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明钾硅钙微孔矿物肥对污染稻田土壤重金属镉(Cd)有效性的影响,弄清其对稻谷中Cd含量的降低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方法进行研究,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对照(CK),常规施肥(40%复合肥450 kg/hm2);处理2:钾硅钙微孔矿物肥600 kg/hm2+常规施肥;处理3:钾硅钙微孔矿物肥750 kg/hm2+常规施肥;处理4:钾硅钙微孔矿物肥1125 kg/hm2+常规施肥;处理5:钾硅钙微孔矿物肥1425 kg/hm2+常规施肥。结果表明:钾硅钙微孔矿物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达到7.5%~16.0%;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从而降低稻谷Cd的积累,最大降低稻谷Cd含量达到38.6%。钾硅钙微孔矿物肥要达到降阻水稻重金属Cd的最佳效果,施用量不能低于1425 kg/hm2。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施用生物肥料、复合肥和有机肥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生物肥能增强玉米根系活力,提高叶片内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及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甜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籽粒品质也得到改善,同时,生物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土壤调理剂对蜜柚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研究连续3年施用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蜜柚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了解硅钙钾镁肥的合理用量,为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镁肥3年,虽然受蜜柚树体本身差异以及大小年(2015年为高产年)的影响,各年度大部分处理的蜜柚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蜜柚个数和裂果率影响不大。施入不同用量的硅钙钾镁肥能不同程度提高蜜柚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变化不明显,酸度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糖酸比差异并不显著。3年施用硅钙钾镁肥能提高土壤p H值、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增强土壤抗酸化能力。考虑到成本因素,硅钙钾镁肥以750 kg/hm~2的用量对蜜柚增产效果及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用过冷却处理得到的ZZWW型4倍体雌蚕与ZZ型2倍体交配,根据亲、子代个体蚕的标记性状表现及性染色体数观察,探讨在减数分裂中ZZWW雌蚕的性染色体的联会、分配的行为方式和概率大小,推测ZZWW型4倍体雌蚕在减数分裂中的性染色体联会、分离的可能方式。拟为多倍体诱发机理的解析、交配后代表现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为多倍体研究实用化开发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永丰年"牌调理剂在水稻上施用效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省祁东县红壤稻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地区稻田上施用"永丰年"牌调理剂肥料使水稻增产7.1%,使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0%、磷肥提高6.2%、钾肥利用率提高2.4%;调理剂农学效率为0.9kg/kg,调理剂用量以40kg/hm~2为佳。施用调理剂同时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土壤其他养分,对土壤具有一定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晓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9):107-111
摘要:[方法]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目的]对2017年第10号台风“海棠”减弱后的热带低压进行综合分析,主要针对2017年8月2~3日其影响潍坊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个例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由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冷空气和地面气旋共同影响造成的,系统动力抬升条件好,水汽输送条件好,再加上列车效应导致潍坊多个站点出现暴雨和大暴雨天气;[结论](2)几家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过程的天气系统预报差异较大,其中欧洲中心表现较好,对今后的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7.21”山西北部罕见区域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认识山西省北部区域暴雨形成机制,为防灾减灾提供精细化的预报信息,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2年7月20日20时—21日20时山西北部区域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发生在200 hPa高空西风急流稳定加强、500 hPa阻塞背景下,低空低涡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偏西偏北是其重要原因之一。(2)雨区上空对流层低层大气处于强对流不稳定状态,高层强的干侵入和低层弱北风的侵入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重要机制。(3)地面自动站风场信息显示主要触发系统有中尺度涡旋、辐合和切变3种类型,3种类型造成的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均不同。(4)500 hPa垂直螺旋度的变化可表征强降水系统的发展和移动,而考虑水汽因子后的水汽垂直螺旋度能更好地反映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动力场结构特征,对预报强降水落区和移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稻施用生物钾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斌 《作物杂志》1994,10(4):19-21
关于水稻施用生物钾肥问题的探讨黄斌(湖南省郴州地区生物所423000)本文指的生物钾肥,系我所利用硅酸盐细菌(Bocillusmllcilaginosussubspnovasiliceus)(又名钾细菌)加上其他填充料培养制作而成。我国工业钾资源贫乏……  相似文献   

9.
3414设计可以确定试验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各个施肥单位及主推品种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不同作物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十六团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因此,钾不作为研究因子,采取3414不  相似文献   

10.
0505号超强台风“海棠”的特大暴雨落区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峰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87-191
准确预报台风暴雨对农业减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0505号超强台风海棠登陆前后在温州地区南、北部有两个大降水落区,通过分析湿位涡的梯度分布、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要素场配置、东风急流与地形的关系等诊断大降水落区,指出:各要素的叠加区、湿位涡的梯度密集区、低层东风急流与地形正交抬升区均有利于大降水的发生,该结果对大降水的诊断预报有很好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毅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11-119
为了摸清远距离台风和重庆暴雨的关系,笔者统计分析了2000—2014年台风背景下重庆暴雨个例共计57个,指出与重庆暴雨统计关系最密切的台风路径分别为西行路径和北上路径;从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上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重庆暴雨的台风一般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晚出现在10月初,6—8月最多,其中7月发生远距离台风暴雨次数最多;通过合成分析发现,造成区域暴雨的西行台风和未达到区域暴雨的西行台风暴雨的环流背景存在明显差异;对产生重庆暴雨的台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易造成重庆暴雨的4种类型的环流形势:东高西低型,西风倒槽鞍型场流型,中纬度低压流型和平直西风型。  相似文献   

12.
欧徽宁  黎馨  周渭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0):122-126
旨在研究2018年6月12日广西暴雨天气过程出现桂西漏报,桂东空报的原因,为今后预报提供参考,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预报不仅要注重大的环流形势分析,还要考虑水汽、能量条件的分析;预报员先入为主的预报思路和过分依赖数值预报产品,使得在其他要素分析的过程中侧重点不同,没有全面把握水汽、能量、动力条件的分析;中短期预报效果不好时,可以通过短时临近预报弥补。  相似文献   

13.
尚媛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5):127-132
为了准确分析和精细化预报贵州暴雨的落区情况,基于NCEP 2.5°×2.5°的FNL资料和常规天气图以及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5年6月13日发生在贵州南部及东南部的一次大范围较强暴雨过程的成因和预报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涡冷槽、南支小槽、低空急流建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假相当位温锋区的位置对强降水出现的时次和位置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且暴雨区上空低层负涡度、高层正涡度形成抽吸结构,涡度移动的方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比较一致。副热带高压的缓慢加强西进是阻挡降水东移的关键,近地层西北偏北路径冷空气的补充为暴雨天气提供了触发条件,而垂直速度则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提供了很好的指示作用。EC模式对贵州暴雨预报时次和量级效果较好,但对降雨落区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台风暴雨过程对局地的影响,利用WRF模式,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引发广东潮州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Q矢量诊断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强台风“珍珠”活动期间,低层辐合对潮州的暴雨降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配合低层充沛的水汽输送触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对WRF模式的输出结果,利用Q矢量进行诊断,发现沿着降水区域移动方向,始终有Q矢量辐合区配合。同时,Q矢量散度的大值区对应降水大值的分布。Q矢量散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可以用来判断锋生与锋消,对台风的衰减与消亡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高度冷空气与登陆台风结合,暴雨事件的机理和降水特征差异。以1323号"菲特"和1601号"尼伯特"登陆台风,分别引起江苏东南部2013年10月7—8日和2016年7月11日异常暴雨事件为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7—8"暴雨期间,低层冷空气侵入"菲特"残留低压,与"丹娜丝"北侧东风急流结合,大气层结由对流不稳定转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低层斜压锋生、辐合加强,高层强辐散,倾斜对流发展,造成分布均匀持续时间长的层、积混合型强降水,暴雨中心与低层MPV2异常区和锋生区对应;"7·11"暴雨则是"尼伯特"残留低压倒槽顶部附近低层诱生出中尺度低压并发展,冷空气从中层侵入,强对流不稳定层结建立,对流有效位能释放形成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造成分布不均、持续时间短、短时雨强大的对流性强降水,暴雨中心位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温度脊附近。"10·7—8"暴雨过程,台风北侧的东风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7·11"暴雨过程的水汽,则主要来源于本地和中尺度低压右侧的偏东风输送。不同高度冷空气侵入登陆台风系统,造成大气层结稳定度和上升运动的形成机制不同,其降水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预报业务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展地表温度预报业务,提高逐日地表温度预报准确率,利用2007—2012年的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及抚顺市的逐日地表温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抚顺市地表温度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ECMWF的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温度场和T213的散度场、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地面气压场、海平面K指数、水汽通量、相对湿度、温度场、地面气温和场涡度场均呈显著相关。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显示,地表平均温度和地表最低温度的预报效果较好,≤3℃预报准确率均达到79%以上。2种模型对比显示,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总体上优于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较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台风移动路径及降水影响因素,运用fortran软件对NECP/NCAR数据和NOAA降水资料进行计算处理并用Grads软件出图,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输送分析台风“菲特”移动路径及降水成因。结果表明:“菲特”由生成到登陆过程都受到副高和西风带影响。期间,台风“丹娜丝”通过推进副高西进加快“菲特”登陆;“菲特”在移动过程中,10月1日02时—2日08时受强引导气流影响而加速,2日14时—4日14时因该引导气流减弱而移速减小,从4日20时始在副高西进增强引导气流作用下向西转向并加速。此次台风降水过程(6日—9日)中,浙北余姚地区和浙东南地区均存在降水高值区。从副高南缘洋面上延伸到江浙地区的1条完整水汽输送带持续为“菲特”提供水汽造成浙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8.
积云与微物理方案对山西南部暴雨预报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system)中尺度数值模式,采用KF、BMJ、GF 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WSM5、WSM6、WDM5、WDM6 4种微物理方案,对山西南部2007年7月29—30日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敏感性试验,并对不同积云方案和微物理方案的降水预报性能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粗网格选用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可以对细网格强降水的落区预报产生较大的影响,GF积云方案能够合理地预报出主雨带、降水中心的位置和强度,选择适当的积云方案可以使强降水预报的TS评分提高0.19;不同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中心位置、强度、分散程度等的模拟结果有显著差异,WDM6微物理方案对于此次山西南部暴雨过程的模拟能力最好,尤其对于强降水预报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微物理过程中水相物质预报量的增加,可以改进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综合考虑各种水相物质混合比和数浓度的双参数方案的计算过程更为精确,强降水预报能力更好,双参数方案较单参数方案的强降水TS评分可以提高0.08。  相似文献   

19.
阜新地区暴雪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暴雪天气的预报水平和服务能力,为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供参考,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1955—2013年59年的25次暴雪过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暴雪主要集中在10月—次年4月,其中3月的暴雪次数最多,其次为11月和4月;(2)暴雪的高空和地面天气系统清晰、明显和有规律,500 hPa高空图分为2脊1槽型和阶梯槽型,地面分别为华北气旋、蒙古气旋冷锋、江淮气旋或倒槽;(3)降水前建立的风速≥12 m/s的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4)选取对暴雪天气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Q-flux-div(850)、Q(850)、K、θse(500)、W(700)、Div(500~850)6个预报因子,建立了阜新地区暴雪预报方程,实现暴雪天气客观化预报。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万泉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了解万泉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土壤类型、水域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5个单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IS的支持下,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轻度敏感区(38.69%)>不敏感区(26.7%)>中度敏感区(22.84%)>高度敏感区(8.38%)>极度敏感区(3.39%);(2)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上游,高度敏感区则零散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流域中上游,轻度敏感区、不敏感区则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中下游。表明万泉河流域的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生态敏感度较低,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