42’和‘中黄13’最高;单叶面积在46~151 cm2之间,其中以‘中黄39’、‘中黄42’和‘中黄13’最大;比叶重在0.536~1.64 mg/cm2之间,其中以‘中黄322’、‘中黄313’和‘中黄13’最低;叶型指数在1.35~3.51之间,其中以‘中黄70’、‘中黄80’和‘中黄42’最低。供试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品种单叶面积小,比叶重高,叶型指数大,翻叶率为1.03%;第III类群品种单叶面积大,比叶重小,翻叶率高达19.7%;第II类群共4个品种,单叶面积、比叶重、叶型指数、翻叶率介于第I类和第III类群之间。翻叶后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降幅31.7%,粒数较多的‘新大豆27号’百粒重降低10.38%~22.4%,而粒数少的‘吉育60’粒重没有降低。大豆上层叶片单叶面积大、比叶重小及叶型指数低的叶片翻叶率高,翻叶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进而降低同节位百粒重及单节粒重,不利于大豆高产。  相似文献   

5.
东北春大豆抗旱品种根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展大豆抗旱育种,进行现有大豆种植区域布局,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现实生产缺少抗旱品种、产量低及大豆品种抗旱类型不明确等突出问题,本研究选用以黑龙江省不同类型春大豆40份为材料,利用溶液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芽期抗旱鉴定和苗期抗旱鉴定,对筛选出的抗旱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对抗旱品种苗期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冠比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期抗旱鉴定,绥字号、黑农号、合丰号及小粒型大豆品种抗旱性强较多,耐和较耐旱型品种为绥农22、合丰48、绥农30、尨小粒2号、黑河52、绥农28、垦豆26、黑农65、龙小粒1号、垦丰17、垦豆25、绥农10、抗线12、黑农61、黑农64、龙豆2号;苗期抗旱鉴定,合丰号、绥农号及黑农号品种较多,合丰50、黑农60、绥农28、合丰48、合丰51、黑农61、龙小粒豆2号、黑河51、黑河50、合丰56、黑农65、黑农64,结合春大豆芽期和苗期抗旱鉴定结果共筛出抗旱品种合丰48,绥农28、龙小粒2号,黑农65,黑农61,黑农64;随着抗旱胁迫增强,品种总根长、根总面积、根体积、及根冠比总体表现增加趋势,特别是从中度干旱到严重干旱时增加幅度最大,合丰48号表现最强,其次,黑农61和64、绥农28。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年度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促进内蒙古大豆育种,对2002—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主茎节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生育日数整体变化不显著,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百粒重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审定的大豆品种中有8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占总审定数的7.08%,有42个高油大豆品种,占总审定数的37.17%。2002—2020年审定的大豆品种产量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19年‘兴豆7号’产量达到最高的3531.0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生育日数呈正相关;与株高、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0.274;与百粒重、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4、0.414;与单株有效分枝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89、0.414。百粒重的提高是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增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选育大豆的过程中,应注意百粒重较高、主茎节数适中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西南地区大豆机收的适宜时期,以熟期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南夏豆35’‘、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机收和室内取样,分析不同收获时期的大豆籽粒形态特征、植株各部位含水量和机收效果。结果表明:完熟期大豆籽粒厚度显著下降,长/厚和宽/厚均显著增加‘,南夏豆35’籽粒宽度和厚度均显著高于‘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长/宽和长/厚则表现相反;大豆各部位含水量完熟期极显著下降,品种间差异显著‘,南夏豆35’荚皮和籽粒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南夏豆35’节间粗度和茎秆机械强度均显著低于‘南夏豆45’。完熟期割台损失率极显著增加,但籽粒破损率、清选损失率和总损失率均最小,机收效果好,其中‘南夏豆35’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2004两年对黑龙江省北部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品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晚播生育日数比早播缩短。后期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均低于早播,最后导致产量下降,下降幅度为210.3kg/hm2;本试验中就脂肪含量而言,以适期播种和早播均较高,而晚播则有规律下降,且平均变幅为0.35个百分点,这表明晚播不利于高脂肪的形成;就蛋白质含量而言,晚播则影响不大,变化规律不明显,但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含水率的影响,以3 个大豆品种‘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结果显示:(1)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各时期SOD和CAT活性为中度胁迫>重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各时期POD活性和苗期-盛花期的相对电导率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OD活性和SOD活性,‘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CAT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干旱胁迫下,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比在适宜水分下活性要高,体现了春大豆对干旱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4,(6):52-53
大豆 黑农47 审定编号:黑审豆2004001 原代号:哈98-2291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特征特性:无限结荚习性,株高100cm左右,主茎20~22节,有分枝,紫花,长叶,灰白色茸毛,荚熟为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20g左右.脂肪含量20.00%,蛋白质含量40.17%.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幼龄核桃林下复合间作的大豆生长变化及营养特性,以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5年生的幼龄核桃林下进行带状复合间作,同时单作为对照,记载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并测量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后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核桃林下带状复合间作大豆生育期延长4~8d,抗倒性降低;株高和底荚高度增加,分枝数减少,主茎节数变化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长阶段均比单作有所降低,苗期和花期影响不显著,鼓粒期和成熟期影响显著;粗蛋白含量比单作有所增加,增加量因品种不同而异,晋豆42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脂肪含量均比单作降低,晋豆42显著降低;籽粒产量比单作降低显著,生育期最长、株高最高且倒伏的汾豆93减产最多,为59.03%,生育期短的晋豆25减产最少,为49.04%。6个品种中,汾豆78在间作模式下产量最高,为1617.5kg/hm2,其次是汾豆56,为1481.5kg/hm2。幼龄核桃林下复合间作大豆,会延缓成熟,使株高增加,分枝数减少,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降低,大豆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小麦营养器官物质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营养器官物质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冀麦585、河农825、农大211和京冬8为试验材料,设置灌溉和旱作2个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的特点。结果表明,与灌溉栽培相比,干旱胁迫下成熟期小麦个体营养器官干物质量增大,而经济系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同时干旱胁迫提高了京冬8各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抑制了冀麦585、河农825和农大211各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在旱作栽培条件下,河农825、冀麦585和农大211的最大灌浆速率与灌溉栽培相比显著增大,而京冬8的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对河农825和农大211渐增持续期、快增持续期和缓增持续期的天数变化影响不大,却缩短了冀麦585渐增持续期和快增持续期的天数,延长了京冬8缓增持续期天数,推迟了灌浆高峰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灌浆期干旱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以高淀粉高粱品种铁杂17(TZ17)和低淀粉品种辽杂11(LZ11)为试验材料,在灌浆的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干旱胁迫,通过测定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指标,研究灌浆期干旱胁迫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均受干旱影响呈减少的变化趋势。灌浆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淀粉积累的影响程度主要表现为灌浆早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高淀粉品种(TZ17)比低淀粉品种(LZ11)更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干旱胁迫下淀粉指标的变异系数依次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表明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灌浆期干旱胁迫影响籽粒淀粉的积累,降低了千粒重,最终影响高粱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Mediterranean climate causes fluctuations in wheat yield and quality, but offers the opportunity for obtaining high‐quality durum wheat in terms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Twenty‐five durum wheat genotypes were grown under irrigated and rainfed conditions at each of two latitudes in Spain during 1998 and 1999. Differences between latitudes in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flag leaf were attributable 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Cycle length until anthesis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than grain‐filling duration, and was longer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than in the rainfed sites. A negative asymptotic curve was the best equation to f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suggesting that yield improvements in fertile environments may be attained with negligible reductions in protein content. ‘Jabato’, ‘Waha’, ‘Lagost‐3’, ‘Massara‐1’ and ‘Vit?on’ showed medium to high yield, yield stability and high protein content.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flag leaf, measured at anthesis with the soil‐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 (SPAD) portable field unit, may be useful for the fast and cheap detection of durum wheat genotypes with high grain protein content in drought‐stressed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豆品种的推广种植潜力,以‘东农252’、‘黑农48’、‘黑农35’、‘黑农34’4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短日照条件下,分析各大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叶面积、根干重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短日照显著降低4个品种大豆的株高、叶面积、根干重,除‘东农252’外,也显著降低了单株荚数。大豆品种差异极显著影响株高性状的短日照敏感性,对单株荚数、叶面积、根干重性状影响不显著。性状差异极显著影响‘东农252’、‘黑农48’的短日照敏感性,显著影响‘黑农34’的短日照敏感性,对‘黑农35’影响不显著。各性状的短日照敏感性差异为根干重>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相对其他大豆品种,‘东农252’各农艺性状短日照敏感性最强。4个大豆品种的短日照敏感性差异与其种植范围大小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评估大豆品种推广种植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莆豆6号系以粤春04-5为母本、泉豆7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普法选育而成的春大豆高蛋白新品种。在2014~2015年的省多点区试中,该品种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平均产量达2065.8 kg.hm -2,比对照福豆234增产6.55%。2017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福建省春大豆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自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繁殖时籽粒形成生理,以‘培矮64S’为对照,采用冷水灌溉繁殖的方法研究了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eui突变体(‘长选3S’)自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的生理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结实过程中,‘长选3S’和‘培矮64S’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在花后第7~27天增加快,随后增加减慢;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等3个酶的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逐渐下降;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的酶活性随灌浆进程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就整个灌浆结实期而言,‘长选3S’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等5个酶的酶活性及直、支链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其亲本‘培矮64S’的高,而自交结实率、单株产量则比‘培矮64S’的低。差异性分析表明,2个不育系之间籽粒中上述5个酶的酶活性及直、支链淀粉含量、自交结实率及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